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雨水時節話養生

雨水時節話養生


彭欣 文匯報2016-02-25第8版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預示著冬季乾冷天氣即將結束,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正如杜甫所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為「雨水」期間雨量漸增,地濕之氣漸升,此時的養生應以祛濕避濕和保養脾胃為主。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圖書編·臟氣臟德》 曰:「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基礎。

舒肝養心,健脾祛濕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且早晨有露霜出現。隨著降雨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李東垣在《脾胃論》 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保持肝氣調和順暢。中醫認為肝主生髮,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導致脾胃功能下降。

其次,「雨水」期間,天氣無常,易使情緒波動,對高血壓病、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養心護心。「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還需靜心寡慾,不妄作勞,以養元氣。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傷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

遠離油膩,啖粥養胃

「雨水」時節萬物生髮,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肥甘厚膩最易生濕困脾,損傷脾氣。可多進食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以健脾養胃。春季轉暖,但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等,故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這一時期有兩種蔬菜值得推薦,即豆苗和薺菜。豆苗性涼微寒,可清熱利濕,春天食用既能清熱祛火,又可使皮膚光滑柔軟,其營養豐富,鮮嫩清香,最宜入湯。薺菜性味甘平,《名醫別錄》 載其「主利肝氣,和中」,《本草綱目》 稱其「明目,益胃」,自古被譽為葯食兩用的「護生草」,早在《詩經》 中就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

此外,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養胃和胃的功效。《千金月令》 曰:「正月宜食粥」,「雨水」前後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如胡蘿蔔南瓜粥、薏苡仁党參粥、山藥紅棗粥、芡實蓮子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防倒春寒,避冷遠濕

初春陽氣漸生,日趨暖和,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且此時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最多的時節之一,乍暖還寒,所以還需預防「倒春寒」,不應過早減少衣物。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驟然下降,這對老年人和幼兒的健康威脅較大。溫度驟降易使老年人的血壓明顯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幼兒則容易因氣溫改變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就需要「捂」,春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寒從腳底起」,足底神經末梢敏感豐富,只有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俗話說「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於春氣涌動,偏熱性體質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殊不知體熱外泄,濕寒交換於內而入骨,易損傷骨關節而致病。「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易致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易致頭痛,故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摩腹提肛,運脾固腎

「雨水」仍是早春節氣,尤其北方仍較寒冷,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以散步、太極拳等緩和運動為宜,使肝氣和緩上升,避免因體內能量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疏泄太過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春夏以保養「陽氣」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於養護體內的陽氣,達到運脾固腎的效果。摩腹時應仰卧,以肚臍為中心,手掌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200次,有利於促進消化,提高睡眠質量。提肛鍛煉也宜平躺,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及會陰部,肛門緊閉,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縮,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鬆並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松做9次,長期堅持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此時注意鍛煉身體,固護體內的「陽氣」,可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正如《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

推薦閱讀:

齊國旺香灸養生及調理的疾病
吃再多葯,不懂巧妙利用溫度也枉然
內功與養生
靠譜的養生文,都以這個為基礎
健化堂有哪些養生茶適合男士的?夏季男士能喝哪些養生茶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