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左右美國政局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
對國家的期望、個人信仰和道德觀繼續決定著美國人如何選定總統,但大眾文化和好萊塢電影的作用也無法忽視。在這次奧巴馬VS麥凱恩的選戰中,有兩個影響「劇情發展」的因素尤其值得一提:一是流行音樂,一是好萊塢大片。這是美國大眾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記得十年前到美國時,在地鐵和公車看到上下班的美國人幾乎人手一冊,不是閱讀厚厚的小說就是五花八門的雜誌,好生羨慕人家的國民喜歡閱讀的品性。但隨著MP3的流行,現在看到的景象已經有所改觀:絕大多數年輕人手裡的書本已經被MP3耳機代替了,而且喜歡聽流行音樂的年齡正在上升。我很好奇,美國社會的這一變化,如果說年紀偏大的麥凱恩沒有注意到,那麼他的競選團隊怎麼會沒有人提醒他?迄今為止,在競選中花樣翻新的麥凱恩沒有向耳機的一代展示自己任何一點音樂才能,或者對音樂的興趣,更糟糕的是,他竟然嘲笑奧巴馬是流行明星,把他和小甜甜布蘭妮相提並論。麥凱恩的嘲諷到底是給自己加分還是給奧巴馬加分不得而知,但顯然奧巴馬不以為意,而且他早就展開了音樂攻略。奧巴馬的音樂攻略首先包括宣布喜歡聽某某明星的歌曲,不經意間已經把這些大牌音樂明星的粉絲都收歸自己了。其次奧巴馬也通過音樂直接為自己造勢。當奧巴馬站在這些搖滾明星們一邊一起搖頭晃腦的時候,他確實正如麥凱恩諷刺的一樣,但他卻在不知不覺間收復了很多樂迷們的心。就這一項,就可以斷定,18至30歲之間那些喜歡音樂的年輕人將更喜歡奧巴馬。這些年輕人喜歡奧巴馬而不關心政治,但他們手裡的選票卻決定美國政治的未來。當奧巴馬參選民主黨候選人時,美國的好萊塢迷和電視劇迷都呆住了,因為當他們看到奧巴馬時,他們首先的感覺是,此人是不是從好萊塢大片或者某一部紅遍美國的電視連續劇(例如《24小時》)里走出來的?因為只要你喜歡看好萊塢電影或者美國的電視連續劇(誰不喜歡呢?),那麼你腦海里總會留有幾個美國黑人總統的形象:年輕英俊,身體挺拔,聰明睿智~既然設計一個黑人當總統,你敢讓他是個壞蛋?總之,那個黑人總統在任何好萊塢大片或者電視連續劇中都不是主角,但卻是讓你過目不忘的正派角色。現在,一個彷彿從熒屏和銀幕里走出來的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出現在你面前,這不僅僅是奧巴馬的夢想成真,也是你的夢想實現了,你會支持他當選總統嗎?第一次看到奧巴馬在競選中手舞足蹈的畫面的時候,我在想:是美國導演們成了政治預言家,還是美國民主黨按照美國電視劇里塑造的美國人心目中的「黑人總統」形象推選出了這個奧巴馬?奧巴馬的形象至少滿足了受好萊塢影響的一代美國人,他們早就接受了電影和連續劇中的黑人總統形象,現在他們要導演出一個現實中的黑人總統,而奧巴馬的形象和演技又讓他們如痴如醉。在越戰中被捕關押受到拷打,最終活著回到美國的麥凱恩幾十年來留給美國人的形象不可謂不高大,然而,他再怎麼高大,也不及好萊塢設計出的那麼多位黑人總統深入人心。從這一點來說,麥凱恩輸了,雖然輸得冤枉,但不能不服氣。麥凱恩要服氣的事情還有很多,奧巴馬在流行音樂和好萊塢大片都佔盡便宜之後,又向年輕人更加集中的網路遊戲挺進。10月份,奧巴馬的巨型競選廣告出現在一款流行的賽車遊戲《火爆狂飆:天堂》中。該廣告是奧巴馬競選團隊付製作費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多沉湎於遊戲的網路玩家暫時停下來瞥一眼未來的總統奧巴馬。一個演員要想得到觀眾的青睞,必須知道如何依靠自己的言行和演技博得觀眾歡心。麥凱恩競選團隊最激情的口號是「國家,國家!」而奧巴馬的最激情的口號是「我們能夠做到!」曾經為國家流過血的麥凱恩喊出「國家」的口號不足為奇,而受奧巴馬吸引的年輕人則正好認為,當今所有的災難都和國家的無能有關,他們期盼的是自己,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做得更好,民眾需要改變,而奧巴馬就代表了改變。如果說我們以上說的都是候選人的演技,我們還忽視了更重要的,美國大選這出大戲和電影電視劇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總導演不是兩黨候選人和他們的競選班底,而是廣大的觀眾—美國的公民。,在投票日,這出大戲中的真正的主角—美國選民—將登上舞台。和好萊塢大片最大的不同在於,在總統大選這出大戲裡,觀眾不是被演員和曲折的劇情牽引著走,而是演員被觀眾牽制,隨時修改劇情以迎合觀眾—選民。希拉里和奧巴馬也許會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嶄新的美國總統,但好萊塢卻早早就在這個領域取得了突破。當然《24小時》畢竟是虛構的,而今年,現實終於趕上好萊塢的步伐了。