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代宗李豫中央機構成員的組成情況

唐代宗李豫中央機構成員的組成情況    寶應元年(762)四月二十日,太子李豫在肅宗靈柩前登皇帝位。二十四日,開始臨朝聽政。二十五日,下詔書:「國家的大事,兵馬為先,朝廷有老的章程,依賴委託的是親人賢人。所以求賢人必須恰當,在中樞機構用權;一心要大公,難道由於推舉親人而內心慚愧。特進、奉節郡王李適適合任天下兵馬元帥。」二十六日,以兵部尚書、兼任元帥行軍閑廄等使的李輔國晉號為尚父,飛龍閑廄副使程元振為右監門將軍。五月初四,以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其餘官職依舊。八日,貶禮部尚書蕭華為陝州司馬。十八日,以戶部侍郎元載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任度支轉運使。  六月十一日,罷免尚父李輔國兼元帥行軍及兵部尚書、閑廄使等職務。李輔國請求讓出官職爵位。十三日,以李輔國為博陸王,罷免中書令。二十四日,以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充任度支使、轉運使、鹽鐵使、諸道鑄錢使。    九月一日,以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王員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節度使仍然像原來一樣兼任。二十日,左僕射、山陵使裴冕貶為施州刺史。十八日,秘書監韓穎、中書舍人劉火亘流放到嶺表,不久被賜死,犯的是與李輔國過分親熱而不莊重的罪。十月十六日,加朔方行營節度使、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十七日夜,盜賊在李輔國的府第將他殺死,提頭而去。十一月二十二日,以忠志任檢校禮部尚書。  十二月六日,太子太師、邠國公韋見素去世。二十七日,僕固懷恩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河北副元帥。  寶應二年(763)正月初九,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劉晏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度支使、轉運鹽鐵使、諸道鑄錢使和原來一樣。二十日,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都統淮南節度使觀察使、越國公李土亘去世。二十九日,皇上下詔,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觀察處置使、上柱國、潁國公來王真削除本身官職爵位,遠遠地流放到播州,不久在半路被賜死。  閏正月四日,以史朝義部下將李寶臣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清河郡王、充任成德軍節度使;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湘州刺史、相、衛等州節度使;李懷仙為檢校兵部尚書、兼侍中、武威郡王、幽州節度使;田承嗣任檢校戶部尚書、魏州刺史、雁門郡王、魏州、博州都防禦使。六月一日是朔日。以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任檢校司空,封武威郡王;河中節度使王昂任檢校刑部尚書,封邛國公;同華節度使李懷讓任檢校工部尚書;三人同時進入尚書省,宰相親自為他們送上尚書職稱。十二日,以前任淮西節度使王伸升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六軍將軍兼御史大夫,從王仲升開始。  七月十一日,更改年號為廣德元年(763)。元帥雍王李適兼尚書令、河北副元帥僕固懷恩加太保,十六日,仆固蠩兼御史大夫,充任朔方行營節度使。八月,僕固懷恩反叛。以荊南節度使李峴為宗正卿。  十月二十三日,以宰輔之大臣元載兼任地位較小的元帥行軍司馬,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嚴武為黃門侍郎,郎州刺史第五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十二月二十七日,以侍中苗晉卿為太保,黃門侍郎、同平章事裴遵慶為太子少傅,兩人都罷免知政事;宗正卿、梁國公李峴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九日,朔方行營節度使仆固蠩被帳下人殺了頭前來奉獻。僕固懷恩聽說仆固蠩死了,燒毀了營盤逃入吐蕃。  廣德二年(764)正月六日,重新設置京畿觀察使,由御史中丞負責。五日,尚書右丞顏真卿為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任朔方宣慰使。初十,立雍王李適為皇太子。十八日,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度支轉運使劉晏為太子賓客,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李峴為太子詹事,都罷免知政事。以先前的右散騎常侍王縉為黃門侍郎,太常卿杜鴻漸為兵部侍郎,都同時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撤銷度支使,以戶部侍郎第五琦專門兼任度支及諸道鹽鐵、轉運、鑄錢等使。