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貴州】在小黃侗寨,聽一場侗族大歌

小黃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高增鄉,寨子四周青山環抱,寨中溪水流淌,風雨橋橫跨水上,走幾步便會看到一座形似杉樹的鼓樓,這裡更因侗族大歌而名滿天下。侗族的鼓樓、風雨橋和大歌是侗族原生文化最突出的標誌,被稱作「侗寨三寶」。初聽「侗寨大歌」幾個字還以為是形容侗寨小伙,其實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合唱形式,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侗族大歌以其多聲部的奇妙組合震驚世界,被許多音樂家譽為「獨秀西南」的歌種。

深山之中的小黃侗寨

聽一場「小黃的歌」 小黃侗歌在侗鄉中很有名,侗語稱之為「嘎小黃」,即「小黃的歌」。大山深處的小黃與外界交流十分有限,整個村寨都保持了比較原始的風貌,許多古老的習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演唱大歌便是其中之一。這裡的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不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村內寨外,處處仙樂飄飄。 乘車來到群山之中的小黃侗寨,油綠的梯田盡頭有一座風雨橋,走幾步就是小黃鼓樓。侗族的大歌表演便在鼓樓舉行,表演者已經圍坐在鼓樓里。女人們身穿無領白色繡花長袖上衣,下著黑布短式百褶裙,頭戴銀釵,脖頸佩掛著多層銀項圈,男人們則頭包藍白格的長布,身穿白色立領對襟衣和黑色閃光長褲。咿咿呀呀的歌聲響起,節奏時緊時慢,整個演唱過程無人指揮,不同聲部之間或高亢有力,或溫婉低沉,渾然天成於一首曲目中。幾曲唱罷,末尾還表演了一首妙趣橫生的搶婚曲目,邊唱邊表演,雖然聽不懂在說什麼,但從眼神動作,也能猜出七八,引得眾人笑聲不斷。

表演者們圍坐在鼓樓中

全身上下佩戴了各種銀飾

表演先從無伴奏的合唱開始,歌聲一起,身上的汗毛好像都直立了。

男女對坐,琴聲響起,歡快的情歌唱起,娃娃們也不停閑,圍著鼓樓木欄爬上爬下。

最後是段詼諧的表演講述的是一個大齡男青年四處找愛人,鬧出了不少爭執和笑話。從小耳濡目染,難怪這裡的男女老少隨口都能唱上幾句。

形似杉樹的侗寨鼓樓 鼓樓是「侗寨三寶」之一,是侗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形似巨大的杉樹,村民稱之為「遮蔭樹」。在沒有鼓樓的年代,人們的許多活動是在古杉樹下進行的。後來,為了滿足社會和文化活動的需要,修建固定建築物時便以杉樹為原型。文獻資料稱:「侗人居溪峒中,春以巨木埋地作樓,高數丈,歌者夜則緣宿其上。」這就是最初的「鼓樓」。 鼓樓顯著的特色是全用杉木鑿榫銜接,未有一釘一鉚,結構牢固又精巧。經過若干年代的發展,侗寨鼓樓在保持「遮蔭樹」造型的基礎上,工藝大大提高。其立面造型有三重檐、五重檐、七重檐直至十五重檐,平面投影為四邊形、六邊形、八邊形,頂有單檐懸山式、重檐歇山式等多種式樣,而在樓面、樓脊、翼角、封檐板特別是一、三重檐之間的醒目部位,彩塑、彩繪為極富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場面及各種吉祥物。 鼓樓位於侗寨中心,是族中聚會、議事、休息、娛樂的場所,其他建築圍繞著鼓樓層層輻射開來。一般一寨一鼓樓,也有些侗寨有一姓一鼓樓,形成「鼓樓群」。小黃侗寨內有多座鼓樓,其中有座鼓樓年代久遠,上面保留著風趣幽默的彩塑和形象生動彩繪圖案。鼓樓分閣底、塔身及亭頂三個部分,塔身有九層。塔身第二層的檐角處,站立著一對侗族男女彩塑,再上一層是只錦雞彩塑。錦雞的上方,六至九層的飛檐是三隻首尾相連的「小猴」,讓人不禁想起「水中撈月」的故事。閣底的門框上有塊橫匾,上面寫著「歌舞常臻」四個字,表明了小黃侗寨對侗族大歌的態度。

