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祖先與亡靈崇拜的研究

佛教的比較

祖先與亡靈崇拜的研究

作者簡介-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根據近代宗教史學者、民俗學學者、民族學學者,以及在土人中傳道的宣教師們等的研究報告,我們知道在這個地球上,除了中國、日本,以及受了中國文化影響的其它亞洲若干國家人民,十分鄭重於敬拜祖先的靈和亡靈以外(注),其它如印度、埃及、波斯、羅馬、希拉、古巴比倫、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地,都或曾在古時有過亡靈崇拜的行為,或迄至今日有些地方仍保守著這種風俗。從下列所舉的例子看來,我們能知道祭祀祖靈和亡靈決不是漢民族獨有的儀禮,別人也有同樣的習慣。

註:在宗教學上凡死人的靈都可稱為亡靈,其中可能包括自己代代祖宗的靈、父母、伯叔……甚至自己的弟妹、兒女、朋友和國家中的名人英雄等的亡靈。所謂「祖先」當然是僅指自己的祖先之靈,在宗教學上,常用「亡靈崇拜」一術語來包括一切值得自己敬拜或思慕的死人之靈。祖先崇拜(ANCESTOR-WORSHIP)俗稱拜祖宗一語,如嚴格言之,只指祀祖靈。但事實上,在世界各民族問,每當祭祀祖先時,不單只祭祖靈,而大都也包括一切與自己有關的亡靈在內,所以「祖先崇拜」也可稱作亡靈崇拜,「亡靈崇拜」中也包含蓍祖先崇拜在內。在本文中常將「祖靈」、「祖先」和「亡靈」一起使用。在「祖先崇拜」中是包含有其它亡靈在內的,這點敬請注意。

各民族間的祖先和亡靈崇拜

一、歐洲與亞洲的祭祖風俗

當古代印度人拜祖靈或亡靈時,不像我們中國人只向著那看不見的嗑頭跪拜,印度人是先選擇三位活著的婆羅門僧侶,作為祖靈或亡靈的代理人,家長將所有應供給祖靈的食物和禮物,都統統送給這三位僧侶,算是祖靈已收下了這些東西。但這三個人是被嚴禁再拿這些食物和自己的朋友吃喝快樂的,祭畢後,婆羅門僧侶的身上便被帶有各種「禁忌」了。以僧侶為亡靈的代理人,或在祭祀時以一部份食物當歸於僧侶的風俗,在世界各民族間都有相似的痕迹可尋,也許這和並不實際從事生產勞動的僧侶之生活有關亦朱一定。(在中國古代祭祖時,常請自己的小輩坐於高堂,扮成祖先,享用飯食,這叫做「立屍」,與印度風俗極相似。)

古代波斯人稱祖先為 Fravashi,他們是守護靈,在戰爭時能令子孫們百戰百勝,凱旋而歸。在農事上,促使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在家庭中,保護一家繁昌,代代不絕。每當波斯歷的年終時,活人也想起祖先來了,於是在陽曆的三月十日起至二十止的一段時期中,相信祖靈們都要從那個世界回來老家看看。於是子孫們在此時,如同中國人舉行盂蘭盆會般地,忙碌著為亡靈預備食物及衣類等等。但當祭畢以後,又照例舉行送出亡靈的儀式,請他們回去,以免在老家作祟。由於古代人大都相信亡靈是污穢的,可恐怖的,應是敬而遠之的緣故,在各民族間都有各種送靈出去的儀式,清除房間和屋子的習慣,中國人亦不例外。

古代羅馬人把祖靈 Dii Manes 看成是家族中的一員,且承認死者的權利,祖靈是一家中的氏神(Lar Familiaris),每逢二月十日至廿一日止,在民間舉行祖靈節 Parentalia,最後一天則是國家的節日,在這十一天中,家家戶戶都挑選適當的日子前往掃墓(上墳),在墳前插上玫瑰花和紫羅蘭,供奉乳、油、蜜等。此時活人都在墳前坐下吃喝,並相信祖靈亦一同參與這頓美餐。在廿二日,是羅馬人的家族集合日,招請祖靈和亡靈一同和活人吃喝快樂。從這點,我們可知道祖先崇拜實在也和家族間的「血緣」頗有關係的,藉此,子孫們也能團結一致。似乎在家族制度越牢固的地方,祖先崇拜也是越興盛的,羅馬人也和中國人一樣,不忘記供養那些所謂沒有子孫,飢餓於飲食的遊魂和孤魂的。在十一日與十三日中,特別為此設立孤魂節 Lemuria,這個和中國的「施餓鬼」相類似。

古代希拉人在 Aathesteria 時也有祭祀亡靈的習慣。在 Anthestrion 月的第十二日,是新葡萄酒開瓶之日,不單大人們垂涎三尺,歡欣若狂,連孩子們也都不去學校,在家一起吃喝快樂。但在第二天的十三日,喜氣便突然消去,而換成陰氣慘慘的祭祖宗了,擺設食物、葡萄酒、水果等招請回家的亡靈。祭畢後,家長卻又戰競地向祖靈們喊著說:「靈魂們啊!請出去吧!Anthesteria 已經完畢了!」

西伯利亞的士民「伏由庫」人,也是常常追想思慕亡靈的,他們竟常將自己吃剩了的食物放在後院供養他們。另又在收割飼草前,照例舉行以死者為主的大宴席,此時,在桌上多放一份或數份死者的餐具,由家長或長老於禱告後,右手高舉盛滿了酒的杯子向亡靈們致辭道:「曾在此世住過的父親、母親、伯父……孩子們……,請你們都來吃喝自己最歡喜的東西吧!並請你們多多保護我們的孩子們(指著列席者)健康!」

