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歷程(6)--明、清
?
明、清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玉雕的鼎盛時期,玉文化空前發展,製作工藝承前啟後, 玉器的製作有了重大發展,玉質美、工藝精、器形豐、作品多、實用廣,還吸收了西 域玉器製作的優點,「痕都斯坦工藝」便是在此時形成的。
明清時期,玉器的使用範圍貫穿在上層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各種玉 佩件、飾物;食——玉碗、玉盞、玉杯等;住——玉鋪首、玉嵌璧飾、桌案飾等; 行——車馬轎上的各種裝飾玉;陳列器——花瓶、花熏等陳列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明代玉器種類很多,以玉質器皿和形式多樣的組合玉佩飾最具特色。紋飾造型則 多以花鳥、動物、人物故事、吉祥圖案居多,構圖雅緻,畫意濃厚;浮雕和鏤空相結 合,常見雙層乃至多層工藝的鏤雕。紋飾刻畫運刀粗獷有力,造型生動寫實,大開大 合,業內常有「明大粗」之說。
明代的宮廷玉器仿古技藝更是長足發展,仿沁、致殘的手段高超,幾能以假亂真。
「良師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宋應星《天工開物》),明代玉雕巨匠論技 藝高超,首推嘉靖、萬曆年間的蘇工巧匠陸子岡。子岡琢玉,素有「三不治」之說, 「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
子岡發跡:「子岡琢玉,名冠天下」。陸子岡自幼在蘇州城外學玉雕,技術全 面,工藝精湛。子岡琢玉形制仿漢,取法於宋,古意盎然,虛實相稱,玲瓏奇巧,動 靜結合,飄逸流暢,巧奪天工。明穆宗朱載命其玉扳指上琢「百駿圖」。他便在玉扳 指上刻出層巒疊嶂的雄峰、大開的城門和三匹馬,頭一匹已在城內縱意馳騁,另一匹 剛從山間露出馬頭,最後一匹則向城門發足狂奔。陸子岡以大寫意的手法表達了百駿 齊發、群馬自山間奔騰而出的場面,以虛就實,動靜結合,妙不可言。自此,陸子岡 一琢成名,他的玉雕便成了皇室御用的專利品。
子岡之死: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命其雕玉壺,不準落款,他運用純熟的內刻功 夫,巧妙地把名字落在了壺嘴裡面。行事個性十足,既張揚了陸子岡藝術家的氣概,也為子岡之死埋下了伏筆。原本陸子岡深得皇帝喜愛,有一次他為皇帝製作一件玉 器,竟在龍頭處落款,冒犯天顏,最終觸怒皇帝,不幸被殺。由於他生前未曾收徒授 藝,又無子嗣後人,自此昆吾無傳人。
清代玉雕技藝在古代玉雕史上,更是登峰造極。清王朝的諸多帝王都賞玉、愛 玉,乾隆皇帝就對玉非常執著。一國之君痴玉、迷玉,自然也對玉文化的發展起到了 極大的促進提高作用,業內常把乾隆朝的精美玉器稱為「乾隆工」。清代玉器品種也 是最為完備的,人物、山子、器皿、花鳥、佩飾、文玩等等,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精雕細琢的同時,俏色作品大量湧現。
清廷還專門在民間網羅了大量琢玉制玉的高 手巨擘,在宮廷造辦處設立皇家御用的玉雕作坊。 清代玉雕在工藝上,不管是御用還是坊間,都推陳 出新,精雕細做;藝術風格上則情態逼真,生動寫 實,精益求精。可以說,清代玉雕的蓬勃發展,在 我國古代玉雕史上,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成就過許多大型玉雕,如「大禹治水山 子」(見圖39)、「會昌九老圖」等,都是玉雕山 子中的上品。大禹治水山子重約7噸,高2.25米,寬 0.95米,原石產自密勒塔山。玉料運送途經新疆、 甘肅、陝西、山西、山東等地,晝夜不停,用了 一千多名工役、一百六十多匹馬,還特製了十多米 長、六米寬的大車,歷時三年多,運至北京。乾隆 皇帝親自主持雕刻,以宮中所藏「大禹治水」古軸 為藍本,繪圖成樣。又於乾隆四十六年由京杭大運 河運至揚州,在揚州召集能工巧匠琢制,歷時七年 有餘。玉山子雕刻了巍巍挺拔的山峰,激流之下的瀑布;在層巒疊嶂的山崖峭壁上,古木蒼松、 深穴高窟;雲端中雷公坐鎮,大地上眾人開 山鑿路,場面極其雄偉壯觀。乾隆五十二年, 大禹治水山子完工,同年九月運回北京,安置 於宮中的樂壽堂。乾隆皇帝親自題詩:「功垂 千古德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圖畫歲久或湮 滅,重日千秋難敗毀。」「大禹治水」玉山子 歷經滄桑,多次險遭劫難,幸運得以完好保 存,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藝術極品。
在「康、雍、乾」的清三代時期,不管是 皇家御用還是民間製作,都有大量的精品玉雕 器面世,同時翡翠、珊瑚、青金石等玉石也開 始大量被使用。可以說,清三代的玉雕,給中 國古代玉文化歷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驚嘆號。
推薦閱讀:
※歷史長廊丨阿片類鎮痛藥物發展歷程
※531 經濟問題:發展人民大經濟,保障全民新供給
※關於加快發展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建議
※十二星座2017事業運預測:找到最好的發展時間段
※銀行畸形發展促成野蠻考核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