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講演實錄:尋找幸福童年需要在信息時代突圍

2014年7月19日晚上,應夸父逐日(北京)兒童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邀請,來到北京懷柔的紅螺湖鳥島,為參加【回到童年】活動的父母和小朋友們舉行一次講座。講座實錄如下。

互聯網時代下的童年

孫雲曉老師:這位男同學,你覺得今天來(參加活動)開心不開心?

同學:開心。

孫雲曉老師:你開心,是什麼最開心?是比在學校開心,還是比在家裡開心?

同學:家裡開心。

孫雲曉老師:為什麼?

同學:可以玩電腦。

孫雲曉老師:好。大家可能有一個想法,我們(父母)今天特別想給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生活,捨得為孩子花錢。

我最近跟美國的一批的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對話,還有中國的心理學家。其中跟美國一個很著名的腦科學家梅迪納對話(中國教育報在4月2號登了一個整版)他講了一個觀點: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就是給他一個畫筆,給他一個玩具箱。他說最糟糕的就是給孩子買Ipad、電腦,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你們都知道迪斯尼吧?

同學:知道。

孫雲曉老師:喜歡動畫片的人都知道迪斯尼,迪斯尼它的總裁叫艾斯納,當了二十多年的迪斯尼的總裁。他說起為什麼他的人生很成功。他說,他的童年時代連續九年是在夏令營里度過的。各位想想看,有幾個人能連續在他的中小學時代,連續九年的夏天都在夏令營?他專門寫了本書《夏令營里的人生智慧》。他說我的主要的智慧、能力,都是在夏令營里培養的。最難以置信的是什麼呢?他在這個夏令營里,能看到他爺爺當年在這個夏令營的記錄,就是他們家族至少有八十年的歷史,在同樣的一個夏令營里生活過,有他爺爺,有他爸爸,在這裡都有紀錄。

各位想想看,什麼是教育?在美國,這樣的夏令營有多少個呢?大概有12000個,所以我給團中央第一書記寫了信,建議中國也要成立中國的夏令營協會。團中央正在研究落實。

今天的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困難是什麼?就是現在是一個網路時代、信息化時代。這個時代有個什麼特點,各位都很容易看到,比方說一家人聚會,都是很親近的家人,但是見面說不幾句話,大家都掏出手機來,都低著頭玩手機。所以,老年人覺得很不高興:你們來到我這兒你就干這個?

現在許多父母發現一個竅門,你想哄孩子最省心的方法就給孩子一個智能手機、給一個Ipad,孩子就開始玩遊戲,不會打擾到大家。但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為什麼呢?孩子會越來越迷戀那裡面的一些遊戲,不願意跟別人交流,不願意參加活動。孩子長時間玩這些電子產品,眼睛流淚,身子不動……

同學:然後坐著坐著就腿麻了。

孫雲曉老師:腿麻了,那你得坐多長時間腿就麻了呢?

同學:半天。

孫雲曉老師:半天,你今年幾歲?

同學:7歲。

孫雲曉老師:7歲的孩子能在那坐半天,腿都麻了。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孩子從小就迷戀電腦、智能手機,就意味著後邊的麻煩。現在英國的兒童心理學家建議兒童在9歲以後才接觸電腦,當然我們可能做不到,那就儘可能的晚一點。但是問題又來了,孩子不玩電腦,不玩手機,,玩什麼?

同學:玩遊戲唄。

女同學:遊戲。

孫雲曉老師:玩什麼遊戲呢?

同學:什麼都行。

孫雲曉老師:玩遊戲,對!所以說你們來參加回到童年活動,我想雖然這個活動不完美,但是它不完美中透著一種特別難得的一種環境。孩子到這兒來幹什麼?他們在一塊玩的特別好,我注意觀察了孩子們好長時間,剛才吃完飯還在玩植物大戰殭屍。是不是?

