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歌 灸療三字經

艾灸歌出自《扁鵲玉龍經》中風癱瘓經年月,曲鬢七處艾且熱。耳聾氣閉聽會中,百會脫肛並瀉血。承漿暴啞口喝斜,耳下頰車並口脫。偏正頭疼及目眩,囟會神庭最親切。風勞氣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兩邊。肺疼喘滿難偃仰,華蓋中府能安然。喉閉失音並吐血,細尋天突直無偏。瘰癧當求缺盆內,紫宮吐血真秘傳。霍亂吐瀉精神脫,艾灸中脘人當活。食積臍旁取章門,氣癖食關中脘穴。臍上一寸名水分,腹脹更直施手訣。關元氣海臍心下,虛憊崩中真妙絕.嘔吐當先求膈腧,脅痛肝腧目翳除,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養老並肩髃,泄瀉注下取臍內,意舍消渴誠非虛,氣刺兩乳中庭內,巨闕幽門更為最。忽然下部發奔豚,穴號五樞宜灼艾。肺俞魄戶療肺疾,瘧灸脾腧寒熱退。膏肓二穴不易求,虛憊失精並上氣.五痔只好灸長強,腸風痔疾尤為良.腸痛圍臍四畔灸,相去寸半當酌量.赤白帶下小腸腧,咳逆期門中指長.大敦二穴足大指,血崩血衄宜細詳。項強天井及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人門挺露號產疒貴,陰蹺臍心二穴主。婦人血氣痛難禁,四滿灸之效可許。臍下二寸名石門,針灸令人絕子女。肩髃相對主痿留,壯數灸之直推求。腹連殗殜骨蒸患,四花一灸可無憂。環跳取時須側卧,冷痹筋攣足不收。轉筋速灸承山上,太沖寒疝即時瘳。腳氣三里及風市,腰痛崑崙曲月秋里。復溜偏治五淋病,湧泉無孕須懷子。陰中濕癢陰蹺間,便疝大敦足大指。癲邪之病及五癇,手足四處艾俱起。風拄地痛足髃疼,京歷付陽與仆參。心如錐刺太溪上,睛痛宜去灸拳尖。歷節痛風兩處穴,飛揚絕骨可安痊。脾虛腹脹身浮腫,大都三里艾宜燃。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髎與中渚。目骨更取穴譩譆,肩背痛兼灸天柱。腰俞一穴最為奇,艾灸中間腰痛食。醉飽俱傷面目黃,但灸飛揚及庫房。

從《扁鵲玉龍經》談今天的針灸扁鵲是中醫學的開山鼻祖。世人敬他為神醫。古人說他有透視功能,其實讀過《難經》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望診達到登峰造極的一種外在體現,應該是他實踐的正悟。究竟有多神?從《扁鵲玉龍經》可以完全體現的出來。從以上《扁鵲玉龍經》中可以看出,扁鵲治病神就神到一針即可治癒。然而現在臨床上有如此神奇效果的就太少了,我認為是用針和得氣上不得其法。用針是用針長度和取穴方法上有誤差。例如:環跳穴,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骨裂孔的連線上,外1/3與中1/3的交點處2.0~3.0寸取穴。其實這個穴位4寸的針可以完全扎入。扎針的深淺決定針是否可以得氣,要因人而異要靈活運用。扎針時如果不是身體側卧與身體垂直取穴,必定要影響正常的行針和正常的得氣。得氣,古稱"氣至",近稱"針感",在針刺穴位後,經過手法操作或較長時間的留針,使病人出現酸、麻、脹、重等感覺;行針者則覺得針下沉緊;稱為得氣。這種針感產生的程度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往往和療效有密切的關係。人體上的穴位除了奇經八脈上的穴位不受季節時辰影響外,基本上所有的穴位都受以上兩種因素影響。所以了解穴位歸屬與哪經最重要。《內經》還指出氣溫變化時針刺的深淺及對療效的影響,春夏天溫日明,人體氣血充盈,衛氣趨向於表,故血易瀉,氣易行,針刺當淺,療效較好;反之,秋冬天寒日陰,人體氣血沉向於里,針刺當深,療效相應較差。所以季節的變化影響得氣。另外還要看扎的針是否是真正的穴位,其實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患者感覺不到針的進入才是真正的穴位。如果在行針中突然感到患者身體產生了震動,這針不管深淺就不要在行針了,這是針灸得氣最關鍵的地方。灸療三字經人之身,價無邊。若有疾,體難安。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簡便。取艾葉,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條,叫艾卷。家常備,解急難。艾炷灸,著膚燃。雖苦痛,力拔山。得膿壞,功效顯。頑痞症,方可痊。艾條灸,甚舒坦。溫通經,熱驅寒。虛可補,實可瀉。陷可拔,凸可按。閉可開,脫可斂。治百病,反掌間。寒暑易,邪風傳。起病急,癥狀險。速灸治,病不掀。高熱危,灸大椎。怕風寒,風門關。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潔,易腹瀉。腸絞痛,苦不堪。急灸臍,肚中暖。不間斷,便自干。膿瘡癤,腫熱痛。灸患處,自然平。治肺癰,灸前胸。膿血去,肺氣通。心有疾,灸後背。氣血開,諸症退。肝血淤,尋肝俞。黃疸消,肋痛除。脾胃虛,食納減。免疫低,灸中脘。腎病重,灸腰眼。浮腫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樞。溲淋漓,尋中極。精不固,關元堵。帶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經不調,三陰交。嬰幼兒,苗初長。擅投藥,易受傷。灸身柱,健神經。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腦,百會烤。火力足,療效好。結核病,甚煩心。對患處,日日薰。乙肝病,頗難愈。灼肝俞,配三里。氣不足,氣海補。血不旺,膈俞暢。肝氣上,太沖降。腎水寒,烤湧泉。灸風隆,痰飲行。崩漏惱,隱白好。休息痢,腸俞愈。腸癰凶,闌俞攻。畏寒人,補命門。頭眩暈,百會薰。拔氣陷,力千鈞。上星專,清鼻淵。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諸般疹,一灸無。胸中悶,尋內關。艾火近,立時安。命將休,關元灸。氣欲散,神闋斂。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氣存。欲長壽,灸三里。保健康,功無比。灸從久,莫間斷。此一言,值萬貫。艾火香,上古傳。護萬民,登鶴年。

