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

中醫學, 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學。斯言也, 人皆聞而笑之。謂其空泛無當也。其實非乏,而且非常之實在。

本來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 只因無法得知宇宙, 遂無法得知中醫。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欲學中醫須先認識十二經名詞。欲認識名詞,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

欲認識陰陽五行六氣,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射到的熱降沉浮的圓運動。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東南中。圖的虛線為地面,虛線下為地面下,

虛線上為地面上。圖的圓線上方在雲層之際,圖的中心,為一個生物的環境的大氣圓運動的中心。

降者, 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熱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

沉入水中的熱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熱又與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同浮於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為降之起點,立冬為沉之起點,立春為升之起點,立夏為浮之起點。

秋分前,土上熱多,土下熱少。秋分則土上與土下的熱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熱多,土上熱少。

春分則土上土下的熱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熱,多至極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熱,多至極也。降極則升,

升極則降,升降不已,則生中力。亦大氣圓運動自然之事也。

植物經秋而葉落,熱下降也。經冬而添根,熱下沉也。經春而生髮,熱上升也。經夏而茂長,熱上浮也。

說植物個體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宇宙大氣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人身的熱的降沉升浮。

圖的虛線,在宇宙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在臍上二寸。

熱性本來升浮,不能沉降,熱之沉降,秋氣收斂之力降沉之也。熱降,為生物有生之始;熱不降,

為生物致死之因。詳下各篇。秋氣收斂詳下文。

陰陽

一個生物所在之地,太陽射到此地面之光熱,就是陽。此地面的光熱已過,與光熱未來之間,

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為陰卦其義即此)陽性上澎,陰性下壓。陽性直上,陰性直下。

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遂成一個圓運動。陽性動,陰性靜。靜則沉,動則浮。由靜而動則升,

由動而靜則降。升浮降沉一周,則生中氣。中氣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氣的圓運動之所由來,

亦即造化個體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生。人的個體,即造化個體的遺傳。

先認識造化大氣的陰陽,自能認識人體的陰陽。五行者,陰陽二氣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

行,即運動也。生物個體,皆有陰性陽性者,大氣中有陰陽故也。此中醫陰陽二字之來源也。

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亦即宇宙之稱。

五行

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多。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熱則上浮,

故夏時大氣熱浮而屬火氣。夏時太陽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氣。一日之午時,亦屬火氣。午

時太陽的熱,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熱,稱為君火。小滿至小暑的熱,稱為相火。

秋氣屬金,秋時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漸大,天空之間,金氣瀰漫,大氣的壓力,即金氣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氣,至秋始顯,故秋時大氣涼降而屬金氣。造化之氣,東升西降,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氣。

一日之酉時,亦屬金氣,酉時金氣涼降之力獨大也。天空之間,指地面之上言。運動圓,則五行融合,

只見中和,不見五行。五行一見,便失中和,便是病了。

凡說宇宙,便是說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也。

冬氣屬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所產生。今夏太陽射到地面的火熱,即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根。

然此火熱,必須經過秋時降入土下,經過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然後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時大氣沉而能藏,

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氣熱則上浮,寒則下沉。故冬時大氣,寒沉而屬水氣。南方在地面之上,

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一日之子時,亦屬水氣。子時,大氣沉極之時也。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

是上南下北。大氣上浮之方為南,下沉之方為北。

春氣屬木。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

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此溫暖之氣,

交春升泄出土,草木發生,故屬木氣。木者水中火氣,由封藏而升泄之氣也。

中氣屬土。一年的大氣,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氣屬木,夏氣屬火,秋氣屬金,冬氣屬水。

升浮降沉,運動一周,而為一歲。夏秋之間,為圓運動的中氣。地面的土氣,居升浮降沉之中,

為大氣升降的交合,故中氣屬土氣。金水木火土,大氣圓運動之物質也。行,運動也。

此中醫五行二字之來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東南西北。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木氣有疏泄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

土氣有運化能力。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

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金。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

夏秋之間為長夏。

收斂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斂作用,故曰火克金。

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運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

疏泄作用制運化作用,故曰木克土。

運化者,運動化合也。宣通者,宣熱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傷水分也。

相生者,大氣圓運動次序的先後。相剋者,大氣圓運動對待的平衡。相生者,補其不足。

相剋者,制其太過。相生相剋,皆圓運動自身維持自身運動之圓而已。天人之氣,和平則無病。

運動圓則和平,亦和平則運動圓。相生則生,相剋則平。

一年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息看。

一呼一吸則大氣升降於人身,成一整個也。天人的天字,乃整個造化的簡稱。

六氣

一年大氣的圓運動。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長、收、藏、化,

五行圓運動之成功也。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之氣。

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氣。君火運行,重在上升。相火運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