這個與亡靈一同坐席,視祖靈「音容宛在」的拜祖宗很有趣。筆者的家鄉杭州,是專門另設筵席供奉祖靈和亡靈的,祭祀中人人那敢和死靈一起吃喝?大人們一律退避三舍,孩子們都嚇作一團,因為如果吵亂了這個筵席,或孩子們摸了祖靈所坐的椅子,將會招得飛來橫禍的。原始民對死靈恐怖的觀念,仍舊在此隱隱可見。

古代巴比倫人看亡靈 Lil 是一種惡靈,他是嫉妒活人,同活人作祟的可怕的幽靈,所以要常常向亡靈供奉食物等安慰之。巴比倫人又將徘徊在墳墓附近的靈稱作 Ekimnra,另相信在一切所有的活物中都有一種叫做 Zi 的靈存在著。古代埃及人也把靈分成三類,其中的 Ka 相當於巴比倫人的 Zi,人死後的靈魂叫做 Ba,這個 Ba 形如青鷺,是住在Osiris 神天國的主體。但不單亡靈是 Ba,連天上許許多多的神明亦都是 Ba,但諸神的靈卻另被稱為 Khu。這個人死了即變成神的思想,印度和日本也都是一樣的。以上巴比倫和埃及人的多魂多靈思想,和中國人的「三魂六魄」說十分類似。其實,在古代許多民族中間,都相信死者的靈是複數的,是散在於各處的,如在死去時的床邊,墳墓中,樹林的頂上(在看望著子孫),陰間中,或在天堂已成了神云云。

根據 Allen 氏的報告,New Caledonia 人所崇拜的神,其實便是他們的祖先。祖先的遺物都成了含有某種力量的「咒物」而大受活人敬拜。(佛教高僧的遺骨灰,被建造成塔安置其中亦廣受人民崇拜)。在他們中間叫做 Tara 的神的名字,原是「死人」的意義。酋長在祭祖時常祈禱叫著說:「慈愛的我祖啊!請吃這些東西,並祝福我們的孩子們!」(Allen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God" pp.33,34,71)

非洲的 Zulu 族人民以為「打噴嚏」系是祖靈來臨,而感到有祖宗的加護而快樂萬分。(中國和日本人以為打噴嚏是有人在論及自己,或讚美,或批評)。宗教史大家 Max Muller 說,Zule 族的宗教不單是由拜祖宗而起,連他們的日常德行也是由於祖靈崇拜而規定了的,這族人常常叫著說:「我祖的靈啊!請你救救我啊!」(Max Muller "Anthropol gical Reigion" pp.281,287,288,911,916)這有點像中國人著急時呼叫皇天和已死的父母之靈救我一般。難怪英國的H. 氏和其它若干宗教學學者,要主張亡靈崇拜或祖先崇拜便是一切宗教的起源了,但筆者卻不以為這是絕對的學說。其它,如澳洲的土人,新幾內亞一帶的土人,美洲的印第安人之中,都仍大都保守著祖靈崇拜的風俗,在此不擬一一舉例。

二、諸聖節與萬靈節

論到今日歐洲各國,由於人民大都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在內),崇拜一神之故,大家已不再舉行什麼祭祖的儀式了。但當歐洲人民未接受基督教以前(或說基督教傳入歐洲以先),大概是和其它原始民一樣,曾舉行過亡靈崇拜的。從今日尚留於世的「諸聖節」和「萬靈節」來看,或多或少可能予以證明。

在今日歐洲社會,每年十一月一日定為「諸聖節」(All Saints Day),自九世紀以來,羅馬教會便規定了這個節期。英國教會亦在此日,希拉正教教會,以聖靈降臨節後的第一個主日為此節。所謂諸聖節是紀念基督教中已死去的諸聖徒,雖沒有崇拜祖宗那樣來得厲害,但仍免不了有紀念死人的觀念在內。這個諸聖節大概是由古時民間拜祖宗的信仰變化而來的。

除諸聖節外,在天主教會更有「萬靈節」(All Souls『 Day),日期在十一月二日,(如碰到是禮拜日,則改為翌日舉行)。在這天,好象中國的和尚在盂蘭盆節時,超度死靈出地獄一般,羅馬教會被准許舉行三次彌撒,為墮落在煉獄中的靈魂祈禱,求救。這個煉獄思想和佛教的「中有說」十分相同,以為人在死後七七四十九天中,被放在轉輪迴前的階段中,如能予以超度,則能獲救云云,但今日大多數僧侶解釋成這個超度是為安慰活人,並非為死者。這個萬靈節的行事自第十世紀以來,便在本泥狄克修道派勢力較強的法國和義大利北部一帶,同派信徒的家庭中舉行。以後大家群起仿效,由於人情所致(?),自第十四世紀以來,便被羅馬教會予以公認。更自一九一五年起,在萬靈節中特准可舉行三次彌撒。在這天,除在教堂內有講道外,並一齊舉行掃墓,各地方均有各種不同的行事。在墓前點燭,以及燒起葶的十字架時,均令人不得不連想起盂蘭盆會來了。日本東洋大學教授渡邊照宏氏以為這個萬靈節原非基督教的節日,而是一種民間信仰,在不知不覺中,古時的民間儀禮終於跑進了基督教中,變成了種種形式殘存於教會之中。(氏著「死後的世界」一二○頁)