二十六日,元帥、尚書令雍王三次上奏章辭讓皇太子。二十九日,司徒、兼中書令郭子儀充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等處觀察使,又兼雲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  二月一日,冊封天下兵馬元帥、尚書令、雍王適為皇太子。十日,以澧州刺史裴冕為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充任東都、河南、江南、淮南轉運使。五月二十二日,命令中書、門下兩省增加設置散騎常侍四名,官階為正三品。六月十七日,皇上下制:「太保、兼中書令、靈州大都府長史、單于、鎮北副大都護、充任朔方節度使、關內度支使、營田使、鹽池使、押諸蕃部落副大使、知節度事、六城水運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先前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單于、鎮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都應撤銷,太保、兼尚書令、大寧郡王仍舊擔任。」七月十四日,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臨淮王李光弼在徐州去世。兼任度支使的第五琦兼任京兆尹、御史大夫。       八月初一,宰輔之臣王縉為侍中,持符節都統河南、淮西、淮南、山南東道節度行營事,晉封為太原郡公。王縉堅決辭讓侍中,皇上同意了。宰相杜鴻漸兼任較低的門下省事職務。初七,王縉被免去侍中職務。二十八日,王縉兼任較低的東京留守一職,但不到任居其位。九月十二日,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十七日,河東副元帥、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子儀給予太尉的加官,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以東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使;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晉位司徒的加官,充任南道通和吐蕃使、鳳翔、秦、隴、臨洮以東觀察使。郭子儀三次上表懇請辭讓太尉的加官,皇上同意了。二十七日,以太子詹事李峴為吏部尚書、兼任御史大夫。  十二月二日,又賜予郭子儀關內、河中副元帥兼尚書令的加官,吏部侍郎暢璀為左散騎常侍、河中尹。郭子儀三次上表章請求辭讓尚書令,詞語懇切,皇上十分體諒,下詔書聽從了他的請求。永泰元年(765)正月初一,改廣德三年(765)為永泰元年(765)。二十三日,左散騎常侍高適去世。二十六日,劍南節度使嚴武加檢校吏部尚書,山南節度使張獻誠加檢校工部尚書。以前任太子少保王王與為太子少師,前任袁州刺史李遵為太子少保。  二月十八日,所有陵墓之官署重又隸屬於太常寺。  三月一日,皇上下詔,令左僕射裴冕、右僕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慶、檢校太子少保白志貞、太子詹事臧希讓、左散騎常侍暢璀、檢校刑部尚書王昂、高升、檢校工部尚書崔渙、吏部侍郎李季卿、王延昌、禮部侍郎賈至、涇王傅吳令瑤等十三人,在集賢院待命供奉內廷。皇上因為有功勛之臣撤銷了節制調度的軍事大權,在京中又無職事官做,於是將他們集合在禁門書院。十五日,鳳翔隴右節度使李抱玉辭讓司徒,皇上同意了,授予他左僕射、同平章事。  四月二十七日,以太保身份辭官的苗晉卿去世。二十九日,劍南節度使、檢校吏部尚書嚴武去世。  五月二十二日,以尚書右僕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為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  六月三日,吏部尚書李峴貶為衢州刺史。  閏十月二十日,以刑部侍郎路嗣恭為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靈州大都督府長史,並充任關內副元帥,兼主持朔方節度使等工作。  永泰二年(766)正月三十日,以戶部尚書劉晏充任東都京畿、河南、淮南、江南東道、江南西道、湖南、荊南、山南東道轉運使、常平使、鑄錢使、鹽鐵使,以戶部侍郎第五琦充任京畿、關內、河東、劍南西道轉運使、常平使、鑄錢使、鹽鐵使。至此天下財賦,才開始分頭管理。  二月九日,貶刑部尚書顏真卿為陝州員外別駕,因為他不依附元載,元載陷害他,使他獲罪。二十六日,命令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鴻漸兼任成都尹,持符節充任山南西道、劍南東川等道副元帥,仍然充任劍南西川節度使  四月二十六日,皇上詔令,尚書省的郎中可授予中等州郡的刺史,尚書省的員外郎可授予下等州郡的刺史,成為定規。  六月十四日,以淮南節度使崔圓任檢校尚書右僕射。  七月八日,檢校兵部尚書、衢州刺史李峴去世。加給荊南節度使衛伯玉檢校工部尚書之職。八月十九日,以茂州刺史崔旰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邛南防禦使、邛州刺史柏茂林為邛南節度使,這是聽從了杜鴻漸的請求。