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節氣】白露:最具詩情畫意的節氣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

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這是當代詩人左河水描寫白露節氣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緊緊抓住白露節氣的氣候狀況,具有代表性的花、果、大雁、蚊子的季節生長狀態與活動特徵,形象地表達了白露節氣的時節特性與典型表象。白露之際,大雁南飛,凝氣為露,大地一片金黃,進入了仲秋季節。

白露雁南飛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白露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俗話說:「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白露時節,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鶯、綉眼、沙錐、麥雞,特別是大雁,集體遷徙,向南飛越。

漢武帝劉徹在《秋風辭》中說:「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攜白雲而飛,樹木花草已不復蔥鬱,紛紛飄墜的金色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景色。大雁蒼鳴,歸雁聲聲。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唐代詩人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初夏離京,秋天到任。詩人獨坐在高齋之中,秋天的雨夜漫長而又寂寥,孤燈長伴,孤影為侶,靜靜地聽著外面淅淅瀝瀝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聲音。在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之中,詩人不免要觸動羈旅他鄉、遠遊為宦的思鄉情思。這時,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雁叫聲由遠而近,顯得分外凄清,撩動詩人無盡的鄉愁,使因思鄉而徹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創作了一首五絕《聞雁》。

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唐代詩人李白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寫下了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詩句。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

晚唐詩人杜牧也有詩曰:「帶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驚起向何處,高飛極海涯。」

唐代詩人王勃的《騰王閣序》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語句。

北宋范仲淹在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市)時寫了一首抒懷詞《漁家傲·秋思》。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有「霜高木葉空,月落天宇黑。哀哀斷行雁,來自關塞北」的詩句。

元代戲曲家王實甫的《長亭送別》云:「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藍天白雲,遍地黃花,秋風四起,仰頭望去,卻看見成群的雁兒正向南方飛去,讓人心底頓生深秋涼氣,不免又增加幾聲悲傷的嘆息。元代作曲家吳西逸在秋夜酒醉後,看到周圍的景色,有感而發,創作的一首小令《清江引·秋居》:「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掃卻石邊雲,醉踏松根月,星斗滿天人睡也。」全曲文字簡潔,意境瀟洒,色彩淡雅,格調清新,白雁、雪、雲、月、星斗,組成一幅靜謐清涼的秋夜畫面,素雅之色襯淡泊之情,深刻地表達了作者遠離污濁的塵世,回到大自然懷抱的追求,保持高雅的情操嚮往。

毛澤東的「望斷南飛雁」更是氣勢磅礴,讓人蕩氣迴腸。1935年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東北軍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毛澤東站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六盤山頂峰,遠眺西部的高天白雲,清朗秋氣,西風長嘯的陝北已經遙遙可見,再凝望空曠秋高的天空,陣陣南飛的大雁,紅軍的旗幟在獵獵的西風中飄揚漫卷,正在前進中的紅軍隊伍儘管衣衫襤褸,但是精神抖擻,士氣高昂,毛澤東心情振奮,豪興遄飛,頓時詩興大發,一抒胸中情懷,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詠懷之作。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白露為霜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禮記》云:「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詮釋為:「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諺語云:「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白露過後,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普照,氣溫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因而得「白露」之美名。

《詩經·秦風·蒹葭》有一首著名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描寫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秋風涼爽襲人,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我心中的那個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這首詩把白露時節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創造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觸情見景的意境。

三國曹丕在《燕歌行》中有「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的詩句,描繪了一幅白露時節秋色圖:秋風蕭瑟,草木零落,白露為霜,候鳥南飛。

魏晉時期的詩人左思《雜詩》中也有:「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的詩句。

唐代詩人徐敞在《白露為霜》一詩中云:「早寒青女至,零露結為霜。入夜飛清景,凌晨積素光。」顏粲也有「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的詩句。詩人在白露節的當天看到水邊的蘆葦白了,籬笆下的菊花也盛開了。想起了「蒹葭」這首詩,不由地勾起了思鄉之情。

白居易在《南湖晚秋》這首詩里描繪出了一幅凄涼的晚秋圖:白露到來,秋風蕭瑟,荷花凋殘,楓葉染紅,蘆草枯黃,到處一片蕭瑟景象,詩人觸景傷情,懷念身居異地的親人: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唐朝詩人盧殷也在《悲秋》一詩中云:「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白露滿地紅黃白

農諺說:「白露滿地紅黃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繼續去,上午修棉下午摘。」白露時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秋收階段。農民經過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之後,迎來了瓜果飄香、稻穀成熟的收穫季節。著名作家峻青在《秋色賦》中寫道:「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昌盛和繁榮,也意味著愉快、歡樂和富強。」在遼闊的東北黑土地上,開始收穫大豆、穀子、水稻和高粱。所以農諺說:「白露割穀子,霜降摘柿子」、「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後」;在廣袤的西北、華北大平原,玉米、白薯等秋季作物正在成熟,棉花產區也進入了全面的分批採摘階段。農諺說:「白露秋分頭,棉花才好收」、「中秋前後是白露,棉花開始大批收」;山區里也是喜氣洋洋,果園呈現出一片豐收景象,各種果實已經成熟,面臨採摘。農諺說:「白露節,棗紅截」、「白露棗兒兩頭紅」、「白露打棗,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白露到,摘花椒」。此時,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高粱如火,棉花似雲,大豆咧開了嘴,蕎麥笑彎了腰。「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後看,莜麥、蕎麥收一半」是這個時節真實的寫照。

白露時節,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從白露開始,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已開始播種,華北冬小麥的播種也即將開始。「搶墒地薄白露播,比著秋分收得多。」、「白露麥,頂茬糞」。這是說在貧瘠、墒情差的地塊要搶在白露播種小麥,這時候播種相當於施了一遍農家肥。「白露種高山,寒露種河邊,壩里霜降點」、「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白露種高山,秋分種河灣」。這些諺語說明了不同的地塊,播種的時期也不同,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違背這個規律,就要受到懲罰,如「白露播得早,就怕蟲子咬」。

一些農諺還道出了白露期間加強田間管理的重要性。如「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北方部分地區,如西北的陝西、山西、甘肅、華北等地,秋季降水本來偏少,如果出現嚴重秋旱,不僅影響秋季作物收成,還延誤冬小麥的播種和出苗生長,影響來年收成。農諺「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則強調了白露期間天氣晴朗,對晚秋作物的成熟有好處。

而在我國西南部地區,白露時節卻常常是細雨霏霏,陰雨綿綿。四川、貴州兩省的一些地方更有「天無三日晴」之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華西秋雨」。連續的陰雨天氣,不利於玉米、紅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收穫,甚至造成大田裡已成熟的作物發芽、霉爛,以至減產甚至顆粒無收。並且不利於冬小麥的播種,不僅影響當年作物的收成,還將影響來年作物的產量。由於缺少光照,氣溫下降,影響晚稻抽穗揚花期的生長發育,空秕率增加;致使棉花爛桃,裂鈴吐絮不暢。當然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秋雨多,有利於水庫、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預防來年的春旱。雨水可以較深地滲透到土壤中,可保證冬小麥播種、出苗,同時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可減輕次年春旱對各種農作物的威脅,故有農諺「你有萬擔糧,我有秋里墒」的說法。

作者:鄭學富


推薦閱讀:

驚蟄節氣
24節氣食療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小暑]
夏至的深夜食堂︱我有花毛和啤酒,你有故事嗎?
秋分 ▍一年裡最美的時間。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