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小初高《柳宗元:江雪》同課異構聽課隨感

【原創】小初高《柳宗元:江雪》同課異構聽課隨感 ----王語雷、丁寧 【一】 提筆,忽然想到:境界二字。於是,話匣子就從一則軼聞開始了---- 西南聯大時,逢國學狂儒劉文典講課,著名西洋文學家吳宓(號雨僧)只要空閑,必聽,並坐在教室內最後一排。劉文典總是閉目講,講到自己認為獨到的體會的時候,總是抬頭張目向後排看,問道:「雨僧兄以為如何?」吳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點頭一面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惹得全場為之暗笑。 此為一景,亦為一境。 語文之境,竊以為天地之間。天為文化,地為語言。而,天地之間的行者,曰:語文人。 語文人的舞台即課堂。課堂境界之妙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好在藝術的舞台是相通的,借用一段劉鶚於《老殘遊記》的描寫吧----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 此情此景,恰如大詩人李白於黃鶴樓前,擲筆,慨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好久沒有如此振奮,緣於一堂好課。而,好課是不能複製的!......遺憾,但不影響品鑒。正如前面啰啰嗦嗦的慢板,是為了一個贏得雷鳴般喝彩的最強音---- 公元2014年10月14日,東北師大附中。孫立權老師用三十分鐘演繹的一堂《柳宗元:江雪》:誠如前述大師之逍遙;誠如前述聲音之曼妙! 【二】 【第一節】8點30--9點 《小學教學:江雪》 長春一實驗小學教師:田璐 【筆者總評:散】 主要採用「讀」中感悟的教法。但,教師的朗讀、板書、教態、對於文本的理解,以及隨機應變,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課堂摘要(轉)】 授課班級:長春一實驗小學四年5班。

教師先後設計的問題:

1.這節課學習柳宗元的《江雪》,大家看詩的題目,想像詩歌的內容會是什麼?

2.有沒有同學會背誦這首詩?

3.大家都會背這首詩了,我們還用學這首詩嗎?要學,學點什麼呢?

(學生答:要學詩中的詞,字(音),作者介紹,詩的意思)

4.形式多樣的指導性誦讀:請學生先自由的讀,要求讀出五言絕句的節奏,讀准字音;請個別學生范讀,讓學生指出他認為需要注意的字音;老師一句一句范讀,學生跟讀;學生讀每句的前兩個字,老師讀後三個字。

5.教師指出這篇出自江蘇版教材(長春版的小學教材沒有這首詩)的詩,沒有書下注釋。那你認為詩中哪些字需要加註釋?請你把它圈出來。——怎麼解釋大家圈畫出來的詞語呢?

(老師針對不同的詞,引導指出多種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絕」,可以用查字典選選項的方法;「徑」,學過的哪些詩中,還有「徑」字,列舉出來,通過學過的這些詩中的意思理解詞語;「孤」,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詞義;「蓑笠」,可以通過部首猜字的方法理解詞義)

6.請學生互相講一下詩的大意,請個別學生描述,老師在黑板上畫孩子描述的「畫面」。

7.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或是產生了什麼樣的情感?請你帶著你的這種情感再讀詩歌。

8.這場景是寒冷、空寂的,老翁為什麼還在垂釣呢?你由老漁翁想到了誰?

9.教師大屏幕呈現柳宗元寫《江雪》的背景文字,要求學生默讀,然後回答由老漁翁讀出了怎樣的柳宗元?

10.請學生再齊讀《江雪》,爭取能把自己的心與柳宗元貼得更近,爭取都能做柳宗元的知己。

【第二節】9點10分--9點40 《初中教學:江雪》 東北師大附中教師:李翔宇 【筆者總評:緊】 1、 教師對於課堂控制力「過了」,剛有過之、柔顯不足; 2、如果主持人成為舞台主角,那還要演員幹什麼呢? 3、把「仕」與「隱」二字,作為一處教學重點,值得商榷(題目中的「雪」,怎麼理解?)。 4、年輕教師個人素質相當不錯,如果好好領會「無欲則剛」;敢於放棄引領,改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課堂摘要(轉)】 授課班級:東北師大附中初二25班。

李翔宇老師從學生學習過的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記》導入,引導學生思考《小石潭記》中的景物描寫與《江雪》這首詩的景物描寫有何異同。通過師生的共同研討,學生理解到《小石潭記》中的景是「小境」,《江雪》中的景是「大境」,但是兩「境」還是有共同的特色,即「寒」和「靜」。