同學:玩了,今天玩了。

孫雲曉老師:來到這裡(紅螺湖鳥島),孩子們看到環境變了,有湖、有鳥、有這麼多人,可以吃好多家的飯,而且是爸爸媽媽和很多阿姨叔叔一起做飯。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都是大人,爺爺奶奶都是大人。孩子很好奇,大人喜歡玩什麼?【回到童年】活動就是七十年代的人回到八十年代的童年,對我們成年人來說,有一個回到童年的感覺。

同學:八十年代回到七十年代。

孫雲曉老師:八十年代回到七十年代,很有想像力。我們成年人找到童年的感覺,而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像孩子一樣的體驗生活。

我是青島人,海邊長大的,有一個詩人可能是臧克家,他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海邊皆兒童。到海邊去,所有的人都是孩子。老人、成年人,包括孩子,都像孩子一樣快樂地玩耍。我們,每個人到這個活動營地也就是回到童年:爸爸媽媽戴上紅領巾、穿上一樣的衣服、在一塊玩,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難忘的一段經歷。

【回到童年】活動的舉辦方,非常可貴的是,試圖在突圍。在今天這個網路時代的包圍之下,在嘗試著突圍,尋找一種更能適合孩子成長的生活。這就是我非常感動的地方。

今天我在家接到一個電話,是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針對一件事在做一個節目:鄭州一個民辦學校矯治網癮的過程中打死一個人,其中的一個孩子說,受不了那裡的生活,裡面體能訓練的項目特別多,前翻後滾的,孩子根本受不了,後來被打死了。這件事震驚全國。

同學:怎麼打的?

孫雲曉老師:怎麼打的,你在家裡挨過打嗎?

同學:挨了。

孫雲曉老師:是不是覺得……

同學:那個誰打?

孫雲曉老師:誰打?想像一下,比你在家裡挨的打要嚴重一百倍。因這件事他們請我去講課。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門做過網癮問題研究,我們進了全國27家網癮矯治機構,才知道孩子一旦真正沉迷網路,(衛生部不同意網癮的概念,改叫沉迷網路。)沉迷網路什麼標準呢?因過度使用網路而不能正常生活,就叫嚴重的沉迷網路。

可能很多人會說,什麼樣的孩子容易網癮呢?我們調查中的發現,家裡沒有電腦的孩子容易網癮,很多人說,電腦都沒有,他怎麼能網癮呢?

有的孩子在上了小學高年級、中學,同學之間必談網路。他家裡沒有電腦,因此在同學面前說話的資格都沒有。他很有壓力,那就上網吧,或者誰家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他就去誰家上,總之處在一個失控的狀態,這是一類。

第二類就是父母上網頻率很低,孩子也容易網癮。因為父母不知道孩子在玩什麼。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其中90%以上沉迷網路的孩子是跟父母的關係不好的。

我們這回來看【回到童年】這個活動,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在一起度過難忘的兩天,這是密切親子關係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可以給大家一點建議,全世界現在最有效的不使孩子沉迷網路的方法就是,不要把電腦放到孩子的房間。

對此,韓國的政府行為是全國只要到了晚上12點斷網。

家長:這招絕。

孫雲曉老師:任何人都上不了網。

家長:這是哪?

孫雲曉老師:韓國。

男家長:這個不好。

孫雲曉老師:所以有人抗議,說這怎麼能行呢?

女家長:我覺得這樣好。

孫雲曉老師:對,晚上12點以後斷網。患了網癮, 12點之前就不是界限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改善親子關係。我的女兒小學、中學都沒上過重點學校,但是她考上了復旦大學。她考上復旦大學說什麼呢?說我最感謝父母的是,我在18歲之前,父母帶我走過了全國13個省。我們家的一個傳統是什麼?旅行,酷愛旅行,只要有點時間就旅行,寒假、暑假、長假,一定是在旅行。

教育孩子需要放開手

孫雲曉老師:教育孩子需要放開手,現在大家都一定覺得教育獨生子女有難度,為什麼?一個孩子很難不去嬌慣他,好的東西就是他的、他不需要照顧別人。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看看如何來解決教育好獨生子女的問題。

北京市有三個家庭,他們非常有意思,孩子幼兒園快畢業了,發現到了周末三個小朋友都不願意分開,小孩子知道第二天要放假,見不著面,不高興,你拉著我的手,我拉著你的手,不願意分開。爸爸媽媽很感動,怎麼辦?後來有一個媽媽就說,這樣好不好,我們讓三個小朋友雙休日都到我家來,在我家待一天,我負責照顧他,吃住玩學習。這是一個好主意,到下個雙休日,你們誰家有時間,你家再照顧,輪著,好不好?大家都很高興這樣做。結果這個方式非常的受歡迎。

我來問問這個小朋友,你上一年級對嗎?你在別的小朋友家住過嗎?

同學:住過。

孫雲曉老師:喜歡嗎?