三、中國人的祭祖

論到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已是人人知道,似乎不必要再多說了,但筆者略有自己的看法,特簡述如下,以供參考及請指正。在我國,大致在清明、盂蘭盆會、冬至和死者命日等的四次外,舉行掃墓祭祖。除了若干家庭天天殷勤地在死者牌位前供奉飲食外,其它大多數的家庭除在這四次外,是不祭祖宗的。除這四次以外,祖靈和亡靈似乎無須要人間煙火。不必說,中國人的祭祖主要是根源於儒家的孝道教訓與民間信仰的傳說,以及中國的家族血緣關係而來,當中國進入文明社會,儒教的「孝經」問世,儒家的孝道思想廣被宣揚以後,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已漸漸進步到因思慕追遠祖先而祭祖的地步了。但在若干地方,仍沒有完全脫離如民俗學者所說的害怕亡靈的觀念。不管「孝經」的作者是孔子,抑是曾於,或是別人記述了孔子對曾子所講的道等等的各種意見如何,孝經最後的一章明白地告訴了生者對於死者應盡的責任如何。「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依,禮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時愛敬,生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誼備矣,孝子之事終矣。」(「孝經」,喪親章第十八)。但儒家雖勸人要春秋祭祀以時思之,但並無說明亡靈現在何處,或將從何處來享受人間祭祀?這個問題只有交給佛教來解決了。筆者以為一直要到隋唐時代,密教興起,佛教廣行了盂蘭盆會,以及推廣了六道輪迴、陰間地獄等思想後,中國人民在向來漠然的死者儀式和思親祈福的祭祖儀禮上,更被添上了什麼目蓮救母,舉行盂蘭盆會可以拯救祖靈在地獄倒懸之苦,有宗教性和醒世作用的神秘色彩了。渡邊教授說:「在唐代時,密教的豪華儀式和樣式輸入中國,也影響了死者儀禮的樣式。但由於中國人一向尊重祖先以來的葬禮,借著佛教的葬儀在很久時期未被一般化。普及於民間之時,大概已在宋代以後了吧!」(「日本的佛教」一○六頁)。

中國的道家在祖先崇拜一事上,也不甘示弱,他們也急忙地制定了「中元節」,以便和佛教的盂蘭盆會爭個高低(?)。道家道,正月十五是上元,是賜天官紫微大帝,判斷人間禍福的日子,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赦罪地官清虛大帝,監察人間罪惡的日子,十月十五日是下元,是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巡察人間的日子。道家在中元節原是舉行敬神的祭典,但以後卻變成了亡靈來日(中元為陰生之日)以及敬鬼、請鬼和施鬼的亡靈崇拜和祖先崇拜了。這大概是道家為了適合一股人民的胃口之故。在日本,中元節是像中國中秋節般大家互贈禮物的(中秋節則不贈)。

另據台灣佛教徒張文進氏的意見,在中國民間所信的七月初一日起開鬼門,七月廿九日關鬼門的信仰,原是中國民間的傳說,他又根據百科辭典第五卷第二九八頁所載,七月十三日用麻殼在門前點火迎亡靈回來,七月十六日用火送亡靈回去,起源於「周禮」。無疑地,在「周禮」中所載的幾與古代其它民族,相信亡靈要在某一時期回來,予以歡迎並送他回去一樣。張氏繼續引用「重增搜神記」及「明一統志」所載的開閉鬼門的傳說,並予以反駁之。他說唐肅宗至德年間,目蓮尊者渡海來青陽九華山,食白土,年九十歲才死,為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管理十殿閻羅,發大慈悲心,於每年七月初一日起至月底止開鬼門放眾鬼出來,接受人間供奉,此種俗說根本與佛教無關,不知是什麼人,藉目蓮尊者的名義捏造了這段故事,原來目蓮尊者的年代,至唐肅宗時已差一千多年,豈有目蓮尊者來九華山的道理……。」(台灣佛教「覺生雜誌」,一九五七年九月一日刊)

因此,我們或可說,今日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是由儒家、道家、佛教、古來民間信仰,以及其它各種傳說附會等攜手結合而產生出來的。從「宗教學」約立場來看,也許是一種最複雜多端的祖先崇拜和亡靈崇拜的形態了。

祖先崇拜儀禮的共同點

雖不是一式一樣,但在民族間的祖先崇拜儀禮中,是能夠發現其共同點的。

一、各民族間幾乎都有祖靈要在某一時期回來的傳說,此時子孫們擺設筵席供奉他們。子孫們又都規定在一年中的最適當日期,去死者的墳墓參拜,這些日期大都選在春光明媚、秋高氣爽、新酒釀成、秋收前後和年關歲尾等在農耕中重要的節期時。

二、凡歡迎祖靈和亡靈回來享受人間煙火的人們,大都不歡迎這些亡靈就此常住家中不走。祭祖畢後,便速速地用各種方法送亡靈回去,以免他們在家對活人不利(?)。所謂「祓除」(exorcism)的行事都在這時舉行。

三、當歡迎亡靈回來時,各民族間又大都同時舉行施餓鬼、與其說是同情這些餓鬼沒東西吃,予以安慰,毋寧說是害怕這些兇狠狠的餓鬼因嫉妒亡靈,或妨礙他進入家中,或動手搶東西吃而才另設祭壇的。不單中國和日本有此祭餓鬼,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之例。

四、在迎祖和送祖時,各地都少不了「火」這個東西。「火」自古代起便被信有防魔驅邪之力,借著火,諸種食物及道具又能送至諸神或死者手中。對於亡靈,火又有發光照耀離暗入明的功效。故在人死時,在其頭和腳旁置燈明,免其在黑暗中行走,當歡迎亡靈回家時,大都用火接他回來,免其走錯門路。當送他回去時,又用火。筆者以為這時的火之功效大都含有驅邪的觀念較多。

五、民間習俗的祭祖,以後其一部分常被新起的強力的宗教所吸收合併而去,以後只能見其痕迹罷了。例如中國原有的民間祭祖及七月間開閉鬼門關等的傳說,被佛教的盂蘭盆會所吸收,到今日,已有許多人竟弄不清楚那個是佛教,那個是民間信仰了。歐洲的古代祭祖宗習俗大概在以後進入天主教中而成了諸聖節和萬靈節了。

