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你信奉的那些醫學「真理」有問題!

作者:解螺旋. 麥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如果說一項技術看上去取得了巨大的醫學成功,是否會蒙蔽世人對「是否應該採納該技術」這個問題的探索?這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國的甲狀腺癌超聲篩查,只需30-50美元花費並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活動,政府也進行了倡議,成千上萬人參與其中。導致的結果是,1999年韓國每10萬人被檢查出5例患者,而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0例,大約2/3的患者選擇了手術切除甲狀腺和藥物治療,其實這兩種方法本身對患者也是非常危險的。

有人會說那這是好事啊,那麼多人的甲狀腺癌都被早期篩查出來了,早診斷早治療,這件事分明就是一個巨大的醫學成功!但可惜的是,這被證明只是一個神話,這樣一個昂貴和廣泛的公共衛生計劃最終並沒有多挽救一人:甲狀腺癌時韓國最常見的癌症,但是死於甲狀腺癌的人數和其他國家完全相同,大約每100000人中一人。

直到2014年才有人建議應該停止這種荒唐的甲狀腺篩查,但遭到了韓國內分泌和甲狀腺外科醫生協會的反對,他們認為甲狀腺癌的篩查和治療是基本人權。不僅僅是他們,許多國家都認為,甭管什麼癌了,只要能早期檢測就能挽救患者生命。這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信念,人類對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使有證據證明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也不會輕易放棄。

早診斷早篩查提高癌症生存率?

認為癌症早期發現能夠拯救生命的思想起源於20世紀初,當時醫生意識到當腫瘤處於早期階段被識別出來後往往治療效果較好。下一個合乎邏輯的跳躍是假設早期發現腫瘤生存的機會就越好。其實對於一些特定類型比如肺癌、子宮頸癌和結腸癌等腫瘤來說,進行定期檢查大有裨益,但不是所有的癌症類型都適用。大型隨機試驗如甲狀腺癌(案例前面已經提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證據已經表明,早期篩查不是救命稻草往往是廣告。

多倫多大學領導的國家乳腺癌篩查研究歷時25年,樣本量覆蓋了40-59歲的89835名女性,發現每年進行乳房x光沒有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一些腫瘤與發現和治療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同時,過度的早期篩查還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許多腫瘤生長緩慢,在早期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然而很多人還是不必要的選擇了甲狀腺切除、乳房切除和前列腺切除等手術治療。所以在人口水平上,最終的益處(獲救生命)不大於風險(失去生命或被不必要的治療妨礙生活)。前兩年美國政府機構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也宣布乳腺癌檢查mammograms是負面效果大於正面的。

今年美國的這個機構也給出了關於前列腺癌的 PSA 抗體血檢的新建議。據統計,大約六分之一美國男性會在人生某一刻患上前列腺癌,但大部分此癌症發展得很慢,並不是足夠惡性的(比如通過對越戰時犧牲的美國士兵做解剖發現,不少士兵在30多歲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變)。再根據以往數據:在1986-2005年二十年間,約一百萬美國男性因為接受PSA檢查而進行了手術或化療,5000人死於手術,1- 7萬人有嚴重的手術引發的其它問題,有一半人在精液中發現紅細胞,20-30萬人喪失了性能力,總體看來,PSA 抗體血檢並沒有帶來真正的益處。

儘管如此,當人們進行相關癌症檢測,並取出早期腫瘤或者切除相關器官時往往還是覺得他們的生命得到了挽救,而這些個人經歷繼續幫助保持誤解的產生和擴大。同時相關的醫療和研究花費也是龐大的,也導致了腫瘤學家經常辯論什麼年齡和其他風險因素將受益於定期檢查。

疫苗真的導致孤獨症?