同學:喜歡。

孫雲曉老師:有伴,對不對?爸爸媽媽再好,他玩的不一樣。我們做過調查,很多小朋友感覺,別人家的飯好吃,別人家的床睡著舒服,別人家的玩具好玩,所以特別願意到別人家去,結果三個家庭的孩子在一塊,活動很多,玩得開心。有一次請我去,說咱們到天壇去玩,行不行,你去看看我們的活動。好,我去了,我發現三家的父母都在樹蔭下聊天打牌,三家的孩子都在草坪上跑,跑的滿頭汗,跑一兩個小時都停不下來,我覺得這個方法真好。

後來他們就問我說,孫老師,我們的活動好不好,我說好。你能給我們起個名字嗎?我說可以,我說一個孩子就是一顆星,星星匯合到一起就是一條星星河,星星河是快樂的河,星星河是大家園,我說就叫星星河快樂家園,好不好?他們挺高興,還去註冊。結果那三個家庭一直玩到上中學。這個活動在中央電視台還做了一個專題。這個活動的奧妙我給大家分享一下,獨生子女的父母們要聯合起來,以群制獨,像剛才這個小朋友說的,有夥伴。

還有一個可以借鑒的故事,中國的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去加拿大,她老公在那工作。這個媽媽很寂寞,老公上班,女兒上學,媽媽在家沒事。

有一天,來了加拿大鄰居小哥倆說,阿姨,我們家要出去旅遊,我們家想借你們家女兒用一用。這位媽媽一聽,說什麼?哪有借我們女兒用的,這是什麼話。媽媽一看這小哥倆,都十五六歲,很壯,女兒十四歲,西方的孩子都很開放,媽媽能不擔心嗎?她說,這個事我們得商量商量,他們沒回來,我不能定。好,又過了那麼一個多小時,對方的媽媽來了,拿著協議,寫的很清楚,我們家到什麼地方旅行,什麼時間去,什麼時候回來,我們希望請你們家的女兒參加我們的活動,我們負責她的全部的費用,而且保證她的安全,同時我們還要付一筆租金,就說因為我們要你女兒到我們家來,我就給她錢。

她媽媽一看,這是什麼規矩,簡直不可理解。晚上她老公回來了,女兒也回來了,一說這個事,女兒很高興,她老公也說可以去。

在歐美國家,這個方式很流行,這叫借個孩子去旅行,凡是被借的孩子都是很安全的,這個是有法律責任,所以可以去。

後來他們的女兒就被借了好多次。

他們家也覺得這個辦法真不錯,旅行時也借著別的國家的孩子,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一種方式。獨生子女家庭特別需要借個孩子去旅行。

你看,尤其是你孩子大一點,像她這麼大,你上幾年級?

女同學:我上初一了。

孫雲曉老師:你願意跟爸爸媽媽去旅行嗎?

女同學:我覺得跟我朋友旅行好。

孫雲曉老師:這個小姑娘說的太真實。到了初中階段,高中階段,絕對是不願意跟著爸爸媽媽去旅行,更願意跟同伴在一起,為什麼?這個社會心理學的解釋是,這叫群體社會化,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他更覺得同伴的影響力超過父母的影響力,他特別願意得到同伴的認可接納。

可以借鑒上面說說的歐美國家的那個方法:可以借兩個同學,或者是鄰居,或者親戚,或者兩三個家庭一塊,總之比兩個大人帶著一個孩子好一百倍。

當然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小孩在一起不打架長不大。但是打架的時候,大人千萬不要打架。孩子打架是長大的一個方式,父母看傷到沒有,只要不是故意傷害,或者不是傷害很嚴重,就要寬容一點。

餐桌訓子害處多

孫雲曉老師:前面講了怎麼樣和孩子一起面對網路時代,怎麼樣教育好獨生子女。接下來講一講親子關係。

我有一個觀點叫做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跟孩子關係好,家庭教育很可能是成功的;父母跟孩子關係糟糕,家庭教育就一定是失敗的。

什麼叫好的關係?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敢於對父母說,這是個底線;當孩子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候,你敢於批評,甚至懲戒,這是高線。

講一種好的關係,這裡先講講看大家怎麼吃晚飯。我問問這個小朋友,你喜歡在家吃晚飯嗎?

同學:喜歡。

孫雲曉老師:喜歡,晚飯吃得開心嗎?

同學:開心。

孫雲曉老師:在飯桌上,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批評你嗎?

同學:很少。

孫雲曉老師:你爸爸媽媽真不錯,我再問問這個小朋友,你喜歡在家吃晚飯嗎?