大雨過後的小黃鼓樓

塔身十五重檐、八邊形,是小黃侗寨里最醒目的一座鼓樓

走進寨中,幾乎三步兩步就能看到一座鼓樓,八邊形和四邊形組合鼓樓。塔身上繪製著彩繪,因為風吹日晒,色彩已經脫落。檐下的彩繪依然色彩艷麗

屋檐上猴子撈月的雕塑栩栩如生

貴州山區多雨水,鼓樓不僅是侗族人聚會的場所,也是擋風避雨的好地方

這座鼓樓上的彩繪和彩塑保存更完整

另外一座鼓樓,彩繪的風格也有些不同鼓樓前面通常還會有個小廣場

侗鄉風雨橋 除了鼓樓,風雨橋是侗寨建築中的另一道亮眼風景。風雨橋與長廊相似,橋由梁、廊、亭等部分構成,橋面建有長廊,廊上安裝長凳,可供路人小憩,為人們擋風避雨,故被取名「風雨橋」。許多風雨橋上彩繪著各種花紋圖案,又被稱為「花橋」。 風雨橋的結構精巧,橋墩多為大青石,橋身為純木質結構,多用杉木橫穿直套,孔眼相接,結構精密,不用鐵釘連結,別具一格。橋亭用青瓦蓋頂,橋面用杉木鋪就,長廊兩旁的柱子、欄杆以及樑上繪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反映侗族人們的生活場景和美好願望的圖畫作裝飾。 苗族人們崇拜杉樹,在侗族村民心中杉樹佔有非比尋常的地位。他們認為,杉樹被砍伐後還能發出若干嫩芽,繼續生長發育,象徵著生生不息。鼓樓以杉木建成,造型酷似古杉;花橋同樣用杉木架設,所不同的是前者立著,後者躺著,形成「鼓樓矗立、花橋橫卧」的格局。許多花橋的長廊上都建有涼亭,遠遠望去,一豎一橫,就像立著和躺著的大杉樹。

突遇大雨,躲在屋檐下細看風雨橋既美觀又兼顧實用功能,濃縮著侗族同胞的智慧

對面老宅娃娃們也在看雨看倦了趴在窗台上歇會

扭頭一看,又見另一座風雨橋

大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在寨中四處逛逛,看看當地人的生活

身穿小花衣的小姑娘,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淘氣調皮看到我的鏡頭,害羞起來,臉蛋圓圓的,好像紅蘋果

離開小黃侗寨,途經高增侗寨

參差錯落的吊腳樓中間是高高的鼓樓侗寨的風貌一覽無餘

周邊古建築&交通指南推薦從江縣周邊侗寨遊覽線路:小黃侗寨——銀灘侗寨——龍圖侗寨——肇興侗寨(黎平縣)侗寨景觀:銀潭侗寨銀潭侗寨距從江縣城20公里,從江到谷坪公路從寨邊經過。全村共323戶,1669人,寨子周圍青山環抱,古樹參天,櫛次鱗比的民居,杉木結構的吊腳樓依山傍水,13層鼓樓鶴立寨中。一條清澈的小溪穿寨而過,蜿蜒流淌,村寨周圍是稻田和溪流,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銀光,故名銀潭。這裡民族風情原始古樸、獨特,有金道抬官人、「臘漢」「臘面」(侗語稱男女青年)在紅豆杉樹下盪鞦韆傳情等習俗。龍圖侗寨龍圖侗寨位於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其山勢形態像是傳說中龍的頭部,龍頭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龍圖。這裡是典型的侗族山村,村中大小道路全是水泥路,新式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和古老的疊檐鼓樓相互呼應。人們既保守著古老文化的習俗,但又不拒絕現代文明的融入。在龍圖侗寨有200多棟氣勢雄壯的「碰柑洋樓」(種碰柑致富後修建的)散落在各處,好似一局美麗的棋局盡收眼底。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到2012年,佔地20萬平方米,居民1100餘戶,6000多人,號稱「侗鄉第一寨」。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交通:先從貴陽搭乘汽車前往從江,後在從江出發,前往小黃侗寨,從江至小黃27公里,柏油路面,車程約一個小時。每天兩班從江至雙江客車途經小黃,從江開出時間為8:00和14:00,雙江至從江約9:30和15:00經小黃。從江至小黃的車票約為10元/人。

推薦閱讀:

開陽南江水上歡樂谷:輕鬆水上漂 任您樂逍遙
貴州六盤水小吃---苗家八塊雞
貴州行之三:大財主龍家發墳|
貴州蝦子羊肉粉
春季來了,貴州又是花的海洋:盤點貴州春季主要的花海

TAG: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