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中的東野二局

遼瀋戰役前夕,東野二局總計400人,其中120名偵收員、60名破譯員,並配有40餘部電台。曹祥仁任局長10月2日。東野二局偵悉,蔣介石飛抵瀋陽,成立東、西兵團對進,夾擊我圍攻錦州之師。敵新五軍和第九十五師擬於葫蘆島登陸,增援東線侯鏡如兵團,在海、空軍的支援下,向錦州推進。林彪頓感壓力倍增:「準備了一桌菜,來了兩桌客。」10月5日,二局乘坐20輛汽車隨東野前指行。同日,二局報告,廖耀湘下達西進命令,8日開始向新民、巨流河集中。此後,該敵各部的宿營電報皆由二局一一上報。廖兵團計劃向新立屯、彰武進擊,企圖切斷解放軍補給線,對解放軍攻錦部隊暫時無直接威脅。東線侯鏡如兵團此時離錦州僅有幾十公里,對解放軍攻錦威脅最大。10月15日,二局偵獲駐瀋陽的東北「剿總」致駐守長春的「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的電報。「由於這個密碼是剛剛突破的,尚不能譯出電報全文,當電文中出現『立即向瀋陽轉進……違者軍法從處……中正手諭』這樣一些文字後,曹局長趕到牤牛屯向林彪報告。」林彪令位於彰武地區的第六縱隊開赴瀋陽與長春之間的昌圖地區,阻擊並聚殲長春南撤之敵。解放軍攻克錦州後,廖耀湘率領援錦的西進兵團,正在遼西的彰武、新立屯一帶,而這幾天廖兵團的無線電幾乎完全靜默,偵察台無報可抄。曹祥仁憑著多年的戰場經驗,經過分析、思考,向林彪報告:「大兵團作戰離不開無線電聯絡,沒有無線電聯絡就可以判斷,廖兵團肯定是在原地按兵不動,猶豫不前。」後來披露的文獻表明,這一判斷是正確的。26日,雙方在野外展開混戰。二局偵悉廖耀湘的兵團司令部已撤到胡家窩棚。26日下午,廖耀湘下達向瀋陽撤退的命令,結果又被二局截獲。22日,二局報告,廖兵團未向營口方向撤退,營口地區無敵。林彪電告獨二師:「因敵不向營口退卻,去營口無仗可打,應即返回,進至新民與半拉門之間。」獨二師奉命回師,於25日在台安對南逃之敵進行截擊,為堵住廖兵團南下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營口卻被駐守瀋陽外圍的敵五十二軍偷襲成功。

曹祥仁:密碼破譯建奇功――我的父親在長征中從事密碼破譯工作● 曹索菲  ·毛澤東:「(中央軍委)二局是黑夜走路的燈籠,我們是打著這個燈籠長征的,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像的。」  ·周恩來:「在江西和長征路上偵察工作起著很大作用,關係著全軍生命性的問題,那時候曹祥仁同志立了很大功勞。」  記得我小的時候,父親從來沒有講過他在戰爭年代的事情,即便我偶爾提到了這個話題,父親也總是笑而不答。後來在「文革」期間,父親被罷了官,遭到關押,又身患重病。在醫院裡,為了讓我堅定革命信念,他開始零星地談到了他在紅軍時期的經歷。經過許多次談話,我才對革命戰爭時期父親從事的工作有所了解。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之際,特撰此文,作為對革命前輩的紀念。  蔣介石用重兵布成口袋陣,等待紅軍往裡鑽  在艱苦的長征途中,父親一直是中央紅軍二局的破譯科長,副科長為鄒畢兆。中央紅軍撤離江西蘇區後,依靠二局掌握的敵「追剿」軍行動部署的情報,連續從薄弱環節突破三道封鎖線,但於11月下旬在湘江遇到強大阻擊。血戰湘江後,中央紅軍從8萬多人銳減到3萬人,已成疲憊之師。  呂黎平回憶,「1934年12月中旬,根據曹祥仁破譯的敵報,我們獲悉,蔣介石已判明中央紅軍要與在湘西的紅二、六軍團會師的意圖,調集重兵在城步、靖縣、武崗一帶,布成一個口袋形的陣勢,等待紅軍往裡鑽。」繼續進軍湘西,勢必凶多吉少,但博古和李德仍堅持原計劃不變。毛主席當時已無軍事指揮權,但他跟二局一起行軍,對敵情掌握得很清楚。  