拿什麼拯救「公德滑坡」這場「泥石流」?
[697] (2005-12-12)
社會學家說:遲早有一天,我們要用這樣的廣告來呼籲公德回家——缺什麼別缺德。12月11日《中國青年報》發表學者文章稱:我國體制轉型導致當今社會公德大面積缺失。同日的《海峽都市報》等媒體上有這樣一則新聞:江蘇千萬富翁為避稅領取下崗工人證,僅一個城市某工商分局今年已經遇到了近百位這樣的個體工商戶。
兩則新聞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公德和道德、道德和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和財富品質卻是環環相扣的死結,丟了「公德」的砝碼,財富正義和社會公平的天平難免失衡。「公德」是人們在公共場合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應遵守的道德理念和行為規範、是道德領域的「現場秀」,更是私德在公共生活舞台上的曝光。居民樓里夜晚的大裝修、劇院會場的彩鈴旋風、受傷的電話亭被瘋搶的盆景……當這些如影隨形,拯救「公德滑坡」這場「泥石流」就應該是一個切迫的形而下的宏大命題吧。
這的確是一個「多重轉型相疊加的時期」:經濟體制的、社會體制的……但我不贊同把「公德滑坡」的責任也推到「轉型」這個筐里。這裡暗合著一種可怕的邏輯判斷:轉型與公德滑坡之間的必然性。梁啟超早就說過: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滑坡是一個長期的不爭的事實,說到底,是我們的「道德重構」這份答卷分數寥寥。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復興,道德跟進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對傳統道德的自我否定、對西方現代道德的瘋狂吸收和急需營養的道德創新。顯然,中國傳統道德是重教化、是非分明的——這也正是西方現代道德所闕如的,而人家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的取向又是我們最弱的「命門」。遺憾的是我們要麼只談尊重人性,要麼形而上地倡導真善美,結果是兩廂不討好:一段是公德教育的假大空,一段是人性慾望的無限釋放。
你不能說在私人場合彬彬有禮、在家庭範圍乾淨整潔的現代人缺道德,但是公德領域的不堪,卻明白無誤地彰顯著「公德」與「私德」的人格分裂。要解決這裡的「新仇舊恨」還得對症下藥:「舊恨」還是我們傳統教育的問題,需要認清的是,懲戒和機制乃至法律都是最後的手段,道德沒有內化就如同給貧民送花腔美聲般滑稽,被很多人忽視的一個悖論是:為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道德思想,到了大學反而還得從頭來痛心疾首地去學會說感謝學著不踩草坪?「新仇」就是我們顛倒了道德與新經濟的關係,一提道德問題就是「新經濟原罪」,但我們反思過沒有:譬如這些處在「B象限」的「富爸爸」們是怎麼在先天性的稅務優勢下還領到了「下崗工人證」的呢? 值得警醒的是:知識經濟對生產三要素的要求並不高,而對社會公德的要求卻非常苛刻,只要社會公德不建立,一切統統都歸為零。
也許我們還需要問問自己:當所有人在公車裡都安心地巋然坐在站著的老人身邊,你是不是那個主動站起的人?當所有人都只把自家庭院的垃圾掃地出門,你是不是那個掃完還倒到垃圾堆的人?當所有人都在紅燈下往前涌動,你是不是那個堅持等到綠燈亮的人?
推薦閱讀:
※貴州山體滑坡致17死 村民曾多次反映風險無果
※山體滑坡後,參與救援的各方都有哪些?是如何迅速組織起積極有效的救援的?救援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貴州大方山體滑坡已致20人遇難 尚有3人失聯
※阿富汗滑坡為什麼會導致大量的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