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心是什麼
A君是一位大學生,也是校學生會的幹部。他心中暗戀上了在學生會一起工作的一位同班女生,卻不敢在地面前有所表白,只是整天在腦海中遐想,想著那女生美麗的面容、修長的身材、開朗的個性;幻想著有一天他們能成眷屬,過著美好的生活。但地內心又覺得這種想法不好,常常因此而自責。漸漸地,他在那女生面前變得靦腆、羞怯、緊張,甚至會臉紅、出汗、結結巴巴講不出話。久而久之,發展成看見所有的異性都感到緊張焦慮,並開始迴避朋友,拒絕社交,學習成績也逐漸下降。於是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
A君所表現的心理障礙屬於「病態羞恥」。在心理分析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他童年時,父親對他一直很嚴厲,他做的任何事情父親總認為做得不好,學習成績不好就會受到父親的「棍棒教育」。就是考了100分,父親也從不說句鼓勵和讚揚的話,以致於他後來一見到父親就心慌、發抖。A君從記事起,父母常吵架,家中很少有安寧之日,以後長大了才知道,這是由於父親生活作風不正派遣成的。為此,他心中逐漸產生了一種對性的壓抑和罪惡感。
心理學家認為,病態的羞恥感可追溯到童年時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如對孩子的努力熟視無睹,甚至橫加指責,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的努力對長輩來說無關緊要。這樣,孩子就逐漸感到自己在家中地位低下,不受人喜愛。在這種心理背景下,容易形成「病態羞恥」。A君童年時期對父親的恐懼心理以及其後所產生的罪惡惑,就是其「病態羞恥」產生的淵源。
產生「病態羞恥」的原因很多。或是因為生長在不適宜的環境里,或是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能由於某些生理上的缺陷。但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會在生理上或其他方面完美無暇。要克服羞怯的心理,首先必須悅納自己、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心。當擔心別人對自己品頭論足之時,我們會變得局促不安。此時應切記:我們可能會給別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們甚至反而會對我們的成就感到自卑。
一些研究證明,克服病態羞恥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自己不以為然」。心理治療的目的就在於幫助患者找到產生病態羞恥的原因並讓其公開化,除了要在行為上加以矯正、克服迴避別人的行為、增加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促使其產生認知的改變,讓他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對社會和他人有其自身價值的人。我們的生活。緣於對自己的判斷,並不在於一個不同的工作或收入高低所產生的影響。盧梭說:「輿論和我們注觀相形之下,僅是一個小暴君,只要隨正視自己,就能決定甚或掌握它的命運。」http://xl.39.net/xltm/0810/16/684125.html
人的羞恥心是與生俱來的嗎?
不是,羞恥感並不是一種自然體感,而是一種道德體驗。說白了,所謂的羞恥感就是害怕被社會規範鄙視和批判所產生的焦慮感。是和這個自然人在生長的社會環境中所學習的社會規範有關。不同環境的人所謂的羞恥感也不同
應該不是,羞恥心是一種感性認識了。因為只有懂得什麼是「羞恥」之後,才能具備羞恥之心。想想:如果是與生俱來,那為何每個人的程度不一?顯然與後天的因素(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等)關係很大
人得心理行為都是由於後天社會、家庭環境影響下產生的,與個人道德修養、社會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羞恥的心理就是從小熏陶下的心理暗示,因此後天的環境對人性的修養起決定性的作用。孟母搬家就是要脫離不良的環境。
推薦閱讀:
TAG:羞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