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徽蒙城縣歷史沿革

五帝時期 距今約4500年至4000年,「尉遲寺人」,沿北淝河擇高地而居。從出土的農耕文物判斷,他們已與中原華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關係。   夏 《禹貢》:屬豫州之域。巴、過、戈氏族居於渦、淝間。   商 北冡山,乃《詩經·殷武》所記之景山;乃《竹書紀年》:盤庚自奄遷都的「北冡」;明嘉靖《壽州志》:「北冡」為商湯會盟之地;  《國語》記為「蕭蒙」之「蒙」;故蒙古稱景亳,湯的初都。今古城垣猶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時,蒙境有冡、嵇二方國。明萬曆《蒙城縣誌》云:「蒙為國,且數千年,舊故無志,於壽陽志中見之。」舊志又稱:商時為「北冡」。羅泌《路史》辯:「北冡,蒙字爾」。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為蒙國(見《阜陽地區志》)。   春秋 蒙國和蕭國(今蕭縣境)被宋國并吞,為宋「蕭蒙」之地(《國語·楚語下》云:「宋有蕭蒙」)。宋昭公曾將「蕭蒙」封給其弟公子鮑,鮑即宋文公。宋楚反覆爭奪「蕭蒙」,「蕭蒙」歸屬不定。   戰國 「蕭蒙」屬楚。莊子出生之「蒙」,即「蕭蒙」之蒙。   戰國末,楚於蒙故邑(今檀城)置蒙縣。   秦 蒙縣屬泗水郡(一說屬碭郡)。   西漢 置山桑縣,屬沛郡,治所仍為今檀城。   東漢 光武封橫野大將軍王常為山桑侯,建山桑侯國。王常子王廣時,國除,復置山桑縣,屬汝南郡。   三國 屬魏國豫州譙郡,後劃歸汝陰郡。   西晉 屬譙郡。   東晉 屬譙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後,廢山桑,於皇興年間(467年-470年),置渦陽縣,屬魏譙州南焦郡,治所遷至今蒙城渦河北岸漆園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譙州為渦州,渦陽為州治(見《水經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渦陽郡(渦陽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渦州,改置西徐州,渦陽仍為州治,治所遷至渦河南岸。梁同時置北新安郡(治今渦陽蒙關店)。   東魏 武定六年(548年),東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復置譙州、譙郡、渦陽縣,改北新安郡為蒙郡,轄蒙(蒙關店)、勇山(今渦  陽丹城集)二縣(見《輿地廣記》、《安徽建置沿革》)。   北齊 廢蒙郡,保留蒙縣。   北周 仍為譙州、譙郡、渦陽縣(治今蒙城縣)。蒙縣、勇山廢,併入渦陽縣。   隋 開皇初,廢郡,渦陽縣屬譙州。   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渦陽縣為淝水縣(治所今芮集),屬譙州。   大業七年(611年),復改淝水縣為山桑縣,屬譙州。   唐 貞觀十七年(643年),山桑縣屬河南道亳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山桑為蒙城縣(治所遷至今蒙城。縣名沿襲迄今,故以下只記隸屬變化),屬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屬亳州。   北宋 屬淮南東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屬安豐軍(治壽州)。   金 屬南京(開封)路壽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行省(治開封)安豐路(治壽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屬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豐路。   明 屬南京鳳陽府壽州。   清 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鳳陽府壽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屬安徽省鳳陽府壽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安徽省穎州府。   民國 元年(1912年),屬安徽省壽州。   三年,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泗縣)。   十七年,直屬安徽省。   二十一年,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治泗縣)。   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阜陽)。   二十七年六月,中國共產黨建立板橋區抗日民主政府。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縣,屬中共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縣屬華中區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縣屬豫皖蘇區第三行署。   十一月,縣南境中共建立蒙城縣,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   新中國時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懷、蒙城(渦河南)、雪渦四個邊區縣,建立蒙城縣,原蒙城轄區恢復。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4月,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   1952年4月,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71年3月,屬安徽省阜陽地區。   2000年6月,屬安徽省亳州市。
推薦閱讀:

對越反擊戰揭秘:噴火兵奪高地噴油12瓶殲滅越軍22名
維護英烈榮譽!看國內外都如何做...
新加坡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明一太監被歷史醜化,他統領的軍隊未嘗敗績,若鎮守京城恐無清朝

TAG:歷史 | 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