「盂蘭盆經」及盂蘭盆會起源考

在中國人的祖先崇拜上,演著最重要角色的莫過於在七月間舉行的盂蘭盆會了。其時民間相傳一切死靈都要從地獄回來與家人團聚,幾乎家家戶戶都設宴供奉死靈,並數家或數十家聯合起來延請和尚道士前來舉行各種宗教行事,以超度死靈。在杭州的每條街上又可看見掛滿了各種紙制的衣褲以及供僧道所用的高台。在這段鬼節,孩子們都被禁止在夜間一人遊玩,免被惡靈所害。關於「盂蘭盆經」的內容,略論如下。

一、盂蘭盆的意義?據佛教說,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蓮,在某日以神通力觀看已死母親所在之時,不知為何原因,她竟墜落在地獄之中受著倒懸之苦。目蓮見此驚而又悲,立即向佛陀請教拯救母親之方法。佛陀答道:「母親受著倒懸之苦,是由於生前有著貪慾的行為所致,你必須代替母親積下能從這苦界救出的善行不可。為此,可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兩安居完畢之日,同所有比丘供養百味飲食,並請念經,藉此功德便能獲救。」目蓮照此而行,母親終於被拯救了云云。據說,這就是目蓮救母的故事,也是舉行盂蘭盆會的根據,但這部「盂蘭盆經」早經日本學者公認為偽經,是由中國或中印和尚合作為迎合中國人孝道思想而寫的。

按「盂蘭盆經」梵名為 Ullabana-sutra,相傳為西晉竺法護所譯(但在出三藏記集中已失譯),但在佛教經藏中另有類似的兩譯本,「報恩奉盆經」(失譯)和「大盆凈土經」(見法苑珠林第六十二)。後者大概是盂蘭盆經的異本。據望月信亨博士等所著的「佛教大辭典」解釋,Ullabana(盂蘭盆)是由有「倒懸」之音義的梵文 Avalambana 轉訛而來的。唐朝大慈恩寺玄應於貞觀末年奉敕所著的「一切經音義」中也主張「盂蘭盆」系言訛。正言之,應曰鳥藍婆拿,譯成倒懸……舊時稱盂乃貯食物之器的意義,實系錯誤」云云(按:「一切經音義」共廿五卷,系校正了四五八部經與律,對譯梵文,並對難解字句、名目予以注釋的書籍)。原來,「盂蘭盆」三字實在是從 Ullabana 音譯而來,將 bana 譯成「盆」的漢音而已。池田澄達氏的研究結果,主張 bana 相當於「盆」,故並無什麼「器」,「貯」的意義在內。(「宗教研究」第三之一「關於盂蘭盆經」)在異譯「報恩奉盆經」中單說「盡世甘美以供養眾僧」,並無「以著盆中」之語。再者。此異譯本用結語「目蓮比丘一切眾歡喜奉行」,「盂蘭盆經」雖也用結語「此大會大菩薩皆大歡喜,而目蓮悲啼聲釋然除滅,是時目蓮之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切餓鬼之苦」。但在此經的形式的結語完畢後,又再複述道:「爾時目蓮復白佛言,……以盡世甘美安盂蘭盆中」等語。這些多餘的句子促使瞭望月信亨博士疑惑叢生,因而他主張說「即使此經被斷定全非偽經,但至少可說這些句子是在中國被添上去的。」(見佛教大辭典第二四四頁),但根據同辭典的「偽經」項中,卻把這部盂蘭盆經列入偽經之中(此辭典由多數佛教學者共編而成,全書共八大卷七十餘頁,為佛教辭典中的王者)。

原來在中國的佛教中,曾出現了許多由無名氏寫成的不合佛教思想的經典(印度的佛經除論藏外,也是沒有作者名字的),這些東西的內容大都調和妥協了儒道兩教和民間信仰,佛教稱此為「偽經」。在東晉前已發生了此現象,在出三藏記集第五所引安公疑經錄中曾列有偽經「寶如來經」以下廿六部三十卷,以後偽經仍是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當唐代時有門佺、智升等僧侶出來整理,辨別真偽。當唐貞觀年間,已有偽經四百餘部,一千五百餘卷之多了(詳情請參閱拙著「佛教學研究」第五章第五節之二)。雖然今日大多數的日本佛教學者認盂蘭盆經為偽經,非印度原有之物,但中國大多佛教徒們仍不加以研究,以此經為「正典」,且作為盂蘭盆會的根據。

從本經的注意孝道來看,本經在中國著作的一說幾無疑問。筆者以為此經或由印度僧侶和中國僧侶共同合著而成,或由精通梵文的中國僧侶所著亦未一定。茲引用本經之數語以作本段的結語。「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億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之恩。」(盂蘭盆經)

二、盂蘭盆會的起源?根據渡邊照宏教授的意見:「釋迦牟尼的教團是純粹的修行者的集合,與宗教儀禮––生死吉凶時的儀式和咒術毫無一點關係,這是由於跟隨佛陀的人們其真誠的宗教態度所致,能保持了這純粹也是由於古代的社會環境所造成。原來,印度人或個人或社會,在各種機會中需要宗教儀禮,如缺少了則簡直不能活。為這個目的而有了世襲的職業的宗教家婆羅門。因此,在宗教儀禮上,佛教僧根本沒被人請求過。」(「佛教」一八八頁)渡邊氏說得不錯,在釋迦的原始佛教教團中是嚴禁為死者舉行宗教儀禮的,但自佛陀死去後,後世的無神論的理論到底滿足不了信多神多鬼的印度人民的需要,有關死的儀禮也逐漸鑽進到佛教教團中來了。但無論如何,沒有什麼客觀的證據,能證明在釋迦的教團中曾舉行過像中國的盂蘭盆會的痕迹。連盲目信盂蘭盆經是「正典」的台灣佛教徒張文進氏,在某次佛教布教員講習會中也主張中國現有的盂蘭盆會根本與原來的意義不同。他說:「我們知道在印度古時,就有這一種的祭典是發源於釋迦佛降生以前的,意義是慶祝平安,就是在雨期中已平安度過,而又要進入乾季,要開始活動的慶祝(按印度舊四月起至七月止為雨期),而在佛在世時再加入阿難說(請看盂蘭盆經)及目蓮說,而形成為盂蘭盆會的行事,是申明佛的孝道及施捨供佛及僧的法要,用盆盛五果百味及種種日用品送給僧伽的節分,其用意是在舍慳貪及孝養父母為宗旨,這個行事流傳到我們中國來,其目的就變相了。」(「如何改善農曆七月十五日的拜拜」佛教覺生雜誌,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一日刊)。筆者假定在印度曾有過此節,並也有此盂蘭盆經,但這個根本和今日中國的盂蘭盆會的性質迥然不同,已經離這部「正典」十萬八千里遠了,這個行事的「變相」似乎也太厲害了!與其美其名曰「變相」,毋寧老實地說盂蘭盆經和盂蘭盆會是迎合了中國人的骨口,都是在中國誕生的東西為妙!但恐怕張氏不知這些原因,所以仍舊以假為真。

