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坦性醜聞報道獲普利策獎,我們期待更多改變

當地時間16日下午,2018年第102屆普利策獎在哥倫比亞大學揭曉,《紐約時報》的喬迪·坎特(Jodi Kantor )和梅甘·圖伊(MeganTwohey)以及《紐約客》的羅南·法羅(Ronan Farrow),因對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涉性騷擾的相關報道,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

喬迪·坎特(左三)、梅甘·圖伊(左四)和他們的團隊

這組報道引發一場波及全世界的,針對有權有勢者的性騷擾和性侵害指控,同時引爆了網路社交媒體上反性騷擾的#Metoo運動。

另外,今年的普利策調查性報道獎則授予了《華盛頓郵報》,以表彰它對亞拉巴馬州參議員候選人羅伊·摩爾的性騷擾醜聞的報道,《華盛頓郵報》揭露他猥褻和騷擾多名女性,其中一個僅有14歲。

溫斯坦醜聞與媒體報道

2017年10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首先曝光哈維·溫斯坦的醜聞。記者喬迪·坎特和梅甘·圖伊在文章中指出,溫斯坦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性騷擾多位米拉麥克斯公司以及溫斯坦公司的女明星、女職工等,並與至少8名受害者以賠償金的方式達成和解。

《紐約時報》文章對溫斯坦的指控中,還包括他要求女性給他按摩,看他的裸體。他曾經承諾女性一些事業上的好處,作為性關係的交換。女演員艾什莉·賈德(Ashley Judd)在採訪中說:「關於哈維的話題已經在我們中間議論很久了,現在是時候將這個問題公開了。」

65歲的溫斯坦是好萊塢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是溫斯坦影業的老闆,也是米拉麥克斯影片公司的共同創辦人。有關溫斯坦性騷擾的陰影已經籠罩好萊塢多年。早在1998年,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Paltrow)就曾在《大衛深夜秀》上說,溫斯坦「會強迫你做一兩件事」。

哈維·溫斯坦

2013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賽斯·麥克法蘭(Seth Mac Farlane)在宣布最佳女配角提名時開玩笑說:「恭喜你們,你們五位女士不必再假裝被哈維·溫斯坦吸引了。」

在2015年,《紐約時報》曾刊文稱,溫斯坦受到22歲義大利模特安博拉·巴蒂蘭娜·古鐵雷斯(Ambra Battilana Gutierrez)的指控,接受了警方的審訊。隨著調查的深入,一些小報把古鐵雷斯描繪成了機會主義者,而溫斯坦也因缺乏證據免於被起訴。

然而,人們不會一直忍耐下去,陰霾終有被驅散的一天。到了2017年的那個秋天,揭露溫斯坦性醜聞的媒體不僅僅是《紐約時報》。10月10日,也就是《紐約時報》刊文的五天之後,《紐約客》上刊登了羅南·法羅針對溫斯坦性騷擾事件的文章,控訴溫斯坦曾對13名女性進行騷擾或性侵,其中有3位受害者稱自己遭到了溫斯坦的強姦。而法羅的後續文章相繼揭露了溫斯坦性侵害行為背後的複雜體系,包括私人偵探、律師以及掩蓋事實的保密協議等。文章的相關調查長達10個月。

報道發布之後,陸續有演員站出來講述她們遭到溫斯坦侵害的往事。她們指出,溫斯坦邀請年輕女演員或模特進入酒店房間或辦公室,以討論她們的職業發展為名目,然後趁機要求按摩或性關係。指控他的女性數字超過了80人。

在2017年11月,義大利影星兼導演艾莎·阿基多作為一個群體的代表,在社交媒體發布了長名單,羅列了近100項對溫斯坦的性騷擾指控,其中有18起是強姦。

對於撲面而來的指控,溫斯坦表示「意識到過去對待同事的方式造成了很多的痛苦」,並為此道歉,但他否認有任何非自願性的性接觸。他被迫離開了自己創建的公司,被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開除,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宣布撤回韋恩斯坦的騎士勳章。目前,溫斯坦分別受到英國和美國警方的調查。

