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重頭戲:護脾胃,防濕熱

這幾天,南方的小夥伴們可算是嘗盡了春季氣候的善變,短短几天,天氣在一年四季中隨機跳轉,甚至還下了一場冷雨。這樣的天氣,很容易引發濕邪與熱邪對身體的侵害,春季除濕,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養生大事。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意思就是說人體遭遇任何一種外邪侵襲,都會給身體帶來諸多不適,並且邪氣會互相轉化。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天之肝木疏泄如太過,則脾胃會因此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如此時身體再受到濕熱侵犯,或濕與熱同時存在體內,則臟腑經絡運行受阻,更容易導致脾胃濕熱。

脾胃濕熱,中醫證候名,亦稱中焦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受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

該證在門診及臨床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等。其中慢性胃炎佔了首位。

具體病因

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脾胃濕熱的內在原因,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正氣不足,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虛弱之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濕熱。具體的病因有: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濕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居中央,脾為濕土,濕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濕結合即為濕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濕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濕,結合亦成濕熱。

2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損傷脾胃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等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日久均可化熱。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癥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濕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濕熱證。

3脾胃失健

脾胃是濕熱的傳導之源,脾主運化,為水濕運轉之樞紐,由於各種原因傷及脾胃,均可導致其運化功能失常,水濕內停,濕阻日久化熱,而成濕熱之證。

4情志因素

張景岳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泄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濕,濕郁化熱,濕熱乃成。

主要表現

一般來說,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便不能運化水濕,濕濁在體內停留,久了就會阻滯氣機。而氣相當於我們人體的能量,氣機堵在局部不動,淤久便會化熱,所以濕熱蘊結在脾胃之後,反映在臉上就是油光滿面。除了滿面油光之外,脾胃濕熱還表現為以下幾類癥狀:

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等;

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或口甜黏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等;

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推薦食療

春季多風,易耗散水分,此時,多吃些能補充人體津液的食物對於防治濕熱也是有益的。在各類粥湯中加一些瘦肉、禽蛋、大棗、薺菜、芹菜、韭菜、豆類等,既利於消化吸收,又可助春陽生髮。

薏苡仁二豆粥

原料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茯苓15等量、大棗3粒。

做法 三種食材分別洗凈,大棗(去核)洗凈,一起倒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煲煮1個小時左右至所有食材熟爛即可。

功效 健脾化濕、消利濕熱、滋陰補腎。

蘆根湯

原料 鮮蘆根30克,廣霍香1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先將鮮蘆根和廣霍香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兌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有化濕、清熱止嘔功效。脾胃虛寒者不宜服食。

苦瓜薏仁粥

原料 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

做法 先將苦瓜洗凈,剖開去瓤籽後切成小塊,與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爛熟,空腹食用。

功效 此方有清熱利濕之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熱祛暑、養血滋肝、和脾補胃、明目解毒;薏仁有益胃健脾、除痹勝濕、清熱排膿之功效;赤小豆健脾除濕;粳米益脾胃、除煩渴。但胃寒、脾虛無濕、大便燥結者和孕婦慎用。

茯苓粥

原料茯苓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個。

做法 先把粳米加適量水煮沸,後放入紅棗,粥成時再加入茯苓粉攪勻,稍煮即可。

功效 此方有健脾利水之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搜索微信號:就這看國醫網(←_←長按可複製)

想了解更多中醫養生知識,就在這裡看!


推薦閱讀:

春天的賊
我敢打賭,不會再有比這屆春季檔更牛B的日劇了!
2010春季鞋和包包配飾系列
7款春季養生粥的做法

TAG:春季 | 養生 | 濕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