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水藻的魚蝦螺·羅列匯總(黑線飛狐、小精靈魚、清道夫、青苔鼠、小猴飛狐、大河藻蝦……) 水藻生物防治方法
在光線良好的條件下,魚缸壁上有可能一開始就不長底褐色的底棲硅藻,而是萌發出淺淺的嫩綠色,非常好看。魚在飢餓的時候,也會啃食這種綠藻。
這種藻經常被魚友們稱為綠苔。但時間長了,嫩綠色會變成老綠色、蒼綠色、墨綠色,而且一塊一塊一片一片,有的長厚了還會結成痂。這種綠藻長勢很快,而且附著力非常強,很難擦除——特別是在表面不很光滑的缸壁上,邊角處不動用硬刷或鋼絲球是不行的。特別是那層厚痂,直如水垢,即不美觀,魚也不可能以它為食,時間久了,腐爛的膜狀綠藻會影響水質,所以一定要及時擦去。
生長在水族箱玻璃或缸中石塊表面上綠色的膜片狀藻類,通常是一種俗稱"假小石蓴藻"的綠藻 ,這種藻類即一般人所稱之青苔,能廣泛適應於各種水質條件,在溫度5-36℃,pH值5.5-9.0,光度500-2500 Lux,未優養化至高度優養化的水質中均能生長。
青苔的繁殖速度十分快速,尤其在有機營養物質豐富的水中更是常會大量滋生。如果水族缸正面的玻璃長滿青苔,整個水草景觀將被遮擋而無法透視,所以會嚴重影響水草景觀的觀賞品質。雖然利用普通擦拭法很容易消除,但是要想根除卻不容易,再生的機率相當高,因此常讓人感到頗為困擾。要清除青苔,以放養除藻動物的方法最安全而有效,像小精靈、黑線飛狐、白玉飛狐等魚類都能為您協助清除。尤其是以放養笠螺(鮑魚螺)最具成效,只要放養1-2隻笠螺,並且能讓牠們舒適生活其中,就幾乎可以不用再擔心青苔問題了。下面就對能吃青苔的小傢伙們一一做以介紹。
一、黑線飛狐
黑線飛狐的拉丁學名是Crossocheilus siamensis,別稱有暹羅食藻魚、暹羅飛狐,是原產於東南亞的一種魚的名稱,呈灰褐色,體態細長,適合觀賞。黑線飛狐在 1970 年代因被發現魚體纖細,灰褐色,帶著特殊的黑色水平條紋。它的最大長度可達15厘米(6吋),如果情況樂觀,在兩年內就能達到。但在通常水族箱飼養的情況下,它們生長緩慢,並無法達到這個長度。它們壽命超過10年會吃黑毛藻而獲得青睞。
所有魚鰭為透明或輕微乳白色,並沒有任何黃色或帶紅色的光澤。黑色條紋從鼻子延伸至尾部分叉處,條紋邊緣為之字形(鋸齒形)。當它感到緊張或在爭鬥的時候,這條條紋的黑色會明顯消退。身體下方為銀白色,黑色上方並無亮條紋,但整個身體上方為褐色並且每個鱗片邊緣都為黑色,這使它從上方看下去為網狀的。一些黑色邊緣的鱗片有可能生長在黑色條紋的下方。它有一對細小,向前的觸鬚,在游泳或休息的時候,它們折向頰部。在年輕的魚中,黑色長條紋也很容易見到,但在它長度達到5~7厘米(2~3吋)之前,並不能清晰看到其黑色邊緣的鱗片模樣及黑條紋的之字形邊緣。而在的水族店裡銷售的魚的長度一般在3~5厘米(1~2吋)。
成年雌魚通常比雄魚略胖一點,並無其它已知的辨別性別的方法。
主要從下面4個方面來辨認:(如上圖)
1、真黑線飛狐的黑線由魚嘴一直延伸到尾鰭上(圈1)
2、每個鱗片都有黑邊(圈2)
3、背鰭是透明的;(圈3)
4、真黑線飛狐的鬍鬚只有1對。(圈4)
黑線飛狐與其它容易混淆的魚種區別:
----------------------------------------------------------------
黑線飛狐 | 假飛狐 | 金線飛狐
-----------------------------------------------------------------
黑色條紋區別分別是:
- 邊緣: 之字形 | 平滑 | 平滑
- 延伸至尾鰭: 是 | 否 | 是
-----------------------------------------------------------------
魚鰭區別分別是:
透明 | 帶黃色 | 黑骨白色
-----------------------------------------------------------------