張氏在同文中斥責民間所傳祖靈和亡靈回來的信仰是與佛教無關的,他說「每年七月初一起至月底止開鬼門放鬼出來受人間供養,此種俗說根本與佛教無關……。」這幾句話他說得對,這到底是古來的民間信仰,不應推到佛教身上去的。但事實上卻又相反,佛教自唐代後即順水推舟,為了適應一般人民之需要,而竟靠著這盂蘭盆經為本,拉攏了民間開閉鬼門的傳說,在七月十五日大行其各種所謂救度死人的祭禮了。說也可憐之極,時至今日,大多數中國人還都被蒙在鼓裡,每逢盂蘭盆會時,照例延請僧侶為亡魂超度(部份佛僧雖知這種超度無用,但都將錯就錯,以博得生活費用),但竟做夢也想不到這個原與佛教無關,不單祖先和故人之靈不能從地獄被救出來,自己還白費一大堆心血與金錢呢!今日不少僧侶大都解釋替死人念經,不是為要超度死人,而是要死者的親友藉此更精進於佛道,以致獲得解脫,但一般人民卻並不如此想,既不為死人,何必要花錢請人念經呢?

其次,盂蘭盆會在中國社會到底起源於何時呢?是否在第一世紀漢朝時便和佛教一同傳入了中國?關於這點,可謂異說紛紜,沒人敢下正確的結論,茲舉數說如下:

  1. 盂蘭盆會在中國開始於梁武帝大同四年(五三八年),相傳在同泰寺最初陳設盂蘭盆齋,當初唐時,此法已廣及官民之間。(望月信亨「佛教大辭典」)
  2. 我國盂蘭盆會起源,是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六年)七月十五日賜盂蘭盆於章敬寺舉行蘭盆聖會為盂蘭盆會的起源。(張文進氏,見同「覺生雜誌」)
  3. 梁朝高僧宗懷說:「荊楚歲事記所記,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於本日舉行盆會」。(梁朝起自五○二年至五五七年。屬南北朝時代,離唐代宗約有二百餘年––龔)
  4. 「七月丙戍,內出戍蘭會賜章敬寺,設七廟神座,書尊號於幡上,百官迎謁於光順門,自是歲以為常。」(資治通鑒卷二百廿四,唐紀四十,「佛教的根本真理」七四七頁,宮本正尊。這個七月系指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六年)的七月––龔)
  5. 佛教密教僧不空金剛(Anngha Vajra)著眼於景教的為死人祈禱,而於七六六年開始了為死者法會,盂蘭盆會亦於是時開始。(溝口靖夫,「東洋文化史上的基督教」二一九頁)
  6. 贊成不空金剛開始了盂蘭盆會的另有a、挪威艾香德博士 Dr. K, L Reichelt。(中國佛教的真相及其傳說)b、日本景教權威佐伯好郎博士。(The Nestorion Monument in China)c、日本道簇泰誠牧師。(見氏著祖先崇拜與基督教)

另據若干有關中國佛教的日本學者著作,大都採取此節起自唐代說,在梁朝時在佛教寺院中也許曾舉行過盂蘭盆會亦末一定,但根本沒受人注意。直到唐朝才受太宗(?)所鼓勵,先施行於各廟宇,然後才逐漸普遍於民間的,此時也許已是宋代了。唐朝的皇帝雖然對各宗教(包括景教祅教等在內)寬大為懷,但各宗教似都已成了帝室的御用品,各宗教都要為皇帝祈福。當七四二年天寶初年時,唐玄宗曾令大將軍高力士到景教寺院中供奉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代帝王的肖像。玄宗重儒教亦尊重祖先且亦為自已幸福,故有此舉,在當時長安的寺院大概也供奉了帝室的肖像。四年後,七四六年(天寶五年)密教僧不空金剛從印度等國帶來了約有五百餘部的密教經論至長安後,更替佛教增加了神秘的咒術和祈禱思想。當上元元年,七六○年肅宗時,不空在大興寺大建道場,舉行息災增益之法事,並祈禱郡凶除滅及聖壽無疆。肅宗後即代宗,張文進氏和宮本正尊博士及溝口靖夫教授等考證主張在這時開始盂蘭盆會一事,大概極有可能,因為替死人祈禱的思想在此時業經成熟之故。筆者以為如果沒有不空金剛傳來神秘莫測,多神多鬼的密教思想,說不定盂蘭盆會不致於在中國如此盛行了。因在唐代最有勢力的天台宗和禪宗的教義,都是和中國盂蘭盆會的內容水火不兼容的。

至於基督教方面的學者,如艾香德博士等所主張的不空金剛從景教學得替死人祈禱,而後開始了盂蘭盆會的學說,是極有研究價值的。正如日本的若干凈土宗學者們曾向我表示過,唐朝的凈土宗善導大師或曾受了景教的影響亦未一定的意見一樣,筆者以為不空曾受景教感化一說,並非是不可能的,盼望他日有人對此作更深入的研究!