二十日,太子少保裴遵慶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崔寓為太子少傅。二十一日,以開府儀同三司、右監衛大將軍、觀軍容處置使、神策軍兵馬使、上柱國、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加任內侍監、兼任較小職責的國子監事,並充任鴻臚禮賓使,晉封為鄭國公。二十八日,以檢校禮部尚書裴士淹充任禮儀使。十一月十二日,改永泰二年(766)為大曆元年(766)。 大曆二年(767)正月十三日,以兵部侍郎張仲光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使,大理卿敬括為同州刺史、長春宮使。   三月十八日,貶太子少保李遵為永州司馬,因為犯了貪污的罪。  四月二十日,以刑部侍郎魏少游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西觀察使、團練使。二十七日,加田神功為檢校右僕射。以工部侍郎徐浩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觀察使。  六月二十五日,御史大夫王翊去世。七月一日,以右散騎常侍於休烈為檢校工部尚書,並主持尚書省事。當時方面大員功勛之臣升入六部尚書、令、僕射的八名高級官員都不是正職,朝廷便命令正員以主持尚書省為名義。以中書舍人張延賞為檢校河南尹。  八月二十五日,太常卿、駙馬都尉姜慶初得罪,賜他自盡。皇上詔令,在陵廟負責管理的官署仍舊隸屬宗正寺。    十一月十四日,依舊改黃門侍郎為門下侍郎。    大曆三年(768)正月二十四日,以工部侍郎蔣渙為尚書左丞,浙西團練觀察使、蘇州刺史韋元甫為尚書右丞,左丞李涵、右丞賈至都為兵部侍郎  四月四日,以山南西道節度使、鄧國公張獻誠為檢校戶部尚書,因為他以疾病辭去節度使職位。右羽林將軍張獻恭為梁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充任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這是由他的哥哥張獻誠所推薦。二十八日,滑、亳節度使令狐彰給予檢校工部尚書的加官。  五月五日,賜給劍南、西川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崔旰檢校右散騎常侍的加官。三十日,以左散騎常侍崔昭為京兆尹。二十五日,以劍南西川節度使崔旰為檢校工部尚書,改名為寧,崔寧被柏林茂、楊子琳所攻打,崔寧已經入朝做官,楊子琳乘虛襲擊並佔領了成都府。朝廷為此十分憂慮,當日便下詔命令崔寧返回成都。  六月八日,太子少師王王與去世。十日,幽州節度使、檢校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李懷仙被部下兵馬使朱希彩所殺。二十八日,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主持尚書省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趙國公崔圓去世。  閏六月七日,又給予郭子儀司徒的加官。十八日,宰輔之臣充任河南副元帥王縉兼任幽州節度使。以尚書右丞韋元甫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充任淮南節度使、觀察使。二十五日,以幽州節度副使、試用太常卿朱希彩主持幽州留後的工作。派遣兵部侍郎李涵兼任御史大夫,前往河北安撫,這是因為幽州大亂的原因。二十八日,相州薛嵩、魏州田承嗣、恆州李寶臣都賜予左僕射或右僕射的加官。  八月二十七日,御史大夫崔渙為稅地青苗錢使,由於供給百官薪俸錢不公平,皇上詔令尚書左丞蔣渙檢舉審訊,貶崔渙為道州刺史。二十九日,河東節度使、檢校左僕射、太原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雲京去世。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幽州長史、持節、河南副元帥、都統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節度行營、兼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兼東都留守、齊國公王縉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任河東軍節度使,其餘官職使節都像原來一樣。三十日,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山、劍副元帥、太清宮使、崇玄館大學士杜鴻漸兼任東都留守。九月十三日,以尚書左丞蔣渙為華州刺史,充任鎮國軍潼關防禦使。十五日,檢校戶部尚書、主持尚書省事、鄧國公張獻誠去世。十六日,工部尚書趙國珍去世。十九日,以前任華州刺史張重光為尚書左丞。十月十四日,朔方留後、靈武大都督府長史常謙光賜予檢校工部尚書的加官。  大曆四年(769) 二月十六日,宰輔大臣杜鴻漸辭讓山、劍副元帥,皇上同意了。  三月四日,吏部尚書裴遵慶為右僕射,劉晏改任為吏部尚書。 六月一日,以太子詹事臧希讓任檢校工部尚書,充任渭北節度使;以渭北節度使李光進為太子太保。十二日,王縉被免除副元帥、都統職務。十一月初八,杜鴻漸被免職。初九,元載暫行主持門下省事務。  十一月十一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衛國公杜鴻漸去世。