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南懷瑾選集》的點滴淺思——用人之道
——國學思索之十七
「《論語》是不可分開的,《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是一整篇文章。」(以下雙引號內,除了註明孔子外均為先生所講)按照先生這樣的認識來讀《論語》確實體會頗深。本人體會《為政》篇講的就是一篇邏輯性很強的、內容上很完整的用人之道。
一、用人的首要標準是:「德」——「為政以德」這裡主要是指領袖級、領導級、主管級的人才,當然也具有用人之道的普遍意義。「就是說『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在外的行為就無懈可擊。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風,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裡本身不要動,只要發號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滿天無數的星座,都會跟著你的方向動。」為什麼會如此哪?原因有二:1、有德者的內心應該象詩人那樣真誠。正象先生所講「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告訴我們為政的人,除了領導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對於自己的修養,更要有詩人的情操,才能溫柔敦厚,才能輕鬆愉快的為政。」2、有德者的所為,又如先生所講「假如以道德來領導,每個人都有道德的涵養,『齊之以禮』,以禮教化。這就談到禮義精神了,大家能自動自發,如果做錯了,有那慚愧的心情,這樣做到人人有恥,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難過,這就是有恥。到了這種情形,則『且格』,就達到了政治的目的。所以他是主張用道德的政治、道德的感化,這就是儒家與法家的精神之不同了。不過,中國的政治,向來是道家、儒家、法家合用的。」
二、「為政以德」的用人之道,是孔子人生經驗的累積。所以,先生講到「我們要研究孔子為什麼把幾十年所經歷作人、做事、做學問的經驗,要放在《為政》篇里。這經驗太重要了,本來為政就是須要人生的經驗。」孔子的人生經驗就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由此積累的「為政以德」的經驗,孔子對魯國的大夫孟懿子的回答是:「德」不可違;而對孔子的學生樊遲的回答是:「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裡的「禮」就是「德」的表現形式。同時人生經驗的累積,也是識別「為政以德」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們考核幹部的必要條件和資格。
三、「為政以德」的主要表現就是「以孝治天下」。也就是說「孝」是看一個領導人能不能「為政以德」的重要標誌。正象先生所講:「孝道很簡單,你只要想到當你病的時候,你的父母那種著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個人而言——所謂孝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你只要記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麼著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父母,就是孝;」「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來為政,也就是我們所講公務員是人民公僕的道理一樣的」。我們的公務員能不能做到「以孝治天下」,成為人民的公僕哪?按先生的理解孔子又提出兩條要求:1、「不敬」的問題;2、「色難」的問題。孝道第一個要敬,這是屬於內心的;第二個則是外形的色難,態度的。「『色難』——態度不容易作好。內心上更難。 『敬』——真愛人,不容易作好。所以把這兩句孝道的話擺在「為政」篇中,也就是從政的修養與態度,這是真學問。」對這樣的真學問只有象顏回那樣「再加以發揮,能夠擴而充之,這才是事業的好乾部,為政的人才。」
四、如何識別「為政以德」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們如何考核幹部的「德」。按先生的理解孔子提出如下三種方法:1、「視其所以」,看他的動機、目的;2、「觀其所由」,看他的來源,整個行動的經過;3、「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於什麼?能不能安於現實。孔子以這三點觀察人,放在《為政》篇中,就是知人勵品的重點所在。
五、在以「德」為用人的首要標準的前提下,按先生理解孔子又提出了如下十四條用人的具體標準:1、要有學問。「為政到底是要有學問的,所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樣才真能師法過去的歷史,判斷未來新的事物的發展;」2、要是全才。「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不器』就是並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3、要干實事。「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4、要講團結。真正的君子要以事業為中心團結所有人,就是「周而不比」。而不是小人正相反,,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麼事都以「我」為中心、為標準,這就是「比而不周」;5、要有思想。就是孔子講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要利用好「偏」才。對「『異端』就是走特殊思想,不走正路的,走偏道,而偏道中還想出特別花樣。」的人要利用好,就是「偏」才。否則,就是「斯害也已」;7、要謙虛。領導人要「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就是最高的智慧。換句話說,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則就真是愚蠢」;8、要謹慎。講話要謹慎,不要講過分的話,不要有過分的行動。9、要得到眾人的擁護。就必須「舉直錯諸枉,則民服。」「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到公正廉明,真是一種最高的修養。」10、要以身作則。「接近老百姓,內心要有真正的莊嚴情操,百姓對你自然就恭敬了。」11、要家庭和睦。「一個人在家裡能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家人、朋友(社會關係),這也就是政治了。」12、要言而有信。「孔子說作人、處世、對朋友,『信』是很重要的,無『信』是絕對不可以。尤其一些當主管的人,處理事情不多想想,驟下決定,以致隨時改變,使部下無所適從,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13、要有預見性。「孔子並不是有宗教性的神通,也不是先知,換句話說,是他要人憑藉智慧,多讀歷史,就知道過去。既然用上述的法則,循歷史的軌跡就可以知道過去,用同一法則,也就能知道未來。」14、要堅定信念,有責任感。就是要非其鬼而不祭為大義。「為政的基本精神——要有見義而為的大勇。」以上十四條具體標準真是夠全面的了。
通過學習先生的選集,本人認為:孔子的「為政」篇,確實為我們提出了一整套的「用人之道」。就是在今天不是仍然很有意義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