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次好的改革,卻直接導致大明王朝的覆滅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明明有些事情的本身是好的(做事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到了最後,結果卻不盡人意,甚至有時候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明朝崇禎年間有次關於改革也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聊一聊這次改革。

(圖為李自成的劇照)

明朝的驛站本來是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用的,但是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督,各級官方隨意使用驛站,造成驛站消耗極大,給明朝政府帶來了很大的財政壓力。

明朝萬曆年間的首輔張居正看到這個弊病,特地出了《給驛條例》,要求對使用驛站資源加以嚴格限制,使得氣象一新。然後好景不長,隨著張居正的去世,驛站的監督工作又缺失了,驛站的弊病較之以前更為厲害。到了崇禎年間,驛站的財政支出已經壓得大明朝喘不過氣了。

當時有個官員叫劉懋,認為邊境不穩,大明空庫空虛,而這個驛站因為缺乏監督,時常被官員私用,經濟消耗非常大,於是他便上書奏請朝廷裁撤驛站。他在奏章中說裁掉的驛站可以省出100萬兩銀子,足以彌補軍費虧空,保障對後金戰爭所需。

這話正好說到了崇禎皇帝的心坎上。當時關外後金崛起,被崇禎視為心腹大患。然而朝廷連年征戰,花銷巨大,空庫空虛。於是,崇禎找出萬曆欽定的《給驛條例》,按照"俱裁十分之六"的標準進行修訂,官員在驛站享受的特權和待遇大幅縮水。

(圖為崇禎皇帝的劇照)

不可否認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改革的結果卻並不如意。"裁驛"省下來的銀子,全都變成了軍費,老百姓沒有感受到改革紅利,負擔依舊。反倒是許多驛夫、驛卒甚至驛官因為這次改革而被解僱。

話說陝西米脂人有個叫做李自成,當過兵,退伍後托關係進了銀川驛站,當了一個驛卒。本來在國家單位還可以打打臨時工,混混日子,一眨眼這輩子也就過去了。現在倒好,臨時工也當不了了,只能回家謀生。

(圖為李自成的劇照)

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李自成回家後,卻被地方上的一個債主告到了米脂縣衙。知縣直接把他"械而游於市"。李自成也算是命大之人,最後被親戚托關係,保釋出獄,撿回了一條命。李自成出獄後,一氣之下,就把債主給斬殺了。沒過幾天,他又發現自己老婆和別人通姦,一氣之下,又把老婆也宰了。兩條人命在身,家鄉是再也待不住了,於是,李自成就同侄兒李過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又當了兵。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李自成所在部隊隨參將王國一起保衛京城。李自成隨軍出發,途經金縣(今甘肅榆中)時,部隊起了兵變。兵士們要求發餉,然後參將王國卻一直剋扣不發。李自成性子急,一時火氣,便帶頭殺了參將王國和縣令。

(圖為李自成帶兵造反的劇照)

李自成本想好好在驛站當個臨時工,卻無端下崗了。想回家好好過日子,沒想到老婆還跟人通姦。想重新當個兵,混口飯吃,結果領導又剋扣糧餉。被社會徹底拋棄的李自成想了想,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揭竿而起,或許還有條活路,於是,李自成便造反了。

一年後,李自成投靠了農民軍里實力最強的"闖王"高迎祥,得到了重用。又過了6年,高迎祥不幸陣亡,李自成被眾人推為新的"闖王"。李自成帶著義軍不停地與明軍作戰,席捲整個中原,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曉,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無奈,只能在煤山上吊自殺,明朝就此覆滅。

(圖為崇禎皇帝弔死的煤山)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掃碼關注歷史部落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計劃經濟會造成浪費?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在哪些方面更自由了?
簡論曆法改革
舒解誤會,欣賞寶藏:初論改革宗信仰與華人教會
錢乘旦:改革的價值仍然被低估

TAG:改革 | 王朝 | 大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