這場風波起於1998年的《柳葉刀》,當時以英國腸胃病學家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為首的研究小組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12名兒童腸胃病患者,其中9名達到孤獨症的診斷標準,其中8名患者的家長報告說孩子的孤獨症是在小孩接受了麻疹、風疹和腮腺炎疫苗(麻風腮疫苗,MMR疫苗)後出現的。研究小組認為MMR疫苗導致了某種慢性的腸道感染,進而影響到小孩的大腦發育,最終引發孤獨症,建議將三種疫苗分開接種,間隔期延長。

這篇論文在學術圈和家長界激起軒然大波,並催生了一場公共健康安全大恐慌。許多父母拒絕或者推遲讓孩子接受MMR疫苗,而選擇分別接種三種疫苗的父母,也採納了建議延長了疫苗接種的間隔期,後果是使得此後英國兒童罹患這三種疾病的比例顯著上升。2004年3月6日,《柳葉刀》撤銷了這篇論文,理由是其癥狀描述存在虛假,也沒有得到當地倫理協會的許可。而13名共同作者中的10人,也發表申明:文章並不能得出結論說麻風腮疫苗將導致孤獨症,因為有關數據不充分。

目前的研究都表明接種麻風腮聯合疫苗不會導致孤獨症,許多研究證實了疫苗里使用的水楊乙汞的安全性(關於水楊乙汞導致孤獨症的類似事件發生在美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搜索相關的資料),並且在取消使用以後,並沒有看到孤獨症發病率的下降。

抗氧化劑是好人,自由基是壞人?

1945年12月,化學家Denham Harman的妻子建議他讀一篇女士家庭雜誌上的文章《Tomorrow You May Be Younger》,引發了他對衰老研究的興趣,在他進入加州大學後提出:衰老是由自由基引起的,體內新陳代謝的副產品活性分子的積累會最終導致細胞損傷。科學家們開始聚集在老化的自由基理論周圍,到了1990年代,許多人開始服用抗氧化補充劑,如維生素C和β-carotene。這是少數給公眾「洗腦」的科學理論之一:因為自由基會導致老化,所以需要補充抗氧化劑。

然而在2000以後,科學家們試圖建立一些新的理論。研究發現產生過量自由基的轉基因小鼠和那些正常的小鼠活的一樣長,而那些設計後過度生產抗氧化劑的小鼠也並沒有活的比正常小鼠更久一點。這是第一個負面衝擊的數據,並且在發表的路上受到了一系列阻礙。倫敦大學的 David Gems表示,「自由基理論就像我們一種試圖殺死的生物,儘管我們一直開槍掃射但它依舊堅挺」。他在2003年開始發布自己相關的負面結果來證明自由基理論的不靠譜。隨後在人類中的一項研究表明,抗氧化補充劑抑制了運動帶來的益處,另一個相關的研究則顯示它與死亡率更高相關聯。去年麥吉爾大學科學家在線蟲中研究發現,當受到自由基的適當刺激之時,相同的機制實際上增強了細胞的防禦,延長了其壽命。

然而,這些結果沒有一個能夠放緩全球抗氧化劑市場,範圍從食品飲料蔓延到牲畜飼料添加劑。該市場預計將從2013年的21億美元到2020年增長31億美元。今天,大多數研究衰老的人員同意自由基會導致細胞損傷,但這似乎是一個身體應對壓力的正常反應中的一部分。然而這個領域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資源,並且這個想法仍在延遲自由基可能帶來好處的相關研究的發表。

類似的科學神話還有很多,比如「人類大腦認知功能的獨特性在於它出奇的大」、「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將獲得最大益處」、「人口正在成倍增長(以及我們在劫難逃)」、「順勢療法是有用的」、「大腦與免疫系統是分開的」......

為什麼這些錯誤的觀念最終能夠演變成人類的一種信念?在癌症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歸咎於人都怕死這種心理,而類似「疫苗導致孤獨症」的觀念則利用了人們對公共衛生安全的恐慌和質疑心理。一旦結合人類的慾望或焦慮或恐懼,群體神話就得以形成,驅使人們追求不必要的治療,或把錢用在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上。

文章編譯自:Myths that will not die,By Megan Scudellari.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父母關係出了問題怎麼辦
上下樓腿疼,問題嚴重嗎?
穿山七十二龍問題!
宋朝人的住房問題

TAG:醫學 | 真理 | 大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