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太極拳的虛實

陳鑫說:「開合虛實,即是拳經」(《太極拳全書》)283頁)。楊澄甫說「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太極拳全書》第302頁)。太極拳家之所以如此重視虛實問題,不僅是因為在太極拳運動中,周身各個環節,普遍存在有一虛一實,「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武禹襄《太極拳論》),還因為在研究和確定虛實問題時,由於注重的對象(整體或局部、外形或內勁)有所不同,區分虛實的方法及相應的內涵互有差異,致使這一問題顯得頗為複雜。

  一、怎樣區分虛實

虛與實是相對的,是相比而言的。在太極拳運動中,所謂虛,是比較輕鬆靈活的意思;所謂實,是比較沉著充實的意思。這是區分虛實的一般原則。實際上區分虛實的方法多種多樣,是個十分細緻的問題。

①、以承擔體重的多少來區分兩腳和兩腿的虛實。承擔體重較多的腳和腿為實,承擔體重較少的腳和腿為虛。比如:「金剛搗雄」成勢,左腳承擔體重較多,為實;右腳承擔體重較少,為虛。「攬擦衣」成勢,右腿屈弓,承擔體重較多。為實;左腿蹬伸,承擔體重較少,為虛。這種區分方法比較簡單,為太極拳家普遍採用。

②、以著力的大小來區分虛實。著力較大者為實,著力較小者為虛。這是區分人體各相應部位(如兩手、兩肘、兩肩、兩足、兩膝、兩胯等)的虛實時常用的方法。以兩手和兩臂而論,用以攻擊對方的手和胳膊著力常大,常實;作為輔助的另一隻手和胳膊著力常小,常虛。比如「單鞭式」,左掌向左擊出,著力較大,為實;右鉤手同時向右伸展,著力較小,為虛。「高探馬」式,如打左背折肘勁,左肘經胸前向左擊出,著力較大,為實;右肘經右肋向胸前上方運轉,著力較小,為虛。

③、以外形的開合來區分虛實。身肢伸展外開時為實,身肢收縮內合時為虛。這種方法,既適用於區分整個姿勢的虛實,也適用於區分手足四肢的虛實。比如:「初收」式,身體和四肢皆收縮內合,為虛;「左右擦腳」式,除一腳踏地外,兩手和另一隻腳皆伸展外開,為實。

④、以內氣的收放來區分虛實。內氣從丹田外發達於手足,則手足為實,內氣從手足內收,歸於丹田,則手足為虛。這是在練拳有了一定基礎,做到內氣鼓盪之後,區分身軀和四肢的虛實時常用的方法。比如「庇身捶」式末尾,右拳用逆纏出勁向右下方打「下演手捶」,內氣從丹田外發,經右臂達於右捶,則右捶為實。接著,打「背折靠」式,內氣從右拳向內回收,勁注於右肩,則右肩為實,右捶又變為虛。又如「踢一腳」式,當左腿屈膝提起,內氣自左腳向丹田回收時,左腳為虛;及至左腿伸展,左腳前踢,內氣由丹田外發,達於左腳尖時,則左腳變為實。

⑤、以意念的傾注與否來區分虛實。意念傾注於某部位,則該部位為實;意念不注於某部位,則該部位為虛。這種方法,廣泛適用於區分人體各個部位的虛實。比如:「演手捶」式,意注右捶,則右捶為實,而左掌為虛。「左擦腳」式,意注左掌和左腳背,則左掌和左腳背為實,而與其相應的左手背和左腳掌則為虛。「踢一腳」式意注左腳尖,則左腳尖為實,而左腳跟為虛;「蹬一跟」式意注右腳跟,則右腳跟為實,而右腳尖為虛。

在研究太極拳的虛實問題時,有時著重區分兩腳的虛實,有時著重區分兩手的虛實,有時著重區分一手一腳的虛實,有時著重區分身體兩側的虛實,有時著重區分某一具體部位的虛實。往往由於所指範圍的不同和區分方法的差別,在同一拳式中,身體的同一部位,既可稱之為虛,又可稱之為實。比如:「單鞭」式,兩手分別向左右展開,如以著力的大小而論,左掌著力較大,為實;右鉤手著力較小,為虛。如以內氣的收放而論,則是內氣從丹田外發,分別達於兩手,左手和右手都是由虛變實。又如:「跨虎」式,兩臂伸展外撐,以著力的大小而論,右臂著力較大,為實;左臂著力較小,為虛。若以意念的傾注而論,在右臂之中,又是意注於尺骨側,是尺骨側為實,橈骨側為虛。

