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魁楊梅果蠅防治與羅幔(網室)栽培

東魁楊梅,原產浙江黃岩東嶴村,是黃岩本地楊梅實生變異而成,原稱"東嶴大梅"、"東嶴巨梅",1959年浙江省水果種質資源普查時發現,當時樹齡已經100多年,黃岩境內有16棵嫁接後代樹齡也有80多年。因產於黃岩東嶴、果實碩大、品質優良,我國著名園藝學家吳耕民先生欣然命名為"東魁",是世界上果實最大的楊梅品種。1992年獲得良種認定,現在已經成為全國栽培面積最多的一個楊梅品種,黃岩東魁楊梅因此名揚四海。 楊梅自古以來就受到楊梅果蠅的為害,所有楊梅產區概莫能外,黃岩素有"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有蠅蟲"之農諺。通常年份果蠅導致楊梅產量損失達30%-50%,嚴重時可達70%以上。

楊梅果蠅成蟲 果蠅成蟲腐食性,喜歡腐爛帶發酵味的食物,寄主頗多,人類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菜地果園裡的枯枝敗葉堆積處均是它的活動與取食場所。楊梅果蠅遷入楊梅園的時間及規模與果園食料豐富與否密切相關。楊梅幼果硬核期前果園食料匱乏,極少有果蠅成蟲入園取食;楊梅採收前40天田間楊梅肉蔥病開始盛發,出現落果,人工疏果也同期開始,這些遺棄在果園的楊梅幼果腐爛產生的氣味開始吸引果蠅成蟲前來,但此時遷入楊梅園為害的果蠅數量依然有限;隨著果實轉色成熟、質地變軟,田間落果爛果增多,楊梅果蠅成蟲開始大量遷入,快速繁衍。

  隨著果蠅為害的加重,外流的果汁在高濕的環境里容易霉變、發餿,隨著碳水化合物分解為酒精,散發出來的腐爛發酵的氣味則吸引更多周圍的果蠅成蟲前來取食。所以越到採收後期楊梅果蠅為害越嚴重、越是晚熟的楊梅品種受果蠅的危害越是嚴重、採收期越晚的高山楊梅園果蠅的為害越嚴重。下圖可以看到腐爛的果實上集聚了大量果蠅成蟲的取食為害。

被楊梅果蠅嚴重為害的果實

卵 果蠅的卵就產於楊梅果實的表面,大約一天之後卵孵化成一齡幼蟲,幼蟲開始取食楊梅肉柱,咬破表皮後鑽進果肉內取食,伴隨楊梅果蠅幼蟲的為害,肉柱破裂、果汁外流。果蠅幼蟲從進入果肉到離開果實需要4-5天時間,期間經過兩次脫皮成為三齡幼蟲,三齡幼蟲老熟後會主動離開楊梅果實到乾燥的環境里化蛹。

果蠅幼蟲

果蠅幼蟲及離開楊梅果肉時留下的孔洞,楊梅肉柱被果蠅為害後局部出現腐敗。

如果將露地栽培採收的楊梅果實放入稀鹽水中浸泡,大約幾分鐘後,果蠅幼蟲感到環境不適就會逃離楊梅果實,散落在鹽水中。通常上市初期的楊梅果實中果蠅幼蟲數量較少,隨著採收時間的推移,單果浸泡出的幼蟲數量不斷增多,果實採收末期最大單果蟲量可達幾十條甚至上百條,這與楊梅果實田間被果蠅為害的程度基本一致。 00:00 00:20 楊梅果蠅的防治 楊梅果蠅自古至今一直嚴重影響著楊梅的產量和品質,楊梅的蠅蛆伴隨著楊梅,祖祖輩輩以來人們已習以為常。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楊梅還沒有成為農業的主導產業,人們基本沒有對楊梅病蟲害進行化學防治,在此之前的楊梅或可以稱為"真野生、純天然的有機食品"。九十年代以後楊梅的經濟效益開始凸顯,果農才開始重視楊梅病蟲害防治。2000年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物質的需求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可追溯)轉變,楊梅果蠅的防治與果品安全的矛盾開始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楊梅果蠅的發生特點給田間防治帶來許多困難:1、果蠅成蟲壽命長(20多天),產卵量大(每雌約350頭),世代重疊,發生量大,為害集中在楊梅採收期。2、果蠅幼蟲鑽入果肉取食,一般觸殺作用的農藥難以全部殺死。3、成蟲可以飛行,噴葯殺滅後,待農藥持效期一過周邊的成蟲又遷入為害。4、田間毒餌誘殺、色板粘蟲、燈光誘殺、性引誘劑等措施均難以收到理想效果。 楊梅果蠅的發生特點決定了樹冠和地面一起噴葯防治的效果相對較好,但整個採收期(15天)只防治一次是完全不能控制為害的,多次防治則無法保證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這是一個讓廣大果農和農技人員困擾多年的難題,也一直是業界諱莫如深的問題。楊梅單株全樹防蟲網覆蓋