十二日,以左僕射、冀國公裴冕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九日,裴冕充任東都留守兼河南、淮南、淮西、山南東道副元帥。十二月一日,皇上詔令左補闕、右補闕、左拾遺、右拾遺,內供奉員左右各置兩員,其餘都不設左右兩員。四日,裴冕去世。  大曆五年(770)正月二十八日,河南尹張延賞兼任御史大夫,充任東都留守。撤銷河南、淮西、淮南、山南東道副元帥,這些地方所管轄的軍隊隸屬於東都留守。  二月六日,皇上詔令罷免魚朝恩的觀軍容使。三月初十,內侍監魚朝恩有罪自殺。二十八日,以兵部侍郎賈至為京兆尹。  四月二十八日,宰相太原尹王縉入朝。  五月九日,刑部侍郎黎干為桂州刺史、桂管防禦使、經略使、招討使、觀察使。十八日,貶禮儀使、禮部尚書裴士淹為虔州刺史,戶部侍郎、兼任較低職務的度支使第五琦為饒州刺史,這是因為他們都是魚朝恩的黨羽。元載已經殺了魚朝恩,下達皇帝的命令,罷免他們虔州刺史、禮儀使、饒州刺史等官職,仍舊放逐罷免了他們。二十一日,以羽林大將軍辛京杲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七月七日,以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御史大夫薛兼訓為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充任河東節度使。  大曆六年(771)二月二十二日,御史大夫敬括去世。五月十八日,以河南尹張延賞為御史大夫。二十三日,殺殿中侍御史陸王廷、成都府司錄參軍事李少良、大理評事韋頌。  八月三日,以東都副留守常休明為檢校左散騎常侍、河陽三城使。二十三日,以蘇州刺史、浙江觀察使李棲筠為御史大夫  十二月七日,江西觀察使、檢校刑部尚書魏少游去世。十八日,皇上下令以文單王婆彌為開府儀同三司,試用為殿中監。    大曆七年(772)正月十三日,以檢校戶部尚書路嗣恭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西觀察使。十四日,太常卿楊綰兼任禮儀使。  二月三日,以兵部侍郎李涵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任浙西觀察使。  三月十一日,詔令諫議大夫設置四員為定準。  五月十一日,以檢校禮部尚書蔣渙充任京都留守。 九月十七日,工部尚書於休烈去世。  十月二十四日,以暫代幽州、盧龍節度留後朱泚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充任幽州、盧龍節度使。二十九日,以太府卿呂崇賁為廣州都督,充任嶺南節度使。十一月八日,以福建觀察使李承昭為禮部尚書,十五日,以嶺南節度使李勉為工部尚書。  大曆八年(773)正月六日,昭義軍節度、檢校右僕射、相州刺史薛嵩去世。  二月二十二日,賜給幽州節度使朱泚檢校戶部尚書的加官,封為懷寧郡王。二十七日,永平軍節度使、檢校右僕射、滑州刺史、霍國公令狐彰去世,遺留下的表章推薦劉晏、李勉代替自己。  三月一日,以工部尚書李勉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並充任永平軍節度使、滑州、亳州觀察使。  夏四月十三日,以太僕卿吳仲孺為鄂州刺史、鄂州、岳州、沔州的團練使、觀察使。  五月十一日,貶吏部侍郎徐浩為明州別駕,他犯了錯選官員的罪。以太府卿於頎為京兆尹。  九月十五日,貶左巡使、殿中侍御史楊護,因為他壓抑郇謨而不使皇上聽聞。  十月一日,魏博田承嗣加任同平章事。   大曆九年(774)正月三日,汴宋節度使、太子少師、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田神功去世。四月十一日,以桂管觀察使黎干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五月二十八日,賜予馬瞞尚書左僕射、主持尚書省事的職銜。這是由於馬瞞暗示將士進上陳述的文件請求做宰相,所以有這樣的授予。   十月九日,以前任宣州刺史季廣琛為右散騎常侍。  十二月二十五日,以中書舍人楊炎、秘書少監韋肇都任吏部侍郎,中書舍人常袞任禮部侍郎。  大曆十年(775)  二月二十六日,以平盧、淄青節度使、觀察使、海運押新羅使、押渤海使、檢校工部尚書、青州刺史李正己為檢校尚書左僕射。  三月十四日,以左散騎常侍孟白皋為華州刺史,充任潼關防禦使。  四月三日,皇上下詔令:魏博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雁門郡王田承嗣貶為永州刺史。七月二十八日,戶部尚書暢璀去世。      十月三日,以商州刺史馬燧任檢校左散騎常侍、河陽三城使。二十四日,尚書右僕射裴遵慶去世。  大曆十一年春(776)  二月二十四日,御史大夫李棲筠去世。  四月十九日,以浙西觀察使、蘇州刺史、御史大夫李涵主持台省事,充任京畿觀察使。二十二日,以前任淮南節度使、揚州大都護府長史、御史大夫張延賞為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任荊南節度使。  八月十一日,幽州節度使朱泚給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加官。     十二月十一日,加給平盧、淄青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青州刺史、饒陽王李正己為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銜。