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藍,雲有多白,綠絨蒿就有多美!

這是在西藏地區最常見的綠絨蒿了,也是我要分享的第五種綠絨蒿。「真如綠水中,一朵芙蓉出。」那雨中藿香葉的女神姿態;陽光下綢緞般閃亮的是全緣葉綠絨蒿;還有那閃爍五彩的總狀綠絨蒿以及水藍少女般嬌羞動人的普蘭氏。每一種,都是那麼特別、那麼美。

多刺綠絨蒿屬罌粟科草本植物,全體被刺,堅硬而平展,長0.5-1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長在海拔4100-5400米的山坡石縫中。根據最新資料,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全世界共49種,1種產西歐,其餘48種分布於東亞的中國一喜馬拉雅地區。我國有38種,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喜馬拉雅—橫斷山區。

第一次遇見多刺是在拉薩城後面的山上,叢叢野花開得滿坡都是。有綠色的刺參,藍紫色的架棚和白色的香青,還有其它各色的高原小花,一時辨不清名字。接近山頂的時候,遠遠望見一朵藍色小花,在角落裡孤獨地開放。就是這一抹藍,彷彿給了我一針興奮劑。來不及調整呼吸,頂著高反快速往上爬,直累了個眼冒金星。顧不上氣喘如牛,俯下身,細細欣賞這薄如蟬翼的花瓣,在夕陽的照映下閃閃發光。充滿聖潔的花瓣,讓人只願觀望而不願觸摸。

克制著呼吸,靜靜地望著它,不由地想起一首詩,儘管是詠蘭,用在這裡倒也很貼切:

蘭生幽谷中,

倒影還自照。

無人作妍媛,

春風發微笑。

生於如此寂廖的山頭,

孤芳自賞,

怡悅而又悠然。

第二次遇見它,是在去往納木措湖的路上。隨意停車路邊,遠眺遠方那片湛藍的湖泊,彷彿藍天落入群山,靜謐而又夢幻。粗獷的流石灘,映襯著藍寶石一樣的納木錯湖,將大自然的豪邁和柔美展示得淋漓盡致。

看近處,礫石的縫隙中生出一簇簇低矮的野花,白色的點地梅,黃色的虎耳草,更有那一枝枝多刺綠絨蒿直直挺立,美艷無雙。天,藍得像湖泊,通透明麗;花,藍得像天空,嬌艷嫵媚。那美麗的納木錯湖,就像鑲嵌在廣袤的大地上的一面鏡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

大自然說出來,

又收回去,

把它藏在心間,

然後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當自然以如此大美召喚我時,我是多麼心急火燎地想要進入它的世界,我跪倒在這片礫石上。我想去慰問每一朵花,雖然她們並不在意。我的高原不缺氧,缺的只是眼前的美麗。恍惚間身心一片澄澈,如已無我。

「我在原野上搖曳,

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風中呼吸,

使清風芬芳馥郁。

我微睡時,

黑夜星光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

我醒來時,

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第三次遇見它,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山口處,疾風勁吹;白雲下,經幡搖曳。這是5000多米山頭,我又一次看到它的身影。天地間那小小的你,再次抓住了我的心。

山上風急,吹得人都站不穩,那美麗的花瓣更是翻飛若藍色蝴蝶。在高原的極端生境中,大多數小花都是貼著山而生,以求自保。而多刺綠絨蒿卻高擎著碩大的花朵,直面勁風,彷彿和命運抗爭,這如此強烈的反差卻帶來的極大美感。

難怪曾有人感嘆:「綠絨蒿,如同喜馬拉雅,它是花的一種高度,一種境界。」

美學家朱光潛曾這麼說,「心裡印著美的印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

蘇東坡亦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推而廣之,那「竹」只不過是千萬美好形象之一種,一切美好的事物大抵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吧。

植物學家看到花,想到的是繁殖;

藥學家看到花,想到的是功效;

畫家看到花,想到的是形色;

而我看到的,就是你的樣子;

那「初發芙蓉」之美。


推薦閱讀:

青藏高原上是不是矿产很少?
#青藏高原研究#16【Science Advances:岷江冷杉生長隨氣候變化而加速】
#青藏高原研究#20【PNAS:為何風景這邊獨好?--橫斷山植物多樣性形成機制】
#青藏高原研究#22【NatureCommunications:氣候變化降低青藏高原草地穩定性】

TAG:青藏高原 | 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