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漫談(56):實事求是 以勤補拙——淺評周培源的學問觀

學習漫談(56):實事求是 以勤補拙——淺評周培源的學問觀

已有 2253 次閱讀2011-7-24 06:49|個人分類:寄語學子|系統分類:人物紀事|關鍵詞:學習 周培源 學問觀 實事求是 以勤補拙 鍥而不捨

周培源(1902~1993)是名聞遐邇的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最重要的奠基人。他從事科學研究達半個多世紀,在相對論和湍流理論這兩個領域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他有一條終生信奉的「十六字訣」:「獨立思考,實事求是,鍥而不捨,以勤補拙」。

周培源先生常對他的女兒們說:「我並不聰明,但十分勤奮。中國有句俗話,以勤補拙,我就是這樣做的。」他從1920至1930年代選定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和流體力學的湍流理論作為主攻方向後,就始終堅持這兩個領域中的難題進行研究,從未動搖和轉移,最終成為了世界上少數幾個既懂相對論又懂湍流模式理論的人。

1987年夏,當周培源先生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完關於湍流的報告後,一位美國教授驚嘆道:「周先生85歲高齡、又承擔著繁重的社會工作,竟然還有精力做科研,並取得這麼好的成果,我原以為他的報告只不過是一般講講中國概況而已。」然而,熟悉周老的人卻並不覺得奇怪,因為「勤奮」是周老的一輩子的座右銘。青年時代,他留學美國,從1924年秋入芝加哥大學起,到1928年春畢業,在三年半時間內,先後取得了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這在清華留學史上是空前的。他的女兒周如玲曾問自己的父親何以能在三年半之內連得三個學位,他只是簡單地說「勤奮。別人夏天都休息時,我到各處去選課,所以很快修滿了學校規定的學分。」他認為,「雖然的智力和體力都是有差別的,但只要肯下工夫、多下工夫、下苦工夫,時刻勤奮,數十年如一日地頑強進取,就算是一個者,也定會做出幾件像樣的成果,節節上進,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直到他已進入耄耋之年,在很多人看來早已功成名就,本可頤養天年之時,他還在孜孜不倦地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散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平時無論工作多忙,只要一回家,不是坐在書桌前進行理論探索,就是專心致志地推演公式。他說,自己不動手演算,怎麼能體驗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又怎麼能指導好學生呢?在他九十歲高齡時仍堅持進行科研和培養博士生。1980年7月,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當訪問教授,房間的空調機壞了,人坐在屋裡都直冒汗。他穿了一件背心,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地演算著,一坐就是幾個鐘頭。幾天後,他把演算稿拿給他的三女兒周如玲核對。五六頁的算稿,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公式、符號,加起來少說也有近萬個符號。他女兒核對下來,發現只有一個張量的下標在謄寫時抄錯了,頃刻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要知道,那時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

周培源先生堅定地認為:「鍥而不捨可以說是人生能夠辦成幾件實事的要訣之一」,「一個人只要選定科研和教學的主攻方向,就要像錐子一樣,數十年緊緊錐住它,就是鋼板也會錐出個孔來。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精神和毅力,總是可以做好幾件事情的。」正是堅持著這樣的信念,周老在湍流領域孜孜不倦地鑽研了半個多世紀,即使到了耄耋之年還活躍在學術舞台,在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做學術報告,思維敏捷,雄風不減當年。1984年當他以82歲高齡出席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6屆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大會時,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會議主席幽默地說:「看起來如果我們要長壽的話,只有去研究湍流。」

周培源先生自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的高等科學習期間進行三分角的科學研究開始,從事科學研究近70年,研究過課題近百個,幾乎全是他自己經獨立思考後選定的。1927年周培源先生赴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曾有一位英國教授向他建議了一個博士論文題目,經過仔細考慮後周先生覺得該題目數學性太強,而自己對物理尤其是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極大的興趣,最後周先生自己選定了一個題目,並圍繞這個題目寫出了題為《在愛因斯坦引力論中具有旋轉對稱性物體的引力場》的博士論文,該論文得到答辯老師很高的評價,加之平時學習和科學研究成果特別突出,因而獲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最高榮譽獎Summa Cum Laude。獨立思考的良好學術品質使得周培源先生還是一位敢於「超過老師」的「不唯師、不唯書」的人,即使是在愛因斯坦這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面前,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他曾問過愛因斯坦:你的理論中所用的坐標,是屬於哪一種時空的?愛因斯坦沒有回答。雖然周培源對愛因斯坦十分崇敬,但他不贊成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關於坐標意義的見解,也不同意愛因斯坦的部分哲學觀點。他還經常規勸他的學生要敢於超過他自己,不要被他的思想所禁錮。

在我國科學界,周培源先生是一面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旗幟,他始終堅持著科學家本色,不說違心的話、不做違心的事。

1957年康生脅迫全國科聯召開會議批判曾昭掄、錢偉長兩位知名教授時,他不畏巨大的政治壓力,慷慨陳詞,提出「千萬不能否定他們在科學上的成就,錢偉長在彈性力學方面的論著,是世界知名的。」

在萬馬齊喑的「文革」期間,「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組長陳伯達為了搶奪「科學革命的旗手」,提出要組織批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特地跑到北京大學找周培源,要他參加批判並要召開萬人大會,「打倒愛因斯坦」。周培源對這個不速之客非常冷淡,並明確指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批不倒,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學術上有爭論」,把陳伯達頂了回去,一點不留情面,更無絲毫迎合之舉。

當一股強烈的否定基礎研究逆流襲來時,周老從國家近期和長遠利益的綜合考慮出發,態度鮮明地堅持基礎理論研究,並寫了一篇5000多字的闡述基礎理論的教學和研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的文章,於1972年10月6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同時還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提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三點建議。周總理在這封信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基礎理論研究很重要,並告誡人們對於基礎理論研究重要性的認識不要像浮雲一樣,一吹就過去了。1958年「大躍進」時,共產風、浮誇風刮遍全國,一些提法和做法都有錯誤,而周培源認為這些都是不符合科學實際的,從不附和。

周培源先生對於任何問題,譬如在對待科研工作中的論據和論點的科學性方面,也十分注意實事求是。為此,他提出,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要能夠說明舊的科學理論能夠說明的科學現象;二是能夠解釋舊的科學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科學現象;三要能夠預見到新的科學現象並能夠用科學實驗證明它。在這方面周培源為人們樹立了學習榜樣。

周培源先生,我們永遠的楷模!

參考資料

1.國際流體力學和理論物理科學討論會組織委員會編,科學巨匠師表流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周培源,周培源科學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3.周培源,周培源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周培源,對綜合大學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光明日報,1972年10月6日

寫於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67787.html上一篇:學習漫談(55):人貴有自知之明——淺評達爾文的學問觀下一篇:需要從深層次找原因——軌道交通憂思錄之二
推薦閱讀:

「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第十一章 實事求是看佛教對亞洲的影響
獨家評論 丨 問題導向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引擎

TAG:學習 | 學問 | 實事 | 求是 | 實事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