在湖南通道和貴州黎平分別召開的兩次中央會議上,毛主席就是根據二局的情報,苦口婆心地擺明危機,力主掉頭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西進。在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支持下,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師的原定計劃,改向黔北的遵義進軍,並作出了在川黔邊境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使紅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開闢了勝利的前景。☆在土城戰役的危機關頭,一科破譯:包圍圈還有一個小口子尚未合攏  1935年1月17日遵義會議結束,毛主席重新統帥紅軍,為革命帶來了生機。1月19日,中央紅軍分三路向貴州土城推進,準備在瀘州至宜賓一線北渡長江,進入四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24日拿下土城之後,劉湘、劉文輝等四川軍閥為阻止紅軍入川,出動8個旅對紅軍實行合圍。紅軍集中主力,力圖殲滅從南面尾隨跟進的川軍教導師第3和第4旅。  川軍是有名的雙槍軍(步槍和煙槍),本來朱總司令和劉伯承總長對川軍的作戰方式都很熟悉,但在實際作戰中,由於川軍有強烈的護鄉意識,又慣于山地作戰,再加上新裝備的捷克造小迫擊炮在山地作戰中極有殺傷力,其戰鬥力大大出乎總部首長的預料。 1月28日黎明5時,紅三、五軍團,紅一軍團的一部和軍委幹部團分南北兩路向青崗坡的敵軍發起攻擊,戰鬥極為慘烈,雙方死傷累累。據敵軍電報反映,此役川軍「調集機炮,多次肉搏」,紅軍「陣斃達二千」,傷俘「官兵三、四千人」,被俘紅軍「稍立輒倒地,每槍僅彈數枚」。川軍主帥劉湘下令,要將「飢疲不堪」的紅軍「一網打盡」,又增派兩個旅火速趕來增援。情況萬分危機,軍委決定撤出戰鬥。  父親回憶說,戰鬥還未結束,路邊已躺滿傷兵,情狀催人淚涌。天色漸黑,部隊仍陷在狹長的山谷之中,四周槍炮不斷,人心不免慌亂。指揮員們紛紛向四周打量著,判斷著:哪裡是敵人?哪裡可以突出重圍?此時朱總司令鎮定自若,他拔出駁殼槍來,指著旁邊的小山頭,命令警衛連,「走,跟我上去看看!」總司令的大智大勇使大家迅速鎮定下來。  周恩來、王稼祥這時滿面征塵地急促趕來,對二局局長曾希聖和父親說,「你們趕快搞清情況,我們來幫你們做飯。」軍委二局馬上在空地上架線偵收,父親和鄒畢兆當即破譯密電,他們在敵軍往來的電文中發現:周圍布滿了敵軍,敵軍的合圍僅有一個不大的口子尚未合攏,外圍只有蔣介石坐鎮指揮的貴陽空虛。軍委據此決策,立即從包圍圈的空擋中撤出,擺脫當面敵軍,西渡赤水,脫離絕地。土城戰役是中央紅軍的生死之戰,在這個過程中,軍委二局的情報工作起了關鍵作用。  土城突圍之後,博古回憶,曹祥仁破譯了敵人的密電碼,掌握了敵人的行軍路線,出發時間等,於是毛主席指揮行軍,甩掉尾追的敵人,猶如神助,順利地二渡赤水。此後,毛主席親自主管軍委二局一科,對外絕對封鎖曹祥仁破譯敵軍密碼的消息。  鄒畢兆回憶,毛主席活用二局情報,寫下了紅軍運動戰的如神妙筆。1935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再占遵義,消滅王家烈軍主力後,又擊潰和消滅吳奇偉的兩個師。蔣介石立即向遵義增調大軍,當他即將完成圍殲紅軍的部署之時,紅軍已四渡赤水,跨過烏江。4月1日紅軍再逼貴陽,蔣急調滇軍保駕,並判斷中央紅軍要向東與賀龍的紅二、六軍團會師,或者返回江西根據地,即令各部向東集結,形成二道防線,堵住紅軍向東之路。紅軍更以一部出甕安,示意要東進,使蔣介石錯上加錯,索性把滇軍也調往東線。