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看別人的讀書筆記?

閱讀原文

(文/水湄物語)豆瓣的最大一個作用,就是可以看到別人分享的書評、影評、樂評,以此判斷一本沒有看過的書,沒有看過的電影是不是值得去看。

影評的部分,豆瓣專門設置了「是否劇透」的按鈕,因為喜歡看電影的人,誰希望在福爾摩斯還沒出場前,就知道兇手是誰呢?

但是對於書評,大家的態度可能不太一樣。有些人就是很喜歡看書評,用10分鐘的時間,就能了解到一本書的精華,何樂而不為呢?

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上海教改,周五下午不上課。但是家人擔心我這種超級搗蛋鬼出門闖禍,所以就借了大堆大堆的書,期望栓我在家裡。我記得我最早看的一套書,就是「世界名著縮寫插圖本」。因為這套書涉及的書太多太全,以及我看了太多遍的緣故,一直到我很大的時候,我都覺得這些書是我看過的。但這一切都結束在高中的某個暑假,當我再次鼓起勇氣看所謂的世界名著的全本的時候,我發現了全新的世界。

原來這些書我都不曾真正地認識過。原來全本當中還有那麼多的細節,那麼多的鋪墊來讓我淚如雨下,有那麼多跟主線毫無相關的有趣的東西。你是否可以想像《紅樓夢》里,只有寶黛釵的三角戀愛,而沒有螃蟹宴的那些螃蟹詩,沒有下雪天的那塊鹿肉,沒有酣睡芍藥下的湘雲,沒有喝茶還要吐槽的妙玉嗎?你是否可以想像《大衛科波菲爾》里只有大衛一個人的經歷,而沒有可愛的朵拉,沒有艾妮斯或者小愛彌麗嗎?還有那些文字細節所蘊含的感染力。簡跟羅切斯特的對白,呼嘯山莊的黑夜。

就是這個經歷讓我恨死了縮寫本。到現在我還不知道,給小朋友看縮寫本,到底是會讓他愛上名著呢?還是恨上名著?一本乾巴巴的只有故事沒有鋪墊沒有細節的名著,到底還能不能算是名著?

好吧,再繞回主題上來來,為什麼不要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呢?或者有人會說,你說的是小說啊,小說有那麼多細節當然不適合看縮寫本,但是很多書是實用類的書籍啊,看看讀書筆記不都有了?

讓我摘抄一段話:

「常常令大家扼腕痛惜的古希臘文明,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孤獨的天才早產兒。他們幾乎註定是要滅亡的。文明出現太早的話,就像一個不足月的嬰兒,他的生存可能幾乎完全取決於生存環境。假如他得到的不是一個暖箱,而是一片野獸出沒的叢林的話,我們又憑什麼指望他生存下去?文明在那個時代,就是軟弱的同名詞。當我們看到,在人類早期弱肉強食的大環境中,雅典人在那裡發展文明,培育生長著民主制度的萌芽,雕琢著精美的石雕,胸中醞釀著史詩的激情;同時,我們又看到,鄰近的斯巴達,紀律嚴明,全民皆兵,整個國家如同一個兵營。小兒七歲就嚴酷訓練,青年個個參加軍訓,30至60歲全都是現役軍人。這幅景象,就像在狼群中,看到一隻浪漫的羊一樣。那是人類在比誰的牙齒尖利的時代。……結果總是野蠻大獲全勝。」

這是《帶一本書去巴黎》中的話,作者是林達。他並沒有絕對地推崇民主,也沒有絕對地貶低獨裁,他說的意思是,民主和獨裁要看在何時?何地?何事?也就是說,要看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

而這段話,實際上又是被老雕在《MBA教不了的創富課》書中所引用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在初創時期的小公司中,獨裁可以保證效率的最大化,而到了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獨裁反而會造成決策錯誤的風險,這時候就應該引入民主機制了。

林達的書不是小說,老雕的書更不是小說,如果你只記得結論說「古希臘文明,勢必要滅亡」和「創業公司一定要獨裁」,是不是失去了什麼呢?沒錯,你失去的是這個結論的背景,適度的邏輯推理過程。

你失去的是你獨立的思考過程,這個背景是不是事實?這個邏輯是不是正確?這個結論有沒有問題?如果失去這些,你就失去了看書所能帶給你的最大的財富,也就是獨立的思考能力。

只看讀書筆記,而不是看這本書的全貌(以及這本書相關的書籍和背景知識),會讓你只看到貌似正確的結論,而失去了思考這些結論的能力。

此外,由於每個人的能力範疇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能理解的書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我記得我看過一本好書,《秋水堂論金瓶梅》,她說《金瓶梅》用了整整一章來描寫李瓶兒的死。她理解這種描寫性的歡愉和死亡的悲哀,正是作者對人生的深刻理解。相較之下,《紅樓夢》簡直就是青春小說了。當然我也看到有人用《金瓶梅》寫了一篇明末清初的經濟水平的論文。反正至少以我的能力範疇,這些我都沒看出來。

所以有時候我看到別人的讀書筆記,內心想,「靠,這跟我看的根本就不是一本書麽」。無論小說也好,非小說也好,實用書也好,哪怕是個烹飪書,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與自己經驗相聯繫的部分。有些書,別人都覺得很好,可是你怎麼也無法下咽。有些書,別人都說大爛書,可是對你確實有很大的幫助。這一切,都不是讀別人的讀書筆記所能學到的。

當然,讀書筆記也有好處,但這是在你讀書之後的。在讀完整本書之後,看看別人寫的內容,能夠讓你充分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肯定是有所幫助的。

說到這裡,想到長投學堂的作業,都是要求獨立寫,寫完之後才能看別人的作業。這就是能讓院生保持獨立的思考,但是之後呢,又能從別人的作業當中發現新的觀點。

結論就是,看自己的書,做自己的讀書筆記,過度交流,是會大大妨害你的獨立思考能力,而在我看來,獨立思考能力,這正是我們最應該在書中學到的。


推薦閱讀:

(12)子平門筆記(46):論女命八格奧旨
《老子·三十八章》學習筆記:層次有別
[Python]Python筆記-
這是盜墓迷的夢想,跟著《盜墓筆記》逛杭州
【筆記】遁甲滴雲錄--聶芒種 撰

TAG:筆記 | 讀書筆記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