接著,李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篇作品景物描寫背後作者情感的異同。通過比較文本,學生總結出《江雪》中作者情感有個「孤」字,《小石潭記》中沒有。李老師引導學生注意《江雪》詩中是「鳥——絕」「人——滅」,所以作者是「極孤」,而前邊的「寒」是「極寒」;「靜」是「極靜」。

之後,李翔宇老師宕開一筆,讓學生講講歷史上著名的釣翁。學生講到了姜子牙,講到了屈原筆下的漁父。李老師提問,柳宗元《江雪》中的形象更像誰?同學展開熱烈地討論。李老師最後用蘇東坡評價柳宗元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高度概括了柳宗元詩歌的特點。

【第三節】9點50--10點20 《高中教學:江雪》 東北師大附中教師:孫立權 【筆者總評:妙】 一妙:開課伊始,乾淨利落切題。然後,敢「慢」(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公開課上,敢「慢」、會「慢」,就必然是高手! 二妙: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山西方言朗讀、湖南方言朗讀、中英文對照學習,既具有趣味,又頗具匠心; 三妙:感悟古詩意境畫面。結合美術,鼓勵個性,點撥「一千個人的眼睛裡,有一千幅江雪。」 四妙:抓住了詩眼---雪。......雪,是可以釣的嗎? 這個地方,絕對體現了執教者的文化層次、思想深度。 【課堂摘要(轉)】

授課班級:東北師大附中高二28班。

孫立權老師的課集中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柳宗元的《江雪》千古傳誦,經久不衰的魅力是什麼?

孫老師首先展示了兩首詩詞(片段):

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見江天飛雪。遠水長空連一色,使我吟懷逸發。寒峭千峰,光搖萬象,四野人蹤滅。孤舟垂釣,漁蓑真箇清絕。

——秦觀《念奴嬌 赤壁舟中詠雪》

萬樹枯林凍折,千山高鳥飛絕。兔徑迷,人蹤滅,載梨雲舟一葉。蓑笠漁翁耐冷的別,獨釣寒江暮雪。

——喬吉《雙調·沉醉東風》

以此指出,像這樣化用柳宗元《江雪》的詩詞,有幾百首;有關《江雪》的畫作幾百幅,從而提出問題:柳宗元的《江雪》,千古傳誦不衰的魅力究竟是什麼?

讓學生討論之前,孫老師出人意料地放出了一個迷人的「煙火」。他說,柳宗元是山西人,我們師大附中語文組的張林建老師也是山西人,所以先請張林建老師用山西話讀一下這首詩。——結果,張老師一讀,詩韻立顯,調動起了在場所有師生的興趣。

接下來,孫立權老師先後找了7位同學發言,學生都講出了各自的見解。比如,有學生認為《江雪》的魅力在於詩前兩句的「大境界」和後兩句的「小人物」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有學生認為詩中的「千、萬」和「孤、獨」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極致的孤獨——千萬孤獨」;有學生認為詩寫出了佛家「空」「無」的思想,寫出了釣者心中的「禪意」;還有學生認為詩中的「翁」用蓑笠和大雪所「蒙」,給了人無限的遐想;還有同學從詩中讀出了道家思想。學生髮言過程中,孫老師旁徵博引,適時視勢地進行了引導。

學生髮表完意見之後,孫老師講出了他對問題的獨到見解。

他認為《江雪》的魅力在於:詩中不僅「有畫」,還「有人」,「有我」,「有著不屈精神的我」。漁翁是作者的寫照與縮影,漁翁象徵了柳宗元的精神特質。

聯繫寫詩的背景,孫老師講到柳宗元當時的坎坷遭遇,比如被貶千里之外,連遭喪親之痛,水土不服百病纏身,比如言語不通交流困難。說到這裡,孫老師又給大家插了一個「曲子」。他說,柳宗元被貶永州,而永州在今天湖南地界。他是山西人,語言上就不通,與人交流成問題。不信,我們這有個湖南的老師,讓她給大家讀讀《江雪》。——大家會說,她讀詩,我們都聽懂了,那是因為你知道她讀什麼。讓這位老師隨便說兩句湖南話,看大家能不能聽懂。——這位老師說了幾句,大家鬨笑。

接下來,孫老師又結合幾則引文說明了柳宗元雖身處困境但不屈的形象:

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葯 久壽書》

以謫而出,至死不服

——田錫《 題羅池廟碑陰文 》

東坡曰:鄭谷詩「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此村學中詩也。子厚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信有格哉!