成德軍節度使、太子少傅、檢校尚書左僕射、隴西郡王李寶臣給予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銜。七日,涇原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主持御史台省事、扶風郡王馬瞞去世。十四日,以涇原節度副使、試用太常卿、張掖郡王段秀實暫代主持河東節度留後的工作,這是因為北都留守薛兼訓害病的原因。二十七日,封給淮西節度、檢校右僕射、安州刺史、西平郡王李忠臣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銜,仍舊兼任汴州刺史。  大曆十二年(777)正月八日,以四鎮、北庭、涇原節度副使、主持節度使事、張掖郡王段秀實為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任本州團練使。三月三日,河西隴右副元帥、鳳翔、懷、澤、潞、秦、隴等州節度使、觀察使、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主持鳳翔府事、上柱國、涼國公李抱玉去世。十一日,以太原少尹、河東節度行軍司馬、暫代主持河東留後鮑防為太原尹、御史大夫、並充任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二十八日,宰相元載、王縉得罪下到監獄,命令吏部尚書劉晏審訊他們。二十九日,皇上詔令: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賜自殺,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貶為括州刺史。四月一日,以朝議大夫、守太常卿、兼修撰國史楊綰為中書侍郎,尚書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常袞為門下侍郎,並都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日,以右庶子潘炎為禮部侍郎。貶吏部侍郎楊炎為道州司馬,因為他是元載一黨。諫議大夫、知制誥韓洄、王定、包佶、徐璜,戶部侍郎趙縱,大理少卿裴翼,太常少卿王紞,起居舍人韓會等十多人,都由於元載的罪而牽連犯罪貶官。十二日,以前任秘書監的李揆為睦州刺史。李揆原來是宰相,由於被元載猜忌,二十年來流落江湖乞討食物,形同乞丐,元載被殺後,才能重新任為郡守。皇上又從湖州召回顏真卿,他也是遭元載猜忌而被貶斥到外地去的。  五月十一日,貶刑部尚書王昂為連州刺史,王昂到萬州時去世。二十日,皇上命令毀掉元載的祖父、父親的墳墓,剖開棺木,棄掉屍骨,在大寧里燒毀私家廟宇神主。二十四日,以前任安南都護張伯儀為廣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並充任嶺南節度使。  七月二十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楊綰去世。  八月二十五日,以湖州刺史顏真卿為刑部尚書。    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右散騎常侍蕭昕為工部尚書。  大曆十三年(778)正月十五日,刑部尚書、魯郡公顏真卿三次極力上表章請求辭官,皇上不許。  四月十一日,以浙西觀察留後李道昌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並充任浙西都團練觀察使。十三日,以前任浙西觀察使李涵為御史大夫。七月九日,劍南節度使崔寧給予檢校司空的加官,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給予檢校工部尚書的加官 十二月十四日,以吏部尚書劉晏為左僕射,並像原來一樣兼任節度使,以給事中杜亞為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任江西觀察使。以江西觀察使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大曆十四年(779)二月十二日,魏博七州節度使、太尉、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田承嗣去世。十三日,以魏博中軍兵馬使、左司馬田悅兼御史中丞,充任魏博節度留後。  三月六日,汴宋節度使李忠臣被部下將領族侄李希烈所驅逐,李忠臣狼狽逃回朝廷。皇上以李忠臣對國有功,乃授予他檢校司空、同平章事。  五月三日,皇上有病,直到十一日,不上朝視事。二十一日,詔令皇太子李適代行國政。這天晚上,皇上在紫宸宮之內殿去世。終年五十三歲。皇上遺詔: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二十二日,把皇上靈柩遷到太極殿,發布喪事。  八月二十三日,群臣奉上尊謚曰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省」在地方,日本的「省」卻在中央?
香港「佔中」70天內梁振英曾每天向中央彙報
「回望長征路」二十一:張國燾另立「中央」
今年中央首輪巡視進駐完畢 5名巡視組長為新面孔
今年中央首輪巡視反饋完成 13組情況一覽

TAG: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