至此,毛主席調離敵軍東進的目的已完全達到,隨即揮師西出雲南,向北挺進,把蔣介石的所有軍隊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邊。  在約兩個月的時間裡,中央紅軍在不大的地域內,避實擊虛,四渡赤水,於40萬圍堵敵軍密集部署、犬牙交錯的陣地之間銜枚疾走,穿插運動,爭取了主動,走出了危局。這是毛主席戰略英明,戰術靈活的體現,也是二局情報工作準確、及時,成功配合紅軍行軍作戰的又一典範。☆利用敵人的矛盾,順利渡過金沙江  四渡赤水之後,紅軍進入雲南,敵軍主力已被甩在後面很遠。紅軍抓緊時間渡過金沙江,將為紅軍北上、休整,爭取到更為充裕的時間。呂黎平回憶道:1935年5月4日,軍委總司令部在雲南的皎平渡渡口,曹祥仁又破譯敵報,得知國民黨第13師師長萬耀煌同蔣介石之間有矛盾。萬耀煌為了保存實力,不願孤軍深入尾追我軍,便向蔣介石謊報,在其前進的方向上,沒有發現共軍的行跡,故決定在團街原地休整一天,然後再沿原路返回,協同友軍從其他方向「圍剿」共軍。  中央軍委、毛主席據此認為可以利用這一矛盾,贏得四、五天時間,於是在5月5日電令一、三軍團分別從龍街、洪門渡口(因無船而難渡)沿山谷小道,兼程向皎平渡彙集,渡江北上。部隊按指定時間趕到,依次渡江,於5月9日到達北岸。當萬耀煌師按蔣介石的手令,於10日趕到江邊時,紅軍已全部渡過了金沙江,渡船已在北岸燒毀,一無所獲,只能望江興嘆。  中央紅軍順利渡過金沙江,跳出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為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使蔣介石要合圍紅軍的企圖成了泡影。☆張國燾究竟是何居心,大可懷疑  長征已進行了半年多,連續轉戰和饑寒交迫使中央紅軍的將士面色憔悴,骨瘦如柴,有許多人倒在地上就無力再爬起來了。不分晝夜的工作和行軍及肺炎引起的高燒使父親渾身無力。一日部隊在山間道路上疾行,他趕不上隊伍了,只能拖著虛弱的身軀,跑一陣,歇一陣。眼見大隊越離越遠,已可聽見遠處的狗叫,看到山邊村頭的火把。父親判斷,那一定是當地的地主民團返回了村莊。這些地主民團極其殘忍,見到負傷和掉隊的紅軍,不由分說就是一刀。他想:「壞了,這下大概要完了。」正在此時,路上傳來了噠、噠的馬蹄聲,抬眼看去,是黃克誠。黃克誠見到躺在路旁的父親,馬上把他扶上馬,馱著他向前走,趕上了大隊。文化大革命中,黃克誠被批鬥,父親仍反覆對我們講:「不管怎麼說,黃克誠救過我的命,我永遠不會忘記!」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翻過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經過長途轉戰,僅剩萬餘人,且衣衫襤褸,疲憊不堪。而四方面軍雖也受到圍剿,撤離根據地,但仍有八萬人馬。很快,一、四方面軍領導層在進軍路線和軍事領導權問題上出現爭議。毛澤東要北上,張國燾要南下;毛澤東、周恩來強調二個方面軍的指揮權都要集中在軍委,張國燾則要爭當軍委主席和紅軍總政委。經過妥協,兩個方面軍組成了新的軍委和總部,張國燾出任紅軍總政委,軍委主席由朱德擔任。但矛盾並未徹底解決,兩個方面軍領導的主張不同,指揮權有爭議的緊張氣氛逐漸擴散到機關和部隊。  張國燾知道中央軍委二局在戰爭中是個不可或缺的機構,企圖利用他紅軍總政委的職位挖牆角。為鞏固他自己的地位,張國燾在四方面軍打擊、處決了許多不順從他的知識分子。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的哥哥曾中生是四方面軍的參謀長,因意見不同被張國燾殘忍殺害,曾希聖對張恨之入骨。於是張國燾便在擔任破譯科長的父親身上打主意。一日張國燾對父親說,「小曹啊,我看你挺聰明,你到我這邊來好不好啊?」父親沒有理他,因為父親對張國燾早有警覺。中央紅軍西渡湘江之後,被敵軍壓縮在西延山區,國民黨軍包圍圈越縮越小。