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粹「太極拳」簡介,中國太極拳各流派介紹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古代騎兵的槍法、長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開、合、發。踩著高蹺來使用長槍、長柄大刀。太極始於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綜合地創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太極拳與我國古代道家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太極拳形架之源,與道教科儀踏罡步斗極其相似,其間"禹步"之術是我國古老的養生術,道教法術中的禹步,即為今天的八卦步、太極圓環步的雛形。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於道教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鍛煉功法,集中且精當地體現在太極拳功法拳理上,"柔弱勝剛強"。在太極拳中,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都來源於老莊哲學,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明朝萬曆年間山右王宗岳認為: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種流派。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陳家溝陳長興,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髮展了「楊式太極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河北完縣人(今河北保定順平縣)孫祿堂,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魁垣的師傅郭雲深,又從師於程廷華學八卦掌。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之後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所謂「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即此。 隨著歷史的發展,武術逐漸從戰場搏殺轉為體育健身,太極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極拳家在《十三勢行功歌》中就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極拳經過長期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其中流傳較廣或特點較顯著的有以下幾派。

一、太極拳綜述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古代騎兵的槍法、長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開、合、發。踩著高蹺來使用長槍、長柄大刀。太極始於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綜合地創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二、太極拳流派

太極拳經過長期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其中流傳較廣或特點較顯著的有以下幾派。1、原始太極拳原始太極拳法最初出自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軒轅黃帝。他根據蛇和喜鵲相鬥的形態而創出此拳法。2、武當太極拳武當太極拳是祖師張三丰經過整理內家拳法時所創的。武當太極拳講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兩米方圓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纏絲外,另有九宮、八卦的內容。 武當太極拳的要決就是:拳隨心境,舒展綿長,恢宏大氣,容萬物於心。3、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兩種,老架是清初陳王廷所編,從陳王廷起,經過300多年的傳習,積累了不少經驗,對原有拳套不斷加工提煉,終於形成了近代所流傳的陳式太極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陳式新架套路是陳有本(陳家溝拳師)編創的,順序與老架同,架式較老架小,轉圈也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較難的動作,陳家溝村人稱之為「小圈拳」,把老架稱為「大圈拳」。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拳種,其他多數流派的太極拳(如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跟陳式太極拳有一定的淵源關係。4、楊式太極拳楊式大架子的特點是舒展簡潔,動作和順、輕靈,剛柔內含,輕沉自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鍛煉步驟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能自然地表現出氣派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學拳者不同年齡、性別、體力條件和不同的要求適當調整運動量。因之,它既適用於療病保健,益壽延年,又適用於體力較好者用來增強體質,提高技術,適應性廣。因此,楊式太極拳是流傳最廣的太極拳。5、吳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興人,初從楊露禪學太極拳大架子,後來拜楊露禪次子為師學小架子,以善於柔化著名。其子始從漢族改姓吳,名鑒泉。吳鑒泉繼承和傳授的拳式連綿不斷,不縱不跳,適應性較廣泛。由於吳氏對拳式有所修改,後人就稱之為吳式小架子。成為現代流傳較廣的吳式太極拳。 吳鑒泉在北京、上海傳拳較久,他打拳式正招圓,舒松自然, 雖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帖。6、武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特點為身法謹嚴,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嚴格,虛實分明,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用動作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出手不過足尖。武式太極拳於民國初年傳入北京,後又傳入南京、上海。7、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舒展圓活,動作靈敏,轉變方向時多以開合相接,故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8、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特點是小巧緊湊,動作緩慢,練會後逐漸加圈,以至極為複雜。趙堡太極拳架輕靈圓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環相扣,無明顯發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後,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 趙堡太極拳,在走技方面擅長拿、跌、擲、打、靠諸藝,又有各種擒拿與反擒拿動作,融於套路中,使其技擊特點甚為突出。上述 8式太極拳的風格、姿勢雖不相同,但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基本一致,練拳目的皆為健身治病。 8式太極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練法,如太極劍、太極刀等。三、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為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鍊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四、健身價值

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是多方面的:有身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還有藝術修養方面的。太極拳外練全身的關節、骨骼、肌肉,內練意識、精神氣質、神經功能。起初練的是動作、姿勢、筋骨和皮肉,深入進去練的是意念、內氣活動,從而由外至內、由內向外鍛煉。這種方式就不是簡單的活動了,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人的神經系統、運動機能和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它的健身價值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學的。1、心靜用意、動靜結合對於改善神經系統,工效卓著;運動方式要求意念、動作、呼吸三者密切結合;在意識的支配下,意念不動,外形寂然不動,意念一動,引導內氣、催動肢體,隨之一節一節貫串而動,一動全身各部位都參與運動,而且是在極松靜、極輕靈的情況下所達到的;所以要心靜用意,排除雜念,追求筋骨、肌肉、關節、在意念上的空松圓活;因此,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能迅速、正確的傳達和接受各種信息;隨著鍛煉的不斷深入,熟練程度的提高,筋骨、肌肉收放、轉換能力的增強,神經系統的均衡性、靈活性以及傳遞信息的速度也在提高,正確性也在提高,從而改善了神經系統功能。2、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促進消化功能和體內物質代謝;太極拳動作鬆柔緩慢,隨著動作的引導呼吸功能的改善和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的調節過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肝臟、胃腸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腸、胃、肝、腎隨之發生了適當的運動,促進了內臟器官血液循環,提高了胃腸的張力、蠕動、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強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體內物質代謝。3、氣沉丹田,八面支撐,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促進血液循環系統健康;堅持練習太極拳,不僅鍛煉了肌肉、骨骼、關節,而且由於意念的作用使精神、肢體全面放鬆,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各毛細血管開放,靜脈、淋巴迴流加速,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意守丹田、氣沉丹田、丹田內轉的練習形成了腹式呼吸,此種呼吸方式的形成,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作用,改善了心臟營養的過程,有助於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同時由於練拳時身體重心的降低,增強了腿部血液循環的功能,也起到了減輕心臟負擔的作用。4、剛柔相濟、連綿不斷,加強了肌肉、骨骼和關節的韌性和彈性;練習太極拳要求鬆柔、螺旋的運動形式,動作起來連綿不斷、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從而使得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肌纖維在反覆絞轉、纏繞中都參加活動,在意念的引導下,動作、姿勢用意不用力,筋骨、肌肉放鬆,這就使得肌肉纖維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並且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和新陳代謝作用也得到了加強,骨骼組織的供血量增加(骨關節是人體主要造血出之一),因此骨質的形態、性能發生了良好的變化,提高了骨骼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性,肌肉和骨骼的活動鍛煉也使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韌帶得到磨鍊,其韌性、靈活性不斷增強。5、靜極生動,動中求靜,達到暢通經絡,延年益壽的目的。練習太極拳要掌握完整的太極功夫,養成採氣、站樁、基本纏絲功和套路相結合的鍛煉方式,才能達到通經絡、養氣血、練筋骨,延年益壽的目的。

推薦閱讀:

夜深人靜時:哪兩種閨蜜千萬不能介紹給男友認識
交誼舞介紹
刺芹圖片和介紹

TAG:中國 | 太極拳 | 國粹 | 介紹 | 太極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