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中華詩詞
06-14
楊奇函 我們能用詩詞來做什麼?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用來參加高考。但其實,我們忽略了它最美的部分。 詩詞之美,第一美在它能夠給我們所有人一種專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表達體系。 外國人不懂中國詩詞,只有我們中國人能夠通過中國的古詩詞含蓄而優雅地表達豐富的情感。舉個例子,有姑娘和男友分手了,如果她是一位懂古詩詞的姑娘,她可能會在微博上這麼寫道:「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她這麼有文化,前男友肯定很後悔。 再比如,我們經常會在網上寫:「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用古詩詞怎麼講呢?「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是東晉陶淵明的佳句。 詩歌之美的第二美,在於它能夠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份詩意。 人不能活得太物質了。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講求效率、講求速度的環境中,我們在地鐵里匆匆行走,每天被追問任務有沒有完成,心裡總是盤算著房價到底什麼時候能跌,我的股票能賺多少錢等等。 有人說,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即使你足不出戶,詩也能給你帶來遠方。 哪怕就在宿舍,就在辦公室里,你也能通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感受那波光粼粼皓月千里的豪邁。 你不用出屋,通過「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也能感受那銀裝素裹下一葉扁舟的瀟洒。 詩歌給了我們什麼?給了我們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詩詞之美的第三美,它培養了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悲天憫人的民族情感。 我們中國人對於貧窮、對於被壓迫,有一種天然的悲憫和同情。面對這些不公平,杜甫會怒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面對戰爭給社會生產造成的破壞,面對家破人亡的慘狀,曹操會感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中國古詩詞告訴我們每個人要關注民生,關注時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古詩詞構築起了我們所有人最牢靠的集體意識,中國古詩詞也讓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空間取得了最大的公約數。 我之前在英國的時候跟老外聊天,我們可以聊希臘神話,可以聊美國憲法,可以聊柏拉圖,可以聊大數據,可以聊拉格朗日定理,什麼都能聊,但我們唯一不能聊的,就是中國古詩詞。 他們都是哈佛、耶魯、牛津、劍橋這些世界頂級名校的畢業生,但是他們不能夠理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麼采一枝菊花就算是恬淡地生活了呢?老外不理解這些,但是哪怕是我僅有小學文化的外婆,都可以跟我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華詩詞,給我們每個中國人最原始的記憶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共通的文化載體。 不管我們走到全世界哪裡,只要你是中國人,當你發現有人浪費糧食的時候,你肯定會想起那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只要你是漂泊遠方的遊子,你想念家鄉的媽媽了,你肯定能理解那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只要你背井離鄉到他鄉求學和打拚,當你累了想家了,你望著天上的明月,肯定會想起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你垂垂老矣,三十年後萬里歸來,你已不是那翩翩少年,而是站在家門口的一位老者,迎接你的將是什麼?「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你心裡想的肯定是那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面對今天這個新的時代,我想說,傳統文化需要回歸。 今天,我們中國的經濟體量達到世界第二,我們的政治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的軍事實力日益壯大。但是,究竟是什麼決定了我們永遠是中國人?是文化,是這些中國古詩詞。 中國的文化,讓我們在強大的時候彬彬有禮,在弱小的時候堅韌不拔。正因為有了中華文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東西,才有了我們民族的大氣磅礴,才有了我們生活的詩意盎然,它是我們每個人的骨氣和底氣,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絕的動力。 中華詩詞輝煌千年,九州同濟萬古流傳。壯哉我中華詩詞綿延不斷,雄哉我中華詩詞洋洋大觀,奇哉我中華詩詞星移斗轉,美哉我中華詩詞春色滿園! (摘自清華學子楊奇函在網路綜藝節目《演說家》中的演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華道藏14_1---7
※洪俊生 陳中華
※看伊斯蘭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轉]
※中華瑰寶
※中華五千年-中國國學經典-儀禮--燕禮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