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篇】2.2 欲力的來源與功能
06-14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中,「奇點」是一個能量密集點,在「奇點」爆炸後的漫長時間裡,大量的微物質通過各種演化過程,最終形成了各種物型,這些不同的物型如同唱片上的溝痕或電腦軟盤上的程序編碼,都記載著一定的歷史信息。另外,這些不同的物型也如同不同的容器一樣,從宇宙中吸納不同配額的宇宙能量來推動自己內核元素的運行擴張。對於非生命體,可以認為不存在內核元素,沒有新陳代謝的功能,其內部儲藏的能量只能是物型最初形成時所包容進的那部分宇宙能量。而對於生命體來說,當一個新的生命體通過繁殖的途徑出生後,其先天具備的物型就會從宇宙中汲取相應配額的宇宙能量,以實現自身終生的擴張功能。對於非生命體來說,當內藏的宇宙能量以各種形式耗逸散盡時,就不再發生內部的運動,或者說不再與外部產生互動行為;而對於生命體來說,當內涵的宇宙能量以各種形式耗盡或因物型本身發生毀壞而導致內涵的宇宙能量逃逸散盡時,生命就告結束。 人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知道的宇宙間最高級的生命形式,人的生命內核元素就是人的大腦。處於妊娠期的胎兒,隨著大腦的逐步成型,會通過母體逐漸從宇宙中汲取相應配額的宇宙能量。對人體內的這種先天的宇宙能量在中醫學上用「元氣」來表述,在一些民間氣功師中,也有採集宇宙元氣來補人體元氣不足之說,就是通過意識對大腦的作用來微調大腦神經的構型而增加宇宙能量的配額。作為本論一種內在的行為動力概念,這裡的「宇宙能量」或「元氣」與心理學上的「驅力」與有相通之處,但其意義內涵並不一相同。我們現在將這種人體所稟賦的宇宙能量稱之為「欲力」,以示區別。之所以採用「欲力」一詞來表述,是因為它將來的作用主要是與人的慾望相結合,從而形成人的自由意志。 中醫認為,人的先天元氣的來源是父母。這種觀點承認了先天元氣的客觀性,但其對元氣來源的論斷可能稍嫌狹隘。實際上父母只給了子女的身型(這個「型」在某些方面類似電腦的軟盤,載有主流信息,但本身不會自動運作),形如器,用來納神,器的納神性能有優劣之分;而欲力或元氣如神,神有旺衰之分,多而旺,少而衰;形的優劣會直接影響欲力的儲量和發揮。如果說人之先天元氣來源於父母,則人之元氣愈充沛,就意味著從父母處分流的元氣欲多,則父母的身體就愈衰弱。這顯然與事實不相符。實際情況可能是:父母賜人以型 後,人在胎胚期開始通過母體逐步吸納宇宙能量即欲力或元氣,至分娩時中止於峰值。父母的遺傳密碼只決定了人的型體(包括所載的遺傳密碼信息),再由型體的優劣程度來決定接納宇宙能量的水平。人在一生中,通過各種神型變化而不斷耗散欲力,最終了於死亡。人的生物機體由於遺傳因素會發生衰老或由外部因素引發傷病變,就會導致「型」發生變化,形不納神,於是容納不下的欲力開始向宇宙中逸散,最終與新「型 」的實際容量保持相對平衡。 除病變和衰老之外,最具生命意義的是「欲力」的功能性消耗,即人在實現自身目標中對「欲力」總量的耗費,人類本能及意識的各種活動都是欲力做功的過程。欲力在做功過程中,不斷離開人體而逸散於宇宙之間,因此人的生命都是有確定極限的,這個極限就是一個完美的「型」所能容納的最多的宇宙能量,與最小的逸散速度之商。中國的道家屬惜生的宗教,其倡導的「棄知」、「無為」、「自然」、「小國寡民」等觀念,都是在抑制靈魂的擴張行為,降低欲力的耗散速度,從而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當代產生的一些新的養生觀念如生命在於靜止等,實質上也是在避免欲力的過多消耗。 欲力的來源不是人體內自生的,它不是人體機能的產物,而是來源於宇宙空間的帶有宇宙擴張基因特徵的原始能量,這種能量在宇宙空間飄浮,任何物體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接納,但只能在最活躍的生命體中得以表現,尤其是在人體中表現得特別顯著,其根本原因是由人的意識的顯著性所致。