再由春升上,乃為君火。而君火又隨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實六行。因六氣各有事實,故又曰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是融合極密,分析不開,和平不偏的圓運動。木氣偏見,則病風。君火之氣偏見,則病熱。

相火偏見,則病暑。金氣偏見,則病燥。水氣偏見,則病寒。土氣偏見,則病濕。故六氣名目,

而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之稱也。

《內經》謂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在事實上,說不過去。

此即五行圖,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氣,其實六行六氣。陽升陰降,自然之事。陰性本降,三陰之升,

陰中有陽也。陽性本升,三陽之降,陽中有陰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維。相火土氣,同主中宮。

中宮在地面之際,四維距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圓運動,四節一氣。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二之氣。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四之氣。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屬六之氣。

此時令病發生之根源也。圓運動的天人一氣,時令病上,最為顯著。內傷雜 病,亦屬六氣,

特不似時令病關係生死之速耳。因時令病,乃整個六氣分散,中氣消滅極易,故死甚速也。

厥陰風木

地面上屬陽,地面下屬陰。初氣之時,大氣由寒而溫。地下水中所封藏經秋收來的陽熱,動而上升。

此陽熱與水化合,是為木氣。木氣者,一年之陽根也。大寒節氣,當陰極之時,故稱厥陰。厥者,極也。

木氣主動,動而不通,則成風。故稱風木。

二之氣,亦從地下陰位升出地面,即木氣上升之氣也。此時大氣較熱,不似厥陰之陰極,故稱少陰。

木氣上升之氣,即水中氣藏上年秋時下降的陽氣。此陽氣,由地下升至地上,照臨大宇,光明四達,

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稱君火。此時大氣由溫而熱,又稱熱火。

少陽相火

三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經暮夜大氣之涼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當暑熱上騰之時,旋降旋升。

地下水中,為生物生命之所從出。此陽熱實為生命之本,地面上陽熱盛滿,地而下所得陽熱不多,故稱少陽。

此陽熱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氣。中氣旋轉,則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職,故稱相火。

此火不降,暑熱熏蒸,又稱暑火。

太陰濕土

四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地面下舊有的陽氣,亦升上來。地面上非常之熱,地面下非常之寒。

熱屬陽,寒屬陰。大氣陰多,故稱太陰。為在水下則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此時地面上陽熱盛滿,

尚未降入土下。寒熱相逼,濕氣濡滋。土氣在升降之交,故稱濕土。

陽明燥金

地面上為陽位。五氣之時,地面上盛滿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正當下降。中土之下,陽氣充足。

濕氣已收,大宇光明,陽盛而明,故稱陽明。金氣當旺,濕也收則燥熱氣結。此時地面上空的金氣,

壓力極大,故稱燥金。

太陽寒水

六氣之時,地面上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氣,中下為本。中下陽多,

故稱太陽。此陽熱降入水中,水即將他封藏不泄。此時大氣降壓,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則水內陽藏,

故稱寒水。

五行的運動圓,合成一氣。木升金降,木不病風,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熱,不病暑,水不病寒。

土運於中,土不病濕。運動不圓,升降不交,各現各氣,則病風、熱、暑、濕、燥、寒,病者,大氣病也。

人身之氣,亦如是也。初氣之時,宜養木氣。二氣之時,宜養火氣。三氣之時,宜補相火之氣。

四氣之時,宜養土氣。五氣之時,宜養金氣。六氣之時,宜補水氣.

相火下降於水中,為君火之始氣。君火者,相火之終氣,君火又隨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氣的五行而生臟腑

人秉大氣的木氣而生肝臟與膽腑。造化的木氣,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由秋季降入冬季, 再由冬季水中,

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氣亦然。肝膽的體質,均在右。肝經的作用在左,膽經的作用在右。

必膽經相火,則右降入下部水氣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後發生肝經作用。人身處處有疏泄作用,處處有木氣。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臟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臟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臟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臟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臟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

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臟,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臟。

燔灼,即是燃燒。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臟。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 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臟。腑為陽,其色明。臟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 陰而暗,故能藏。此臟腑二字之意也。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脅痛、月經來遲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 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汗多、頭暈、發熱、咳逆、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 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藏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    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    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    而分布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布於整個人身入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    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     輪不升降而已。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      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四象。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 稱曰宇宙。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  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十二經名詞的說明

足太陽膀胱經壬水,足少陰腎經癸水。腎為陰臟,膀胱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水氣而生。壬癸者,

分別為水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水氣有封藏作用。膀胱經水氣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腎經水氣的封藏作用

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膀胱經自頭走足,絡腎,主降。腎經自足走胸,絡膀胱,主升。