要言之,我們現在或可說,盂蘭盆會的祭典起於唐朝,普遍於宋代,大概是不會錯得太厲害的。此盂蘭盆會之始離開佛教初入中國時已過去了六百年左右(據佛教說,在紀元六七年佛教入華),至少在這段漫漫的長日子中,我們的祖先是不知道什麼盂蘭盆會的(漢代以前當然不必說了),當然他們根本沒在七月十五日請過僧侶,為自己的祖靈和亡靈超度過。所以今天如有人以為基督徒不舉行盂蘭盆會,便是不救祖靈出地獄倒懸之苦,大逆不孝,對不起祖宗,那末,說這些話的人該怎樣來對付活在唐朝以前的我們的祖宗呢?

崇拜亡靈的原因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連中國人也在內,為什麼要崇拜祖先或亡靈呢?關於這個問題,綜合宗教史家、民俗學家和民族學家等意見,約可分幾點如下:(請注意,這是近代才有的新學說,在歐美及日本各大學都講。)

一、由於精靈崇拜而來

古代的人民對於睡眠中的夢見與遠地親友會面,以及癲瘑或是令生起失神狀態的疾病,或其它的精神病患等,都信是由於肉體內的另一種靈體活動所致。古代人對於死更是覺得神秘莫測,不可思議,如不是靈體離開了肉體而是什麼呢?這種種的思考促使產生了靈魂和精靈等思想。在原始民中所信仰的神靈的來臨 Possession,神靈的感應 obsession,驅邪 exorcism,和禁忌 Tabu 等的現象,也隨著而生。澳洲的土人中相信孩子是精靈(spirit)的作為所致。在中國民間流傳說不孝子女和惡妻等都是由某種惡靈投胎,同自己報復而來的。在舊小說中常記有一個靈魂曾投胎數次,而成為某人某人,這都已含有了佛教的輪迴思想在內了。一俟原始民相信有精靈存在於宇宙以後,對於祖靈和死靈的崇拜亦隨著而起了。原來,最原始的原始民,相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魚蟲禽獸等都是有能力的東西,人民均直接跪拜之,此時尚不能分別出物與靈的存在。以後稍稍進步一點,原始民不再直接拜這些東西,而是崇拜在於這些東西(或一部份)裡面或後面的「靈體」了,此曰「【口兄】物崇拜」。據日本宗教學權威加藤玄智博士意見,當原始民有了能夠分別出「靈」和「物」的意識,將精靈從【口兄】物崇拜抽出,予以單獨或集體崇拜以後,便產生了祖靈和亡靈的崇拜了。他說:「這是屬於第二期進步了的天然崇拜階段,或可列於【口兄】物崇拜,或稍稍更進一步。」(「宗教學」九三頁)說也稀奇,有高度文化的中國,時至今日,在不少人民中還保留著這個屬於原始民的咒物崇拜,大山巨河、奇樹怪石,以及死者的遺骨……等等,莫不香火隆盛,廣受敬拜。

二、由於對亡靈恐懼而來

古代人民大都對死者懷著恐懼的心靈,他們以為亡靈是在嫉妒活人的,亡靈要加害活人,常常作祟的。凡一切的疾病痛苦以及遭遇不幸的事件等都系亡靈在背後搗亂,作祟所致,再如碰到旱魃、水災及凶年時,亦相信是某種精靈在大發雷霆的結果。(印度的外道迦羅鳩馱迦旃延(Kakuda Katyayana)竟主張當「自在天」快樂時,眾生快樂,「自在天」發怒時,眾生苦惱,一切禍福都系「自在天」所作所為。)特別是碰到不自然而死去的靈(如被殺、自殺、突然死去),都成為惡靈,惡靈不單要加害生前的對方,更會害及第三者,因他不滿意自己死去的緣故。由於害怕,恐懼亡靈作崇加害,活人於是便不得不設法討好,獻媚亡靈,供奉食物等等,以求安全。這不單為死者有東西吃喝,實在是為了活人自己安全幸福之故。當人死去,出棺以後,即刻用鹽撒遍房內全地,並用掃把清掃屋子,請祭司(和尚道士等等)作法驅邪等活動都被信是由於嫌惡亡靈懼怕亡靈再回來之故。當棺材自家中被抬至墳場時,常是要在街上東轉西繞,然後才去墳場,據民俗學家意見(如日本大谷大學五來重博士等),這也是怕亡靈認得路再回老家之故。在原始民中,甚至今日的若干地方,亡靈大都被想成是污穢的,可怕的。Ankermann 氏說:「民俗學所提供的證據已是十分豐富,對於死者祭祀的起源,如求自『由於對死者恐怖而起』,已是沒有什麼可疑惑的了。』(「宗教史大系」二五頁)

三、由於對亡靈愛慕而來

祖靈和亡靈雖是可怕的,甚至污穢的,但卻是值得愛慕的,看起來似乎和第二點發生矛盾,但實際上確在多數地方平行地實行著。死後經過一段時期,亡靈便失去了個性而變成「祖靈」,以後便成了家庭和鄉土的守護神,保佑著子孫們的幸福和安全。每逢一定時候,亡靈要回來,其時,子孫們預備吃喝之物,供奉祖靈而使他們得到快樂。這時候的祖靈已變成了一種「力量」Power,對人們有益了。子孫們每逢遠行他方,或制定新的未來計劃,或遇到突發之事不能貿然予以解決之時,往往便向這個「力量」祈求庇護、指導與乞賜善策。難怪 G. F. Moore 教授主張在中國人的祭祖儀式中,含有這個祈福的成分較多,和埃及人的單向死者供物意義不同(「宗教比較史概論」五一頁)。

筆者以為中國人的較多向祖靈祈福,請求庇護,視祖靈為一種「力量」,大概由於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先,人民並無什麼具體地可足以敬拜的「神」存在之故,而不得不將全副精神集中於亡靈上去了。所以中國人的祖靈有時已代替了「神」的地位,幾乎握有掌管生死禍福的權力。但一當原為無神論的佛教在隋唐時期興起了類似拜神的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等信仰後,一向在宗教上沒依賴的多數人民,便紛紛由人文主義倒向這些佛教的「神」去了。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祟拜信仰(在宗教學上可稱此為「多神崇拜」)能在中國民間普及,實也有其最大原因的!