相關報道截圖

很多人都曾試圖在公眾面前揭開溫斯坦陰暗的一面,但是或是缺乏證據,或是沒有機會。記者喬迪·坎特、梅甘·圖伊和羅南·法羅利用媒體的力量做到了這一點。《紐約時報》執行主編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評論說:「我們揭露秘密的和解方案,說服受害者說話,並讓有權有勢的人承擔責任。我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對性侵犯行為進行了調查,而這種現象似乎只是在增長。」

不僅讓它公之於眾,還要帶來改變

《紐約客》編輯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 )曾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說這種行為在某些領域是一種普遍現象。」而這些報道與講述不僅能將事件公之於眾,也應該像雷姆尼克希望的,「能帶來改變」。

隨著溫斯坦事件影響力的擴大,美國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發起了#MeToo運動,鼓勵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以此為話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經歷。活動家塔拉納·伯克(Tarana Burke)為了提高有色人種女性對性侵犯的防範意識,在十餘年前創建了#MeToo這個標籤。如今,它成為了席捲全球的浪潮。

同時,大量有權勢的名人接連受到了性騷擾或性侵的相關指控,範圍遠超出了娛樂產業,包括主持人馬特·勞爾(Matt Lauer)、演員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喜劇創作人兼諧星路易斯·C·K(Louis C.K)、新聞記者查理·羅斯(Charlie Rose)、參議員艾爾·弗蘭肯(Al Franken)等。

2017年12月,《時代周刊》公布了「年度人物」:一群「沉默的打破者」。她們代表了那些曾經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犯後大膽站出來說出自己遭遇的人。這群人帶來了拒絕的革命。文章中這樣寫道:「他們共同的憤怒帶來了立竿見影而震撼的結果:幾乎每天,CEO們被開除,大亨們被推翻,偶像蒙羞。在一些情況下,是刑事訴訟。」

當#MeToo運動蔓延到韓國後,也迅速向社會各領域蔓延。忠南道知事安熙,話劇泰斗級導演李潤澤,詩人高銀,導演金基德,歌手金興國等紛紛被爆出性騷擾醜聞。演員趙珉基在於家中車庫自縊身亡,成為#MeToo運動發起後首個自殺身亡的案例,一些人就此提出#MeToo過火的擔憂。

在中國,華裔女博士羅茜茜受#MeToo運動影響,在網上實名舉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小武,指出他曾性騷擾包括她在內的多名女學生。事件曝光後,陳小武被撤職,撤銷「長江學者」稱號。本月,北大95級學生李悠悠和王敖舉報中文系教授瀋陽性侵高岩,還有對陶崇園自殺事件的討論,形成了社會對高校師生關係的反思。這些聲勢浩大的輿論與探討,與#MeToo的鋪墊和影響不無關係。

「侵犯者創造了一個讓你感到極度孤立的環境,如果你告訴任何人,將意味著有某種後果。你也可能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羞恥,這意味著你要保守這個秘密,」反性虐待活動家Sarah Champion在採訪中對《衛報》說,「意識到你不是一個人,這是一件非常強大的事情。」#MeToo讓被侵害的人不再孤獨。

另外,社交網站議題的迅速傳播,網路帶有的匿名性,以及強大的話題發酵能力,為反性侵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土壤。從2017年10月美國的兩家媒體發布報道,到今天不過短短的半年時間。

6個月,在全球的範圍內,我們看到了變化在發生。一些被侵害者的聲音被聽到,性關係的界限被反覆考量,它帶來的影響就在我們的身邊。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奧普拉·溫弗莉(Oprah Winfrey)在年初的金球獎獲獎感言時說:「我要每個在觀看節目的女孩子知道,新的一天即將來臨。」在很多傑出女性,包括一些男性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未來將是一個「永遠不會再有人說Me too 的時代」。


推薦閱讀:

涉性醜聞剛被曝光,趙敏基即被發現死亡,網友炸窩:有人該死百次
特朗普性醜聞「井噴」曝光 美民眾為醜陋民主感到抱歉
川普被N個女人起訴性醜聞,他怎麼成了世界頭號渣男?
老侃歷史: 三國最大性醜聞案 羞羞羞!
Uber 性醜聞和「贏家通吃」的叢林法則,是怎麼讓矽谷變成了它曾最反對的樣子?

TAG:改變 | 醜聞 | 性醜聞 | 期待 | 報道 | 普利策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