這和佛教中的「眾生皆有佛性」的說法有類通之處,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欲力一般地表現為「心力」;除通過某些非常規的途徑如氣功外,一般地說,一個人內儲的欲力總量不會在出生後再次增加,但在人的大腦神經中樞中,欲力在各部位的分配量是不均衡的,專業訓練的實質是強迫有限的欲力向特定部位集中,以便在專業方面實現突破。在人的身體內,由後天的五穀轉化而成的能量基本上屬熱能,除用來保養身體本身的運行功能外,大部分轉化為軀體活動所消耗的機械能,與欲力有實質的不同。 本能和意識的擴張是靠欲力驅動的,擴張以欲力的損耗(逸散)為代價。人體內的欲力耗盡時,生命就自然結束,這時原有形式上的擴張中止,原機體分解與宇宙中其它存在要素進行重構塑形,並重新吸納宇宙能量,開始新的擴張形式。欲力促動,動則有極,極則而終,終則必反。所以任何單質的擴張都是有界的,生命內涵的長度延續在於擴張(精神歷程)的複雜性,也就是說,經歷愈曲折複雜,感受愈深刻,則人生命內涵的壽命愈長。 過度旺盛或過度集中的欲力作用的結果是盲目的擴張性,盲動性在人身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瘋狂。欲力只要不是過度旺盛或過度集中,則也會受到約束,這種約束來自三個方面,一個是人的生物體本身健康狀態的約束,身體愈衰弱,欲力愈弱,人到老年欲力的減弱,表現為倦怠心,已無法在精力上與年輕一代相抗衡,衰老本身就是欲力減弱的表現;另一個是來自外部抑制力量的約束,當外部力量過於強大,有效地阻礙了個體「欲力」的自由伸展時,人就會產生生活的壓抑感,情緒就會處於沮喪失落狀態;三是個體的理性意識約束,主要是引導作用,將多餘的盲動欲力引導至預定的渲瀉渠道。 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遇到挫折而情緒沮喪時,其他人一般都認為這是由於「想不通」導致的結果,於是慣於用所謂的道理來開導。但這種開導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因為是把「病因」看錯了。實際上,這是因為原來的有關欲力受阻而暫時找不到流動方向,只要能為這部分受阻的「欲力」找到另一個發泄的渠道,可能更有效的改善情緒,比如對一個悲傷者,人們總將其視為弱者而給予同情安慰,勸他們休息休息,其實休息本身並不能減輕個體的悲傷感,最好的辦法是給悲傷者找點事情做,為他的內在「欲力」找到一個新的發泄口,就是人們常說的「分散注意力」,這樣過渡一下,才可能改善其悲傷心態。媒體上常報道某個人在遭遇到巨大災難後,如何「化悲痛為力量」投入新的事業,將此宣傳為「非凡偉大的人格」,其實這只是一種普通的人格,沒有絲毫的偉大之處,因為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恰恰減輕了悲痛的心情,屬於一種治療效果,相對有一種輕鬆舒暢的成份在裡邊。再比如審判人員對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親情攻略手段,嫌疑人之所以能夠拒不交待,拚死頑抗,正是欲力高度集中在這一點,這時通過親情的手段來攻其最薄弱的心理防線,可以起到分散欲力的作用,使其頑抗的意志失去強大的欲力支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麼? 點「文章來源」進入
※【轉載】以古為鏡(來源:文史天地 作者:鳴弓)
※八字財運的來源透析(續)
※加拿大新移民來源大轉移
※作家感嘆:去了美國再也不想娶中國女人 2017年05月10日 09:04:26 來源:鳳凰時尚 1045人參與 150評論 導語:近日,一篇名為《一到美國我就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了》的文章在網路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