魚須區別分別是:
1對 | 2對 | 2對
補充:真黑線飛狐的每個鱗片都有黑邊
黑線飛狐的生長習性
水族箱設置:水草水族箱。建議提供緩和的水流和密植的水草缸,以模仿原生態環境,提升魚兒活動環境質量。因為黑線飛狐是很出名的跳缸專家,所以水族缸加蓋是很重要的。如果水族缸是訂製的,玻璃上蓋意外破裂無法更換,也可以訴諸大量的浮水植物,這個方法對於預防黑線飛狐跳缸相當的有效。
水溫:24~26°C(75~79°F)
水質:軟水、pH 6.0~7.5
酸鹼值 6.2-8.0
飼養:素食。黑 線飛狐並不挑食。一般的魚糧、藻類飼料和黃瓜切片都可。不宜過度餵食,可能會導致黑線飛狐變得懶散。喜歡吃薄片魚糧而不愛吃藻類。如果水族缸遭到黑毛藻重度的侵襲,就要盡量減少餵食,以慫恿黑線飛狐去吃黑毛藻。黑線飛狐聽說甚至會吃渦蟲,這對於遭受渦蟲感染的水族缸而言,這種特性是很理想的附加價值。
性情:溫和。黑線飛狐據稱和大部分的魚類都能和平共楚。可是黑線飛狐不可以和紅尾黑鯊(Labeo bicolor)混養在一起,紅尾黑鯊和黑線飛狐具有血緣的關係,因為這一個事實,彼此間會爭奪地盤,並會產生攻擊性。
性別區分:不明,成年雌魚通常比雄魚略胖一點
活動水層:中層
繁殖方式:卵生
魚缸環境:要確認自己的水族缸過濾循環良好,在放養至水族缸前,也要進行洽當的環境適應。我發現以水滴對水的適應方式是最好的方法。在任何新進魚種要適應新缸時,都要很緩慢的取一些新缸的水,倒入裝著新進魚的水盆里。以便魚兒慢慢適應新環境。
白玉飛狐和黑線飛狐非常像,其不同點如下:
1.側線邊緣有鋸齒狀(黑線飛狐的較平滑)
2.側線有延伸至尾鰭末端(黑線飛狐則沒有)
3.側線上端有時候有亮紋(黑線飛狐則一定有)
4.白玉背部有黑色網狀格線(黑線飛狐則為單純灰棕色 無網狀線)
5.白玉背鰭全部為透明(黑線背鰭下緣顏色較深 帶黃色)
6.白玉臀鰭為透明(黑線則帶黃色)
7.黑線嘴巴小,無吸附性的吸盤狀嘴(可能帶有紅色或粉紅色)
8.白玉觸鬚只有一對(黑線兩對)
二、小精靈魚
小精靈中文名為耳斑鯰,俗名別名小精靈,英文名是Dwarf Sucker Catfish;Midget Sucker Catfish,拉丁學名:Otocinclus affinis 。地理分布:巴西東南部的流動水域,體長4~6公分左右,棕灰色的身體,從眼睛到尾柄部有一條貫穿的縱紋。此魚喜歡用嘴上的吸盤,舔食水族箱中的各種苔藻類。有些板口鯰會吃水草,但耳斑鯰卻不會,草缸大可放心飼養。
習性:此魚喜歡用嘴上的吸盤,忙碌的舔水族箱中的苔藻類。有些同類鯰魚會吃水草,但小精靈卻不會,且其體型細小,能游入極為狹小的空間,吃凈苔藻,同時也可將水族箱內最使人煩惱的蝸牛卵,吃的一乾二凈,進而控制蝸牛的數目,真可說是"水草箱中的清道夫"。即使如此,特的個性卻十分羞澀內向,很容易在食藻時受到其它同居者干擾。加上敏感度強,因此清理表現並非很有效率。但與黑線飛狐相比它不貪飼料,專心食藻。若水族箱中缺乏苔藻類,極易死亡,某些個體會主動食用飼料屑。
體形特徵 體長4~6公分左右的小型魚,棕灰色的身體,從眼睛到尾柄部有一貫穿的縱紋。
適宜溫度為22~30°C,喜弱酸性軟水,最好飼養於密植水草和沉木並有陽光的水族箱中。
此魚性情溫和,不吃魚蝦,能與大多數性情溫和的小魚混養。
繁殖方法:與鼠魚一樣,產卵於魚缸壁上,在27°C時2天左右孵化。(因魚而異)。
小精靈水族飼養的詳細介紹
小精靈相信諸位草友們都不陌生,按魚種來說應該歸為異型版,它和水草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小精靈,性格溫和(其實是傻,經常換水時自己往抽水管里沖),可以啃食大部分的藻類,不翻草.不攻擊小蝦,不搶飼料,基本來說是水草缸中必不可缺的助手。並且價格便宜,耐活好養,雖然清理能力遠不如直升機和飽雨螺(笠螺),但勝在勤奮,體長在3CM左右,基本60缸配備2-3隻就可以,大缸可照比例增加。
小精靈喜歡弱酸水,買回去時需要短暫的轉水過程.適應環境很快。
轉:小精靈攻略問答
小精靈是否喜歡水裡含鹽?