正因如此,我們在探討太極拳的虛實問題時,首要的步驟,就是弄清楚區分虛實的各種方法。 二、虛實轉變的基本規律

太極拳行功時,周身內外無處不在運動,無時不在運動。因而,身軀和四肢各相應部位的虛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地相互轉化的。在拳勢練習中,虛實的轉變有下列基本規律:

①、身體兩側對稱部位的虛實相互轉變。太極拳的各個拳式,從起勢到定勢,身體兩側對稱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虛實,都要相互轉變一次或數次。一般說,兩足承擔體重的多少要相互轉變,兩手著力的大小要相互轉變,外形的開合、意念的傾注也要相互轉變。簡單的拳式(如「初收」),兩側對稱部位的虛實轉變一次,複雜的拳式(如「閃通背」),轉變兩次或三次。

②、身體同側手足的虛實上下相隨。陳鑫在「人身纏絲精圖」的注釋中說:「足之虛實因乎手,手虛足亦虛,手實足亦實」(《陳氏太極拳圖說》1986年影印本第75頁)。就是說,身體同側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腳(或右手和右腳),要麼都是虛,要麼都是實。這是由於在拳勢運行中,身體同側手足的屈伸和內氣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緣故;是以同側的手足而論,不是與異側的手足相比。比如:由「倒卷腦」式轉「白鵝亮翅」式,當左掌從胸前下按,左腳退步後坐時,右側的手足,上則屈肘收掌,下則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腳都是由實變虛。及至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右掌向右額前方伸展時,右手和右腳又都是由虛變實。

還應指出,以勁力的傳遞方式說,身體異側的手足是相互聯繫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聯繫,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聯繫。如「單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擊為實,右手(臂)在右後防護為虛;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窩圓撐,用力較小為虛,右足(腿)伸展蹬地,通過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到左手,用力較大為實。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實則左足應虛,右手虛則右足應實。」

③、前手和後腳常實,後手和前腳常虛。這是就技擊發放時兩手和兩足著力的大小而論的。就是說,拳勢向外發放時,位處前方的某隻手和位處後方的某隻腳用力常大,位處較後的某隻手和位處較前的某隻腳用力常小。這裡,兩腳的虛實,不是以承擔體重的多少做區分的標準,而是同兩手一樣都是以用力的大小做區分的標準。即使如「野馬分鬃」式,在成勢發放時,前腿屈弓承擔體重較多,後腿蹬伸承擔體重較少,但是,後腿(後腳)的用力,卻比前腿(前腳)較大。所以此時的後腿(後腳)也可不稱之為虛,而稱之為實。

④、虛實轉變在太極圈中。太極拳的手足運動和內氣運轉均走圓圈。每轉一圈,虛實就相互轉變一次。半圈由虛轉變為實,半圈由實轉變為虛。一般說,手足屈縮和內氣向丹田回收的半圓,手足是由實到虛;手足伸展和內氣從丹田外發的半圈,手足是由虛到實。陳鑫曾有詩描繪這種情況:「所畫之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陳氏太極拳圖說》198頁)。比如:「演手捶」式的右拳,當它由左前方划下弧向右後方轉半圈屈收時,是由實變虛;及至由右後方划上弧向左前方轉半圈擊發時,則是由虛變實。

⑤、呼吸與虛實協調一致。練習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呼吸與功作不可能完全協調。隨著功夫的長進,呼吸與拳勢的開合虛實,就會逐漸協調起來。一般情況是:手足屈縮,內氣向丹田回收,拳勢由實變虛時,為吸氣;手足伸展,內氣由丹田外發,拳勢由虛變實時,為呼氣。拳論說的:「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就是指此。

還須說明,太極拳行功時,有時為了突出身體某一部分的特殊作用,常常略而不提該部位的虛實變化,僅僅同身體另一部位的或虛或實並列對比,甚至只強調該部位「宜虛」或者「宜實」。比如:項勁虛,足底實;胸虛,腹實;心虛,丹田實;手虛,足實等等。按照陳鑫的說法,這叫做「上虛下實」。又說:手心宜虛,手指和掌根宜實;足心宜虛,足趾,足掌和足踵宜實。按照陳鑫的說法,這叫做「中間虛,前後實」。還有一些部位,如襠部(兩大腿根之間)和腋部,只講「宜虛」,從不講實。不過,總的說來,太極拳行功時,虛實的相互轉變是絕對的,是貫串始終的一對基本矛盾。

如果我們能把區分虛實的方法弄清楚,了解虛實轉變的基本規律,一般說,就懂得了太極拳的虛實。


推薦閱讀:

太極拳松靜的意義與妙用
太極拳的知識譜系.doc
陳式太極拳 簡述陳式太極拳散手的特點
陳氏太極拳
太極之無極樁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