現在,參議員希拉里-柯林頓和貝拉克-奧巴馬正在逼使我們檢驗我們對種族、性別和權力的真實觀點,這將比我們在面對那些虛構人物時更加需要洞察力。畢竟美國總統是極少數幾個至今一直由白人男性擔任的職務之一,因此任何時候一個女人或一個有色族裔擔任這個要職,都將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件。我們對戲劇中虛構黑人或女性總統的認知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念?他們又如何改變和重塑了我們的主流觀念和價值水平?希拉里或奧巴馬當選總統,這一事實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觀念?熒幕塑造黑人和女性總統的努力,從那些最初的嘗試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了其他的努力來塑造這些角色:電影方面,有ChrisRock的《HeadoftheState》;電視方面,有《越獄》中的女總統。但是這些人物當中衝擊力最大的還是《24小時》中的DavidPalmer和《美國女總統(三軍統帥)》中的MackenzieAllen(吉娜-戴維斯飾演)。這兩部劇集是第一批直接正面嘗試這種跨種族和性別(總統)角色的劇情類連續劇,倘若每周都有一個機會向全美國販賣這種觀念,那麼我們確實會接受。「我們的確在說,讓一位女性總統來管理國家將會使美國更加和諧。」《美國女總統》的創作者RodLurie說。Lurie企圖引導選民偏好希拉里這一目標看上去很宏大,但流行文化對社會觀念的容忍度確實有影響。Haysbert(DavidPalmer的扮演者)的表演則大大強化了奧巴馬在我們印象中的生動性,使得奧巴馬也分享了Palmer總統形象所帶來的利好。Palmer總統溫和而堅定,有教養,有一口動人的男中音。「如果公眾對角色的關注擴展到人物的內心精神和智慧,他們就可能逐漸產生這樣的觀念—或許一個黑人也可以成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積極支持者Haysbert如此說。Palmer的競選過程和總統任期都是明顯超越種族問題的,奧巴馬也正為之奮鬥。《美國女總統》的世界則沒有取得同樣大的成績,這部劇集的播放軌跡展現了一位不大可靠的總統不穩定的工作狀態。副總統Allen由於總統TeddyBridge突然患病死亡而當上總統,這齣劇在2005年開播時吸引了大量成年女性觀眾。然而當第七集播出以後,編劇RodLurie卻被解僱,替代者是StevenBochco。在重建劇組後的劇情中,男性角色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她經常性地求助於她丈夫或其他某個男人的意見和肯定,因此這部劇集開始變得不再是表現我們為什麼應該有一位女總統,反而是我們為什麼不應該有一位女總統。」該劇由肩負某種責任到後來逐漸成為投機者,一個播出季以後最終被取消。Lurie說,「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能自稱男女平等主義者,但我知道StevenBochco並不是(男女平等主義者)。」但是現在他的工作完成了,一位婦女正向白宮領先奔去。看看現狀將如何在最新一季的《24小時》中影響第二代的虛構總統角色,肯定很有趣。創作者已經對新一季的劇情下達了「靜默令」,但我們已知的是,Taylor總統,像Allen總統一樣,富有女性氣質,漂亮,感情豐富而重視家庭,同時又像Palmer總統一樣知識淵博,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態度強硬,性格樸實,雄辯而有教養。換句話說,Taylor總統將會成為一位更加理想化的非白種男性的總統,正是我們所期望的那種能夠擊敗種族和性別偏見的總統類型。但是,我們並非生活在小屏幕的烏托邦世界中。我們的競選者,不論種族和性別,都有自身的綱領。真實的政客們已經行動起來。好萊塢正對真實生活中的競選者施加某種不切實際的高期望,但同時也為白人演員留下了足夠的空間。當我們既擁有了好的黑人和女性總統,也擁有一些不合格的、邪惡的、製造了混亂和麻煩的黑人和女性總統,那麼這將證明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具體到個人身上去看待和判斷每個人的優缺點,而不是他們的膚色和性別。因此,「白人還能當選總統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是:當然可以,但其他任何人也可以!
推薦閱讀:
※盤點09年十大流行髮型
※今年流行穿「短短短短短短」!
※有哪些適合身高 160 的男生穿的日系服飾品牌?
※不做這些,愛馬仕鞋都會變成地攤貨!
※別告訴我,今年的這些流行色你一件都沒有穿,太out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