不。小精靈來自亞馬孫奧里諾科河淡水水系,那裡水的鹽度為零。事實上,那是很軟的水。在這點上,它們和C屬的鼠魚(corydoras)一樣。它們不應該被飼養在半鹹水的水質環境,或是硬度極高的水中。
小精靈是否需要沉木?
不需要。這是一個頗為久遠的問題了,因為有些人將小精靈的需求和一些「食木異型」的相混淆了,比如黃翅黃珍珠。小精靈不會吸吮木頭來得到植物纖維或是其它在上面找得到的物質,不過它們可能會對沉木上長著的藻類感到高興,尤其是如果這根木頭比較靠近水面,可以得到大量光照的話。但是,小精靈不需要木頭,無論是在它們的食譜中,還是在它們的生活環境中。
我是否可以把小精靈和金魚放在一起,以有助於清除藻類?
不可以。儘管粗枝大葉的金魚會排出很多廢物,並且由此產生大量的藻類,小精靈也會因此而感到高興,但它的美好生活也將就此終結。金魚和小精靈的需求有很大的差異,這兩者是無法在一起生活的。其中很主要的一點就是水的溫度,金魚不喜歡70°F以上的水溫,而小精靈類又不能長期忍受低於70°F的水溫。另外,金魚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同時也能很好地耐受它們自己造成的水質污染,但是小精靈卻無法應付這樣的水質條件,因此也就無法生存下來。
我的小精靈整天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它們是不是病了?
有時候小精靈在白天,身處空曠的地方會感到很不安全,所以只在夜間活動。這點很符合大多數直升機的行為習性。只有等到適應環境以後,它們才會出來在開闊的地方呆上一段時間,然而根據大多數玩家的報道,要想在自己的水族箱里找到所有的小精靈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有些個體幾乎總是躲藏起來的。為了這個原因,要進小精靈的時候,最好是買上一大群!
我的小精靈的腹部看上去很胖,都鼓起來了,它的健康有問題嗎?
胖,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看看下面的這張圖片,你的小精靈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胖法。如果有下面這些情況,那麼提示它的肥胖是不健康的:紅色條紋(感染),輕微的立鱗(水腫),或者是某個區域特別鼓起來一塊(腫瘤)。
我的小精靈在攻擊其它魚只!我該怎麼辦?
有很少的一些報道聲稱,小精靈會攻擊身體扁平、游速緩慢的魚類,比如七彩神仙,或者是神仙魚。 必需提一下,有時候小精靈彼此之間有著輕微的領土概念,但是它們基本上是不會攻擊其它魚只的。我想這個行為可能意味著小精靈實在太餓了,所以設法在任何有可能的物體表面上尋得食物,也不管這個「表面」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了。如果這條小精靈確實是有點與眾不同,那麼可以把它移到別的水族箱里去(和其它小精靈呆在一起),或者買進更多的小精靈,這樣它們就可以組成一群,彼此相悅,也就不會去追逐落單的魚只了。
怎樣區分小精靈的公母?
要區別小精靈的公母可不大容易,因為公魚和母魚都有著相同的色彩。你必須要等它們長到接近成年,區別變得明顯的時候。與C屬的鼠魚一樣,雌性的小精靈通常更大一些,腹部也更為飽滿圓潤(俯視的情況下)。
我的小精靈的體色變淡了,它們病了嗎?
