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只能給孩子留一種遺產…

文/萍老師 圖/Donald Zolan

比爾·蓋茨說:「我最想留給三個孩子的遺產,就是一生熱愛閱讀的習慣。」瞧瞧,如果只能給孩子留一種遺產,連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也不打算留美金了,你還要留金山銀山嗎?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生痴愛讀書的習慣,最壞就是讀成個書蟲,最棒也可以成為首富啊!

孩子怎能缺了書香氣

人不能沒一點書香氣,書香氣就是一種底氣!你只羨慕汪涵在台上口燦蓮花底氣十足,你卻不知道,他讀《瓦爾登湖》,讀《山海經》,也讀《西方哲學史》。

猶太人算是世界上最愛閱讀的民族了,沒有之一。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孩子出生後不久,母親就為他讀《聖經》,而每讀一段後,就讓孩子去舔一下蜂蜜,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書甜如蜜。其中悅讀滋味會讓孩子回味一生,猶太人的書香氣,就這樣久釀成香。

廣廈萬間,不如有間書房

古人讀書最講儀式,必先焚香凈手,端衣正帽,方才凝神斂氣地坐下來開始讀書。

要讓孩子讀書,得先給他留個清靜的一席之地哦!坐在書房,就是一種儀式感,閱讀的美妙,就從孩子安頓心靈開始。你縱有廣廈萬間,若沒有一間書房,孩子就會洋氣有餘,貴氣不足。

也別說你家逼仄沒有書房,一隅也好,只要有光!

不死讀書,不讀死書

讀書要帶一顆平常心,不死讀書,不讀死書。比如,閉門讀罷孟浩然的《春曉》,還應帶孩子庭前看花,他會不由自主地吟詠: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又如,幾歲的孩子讀《弟子規》,懂一些,不懂一些,才是剛剛好。讓孩子在懵懂之年,逐字推敲逐句背,那就變成本末倒置的識字課了。

我想,在周國平關於讀書的三不主義里,有一個叫「不求甚解」,就是這個意思吧!

陪讀,不要說你沒文化

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說一位不識字的母親,每晚堅持陪女兒讀書,女兒的書比她的要深奧,因為她是在讀拼音,學生字。所以,不要再說你沒有文化了,父母的身教重於言傳。願意陪讀的父母,不必學富五車,去圖書館的那條石板路,你總是會走吧!

如果你剛好也是個書蟲,你可以給孩子薦書,而孩子也可以給你薦書,這樣有來有往,互通有無,也是一大樂事。

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加美麗的人生

書海無涯,真叫個浩瀚啊!有的父母總是望洋興嘆,困惑自己的孩子到底要讀什麼書,然後到處尋求最佳書單。其實,書單也不是靈丹妙藥,世上沒有任何一本書是我們必須讀的。

周國平說,讀書要讀經典,不走彎路,直奔大師;畢淑敏又說,去讀那些被千百萬雙眼睛甄選過的名著;而白岩松則推薦先讀《魯濱遜漂流記》;若問陳丹青讀什麼書,他會推薦恩師木心的大作……讀書豈有標準答案,見山見水罷了。既要閱讀,也要悅讀;既要讀有意義的書,也要讀有意思的書。

說到底,讀書,還是為了遇見更加美麗的人生!


推薦閱讀:

沒有父愛,孩子可能心理失衡
小孩子一定要被強制叫人么?
為什麼會讓孩子有焦慮感
你說你很累,就亂棍打死自己的孩子,可又有哪個媽媽是容易的!

TAG:孩子 | 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