台州市黃岩區果樹技術推廣總站黃茜斌、梁克宏等從2006年就開始探索田間防治楊梅果蠅的技術,五年來嘗試了毒餌誘殺、黃板粘蟲、樹冠噴葯、地面噴葯等各種常規防治措施,均沒有收到成效。連續幾年試驗的失敗並沒有讓他們輕易放棄,反而感到離成功愈來愈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們遇到防蟲網,防蟲網的物理阻隔、通風透光、經久耐用等特點讓他看到了希望。至2010年下半年率先提出用防蟲網覆蓋技術防治楊梅果蠅,2011年在全區八個鄉鎮多點示範,一舉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楊梅羅幔栽培

為了讓這一創新技術便於廣大梅農記憶和接受,2011年黃茜斌將其命名為"楊梅羅幔栽培技術",收穫的楊梅果實則稱為"羅幔楊梅"。羅幔+避雨栽培

被連續陰雨傷害的楊梅果實

  在2013年的示範推廣過程中,局部楊梅產區遭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羅幔楊梅的效益也很差,讓一些果農對新技術的信心產生了動搖。為減輕雨水對羅幔栽培的不良影響,2014年嘗試在金從寶、金仁利、陳守生等大戶果園裡開展"羅幔+避雨"栽培試驗,取得不錯的效果。2015年在全區推廣應用"羅幔避雨"栽培技術,創新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2017年6月9日至28日連續陰雨20天,加上楊梅果蠅的嚴重為害,全市露地楊梅產量損失七成以上,許多果農顆粒無收。但羅幔楊梅的防蟲、防風、避雨和防病的功能得到極致的發揮,經受住2017年6月嚴峻天氣的考驗,多數實施羅幔栽培的梅農,因為措施到位,楊梅產量損失很少、品質很好,產地羅幔楊梅收購價大幅提升,其楊梅銷售收入甚至超過了採收期天氣晴好的2016年。楊梅實施羅幔(網室)栽培的幾大好處:一、防落果效果好產量高 正常疏果下的楊梅,其採收前落果的主要誘因是:雨水危害生長停止,果蠅為害果實腐爛,風害造成大量傷口導致果實腐爛,濕度太高誘發儲藏期真菌性病害(青綠霉病、白腐病等)。羅幔避雨後,防蟲效果達98%以上,風害基本完全控制,雨水危害大大降低,真菌性病害也一定程度降低。因此羅幔避雨技術對楊梅"抗災奪豐收"有顯著的效果。二、楊梅果品安全性高 實施羅幔避雨栽培,果園停止使用農藥40天以上,羅幔楊梅果品農藥殘留量少,安全性高。三、羅幔楊梅果實風味好價格高 影響楊梅風味口感的主要原因有:楊梅果實內的蠅蛆及其排泄物,採收前使用過的農藥等投入品,楊梅果實長期被雨淋出現的"過水"味道。羅幔楊梅果實由於無蠅蛆、長時間停葯、落實避雨措施等,其口感純正、果香濃郁、味道鮮美已獲得普遍認可。四、羅幔楊梅常溫保存期延長 羅幔楊梅果實因為無蠅蛆、無傷口,完好無損的果實常溫保存期延長兩天是輕而易舉的。收穫的羅幔楊梅果實

羅幔楊梅的發展依靠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果農對高品質楊梅的追求一、中共黃岩區委、黃岩區人民政府2011年就出台政策扶持楊梅羅幔栽培技術的實施,到2017年累計下撥專項資金1500餘萬元,用於獎勵補貼羅幔栽培。到目前黃岩區已經有60000餘株羅幔楊梅,產量近300萬斤。二、黃岩是東魁楊梅的始祖地,也是東魁楊梅的主產區,有大量的梅農也有大量愛吃楊梅的消費者。黃岩老一輩的梅農一直有這樣的習慣:每當楊梅上市季節,家家戶戶把酒設宴邀請親朋好友前來採摘楊梅,過一個喜慶的"楊梅節",村裡還請上戲班子熱鬧個三五天;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前的繁文縟節也隨之簡化,但梅農們依然堅持每年將自己收穫的楊梅送給每一個親友品嘗、分享。因此對楊梅果品的安全與美味有著較高的追求,故楊梅羅幔栽培技術一經推廣就受到生產者普遍的歡迎。三、黃岩區農林局自2012年以來每年舉辦各種形式的楊梅推介會、採摘節、技術交流會、現場會等活動,將黃岩東魁楊梅、羅幔東魁楊梅推向市場,進一步提高了黃岩羅幔楊梅的知名度、美譽度。黃岩區的羅幔楊梅基地

羅幔,是清潔的栽培。羅幔,是時尚的品牌。羅幔,是安全的理念。羅幔,是一種情懷,是對生命的關愛。

梅農自己的努力。

媒體的關注

領導的關懷

在2017年"浙江省農商對接暨農產品品牌戰略大會",孫景淼副省長為黃岩羅幔楊梅高高翹起大拇指點贊。

願消費者都能吃到更美味、更安全的楊梅。


推薦閱讀:

大棚罩著的蘭溪楊梅,今年吃起來最甜     錢江晚報
楊梅泡出的蟲子到底是啥?這才是洗楊梅的正確做法!
糖腌楊梅
(轉載)為什麼你買的楊梅泡不出蟲?這個習慣做法,竟然會讓蟲子死在果肉里!

TAG:果蠅 | 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