大多數魚在感到壓力時,身體會出現褪色,就好像被「洗刷」過了一樣。小精靈也是這樣的。在商店裡,小精靈的背部可能為極淡的灰色,身體中部則有一條很細的條紋。等帶回家,得到了適當的照料(潔凈的水質,和大量的綠色食物)以後,你會注意到魚身上的灰色變得更深了(有時候甚至是棕色的),並且在身體的中部有一條濃重的黑色條紋貫穿而過。我建議大家每周換兩次水,每次30%到40%,循序漸進,並且保證底砂的乾淨,以及魚兒擁有充足的食物可吃。
三、笠螺(鮑魚螺)
鮑魚螺:顧名思義,因體形像鮑魚而得名。殼上的紋路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是網格狀紋路。在網上也有人稱它為籬螺或笠螺。
在水族箱里笠螺主要以啃食附著於缸壁上的藻類為食,由於笠螺食量非常大,因此可以輕鬆將附著在玻璃缸壁上的藻類清除乾淨,因此成為伴隨水草缸興盛而受寵的螺類之一,其優秀的除藻能力也是多數水族人予以肯定的哦!飼養時,建議定期換水以確保水質保持中性,避免笠螺因環境不適應生活動力弱、食慾低等狀況。
是否吃草: 不吃
繁殖: 淡水中不可繁殖
適應溫度: 10-38度
成體尺寸: 4厘米
除苔及除藻效果最好的螺,淡水域不可繁殖,不吃水草,可以養在草缸中
外形奇特的螺類,對藻類具有極強的清潔能力。現在市面上還有一種叫軍帽螺的。除了殼體是烏色,尾部比較突起外,其他形態都和鮑魚螺一樣。
生存環境同斑馬螺
注意事項:該螺初進缸時,務必將螺口朝下放置;因此螺吸附力極強,嚴禁強行扯離,否則極易導致肌肉撕裂死亡,入缸後建議盡量少作遷移。
四、小猴飛狐
英文名:Crossocheilus sp.
產地:泰國湄公河流域及湄南盆地
水溫:20~25℃
pH值:6.5~8.0
體長:10~15cm
習性特色:小猴飛狐細長的身體上有著與白玉飛狐類似的網狀紋路,在尾柄上有一明顯的大黑斑,喜歡生活在流速稍快、充滿礫石的溪流河床上。它們雖然會食用其他混養魚類的人工飼料,但往往會一刻不停的四處搜尋藻類食用,對於清除缸內藻類相當有一套。
五、青苔鼠
青苔鼠魚體細長,稍側扁。身體最高處在胸鰭起點垂直上方,向前急劇下斜,向後較平直,頭長,側扁。
青苔鼠學名:Acantopsis choirornchos,別名馬頭鰍,吻前端略尖。眼上位,腹視不可見,明顯位於頭的後半部。口下位,上唇邊緣有發達而稀疏的突起,側端連於口角須的基部。唇後溝根深。須3對,吻須2對,口角須1對。背鰭外緣微凸;胸鰭左右基部緊*在一起;腹鰭短小,左右基部緊靠;臀鰭短;尾鰭深凹。體被細鱗,頭部無鱗。側線走向平直,沿側線有十餘個小黑斑,背部正中隱約可見橫跨的數個棕色大斑。吻端至眼前緣有兩黑色縱條紋,各鰭淺棕色,無斑。體長可達180毫米。
棲息環境:青苔鼠棲息生長在水溫23~27℃的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下游江段)、泰國等地食性。生活於江邊砂底淺灘流水回緩之處,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盤狀口部,吸貼於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動,同時醞食青苔或剩餘的食物以清除水族箱的廢物。最適水溫23~28度。
食物:食性雜食,飼養容易,適合乾淨水質。水草玩家要注意,剛剛栽植的水草,或者是泥沙不夠厚(低於5cm)最好別選擇青苔鼠,因為他會跟同類爭地盤,他會把水草翻掉。青苔鼠很怕缺氧,它們缺氧後不是浮上來,而是在水裡悶死。由於成年後性情粗暴,有時會吃小魚或攻擊大魚,需要注意。
青苔鼠繁殖較難。在水族箱中鋪砂,並多栽植些水草。選擇成熟的雌雄魚作親魚,將一尾雌魚先放人準備好的水族箱中,待雌魚習慣新環境後再放人1~3尾雄魚,在早晨或黃昏產卵,雌魚先將雄魚射出的精液用口含著送到水草葉面或岩石上,並讓其粘貼上,然後雌魚再產卵使其受精。產卵後將親魚移走,只留下卵在水族箱中,請微微充氧,經1~3天孵化成仔魚。仔魚在箱底爬行覓食,可供給水蚤或人工仔魚配合餌料。
六、琵琶鼠魚(清道夫)
琵琶鼠主要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1978年引進台灣,作為觀賞用的熱帶魚類。除了觀賞用外,琵琶鼠經濟價值並不高。大家飼養它們當然是為了它們能將水族箱里的殘餌、污物消滅掉。