太陽少陰者,太陽寒水少陰君火。膀胱經秉陽水之氣,腎經秉陰水之氣,兼秉陰火之氣。

足少陽膽經甲木,足厥陰肝經乙木。肝為陰臟,膽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木氣而生。甲乙者,分別為木氣

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疏泄作用。膽經木氣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經木氣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

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膽經自頭走足,絡肝,主降。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少陽厥陰者,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肝經秉陰木之氣,膽經秉陽木之氣。兼秉相火之氣。

手少陰心經丁火,手太陽小腸經丙火。心為陰臟,小腸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火氣而生。丙丁者,分別為

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宣通作用。心經火氣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腸經火氣的宣通作用自下

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心經自胸走手,絡小腸,主降。小腸經自手走頭,絡心,主升。

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少陰太陽者,少陰君火太陽寒水。

心經秉陰火之氣,小腸經秉陽之氣。兼秉陽水之氣。此陽火乃太陽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腸經稱太陽。

手厥陰心包經相火,手少陽三焦經相火。心包為陰臟,三焦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燒

作用。心包經相火的燃燒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經相火的燃燒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

心包經自胸走手,絡三焦,主降。三焦經自手走頭,絡心包,主升。厥陰少陽者,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三焦經秉陽性相火之氣,心包經秉陰性之氣。兼并陰木之氣。足陽明胃經戊土,足太陰脾經己土。

脾為陰臟,胃為陽腑。同秉大氣中土氣而生。戊己者,分別為土氣的陽性,陰性之稱。土氣有運化作用。

胃經土氣的運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經土氣的運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足者,胃經自頭走足,絡脾,主降。脾經自足走胸,絡胃,主升。陽明太陰者,太陰濕土陽明燥金。

脾經秉陰土之氣,胃經秉陽土之氣。兼并陽金之氣。

十二經的經字有經過意。臟腑如儲電之瓶,經如傳電之線,又經管之意。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詳細說明

小暑大暑二節。太陽直射地面的熱,稱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熱此時最大也。太陽的熱,

為萬物生命的原素。此熱經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經冬則沉而藏於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與水

化合升出地面之際。交夏浮於地面上的天空,再經秋偕地面新到之熱,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

圓運動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遠也。熱之能降,金氣之力。

立秋處暑二節。此節,為一年圓運動的起點。立秋時,距地面不遠的天空之上,壓力初降,降到處暑,

此壓力增多,遂將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熱,壓入土內。處者,歸也,入也。言地面的熱,經秋金之降,

歸入土內也。此時正當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第五庚日起,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氣,將地面之熱,降伏而入於土內也。

初伏前,地面雖熱,不覺有熱氣熏鼻。初伏以後,地面上即覺有熱氣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

覺熱氣由地而上漲,特別濃厚,即是暑氣入地的前驅。中伏過了,便是末伏。末伏在處暑前後,一過處暑,

地面上便覺清涼,便是暑氣入地已多之現象。庚金之降氣,即大氣的壓力。

秋氣肅殺,此殺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認為生殺之殺,以為秋深葉落,便是殺氣。不知葉之生也,

乃根下之陽上升於枝也。葉之落也,乃枝上之陽,降入於根。立秋處暑之後,陽氣下降,萬物得根,

人身即較強健也。處字讀杵。

白露秋分二節。熱降液生,此時地面,早晚便有露氣。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熱多,地面下的熱少。

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時,地面上的熱,與地面下的熱,多少一樣,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節。過了秋分,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壓力,壓入地面下者亦多。

地面上遂寒冷起來。白露時的露,但覺得涼,此時的露,便覺得寒。再過半日,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

更多。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

東南方亦感覺秋後屋內有熱氣。此時地面上覺得涼,地面下便已溫了。人身亦下部增溫也。

立冬小雪二節。一年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氣在降沉升浮,其實是大暑小暑的陽熱

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陽熱,開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時的陽熱,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

明年春夏,便無陽氣升浮上來。不惟禾稼無粒,人身且多虛寒死病。陽熱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

地面上由涼而寒,地面下由溫而熱。寒則收斂力大,雨使成雪也。礦坑下的工友,夏著棉衣,冬則赤腳,

地面下夏寒冬熱之故。

大雪冬至二節。大雪之時,陽熱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見地面上的雪大,則知地下的陽熱沉的愈深。

氣體的圓運動個體,陽熱降極則升。冬至者,陽熱降極而升之位也。此時若天暖不冷,或聞雷,或起霧,

陽氣為外泄,便起上熱下寒人死最速的溫病。來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時,天人的下部陽多,陽多則動,

多病遺精白帶。

小雪大寒二節。降極則升,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

生物的大氣的升降,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後,繼以小寒,

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陽熱經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

沉於地下水中的陽熱,為成物發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後,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長用足。故冬季後寒冷,

明年乃能豐收,乃無危險的病。向來無冰雪之地,冬季亦須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陽熱,

升出地面,則成雷,成霧。冬季陽熱應當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慶冬季霧大.

