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精華
道教的精華
前邊講過了道教文化的不足點,其實道教文化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形成於東漢時期,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一度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它的淵源十分複雜,遠古的巫卜祭祀、神話傳說、先秦的道家思想、戰國秦漢的方士方術、儒家的陰陽五行學說及外來的佛教教義等,都被裝進了道教這個大熔爐。
那麼,究竟什麼是道呢?
提到這個道字,我們就不能不說一下老子的《道德經》。這部書作為道家的聖典,兩千多年來在古今中外都有著極高的思想價值。作為道家思想的開創者,老子憑《道德經》為國人所熟知,成為大家公認的聖人,他在該書中所闡發的人文思想與孔子的儒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
《道德經》於十六世紀傳入西方後,老子及其思想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關注和認同。在《道德經》中,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以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等等,都是永久不滅的思想瑰寶。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基本說清楚了「道」的概念。之中的一個「法」字,就是指以某某為準繩為法則為規律之意;自然,是指自然界任何物質生命的生命運動軌跡和生長規律,可進而引指社會上萬事萬物的成長和發展規律。這句話是指:人作為大自然的一員,不能獨行其道,應該遵從自然界整體的生命運動規律,融於自然,與大自然化為一體,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這裡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天是指大自然,不是天堂。
由此可見,可以將「道」論述為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和行為準則,也可在更高層次上說「道」是這個世界的大自然法則。
又因為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生長和表現方式複雜多變,每一物種各有其獨特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道經》第二章中,老子又提出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辯證法思想,這是至今仍有理論價值的認識論。我們如要認識這個世界,就要認識這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這比黑格爾、馬克思的辯證法早了兩千五百年,可以說後者的思想是受到了前者的啟發才產生的。
第三章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這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政治思想。而當今不但「貴難得之貨」,更是民欲高漲,全國人民都在搶錢搶地搶資源,誰都在嫌少啊!淳樸的民風已遠離我們而去,這個時代令人充滿了傷感。為了發展經濟,就要煽動民欲,就要刺激消費,可這個地球怎麼辦?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擔心過?
至於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一句,古今多有爭議。我認為,人在天地間,就如同微生物在天地間一樣,沒有很大的區別。這微生物如是真菌,我們就歡迎;而這微生物如是病菌,我們就討厭它。上天對人也一樣的,世人上進,世風良好,這人間到處是選拔神仙佛眾的種子,上天對人也是很友好的;而如果這世人不爭氣,不上進,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到處是爾虞我詐沒幾個好人,就像是田地里長滿了荒草,這上天肯定要生氣的,視世人為芻狗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這世間的人已無可救藥,如果我是玉皇大帝,我寧願讓這世間重演只剩兩個人的故事(兄妹兩個從兩座山上推下碾盤合婚的故事,合住就結婚育人,合不住就讓人絕種。合婚一詞由此而來。),為了一個新世界,只有親手毀滅一個舊世界。
而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輿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是多好的方法論啊!我們生在這個水世界,又有幾人能效法水之性來待人接物呢?這「道法自然」的道理又幾人能懂呢?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邦家昏亂,有貞臣。」指出了幾種事物出現的必然規律。如大「道」被廢棄了,道德淪喪了,社會上自會有人站出來維護仁義,儒教、佛教都是這樣興起的,《老子》也是出於這樣的年代。慧智出,有大偽。指的是看似對目前的人類生活很有利的科學文化,事實上正是美麗的毒藥,是壞處大於好處的。如當今的科學自蒸汽機出現來才短短三百年,雖豐富了人民生活,可它對大自然的破壞力是十分巨大的,為修復大自然,我們是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的,甚至一個不小心,這個世界就毀滅在我們手裡了。我們不得不佩服老子的卓識遠見。
而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體現了老子對戰爭的態度,能不打仗還是不要打仗,萬事以和為上。而這不祥之器的軍事競賽在當代近一百年中就沒有消停過。現代是和兩千五百年前一樣的戰國時代。
又如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是為人治身修心的瑰寶啊!
什麼是德呢?
《德經》中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和道相比,德就是「然」,而道是「所以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這樣做很對頭,於是就堅持,為持德行。由此知,德就是由道而來的行為準則、思想準則等等。沒有了行為準則或大家都不遵守行為準則時,就只有要求大家要仁愛一點,就是和藹和氣一點……
再看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我在看佛教經書時,有人看到就大笑著說:你又在看法輪功啊?在他們眼裡,佛教與法輪功沒什麼兩樣,都是麻醉人的東西,不能立即給他們帶來金錢利益的。我在寫這本綜合性的書時,又有人說,你把自己當誰了,想當救世主啊,神經病!不和你做朋友了!
想超出平凡的人,就要先給平凡的人罵。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很多人習慣於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若是大自然一切完好無事,大社會一切完好無事,我們過那平淡悠閑的生活無可厚非,糊里胡塗也就一輩子,可現在已經是非常時期了,如果大家都等著別人來拯救世界,都等著外星人開著飛船來接我們上天,這世界也就完蛋了。絕大多數人只是在憂患個人那個小家,又有多少人在憂患地球這個大家呢?
又如「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就是指天下太平,馬只是用來拉運糞便給莊稼施肥的;而在戰爭時期,即使懷孕的母馬也只能在戰場上生下小馬。馬尚如此,何況人乎?
還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就指出了道和德不同的功用,二者又是緊密聯繫的。就像生兒育女,生了他們,還要知道怎樣才能養育他們成人。
……
這部《老子》,就是我們為人應好好學習的修身養心治世平天下的全書和聖典,是認識論,是方法論,是辯證法,學得了《老子》中的智慧,比上山拜一萬次神佛都管用。成了真正的智者,你還會畏懼生活中的困難嗎?
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老子》這本書在西方國家廣為傳播,老子的思想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推崇。
《老子》的思想內容是深刻而富有應用價值的。至於後來張道陵一些人應用《老子》而創造出道教來,是對《老子》的一種誤用,因為《老子》是面對整個社會各階級民眾的生活指導書,是引導人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而擁有幸福生活的哲學讀物,並不只是為了讓道教徒學習修行的道家聖典。《老子》為道教所用,真是大材小用了。
因此,道教的精華,實際上還是《老子》這本書,其它只是對這本書的主觀上的應用和牽強的附繪,不著邊際的東西。把外在的神吹大了,自己的心神就找不到了,六神無主,又如何成神成仙?!
推薦閱讀: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這一段關於摩利攴天的所謂的梵語音譯是出自於哪裡?
※道教太上感應篇:為什麼不要輕信別人說因果之事!
※為什麼只羨鴛鴦不羨仙?
※民間畏太歲如虎!道教為何還勸人拜太歲?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