大概越在高度文化的社會,對亡靈恐懼的成分越少,毋寧說,這時的祭祖含有更多的「親愛追慕」祖先的觀念在內了,人的智識一開,對死亡以及疾病,不幸等事發生的解釋,也和原始人不同,以為自己所愛的父母及親友雖已死了,那會來向我作祟呢?但是,這不過是一部份人的看法,時至今日,甚至在中國人中間,還隱隱地殘留著對亡靈的恐懼。只要一看人死後請和尚道士來驅邪,以及盂蘭盆會後急急地設法趕鬼回去等的行事,便知其一斑了。

在此再附帶說一句,祖先崇拜的儀禮也往往是誇示家世權力的一種手段。凡擁有足夠向世人顯耀家世的人們,大概更多注意祖先崇拜的儀禮。

基督教不拜亡者的原因

基督教到底由於什麼原因要禁止人去祭祀亡者呢?她的根據在那裡呢?我們如果查考全部聖經思想,便能明白這些原因了。

一、在聖經中,上帝吩咐人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又說:「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出廿 2–5)基督教把這個吩咐列為十誡中的第一誡和第二誡,由此可知其重要了。是的,宇宙間只有一位上帝,他是耶穌基督啟示給人類的上帝。祖宗的靈和其它亡者的靈雖是一種靈體,但絕不能與這位最高的上帝相比。我們既有了這位上帝,不單不準再去拜其它的靈體,其實,也沒有需要再去拜祖靈和亡靈了。因為我們已知道有一位真神,便不再像不認識上帝的人那樣去崇拜亡靈了,聖經又說:「然而我們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萬物都本於祂,我們也歸於祂,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借著祂有的,我們也是借著祂有的。」(林前八 6)

二、原始民和今日許多的人,由於不明白在宇宙間有一位上帝可以完全依靠仰賴,反而去向死人求救,同亡靈們祈求幸福與保護引導,這是活人求死人,多麼的可憐啊!但基督教的聖經卻明明的告訴我們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 28)「祂」是指上帝而言。不錯,惟有這位有權能的上帝才能管理引導我們。至於由人死去以後變成了鬼的靈,那有力量來庇護活人呢?每年盂蘭盆節或死者命日等日子時,豈非還要請和尚來超度拯救他們不是?這些「自身難保」的亡靈那能值得活人去依靠呢?聖經又告訴我們說:「你們要靠著主,依賴祂的大能,作剛強的人。」(弗六 10)這位主便是耶穌基督!

三、根據民俗學家們的意見,原始民以及今日許多人以為人死了變成鬼,而這些鬼魂會作祟,會害人,所以活人因懼怕他們而不得不祭祀他們。不管這種說法對或不對,但基督徒是不怕任何黑暗世界的靈體來作祟和搗亂的。因為我們確信著天地萬物和宇宙中一切可看見和不可見的世界,鄱在上帝的掌握管理之中。只要一看昔日耶穌的趕鬼,平靜風和海以及奉主名趕鬼的門徒們所行的神跡,便能證明主耶穌有降伏惡魔鬼怪的莫大權力。

請注意,基督徒不是不信有鬼,而是靠著耶穌再不怕鬼來攪亂什麼!因此,我們便無需再小心翼翼地祭祀敬拜亡靈了。有幾處聖經的話說:「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又說:「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里。」(西一 13)「祂」是指上帝,「愛子」是指耶穌。

四、聖經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 12)「祂」是指耶穌。耶穌犧牲了自己,釘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升天,成了我們的靈魂救贖主。我們敬拜耶穌,是由於祂是上帝,是我的救主之故,我們借著崇拜,也多少表現我們一點對他的救恩感激之心。但與我們曾經雖有過關係的亡靈並不是我們的救主,他們並未在救贖我們靈魂的事上伸過一個指頭,事實上,他們也無能為力。基督徒只敬拜救主耶穌,但不能敬拜與自己救贖無關的任何「非救主」靈體。

五、敬拜亡靈和他們的遺物(如和尚的骨灰––通稱舍利子),以為能大獲益處的思想,原是原始民及對基督教無理解之人的信仰,這種行為在今日高度文化的社會,實在顯得幼稚可笑!如有人拿著「惟利至上」的觀念來祭祀祈求祖宗或其它亡靈,那末,拜的人即使在其它普通學問上造諧極深,但在宗教上,他可說仍是一個二十世紀的「原始人」!