百草之王艾條的功效,作用,用法艾條又名(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艾條的功效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濕。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四肢疼痛,脘腹冷痛。艾條的作用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解除疲勞,享受輕鬆,達到內外和諧完美統一的最高境界。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疲;溫中活里、強臟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艾條的用法1、穴位艾灸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2、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3、全身艾熏(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髮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艾灸經驗: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家庭艾灸注意事項: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艾灸的實用操作『視頻』

熟記艾灸三字經快速成為艾灸高手

人之身,價無邊。若有疾,體難安。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簡便。取艾葉,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條,叫艾卷。家常備,解急難。艾炷灸,著膚燃。雖苦痛,力拔山。得膿壞,功效顯。頑痞症,方可痊。艾條灸,甚舒坦。溫通經,熱驅寒。虛可補,實可瀉。陷可拔,凸可按。閉可開,脫可斂。治百病,反掌間。寒暑易,邪風傳。起病急,癥狀險。速灸治,病不掀。高熱危,灸大椎。怕風寒,風門關。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潔,易腹瀉。腸絞痛,苦不堪。急灸臍,肚中暖。不間斷,便自干。膿瘡癤,腫熱痛。灸患處,自然平。治肺癰,灸前胸。膿血去,肺氣通。心有疾,灸後背。氣血開,諸症退。肝血淤,尋肝俞。黃疸消,肋痛除。脾胃虛,食納減。免疫低,灸中脘。腎病重,灸腰眼。浮腫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樞。溲淋漓,尋中極。精不固,關元堵。帶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經不調,三陰交。嬰幼兒,苗初長。擅投藥,易受傷。灸身柱,健神經。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腦,百會烤。火力足,療效好。結核病,甚煩心。對患處,日日薰。乙肝病,頗難愈。灼肝俞,配三里。氣不足,氣海補。血不旺,膈俞暢。肝氣上,太沖降。腎水寒,烤湧泉。灸豐隆,痰飲行。崩漏惱,隱白好。休息痢,腸俞愈。腸癰凶,闌俞攻。畏寒人,補命門。頭眩暈,百會薰。拔氣陷,力千鈞。上星專,清鼻淵。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諸般疹,一灸無。胸中悶,尋內關。艾火近,立時安。命將休,關元灸。氣欲散,神闕斂。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氣存。欲長壽,灸三里。保健康,功無比。灸從久,莫間斷。此一言,值萬貫。艾火香,上古傳。 護萬民,登鶴年。
推薦閱讀:

[轉載]艾灸三穴
艾灸去黃褐斑
豐富多樣的艾灸療法,你知道多少?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感冒 | 受寒、中暑,艾灸幫你輕鬆搞定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