學名: Hypostomusplecostomus
又名:清道夫、吸盤魚、垃圾魚
所屬科目: 鯰目(Siluriformes)、棘甲鯰科(Loricariidae)
原產地: 南美洲亞馬遜河
食性: 雜性。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魚苗。
形態和習性:琵琶鼠體大,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口唇發達如吸盤。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口下位。背緒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有兩對小鬍子。魚體呈暗褐色,體上布滿黑色斑點。體長可達30厘米,野生可達60厘米。也有變種,為金色,被稱金琵琶鼠魚。此魚幼時較溫和,成年後性情兇猛,它們會襲擊其它魚兒,尤其是七彩。它們會附在七彩的身體上啃咬它們的鱗片,將魚咬死,然後吃掉。
飼養特點:
環境
本種魚的飼養很簡單,幾乎只要是水就能養活它們。但是要養好它們最好還是給予它們弱酸性軟水或者中性水質的水為佳。適宜水溫20℃以上,並有剩魚食當它們的食物。同類之間有時發生爭鬥,可與大型熱帶魚混養。
慣吃
琵琶鼠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但當有營養而且美味的魚蟲放到它們眼前的時候,它們是絕對不會看上那些殘餌污物的,哪怕只一眼。同時,它們絕對不能說是很好地品種。在江河中,它們會啃咬水草,它會將它們咬得象漁網一樣。
繁殖:卵生,繁殖困難。琵琶鼠的雌雄鑒別不易,人工繁殖同樣很難。水族箱養殖幾乎無法完成繁殖活動。漁場里據稱是通過大水流模擬自然溪流的水文狀態完成繁殖的。雌雄鑒別困難,性成熟的雌魚腹部比雄魚略膨脹。
提醒大家:由於琵琶鼠無天敵,切忌放生該魚於中國水域。
其他魚類等外來物種也一樣,不要好心辦了壞事,要想放生,請買當地魚在當地放生。所有外來魚,切忌放生,就是中國不同地方的魚也切忌放生,南方的魚別放生北方,東邊的魚也請不要在西方放生。
因為,放生的魚兒是否能夠適應當地水質,若不適應,放生等於謀殺;若能適應,外來魚種,在當地可能沒有天敵,影響到整個水域的生態平衡。
七、大河藻蝦
大和藻蝦 - 俗名n:"Takashi Amano Shrimp", "Yamato Shrimp" 珍珠蝦, 大和藻蝦 ,大和沼蝦
學名:Caridina japonica (De man, 1892)[Caridina]
分布:Japan 日本
全長:5cm
細卵型
飼養難度:容易
產卵要求: 下海~(鹹水)
大和藻蝦,學名Caridina japonica,從名字就知道它產自日本,在我國的台灣也有分布。大和藻蝦最大體長可達5厘米。最適合的水溫在22~26攝氏度之間,水質要求PH值6.5~7.2之間。
在眾多觀賞蝦中,大和藻蝦並不太惹人注目,市場價格也偏低,和櫻桃蝦一樣,屬於初學養蝦者的首選品種。大和藻蝦通體透明,全身遍布紅色斑點,仔細觀察它還是非常漂亮的。
它的名字已經將它定性為食藻蝦。一般而言,大和藻蝦除了覓食藻類外,也進食浮游生物、飼料碎片甚至水草。大和藻蝦食慾相當旺盛,一天中不停地進食,當食物不足時,容易由於營養不良引發疾病造成死亡。這時,大和藻蝦可能轉而攝食水草的嫩葉或腐葉。曾經有過大和藻蝦大量進食自然界河內水草,危害本土生物的紀錄。所以,在寄希望它清除的藻類的同時,也要兼顧投放一些飼料,以維持它正常的生活狀態。
大和藻蝦的雄雌相對容易分辨,身體上紅色斑點規則的呈線條狀排列的為雌蝦,相反不規則的則為雄蝦。大和澤蝦由於屬於汽水蝦,在自然界中幼蝦脫殼後隨著水流到達近海洋的鹽水水域。因而,任何在淡水中繁殖的嘗試都只能以失敗告終。
文章出處:最寵網(www.petzd.com)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你們對於妹子喜歡蛇甚至養蛇有什麼看法?
※家庭自製轉基因蔬菜指南(一)
※人體內器官的質量是怎麼測量的?
※在床上打碎了體溫計怎麼辦?
※「培養基」:知乎裡面生物相關的專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