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原文.書法.釋意
職業書法老師李文玲書法作品
李社長針對廣大書友及弟子研習書法所需,書寫楷書《黃帝陰符經》書法作品及編撰本文。
職業書法教育李文玲老師,筆名山清,明德書社社長。 李文玲師從王立雄老師,多年研究古法碑帖及從事書法教育,對王義之.米芾.歐陽詢.書法風格頗爲喜愛,書法植根於金石文字,行草書融入元明未諸家豪縱韻趣,篆書兼採金農、鄧石如之長,隸書自有其厚重,俊秀書風自成壹格。精研古詩詞,禮記,孔孟之道,編寫習書筆記供眾弟子研習書藝。多年來形成實事求是的教學風格。
陰符經》全文:
陰符經
(舊題黃帝撰)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壹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故曰:瀋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職業書法老師李文玲書法作品
《黃帝陰符經》註壹
[唐] 李筌
神仙抱壹演道章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註:黃帝得賊命之機,白日上升。殷周得賊神之驗,以小滅大。管仲得賊時之信,九合諸侯。範蠡得賊物之急,而霸南越。張良得賊功之恩,而敗強楚。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註: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勝。久之則積氣薰蒸、人腐五臟,殆至滅亡。後人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無味。神仙之術百數,其要在抱壹守中。少女之術百數,其要在還精采氣。金丹之數百數,其要在神水華池。治國之術百數,其要在清靜自化。用兵之術百數,其要在奇正權謀。此五事者,卷之藏於心、隱於神;施之彌於天、給於地。宇宙瞬息,可在人之手;萬物榮枯,可生人之身。黃帝得之,先固三宮,後治萬國,鼎成而馭龍上升於天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註:大荒大亂,兵水旱蝗,是天殺機也。虞舜陶甄,夏禹拯骸,殷系夏臺,周囚羑裏,漢祖亭長,魏武乞丐,俱非王者之位,乘天殺之機也,起陸而帝。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權臣擅威,百姓思亂,人殺機也。成湯放桀,周武伐紂,項籍斬嬴嬰,魏廢劉協,是乘人殺之機也。覆貴為賤,反賤為貴,有若天地反覆,天人之機合發,成敗之理宜然。萬變千化,聖人因之而定基業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註:中欲不出,謂之啟;外邪不入,謂之閉。內啟,是其機也。難知如陰,不動如山。巧拙之性,使人無閑而得窺也。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註:兩葉掩目,不見泰山;雙豆塞耳,不聞雷霆;壹椒掠舌,不能立言。九竅皆邪,不足以察機變。其在三者,神心誌也。機動未朕,神以隨之。機兆將成,心以圖之。機發事行,誌以斷之。其機動也,與陽同其波。五嶽不能鎮其隅,四瀆不能界其維。其機靜也,與陰同其德。智士不能運其榮,深間不能窺其謀,天地不能奪其時,而況於人乎!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註:火生於木,火發而木焚;奸生於國,奸成而國滅。木中藏火,火始於無形,國中藏奸,奸始於無象。非至聖不能修身煉行,使奸火之不發。夫國有無軍之兵,無災之禍矣。以箕子逃而縛裘牧,商容囚而蹇叔哭。
富國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註:天地與萬物生成,盜萬物以衰老;萬物與人之服禦,盜人以驕奢;人與萬物之上器,盜萬物以毀敗。皆自然而往。三盜各得其宜,三才遞安其任。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註:人皆有聖,人不貴聖人之愚。既睹其聖,又察其愚,復睹其聖。故《書》曰:專用聰明,則事不成;專用晦昧,則事皆悖。壹明壹晦,眾之所載。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仲作革,百裏奚賣粥,當衰亂之時,人皆謂之不神。及乎逢成湯,遭文王,遇齊桓,值秦穆,道濟生靈,功格宇宙,人皆謂之至神。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註:季主淩夷,天下莫見淩夷之機,而莫能知淩夷之源。霸王開國之機,而莫能知開國之機,而莫能知開國之源。君子得其機,應天順人,乃固其躬。小人得其機,煩兵黷武,乃輕其命。《易》曰: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又曰知機,其神乎。機者易見而難知,見近知遠。
強兵戰勝演術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壹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註:人之耳目,皆分於心而竟於神。心分則機不精,神竟則機不微。是以師曠薰目而聰耳,離朱漆耳而明目。任壹源之利,而反用師於心,舉事發機,十全成也。退思三反,經晝歷夜,思而後行,舉事發機,萬全成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註:為天下機者,莫近乎心目。心能發見,目能見機。秦始皇東遊會稽,項羽目見其機,心生於物,謂項良曰:彼可取而代之。晉師畢至於淮淝,符堅曰:見其機,心死於物,謂符融曰:彼強敵也,胡為少耶。則知生死之心在乎物,成敗之機見於目焉。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註:天心無恩,萬物有心,歸恩於天。
至樂性余,至靜性廉。
註:樂則奢余,靜則貞廉。性余則神濁,性廉則神清。神者智之源,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則心平。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澄水。以其清且平,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夫聖人者,不淫於至樂,不安於至靜,能棲神靜樂之間,謂之守中。如此施利不能誘,聲色不能蕩;辯士不能說,智者不能動,勇者不能懼。見禍於重開之外,慮患於杳冥之內。天且不違,而況於兵之詭道者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註:天道曲成萬物,而不遺椿菌鵬鷃。巨細修短,各得其所,至私也。雲行雨施,雷電霜霓,生殺之均,至公也。聖人則天法地,養萬民,察勞苦,至私也;行正令,施法象,至公也。孫武曰:視卒如愛子,可以俱死;視卒如嬰兒,可與之赴深溪。愛而不能令,譬若驕子。是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禽之制在氣。
註:玄龜食蟒,鸇隼擊鵠,黃腰啖虎,飛鼠斷猿,蜍蛭嚌魚,狼犿嚙鶴,余甘柔金,河車服之。無窮化玉,雄黃變鐵。有不灰之木、浮水之石。夫禽獸木石得其氣,尚能以小制大,況英雄得其氣,而不能凈環海而禦宇宙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註:謀生者,必先死而後生;習死者,必先生而後死。鶡冠子曰:不死不生,不斷不成。孫武曰:投之死地而後生,致之亡地而後存。吳起曰: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源。吳樹恩於越而害生,周立害於殷而恩生。死之與生也,恩之與害,相反糾纏也。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註:景星見,黃龍下,翔鳳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揚波。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錯,晝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愚人以此天地文理為亂之機。文思安安,光被四表,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六府三事,無相奪倫,百穀用成,兆民用康。昏主邪臣,法令不壹,重賦苛政,上下相蒙,懿戚貴臣,驕奢淫縱,酣酒嗜音,峻宇雕墻,百姓流亡,思亂怨上。我以此時物文理為理亂之機也。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勝。
註:賢哲之心,深妙難測。由巢之跡,人或窺之。至於陰變無方,自機轉而不窮之,智人豈虞之。以跡度心,乃為愚者也。
故曰:「瀋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入封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