至少由於以上幾點原因,基督徒是不準也不想祭祀一切的亡靈。但基督徒並非再也不管自己已死的父母或祖先了、基督徒應有自己的敬祖之法。以下是筆者個人的意見,望能作為中國基督徒在紀念祖先時參考之用。

一、基督徒可利用中國原有的清明節,冬至節以及死者命日,全家出去上墳。但上墳的主要目的不是去向亡者供奉飲食,焚燒紙錢以及叩頭跪拜,祈福求益,因為這些行動都含有迷信的成分在內。基督徒的家屬上墳,是去表示子孫們追思先人,在墳前不妨可插些鮮花,表示對亡者紀念之意。這個,和供飲食燒紙錢不能看為同等,因為後者含有死人在陰間需要東西吃及錢用的迷信觀念在內。但前者插花僅是一種裝飾及表示紀念死者之意而已。其次,基督徒家屬上墳的目的,是要去察看死者的墳墓有無受風雨等侵襲而遭破損,如有,當然應立即僱人予以完整修理。這點,也是家屬們對先人當盡的責任。大家可在墳前唱詩和祈禱,願主再來時,死者也一齊獲得復活。

二、在每年的死者命日時(死去那天),基督徒家屬應在家中舉行特別聚會以紀念追思亡者,這時,應邀請教會牧師及亡者生前的親密戚友前來一齊參加。聚會可由家屬主領,唱詩祈禱後,先請一位與死者關係較深的人(最好是死者家屬中的一員),同大家簡略講述死者生前所行的美好事迹,勵後輩們追隨效法。以後,請牧師有一個專題演講,例如講「死亡與生命的意義」,藉此不單可提醒與會者覺悟儆醒,在主道中益求精進,並亦能警惕在座未信的人早日歸主。這樣的聚會豈非很有意義嗎?

結論

佛教、耆那教和其它宗教團體的僧侶的物質生活,在印度曾獲得保障,因為印度人以為對出家人提供食物及衣類等及系理所當然之事。此乃由於印度自古起便有施捨婆羅門僧能為自己積功德的思想之故,以後此思想推及於佛教及其它修道人士。今日的泰國等南方國家的佛教人民,仍多少保持著這個遺風。

但在中國和日本卻不同了,那有這種「吃白食」的道理呢?自佛教傳入後不久,中日兩國歷代的帝王、大臣等都莫不請求佛僧為自己及國家祈求幸福與安全,大多數的寺院也因此獲得了龐大的山林、土地等財產施與,在生活上得了保障。再者,佛教自唐代起兼為一般人民舉行死者葬禮以來,僧侶的收入更是有增無減。對此,渡邊教授說得好:「在東南亞,和咒術一樣重要的便是死者儀禮了……佛教僧侶雖擔當了死者儀禮,但決非釋迦牟尼的教團所能想到的,大概因為在中國、日本、西藏、蒙古等地,已再沒有別的方法了吧!這是由於在這些地方中,通過了佛教,最初才開始有了較整齊的有關死後生活的觀念。但即使是如此,以方便開始接受了死者儀禮的佛教,因此弄得動彈不得,結果卻招來了僧侶的墮落,實在遺憾之至!如以方便將儀禮予以活用,對於人民豈非更應教導佛教對於生命和死的正當看法嗎?佛教僧侶實在太習慣於安逸之中了!」(「佛教」,一九二頁,氏為東洋大學教授,專攻印度哲學和佛教,著作頗多)

在台灣的佛教講師張文進氏對於和亡靈儀禮有關的盂蘭盆會,以及中元拜拜等亦是予以痛斥無遺,他在同一文章結語中指出改善本祭典(指七月十五日)的方法如下。「1、贈答禮,依考證是與本祭典的意義不合,又是隨習之一,須要澈底消除。2、燒金紙,這一點比光復前還厲害,是本祭典一宗大的浪費,須要澈底消除。3、分散在各家庭的祭典有須要節約,防止浪費。4、各寺院齋堂須改善,因各寺院齋堂的祭典有比日據代時擴大者,請自動的節約,不要一般信者供養,只用素菜、茶果舉行就可以了。綜合上記各項,我們就可以知道本祭典,已失去了設置本祭典的意義,有舉行等於無舉行。」(見上述同雜誌)他又說:「這個祭典也就是我們所知祭典中最複雜的祭典,其起源有由佛教的,有由道教的,有由傳說來的,有由風俗而造成的,其中屬於迷信的成份甚多。」從全文看來,張氏主要是在痛斥七月十五日所舉行的佛教祭典盂蘭盆會。他又不客氣的批評說:「以上所記是敘述七月十五日拜拜的概略,主祭是佛教的法師、齋友及道教的道士,但現在道教已漸滅跡,變為佛教一手包辦。」綜合以上所知,張氏是不贊成在民間弄得鬧鬧哄哄的七月十五日的死者儀禮的,因它們已失去了所謂原來的意義。佛教大勢已去,有誰還能挽回這個亡靈崇拜的狂瀾呢?七月十五日節期,依佛教日盂蘭盆會,據道教則謂中元,依據台灣民間世俗則「拜拜兄弟」。

要言之,在中國拜祖宗的人,一面以為祖宗已經成佛或在西方凈土享福快樂,一面卻又以為他仍在地獄中受倒懸之苦,所以在每年七月間照例請僧、道念經拜懺超度他們,然後再送祖宗重回地獄去受苦,年年如此,反覆行之,如亡靈真是有靈,豈非太可憐了?

如果祖宗或其它亡靈已成了佛,當然不會再來享受人間煙火,祭他也毫無用處,如果這些靈體仍在地獄受苦,須要活人為他超度,那末證明祖宗自身尚且難保,更談不上能保護子孫們了。請大家注意。中國人的拜祖宗決不是單出於慎終追遠的思慕之念,而是混和了固有的民間信仰(鬼要在某時回來)。佛教的故事(目蓮救母於地獄),道教的中元節(祭鬼),以及從民俗學所主張的其它各種原因而成的。拜祖宗的人已經被這些複雜的思想所侵,如不深加研究,則不知不覺地弄不清楚,還以為在真正地「孝順」祖宗呢!

作者簡介-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推薦閱讀:

農曆幾日出生的人,得祖先保佑,大富大貴
日本幾千年白折騰:皇室公開承認祖先是中國人
引用:靈壇主。聶榮臻元帥上五代祖先之墓(壁上掛燈形)-理氣論。|
立春—我們祖先尋找春天的故事
將佛經、咒語印於紙上燒給祖先、亡靈如法嗎?

TAG:崇拜 | 基督教 | 佛教 | 比較 | 基督 | 研究 | 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