立春雨水二節。冬寒之後,春氣轉溫,溫者冬時封藏於地下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火從水出,其氣溫和也。

立春者,大氣的陽熱,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陽熱秋降,地面氣冷,露則成霜。陽熱春升,地面氣溫,

雨則成水也。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

驚蟄春分二節。冬時陽熱,收藏於地下水中,萬物即隨陽熱之沉而蟄藏。交春鳥獸交尾,蛇蟲啟蟄,

草木萌動,萬物隨封藏的陽氣升發起來,而驚動也。春分對秋分而言。秋分節前,地面上陽熱多,

地面下陽熱少。秋分節後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春分節前,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

春分節後,地面上陽熱淚盈眶多,地而下陽熱少。地面下陽熱減少,故春分後的時令病,多是下虛。

清明穀雨二節。陽熱初升於地面,陽氣瀰漫,地面不明。經春分節後,再升於地面之天空,則地面清明也。

此時陽熱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種穀也。陽熱升出於地面者多,地下陽根則少矣。所以此時外感發熱,

食涼葯多壞。

立夏小滿二節。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滿者,地面上熱滿也。

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此時地面陽熱小滿,不止舊年降沉的陽熱,升現出來的關係.

今年太陽由南往北,地面受熱的關係,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陽根,則舊年降沉的陽熱,負責較多。

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

芒種夏至二節。地面之際,陽熱小滿,雨水又足,麥穗生芒,將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極也。

冬至為陽熱降極而升之時,夏至為陽熱升極而降之時。夏至之後,經小暑大暑,於是立秋。冬至之後,

經小寒大寒於是立春。立春則陽升,立秋則陽降。夏至陽降,必經小暑大暑之熱,然後降。冬至陽升,

必經小寒大寒之寒,然後生。升降的範圍大,則由升降而生的.圓運動的中氣足。所以夏極熱,

冬極冷的地方的人,特別聰明。冬至以後,交立春而後陽升。

夏至以後,卻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陽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

陽之降也。《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所以人身

交春夏則倦怠。交秋冬則健康也。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就是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土下,

經冬藏於土下的水中,經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經夏浮於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

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則生中氣。中氣者,萬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長,春升夏浮。升者,陽熱升也。浮者,陽熱浮也。降者,陽熱降也。

沉者,陽熱降也。藏者,藏陽熱也。收者,收陽熱也。長者,長陽熱也。生者,生陽熱也。

吾人的在北溫帶地面。夏至之時,見太陽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壓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陽熱力,遂往下降。

冬至之時,見太陽往北,壓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壓力,仍往上收,壓到降下水中的太陽熱力,遂往上升,

周而復始,遂成二十四節氣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所謂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尋常事耳。

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

傷寒論腸胃之熱證,申酉時必熱加。遺精白帶,半夜病作。春病溫病,夏病霍亂,秋冬人則身體特別健康。

皆大氣運動整個發現之事實。所以學中醫學,必先學知大氣。必先學知二十四節氣。

讀此圖要整個的讀。在讀陽升,就要注意陽降;在讀陽降,就要注意陽升。在讀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

之下。在讀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讀春,就要注意秋。在讀冬就要注意夏。在讀右下左上,

就要注意中。將圖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氣運行之妙,

而得到治病的竅要。

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郁而後通。

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

凡病節前起色,以後即愈得快。

大氣運動圖說

大氣運動圖

此圖的範圍,即是二十四節氣的範圍。同溫層,是宇宙的大氣圓運動個體上方的外方。有定溫層,是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下方的外方。均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地心熱力,在有定溫層以下甚遠之處,亦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大氣圓運動個體的關係,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陰冷,與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澎壓交互不已的變動而已升①。此宇宙與生物生命有關係的宇宙。關係雲者,二十四節的大氣降沉浮升的圓運動也。

①「升」:原文有此字,考上下文當為衍文。

大氣運動範圍圖說


推薦閱讀:

中醫學概論(1)
傳艾人孫國勇:弘揚中醫藥 助力大健康
中醫跨考介紹與後續幫助
中醫案例3:急性面部蕁麻疹,奇癢難忍,中藥外洗7天痊癒停葯。
回歸古中醫

TAG:醫學 | 運動 | 中醫 | 節氣 | 中醫學 | 古中醫 | 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