——宋人洪駒父詩話

孫老師又指出《江雪》寫盡了「禪意」。他提問:假如你是畫家,你會怎樣描畫「江雪」這幅圖。接著,孫老師呈現了幾幅有關「江雪」的畫作。第一幅是宋代大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這幅畫中,畫家隱去了山、江、雪,只留下了「舟、翁」。比較幾幅畫作,孫老師讓學生體會出《江雪》寫盡了「禪」中的「空」。

之後,孫老師讓學生把題目「江雪」和尾句「獨釣寒江雪」用英語呈現出來,讓學生體會漢語簡練、含蓄、內涵豐富的特點。點出《江雪》一詩20字,千百年來未曾磨損的獨特魅力!

【三】 常言道「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今天,否矣!筆者會坦率地對曹丕說:聽小初高同課異構《柳宗元:江雪》,一上午,這一個「雪」字,值了。 當然,遺憾也是藝術的一種美。......一,類似「錢學森之問」,如果能夠從附中高中學生的嘴裡大膽流露出來,課堂幾近完美啊!二,越是經典閱讀,越離不開批判(中性,含有質疑之意。)教者定義的「好」,是不是堵住了學生們創造的門呢? 教,就是為了教不明白吧?! ----2014年10月14日東北師大附中聽課隨筆。【附錄:專家評課】(轉載:建國的博客)

評課環節,吉林省教育學院小學部趙士英主任首先對今天的教研活動做了點評。他先肯定了這次教研活動,他說,「小初高異學段同課異構」活動的設計極具魅力,極具創造性,是別開生面的創舉。它打破了目前「小初高」語文教學沒有交流的局面,讓三個年段的語文老師坐到一起研討語文教學,推動了語文教育12年一體化的發展。之後,趙主任指出了三堂課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都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都注重了語文學習方法和策略的培養,都強調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趙主任也提出了自己對課堂的幾點思考,比如怎麼提問,如何做到不低於學段目標,又不高於學段目標;比如課堂中除了師生對話外,是不是還要強調生生對話;比如除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創造性思維,用不用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等等。

長春一實驗小學主任、吉林省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任洲儀老師主要針對田璐老師課的設計,進行了點評。她說,田老師的課堂設計具有生本意識、文體意識和學法意識。田老師能尊重孩子的認知能力,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能根據詩歌文體的特徵,運用有層次的誦讀法進行教學;且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

東北師大文學院宋祥教授把自己的點評概括為「六好」和「四啟示」。

一好是活動設計的好,「小初高異學段同課異構」,獨具匠心,別開生面。二好是主持的好,主持人王春老師前途無量。三好是教的好,田老師的課注重誦讀、注重學法指導、善於創設情境;李老師的課準確地提煉出「寒、靜、孤」三個字,抓住了漁翁的形象,善於文本的交互結合教學;孫老師「信有格哉」,他的課內容和資源厚重,對詩中禪意的闡釋極具高度,語言表達爐火純青,一般人無法企及。四好是學的好,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達自己觀點。五好是聽的好,現場是「擁擠不堪」,但是教師聽課精神飽滿。六好是評的好。

「四啟示」分別是:一、教師授課要有課程意識,教材不是教學的出發點,而是相關的課程標準;二、教師要有資源意識,意識到教材是可改變改進的資源,教師是可挖掘的資源,學生是可開發的資源;三、教師要有生本意識,要思考同一內容,如何教給不同學段的學生。(宋老師提出更大膽的設想,下次能不能搞一個「學前小初高大異學段同課異構」;或是搞一個讓孫立權老師教小學生的活動)四、教師要有效率意識,在單位時間內,學生能力要有提高。

東北師大文學院徐鵬副教授,吉林省初中語文教研員宋勝傑老師也做了點評。

推薦閱讀:

大量做題不如巧聽課,尖子生不傳之秘!孩子必讀
濰坊聽課紀行(上)
【聽課筆記】9月4日下午母仔豬大會:趙昕紅、武瑞、洪翊棻、勞曄、徐俊寶精彩演講
《再別康橋》聽課記錄(餘映潮主講)

TAG:原創 | 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