同學:喜歡。

孫雲曉老師:吃晚飯的時候挨批評嗎?

同學:不挨。

男家長:不挨批評。

孫雲曉老師:爸爸媽媽都是平時批評你們,看來這兩個家庭都很好。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現象。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大家白天都很忙,晚上全家人齊了,爸爸媽媽做頓好飯,孩子吃得很香。這時有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吃飯,又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孩子食慾好、長身體;不高興的就是想起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老惹禍,就忍不住在飯桌上開始說孩子成績差之類的話。

孩子一聽,低著頭趕快吃。爸爸媽媽一看,孩子沒反應,就說的更厲害了,終於把孩子說哭了。有些爸爸媽媽會說,你還有臉哭?快吃!含著淚吃飯的孩子很容易得胃病。這有科學研究依據的,人在難過、害怕的時候,胃液不分泌。俄國的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胃液不分泌,食物就很難消化。所以我有一個觀點叫做餐桌訓子害處多。

只有孩子覺得父母非常可親、家非常溫暖,孩子就充滿了希望。如果孩子覺得父母很冷漠、家很可怕,孩子就很容易出問題。

避免產生孩子的習得性無助

美國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1967年做了一項研究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多數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項實驗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思考,人和動物都有類似的心理,當反覆的掙扎努力不成功,就可能絕望。這就叫習得性無助。

大家注意,孩子小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習得性無助。其中最關鍵的是父母的解釋風格。

比方說,孩子數學沒考好。這時父母有兩種解釋最糟糕。第一種解釋,真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我們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笨孩子,你還有希望嗎?這時孩子會非常沮喪。第二種解釋比較溫柔,父母說,孩子別難過,你學不好數學的原因是,爸爸媽媽都沒有數學細胞,所以你也沒有,所以你學不好數學很正常,別難過。孩子想,怪不得學不好,我沒有這方面的細胞,終身不用在這方面努力。

所以兩種解釋都非常糟糕,這是消極的解釋。所謂消極解釋,就是把孩子失敗或者受到挫折的原因解釋為不可改變的,普遍的,永久的。

爆苞米花的師傅:關心孩子,就對他們鼓勵。

孫雲曉老師:這位師傅就是今天給咱們爆苞米花的師傅,我們倆之前聊了天,他自己有三個孩子,而且還帶著親戚的兩個孩子,有五個孩子,一年要花六萬塊錢。他爆苞米花、賣糖葫蘆,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大概能掙四五千塊錢。

剛才講了消極解釋,現在講講什麼叫積極解釋。積極解釋就是把孩子失敗或者受到的挫折的原因解釋為暫時的、偶然的、可以改變的。要給孩子以積極的解釋。

父母頑強不屈、百折不撓,就能給孩子積極的影響;父母整天發牢騷、看電視、打麻將,孩子當然也就受到相應的消極影響。

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第一位,親子關係第二位

家長: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孫雲曉老師:非常對,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對於什麼是(父母和孩子的)好關係這個問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

跟我對話的腦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說,我在美國講課的時候,有一個美國父親問我:教授,我的兒子將來怎樣才能考上哈佛大學?

梅迪納教授很憤怒,他說特別反感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但他回答的很智慧,他說,你要想讓你的孩子考上哈佛大學,最好的辦法是好好去疼愛你的老婆。那個美國父親聽了簡直難以置信。梅迪納教授很認真地解釋道:,女性生了孩子以後,情緒很可能處於低潮,很忙亂、很孤獨、、社交也沒有了,每天睡不好覺。這個時候,母親的情緒容易焦慮、抑鬱。而母親的這種負面的情緒很容易被孩子吸收到。很小的孩子就能感覺到媽媽高興不高興,媽媽什麼情緒,孩子吸收了太多的負面的情緒,情緒就會不正常。一個情緒不正常的孩子,不但不能好好學習,將來的人格都有扭曲的可能,他怎麼能考上好學校呢?所以好好去疼愛你的老婆,讓你的老婆心情很愉快、很自信、很陽光、很堅強,那樣就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裡概括出一個新的問題。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親子關係是第二位的。

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他們從母親身上去認識什麼是女人、什麼是妻子、什麼是母親。從父親身上去認識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從父母的身上去認識什麼是男人和女人的愛情與婚姻。

中國的父母需要反思一個中國式的問題,父母之間相互溫存擁抱接吻都背著孩子,打架都當著孩子,相互挖苦貶損都當著孩子。應該倒過來:擁抱接吻,問寒問暖要當著孩子;打架不要當著孩子,你可以單挑,我請你喝茶,我請你散步,我請你喝咖啡。