在此生死攸關之際,中央軍委曾在一日之內連發十封十萬火急的電報,向位於川陝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求援。可張國燾竟全然不理,手握十萬大軍按兵不動。張國燾究竟是何居心,大可懷疑。父親當時就在總部,對此心知肚明。☆毛主席特別關照:告訴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三人先行一步  1935年9月8日,坐鎮左路軍的張國燾對右路軍原四方面軍的部隊下達強行南下的秘密命令,並提出「要徹底開展黨內鬥爭」。隨右路軍行進的作戰科副科長呂黎平收到張的電令,馬上交給了葉劍英參謀長,火速向毛主席報告。毛主席當即決定趁夜脫離張國燾,率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並專門囑咐葉劍英,「二局一定要帶上。」父親和胡立教等同志都回憶,毛主席還特別關照葉劍英:告訴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三人先行到三軍團駐地。葉劍英匆匆趕到二局駐地,向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三人傳達毛主席的指示。9日晚,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三人悄悄離開駐地,先行到達三軍團,受到彭德懷軍團長的熱情歡迎。隨後,二局其他同志連夜分批潛行離開宿營地,第二天清晨也到達了三軍團,與焦急等待的曹祥仁等三人會合,一同跟隨毛主席北上。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甘寧根據地的吳起鎮,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師,勝利結束長征。是年年底,二、四方面軍的技偵力量歸入軍委二局,二方面軍被任弼時譽為"密碼腦袋"的破譯專家王永浚進入破譯科,與曹祥仁、鄒畢兆會合,去迎接新的挑戰。  鄒畢兆曾詳細記錄了中央紅軍破譯工作成果,取名為《心血的供獻》。鄒畢兆調離二局後,這本記錄交由父親珍藏。解放戰爭時期,父親從華北赴東北戰場前,又將其轉交給接替自己職務的彭富九保存。彭富九回憶,從1932年秋破開「展密」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在緊張激烈的戰爭環境中,在艱苦的長征路上,在曾希聖局長的領導和參與下,曹祥仁、鄒畢兆所在的破譯科共破譯國民黨軍各類密碼860多種,其中曹祥仁破譯速度最快,數量最多。曹祥仁回憶,毛主席曾說,二局是黑夜走路的燈籠,我們是打著這個燈籠長征的,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像的。1939年初在安塞二局一次幹部會議上,毛主席在講話時談起長征,據參加會議的江波回憶,毛主席說「如果沒有二局,長征是否能順利到達陝北都很難說。」因為長征時離開根據地不可能依靠群眾取得敵情,地下工作也很難起作用。毛主席還當場題詞「好的二局」。周恩來曾說,「在江西和長征路上偵察工作起著很大作用,關係著全軍生命性的問題,那時候曹祥仁同志立了很大功勞。」  1975年,父親在逆境中病逝。12年後,鄒畢兆回憶起這位在江西和長征中一起奮鬥的老戰友時,感慨萬千,做詩一首:「陽新曹祥仁,功高泣鬼神。慧眼降塵世,乾坤六二春。蔣廷運籌暗,公目洞察真。歷程功勛顯,為君做證人。芳名宜久傳,事實屬當然。深思何集力,衣鞋忘燃煙。行軍憑徒步,業務擠睡眼。滿葆衝天勁,金剛亦破穿。」
推薦閱讀:

國共內戰之六十七:冀熱遼邊區司令部
重溫《大決戰——遼瀋戰役》

TAG:戰役 | 遼瀋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