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術·虞翻的卦變理論

『虞翻其人』

虞翻是三國時人,當時著名的研習《周易》的專家,他曾把自己撰寫的《易注》書稿給孔融看,孔融看後給他回信說:聽說延陵季子研習音樂,看到你攻治《周易》,才知道東南地區的美好事物,不僅僅是會稽的竹箭。你觀看天象雲色,察應寒溫的變化,推究禍福的根源,處處與神明相符合。可以說是探索精微、通曉奧秘的著作。孔融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對他在《易》學方面的成就加以如此高的評價,可以想見虞翻在當時的影響。

《三國志》本傳還記載著這樣一件事:關羽戰敗後,孫權讓虞翻佔了一卦,得到的卦象是兌下坎上的《節》卦,第五爻又由陽變陰,成為《臨》卦。而《臨》卦的卦辭是「至於八月有凶」,所以虞翻解釋說:「不出兩天,他一定會掉腦袋」,後來情況果然象虞翻所說的那樣。可見虞翻是以卦變說來推測人事的吉凶。

虞翻的《易注》已經亡佚,但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廣為收錄。清人張惠言輯有《周易虞氏易》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言》二卷。

虞翻是漢《易》中以象數學解易的代表人物。他非常推崇荀爽,他曾經說:「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穎川荀諝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三國志·虞翻傳》裴注引)

而荀爽解《易》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乾坤升降」說的理論。即乾卦九二,居於坤卦六五,坤卦六五下降居於乾卦九二變成坎、離二卦。由此荀爽進一步認為一卦中的其它各爻也存在著陽升陰降的問題,以此來解釋《周易》經傳文和《易》學中的原理。這種通過一卦中陰陽爻上下往來爻位的變化來闡釋《周易》,方便之處在於一卦可以變成兩個以上的卦,從而為靈活解釋《周易》經傳文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虞翻對此十分感興趣,因而他不僅繼承了荀爽的理論,而且發揮了荀爽的學說,將漢代流行的卦氣說引向了卦變說。

以卦變說解釋《周易》的經傳文,從而取代了京房《易》學和《易緯》中的陰陽災變說。這不失為治《易》的一種新途徑。所謂卦變就是指一卦中的陰陽爻互易其位,並以陰陽二爻互易其位及其地位的轉化作為變易的基本法則。虞翻卦變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乾坤父母卦變為六子卦;②十二消息卦變為雜卦,與這些相聯繫的還有旁通說,互體說,取象說,下面分別加以敘說:

『乾坤父母卦變為六子卦』

關於乾坤父母卦變為六子卦,虞翻說:

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乾二五之坤則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則生巽離兌,故四象生八卦。(《周易集解》引)

這是解釋《繫辭》提出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虞翻以乾坤為兩儀,乾卦的九二和九五兩爻居於坤卦的六二和六五兩爻,這就是「乾二五之坤」,從而形成坎、震兩卦。與此相對,坤卦的六二和六五兩爻居於乾卦的九二和九五,則形成離兌兩卦。當然這層意思,虞翻並未明言。再以春夏秋冬相配,則成四象。在這基礎上又變成八卦。

本來,乾坤兩卦的二五兩爻互位只能生成坎、離兩卦,荀爽已經明言。但為什麼虞翻說這兩爻互位就能生成八卦呢?原來這裡運用了互體的理論:

乾二五居於坤二五後,即成坎卦象。在坎卦象中,初爻至三爻為坎卦,二爻至四爻為震卦,三爻至五爻為艮卦。同樣,坤二五居乾二五之後,即成離卦象。在離卦象中,初爻至五爻為離卦,二爻至四爻為巽卦,三爻至五爻為兌卦。虞翻以荀爽的乾坤升降理論和京房的互體學說來解釋六子卦由乾坤二卦變化而成,這與《說卦傳》的說法完全不同,今用圖表來表示則為:

乾坤生六子圖

『十二消息卦變為雜卦』

關於十二消息卦變為雜卦,虞翻也是以卦變的理論來闡述其變化的理由。他認為乾坤兩卦是其餘六十餘卦的基礎,乾坤兩卦的相互推移,則變成十二消息卦,也就是他說的「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之盡性。」(《同上》)「以乾推坤」,即指從復卦到姤卦的變化過程;以坤變乾;即指從姤卦到剝卦的過程。前者叫息卦,後者叫消卦。這並不是虞翻的創新,早在西漢的孟喜就提出來了。

虞翻的貢獻在於根據這個理論,他將《周易》中的卦都以陰陽爻的多少為標準,分成一陰一陽之卦,二陰二陽之卦,三陰三陽之卦,四陰四陽之卦四大類,除乾坤兩卦和中孚、小過兩卦之外,他將其它卦都按陰陽爻畫的多少分別歸入上述四大類中。再以十二消息卦中的另外八卦作為這四類中的代表,亦即認為每一類中的其它卦都是該類消息卦爻象互易的結果,後人在總結虞翻卦變理論時,為了便於說明,畫出《卦變圖》以示之,今取之附於此:

這個圖共有六十八卦,其中共有八個卦重複。原因是二陰二陽卦與四陰四陽卦中勢必有交叉,因為每卦是六爻,所以二與四及四與二隻是位置不同而已。去掉重複者,加上乾坤、中孚、小過,即為六十四卦。

上圖的排列,可以看出,卦發生變化的根源在於陰陽二爻的互易,而且導致卦發生變化的只有一爻。中孚卦所以未列入這個系統中,是因為它的變化不符合上述原則。中孚卦的卦象是,它為二陰之卦,如果放入遁卦這一類,那就要使遁卦的兩個爻同時發生變化才能成為中孚卦。如果放在大壯卦這一類,那就要大壯卦的三四爻同時居於上、五兩位才能變成中孚卦。小過卦所以排除在這個系統之外,也是這個原因。因而只好給中孚卦和小過卦另立體制,這兩卦也被稱為變例之卦。至於十二消息卦中的剝、央兩卦,所以不另立一類,是因為這兩卦也是一陰一陽之卦與復、姤卦完全一樣,所以放在復、骺卦一類。當然不以復、姤卦為此類卦的代表,而代之以剝、夬,也未嘗不可。

虞翻依照其卦變說的理論,來解釋《周易》的經文,如他釋《大過》卦卦辭「棟橈」:

大壯五之初,或兌三之初。棟橈謂三。巽為長木,稱棟。初上陰柔,本末弱,故「棟橈」也。(《周易集解》引)

這是說大壯卦

的五爻和初爻互易其位,即成為大過卦

。或者說是兌卦

的三爻和初爻互相換位,即成為大過卦。意思是大過卦是由消息卦大壯變來的。棟橈指是的三。大過卦的下卦為巽,巽為長女,以木來說則為長木。所以叫作「棟」。初爻和上爻都是陰爻,陰為柔弱,這是「本末弱」,故說「棟橈」。

又如其解釋《益》卦卦辭:「利有攸往」說:

否上之初也。損上益下,其道光大。二爻往坎應五,故「利有攸往,中正有慶」也。

這是說益卦是由否卦變來的,即否卦

的上爻來到初爻的位置,即成益卦

。將上面的陽爻去掉一個增加到下面,故叫「損上益下」。人類社會裡損上益下是上級關心下級,如此勢必贏得下級愛戴,故說「其道大光」。益卦的二爻陰爻與五爻陽爻既各自得中,又為有應,故說:「利有攸往,中正有慶」。

其解釋《周易》的傳文也是如此。如他解釋《繫辭》「斷木為桿,闕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說:

晉上之三也。艮為小木。上來之三,斷艮,故:「斷木為杵」。坤為地,艮手持木,以悶坤三,故:「閥地為臼。」艮止於下,臼之象也。震動而上,杵之象也。震出巽入,艮手持杵,出入臼中,舂之象也,故:「取諸小過。」本無乾象,故不言以利天下也。

這是說小過卦

是由晉卦

的上爻和三爻互換位置後變來的。小過卦的下卦為艮,它是由晉卦的上爻來到三爻的位置上形成的,艮為小木,由上位來到三位,有切斷之意,而艮為木,故說:「斷木為杵」。晉卦的下卦是坤卦,坤為地,晉卦的二爻至四爻為艮,木在地上,這是以木鑿地,故叫:「闕地為臼」。艮為小過卦的下卦,艮有止義,故說:「艮止於下」,這是臼的取象,小過卦的上卦為震卦,震為動,木在臼中轉動,這是杵的形象。震為動為出,小過卦的二爻至四爻為巽卦,巽為人,上震、中巽、下艮和晉卦的下坤,共同象徵木杵在臼中一出一入,這是舂米的形狀。所以說「斷木為杵,闕地為臼」,這是取自小過卦。

從以上可以看出,卦變實質是以某一卦引出另外一卦,兩卦會在一起,使得解釋《周易》經傳文時左右逢源。其除了使用卦變之外,還運用互體的學說。

『互體』

互體,又叫互象或互體之象,是指一卦的六爻之中,除上下兩卦之外,另用二三四爻組成一個新卦,或用三四五爻組成一個新卦。這種由上下兩卦交互組成的新卦象,就叫互體。按這種說法,一個重卦中有內卦、外卦、內互卦,外互卦四個單卦,卦中有卦,象中套象。四卦各有卦象,產生各種關係,它是漢人為擴大取象範圍而創立的解經方法,京房對此有所論述。

但清人俞樾認為《周易》本身即包含著互體,這當然不可信。也有人認為,《左傳》中已記載著互體的說法。虞翻是使用互體方法的代表人物。上面舉的乾坤生六子和「斷木為杵」一節都使用了互體之法。下面再舉一例。

他在解釋《升》卦《象傳》「柔以時升」時說:

柔謂五,坤也。升謂二。坤邑無君,二當升五虛,震兌為春秋。

《升》卦的卦象

,上卦為坤,五為陰爻,故為柔。由於坤處無君,故陽爻二當升至坤五為君。震指的是升卦的三爻至五爻,兌指的是升卦的二爻至四爻。

不僅如此。虞翻還常用「連互」的方法來擴大卦象,所謂連互,就是由卦體內外兩卦及互成的兩卦相互連接,互成數卦。連互之法有「四畫連互」和「五畫連互」兩種。

四畫連互,就是在一個六畫卦象中.將初爻至四爻。二爻至五爻、三爻至上爻,各連互組成一個新的卦體,這樣一個卦便可變成四個卦。如:

五畫連互,即在一個六畫卦象中,將初爻到五爻看成一個新的卦體,二至六爻看成另一個新的卦體,又互成兩卦。新的卦體的組成是重複使用五個爻畫中居中的那一爻。如:

虞翻運用四畫連互和五畫連互解釋《周易》。如其解《蹇》卦「利見大人」一句,說「離為見,大人謂五」,此處的「離」即是指《蹇》卦的

第三爻和五爻連互。

連互主要是為了擴大卦象。沒有任何科學根據。而且值得指出的是:運用連互方法,往往是受卦爻辭的支配。那種連互能解通它就用哪種方法。如泰卦六五爻辭中有「帝乙歸妹」一語,怎麼解釋呢?依連互之法,泰卦的二至五爻,四畫連互可得《歸妹》卦。故有「歸妹」之語。前舉的《蹇》卦也是如此,因爻辭是「利見大人」故用連互法得離,而離有見義。這種方法對後代影響很大,清人杭辛齋更制有《六十四卦交互圖》。

『旁通』

旁通,也是虞翻經常使用的一種卦變方法。旁通,是指兩個陰陽爻完全相反的卦,如乾和坤,坎和離,中孚和小過,可以旁通。如虞翻說比卦

與大有卦

旁通,師卦

與同人卦

旁通。按這種理論,《周易》六十四卦中共有三十二對旁通卦,如其解釋《頤》卦斟辭「貞吉」時說:

晉四之初。與大過旁通。養正則吉。謂三爻之正,五上易位,故「頤貞吉」。

這是說晉卦

的第四爻居於初爻之位,則成頤卦

象,而頤卦象與大過卦象

六爻完全相反,故為旁通之卦。本來頤卦卦象的陰陽爻都有點不當位,但為什麼卦辭卻說:「貞(正)吉」呢?原來是它與大過卦旁通。所以可以以大過卦來說明。大過卦的三爻五爻上爻都得正位,這是由晉卦的五爻與上爻互換位置形成的,所以頤卦的卦辭有「貞吉」說法。和互體一樣,是否運用旁通,也是由卦爻辭決定的。

用旁通說來解釋《周易》經傳文,使得卦變說更趨於煩瑣牽強。如豐卦九四爻辭有「遇其夷主」一句,渙卦六四爻辭亦有「匪夷所思」一句,兩句中都有一個「夷」字,據說這是因為豐卦莖和渙卦蠶旁通的緣故。這顯然是非常牽強的。

『取象』

漢代人解釋《周易》非常重視取象的方法。關於八卦的象徵物,《說卦》中已經說得很明白。而且《說卦》中所例的象徵物就已經不算少了,但漢代人在解釋《周易》的經傳文時覺得還不夠用,就又增加了許多。虞翻覺得還不夠,又廣為增加,可以說他是將取象發展到頂峰的代表人物,據清人惠棟在《易漢學》中統計,他所取之象已達三百多種,具體說來是乾卦六十,坤卦八十二,震卦五十,坎卦四十六,艮卦三十八,巽卦二十,離卦十九,兌卦九。如:

乾——王、道、知、甲、古、久、畏、歲、門、野、慶、肥、郊、百、頂、告。

坤——民、姓、鬼、我、身、下、禮、義、閉、過、丑,表、殺,亂、書、安。

坎——雲、謀、志、災、破、罪、美、後。

艮——弟、友、官,時、道,多、厚、求。

等等。

從這些可以看出,虞翻的取象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當然也沒有依據。只要那樣能 解通《周易》的經傳文,就取那樣的象,全是隨心所欲,任意附會。

更有甚者,虞翻還進一步提出了半象說。即取卦象的一半。這就是他在解《周易》時不時提到的「象半見」。這就更加屬於牽強附會了。此不再述。

綜上所述,虞翻的《易》學理論雖然在《易》學史上,特別是象數派中影響很大。但正是他將漢《易》引向了繁複牽強之路,從而導致漢《易》在一段時期的衰落。當然,這種解《易》的方法不可取,並不等於這種思維方式也一無是處。他重視一卦內部及卦與卦之間的相互關聯,特別是看到了對立面的相反相成,應該說是很有意義的,其後李之才、朱熹、俞琰、杭辛齋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了他的理論。


推薦閱讀:

★★六爻八卦自備教經【第01章--第05章】
從八卦圖上看四面八方二十四山 (連載之二)
八卦物類
教你看懂八卦圖、我來教你看手相
風水羅盤的使用方法之羅盤第一層:先天八卦盤

TAG:理論 | 虞翻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