當然哪有夫妻不吵架的?偶爾打架也沒關係,記住一條,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就要當著孩子的面解決,讓孩子感覺到,原來發生了矛盾是可以解決的。爸爸道歉,對不起,我不該這樣,擁抱一下,或者分析分析哪對哪錯,讓孩子看到一種完整的結果。這也是好的關係,好的教育。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改變教育,從改變關係開始,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開始,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長提問環節:

1.多子女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孫雲曉老師: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

曹保印(夸父逐日(北京)兒童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天孫老師告訴了我們非常多的、實用的教育的方法。孫老師已經講了很長時間,由於時間關係,只有五個提問機會。

女家長:孫老師,請問您,我們是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教育您看看怎麼處理呢?我們有三個孩子,一個老大和一對雙胞胎。

孫雲曉老師:你們很幸福。

女家長:謝謝您。

孫雲曉老師: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教育原則就是公平公正。孩子的眼睛跟明鏡一樣,一旦父母不公平就失去了權威性。當然,要特別尊重老大,要讓老大有責任感,給兩個妹妹做表率。但是要有原則性。

曹保印:這位家長剛才有個問題,說大的應該讓著小的,您覺得大的應該讓著小的嗎?

女家長:對,是這個問題。

孫雲曉老師:老大年紀高、個子高、力氣大,肯定乾的活比小的多,這是公平的。但是不許乾的事,都不許干;誰幹的好了,都得受到表揚,受到獎勵,這是一樣的。可是因為老大和小的體力不一樣,年齡不一樣,知識不一樣,要求當然也有不同。孩子說的對,要接受;說的不對,要分析。

2.隔代培養孩子以及孩子選擇朋友的問題

曹保印:好,第二個提問。

女家長:孫老師,我想問您的問題是:隔代培養的孩子,或者是留守兒童的教育應該注意什麼,第二個問題是小孩跟另外的夥伴玩得很好,但是父母認為,另外一個夥伴不夠好,品行不端,或者不好好學習,這時應該怎麼辦?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嗎?

孫雲曉老師:這位媽媽的兩個問題都很重要。

第一個關於隔代撫養的問題專家的觀點是:首先,三代人的互動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要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怎麼對他的爸爸媽媽,這是有必要的。但是父母的責任是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代替的,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一定是父母,、這是最重要的原則。現在北上廣50%~80%的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老人白天幫著照顧可以,晚上和雙休日要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在12歲之前能不能跟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戀的情感,決定了他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你孩子帶的少,沒有感情,將來麻煩在後面。最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或者一定要投入時間陪伴,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關於孩子的朋友的問題,我們調查發80%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人做朋友。但是事實上,交朋友不是按照智力、不是按照學習成績來劃分的,它是一種性格互補。因此,只要孩子自己選擇的朋友沒有很嚴重的品質問題就可以。但是在交往當中,可以跟孩子探討一下,比如說一些不良的行為要去引導,探討怎麼處理遇到的矛盾等。

當父母實在是覺得孩子的朋友不好的時候,用一種叫做替代補充的方法。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交到新朋友,朋友多一點,就會淡忘原來你所擔心的那個情況。

3.注重孩子個性培養,又怕失控怎麼辦

男家長:孫老師,今天聽了您的講座使我茅塞頓開,非常精彩,謝謝您。

我有一個問題請教您。因為現在我們對孩子的培養比較注重個性,但我們又感到有一些緊張。由於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後他自己做出的一些選擇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甚至可能是家長認為是危險的,或者自己控制不了的選擇。如果出現這種矛盾,您建議家長怎麼做呢?

孫雲曉老師:根據專家們的大量研究證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兩點,主動性、自制力。主動性,能夠讓孩子保持個性,有獨特的興趣;同時要有自制力,有道德,有控制力,不能放任自己。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蔣佩蓉看到我發這兩點觀點,表示很贊同。她說,這就像人開車,主動性就是油門踏板,自制力就是剎車踏板。開車的人,如果只會踩油門,不會剎車,後果可想而知;只會剎車,不敢踩油門,車也走不了。

這裡隱含一個問題,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被父母管。那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中學生最重要的要學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

下面講一個實例:有一個進行過自我管理訓練的中學生吳牧天(十五六歲)被綁架,看他怎麼脫險的。他在一個私立的國際學校上學,穿著校服在校外,綁架團伙一看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就綁架了他。他們經過一個飯店,裡邊好多人吃飯,他發現這是最好的逃生的機會。他就走到飯店門口,一頭就扎進飯店,看服務員端著盤子上菜,過去跟服務員迎頭一撞把盤子打飛了,當時服務員愣了,沒做出他想要的反應。他看到桌子上還有一大堆碗,就把碗全推到地上去了。之後好幾個服務員過來把他扭住,去見經理,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綁匪不敢進來,進來得賠錢啊,再說這麼多人扭著他且說不清楚呢,綁匪就離開了。這個孩子跟飯店經理說,很抱歉,我給您惹麻煩了。你馬上打電話給我媽媽,讓她來賠你損失。孩子的媽媽很快趕來賠了飯店損失,領著孩子回家。一出門,媽媽說,兒子幸虧你沒跑進一個古董商店。

吳牧天同學每天都寫自我管理日記、分析自己的行為,每天總結自己的行為、確定明天的目標。他是我們的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榜樣。其實,孩子上小學時就要開始培養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慢慢做起。

4.留守兒童的父母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交流

男家長:孫老師,您講的非常好。我的孩子從上一年級,我就沒有在他身邊陪伴他了。我想要跟孩子有更好的交流,應該如何去做?謝謝!

孫雲曉老師:孩子在老家嗎?

男家長:在老家。

孫雲曉老師:這是中國6000多萬留守兒童的父親的代表,我相信你是很有愛心的。我給你的建議是,你得把孩子最渴望的事情,最盼望的事情放在心裡,給他幫助。說的更具體一點,這個暑假這麼長時間,你要儘可能的陪伴孩子。如果實在不能做到常陪伴,也得經常給他發簡訊、打電話保持聯繫。讓孩子覺得,爸爸很牽掛著他,很關心他。

5.孩子愛看電視劇怎麼辦

女家長:孫老師您好!我女兒11歲了,她睡覺前會跟我撒嬌,然後講一些悄悄話之類的。我要如果不陪她,她自己也可以睡,但我就覺得睡覺前陪伴她很有必要。另外,因為我們對她上網特別限制,她愛看電視,青春劇、宮斗劇都愛看。請問怎麼樣能控制她看這方面的電視呢?

孫雲曉老師:首先,孩子在睡覺前父母陪上他二三十分鐘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陪到12歲,陪的好方式如為孩子讀書、聊天等等。

第二,你剛才講女兒喜歡看言情劇的問題。女孩的父母請千萬注意,女孩進入青春期性發育之後,自信心水平可能會下降,她會變得敏感。這時要讓孩子獨立、自信起來。父母,特別媽媽要經常跟女兒談談生活、健康、人際關係。

時間到了,各位很辛苦,謝謝大家聽我講課,以後我們交流很方便,因為我的新浪微博,微信聯絡很方便,也可以私信給我,我每個月都有一次網上跟大家的聊天,謝謝大家。

致謝

曹保印:非常感謝孫老師今天晚上為我們帶來這一場精彩的講座。

剛才在孫老師講座的時候,我太太就在那敲打我,怎麼敲打我呢?說孫老師講了,你得向孫老師好好學。我明白她說的是什麼,因為我有時候忙的確實連晚飯的時間都沒有辦法跟孩子在一起吃。今天孫老師所說的,對我特別有啟發。我也希望大家聽了孫老師今天的講座,也能夠真正的有所反思。

說實在話,我們回到童年,回到那個純真的狀態,除了能夠讓生活幸福之外,能夠讓我們感覺到幸福沒有那麼難,快樂沒有那麼難,一家人在一塊倖幸福福沒有那麼難。咱們一塊打打陀螺,一塊推推鐵環,一塊和和泥巴,一塊摔摔元寶,就那麼簡單。

希望我們能夠回到童年的一個狀態,永遠不要結束,就算我們離開了活動的地方,我們的心還留在童年。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心在童年的狀態,我們的生活一定會非常的美好。因為我們不追求太多的東西,我們的幸福觸手可得,多好。

大家再一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孫老師!(完)


推薦閱讀:

走進期權新時代 四功能引發市場三轉變
明仁天皇退位引發日本人感慨:一個時代即將終結
陸錫明:互聯網時代出租汽車運營模式變革趨勢
蕭紅與她永遠的黃金時代

TAG:童年 | 幸福 | 信息 | 時代 | 尋找 | 信息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