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旦特輯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元旦快樂

在吃過了平安夜的蘋果,拿到了聖誕老人藏在襪子里的禮物之後,時鐘終於在時光的牽引下,緩緩地將指針指向了年終,我們也如期迎來了新的一年。

元旦,即是新年的第一天,現在通常是指公曆每年的1月1日。

01

公曆元旦小史

元旦最早誕生於在古埃及,人們以尼羅河漲落為依據,同時結合太陽和天狼星的位置確定一年之始, 即是最早的元旦,大約在公曆6月中旬。

公元前46年,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愷撒(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以古埃及曆法為基礎對羅馬舊的曆法進行修改,頒布《儒略曆》,最初將冬至作為每年的第一天,但受制於多年來沿用陰曆的大臣的反對(他們堅持將朔日作為第一天),又將元旦推遲了10天左右,已經非常接近今天的元旦了,之後迅速在羅馬帝國範圍內被採用。

公元532年,羅馬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古羅馬一種紀年法,元年約為公元238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儒略曆制定時沒有推出專用的紀年系統),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後逐漸被世界各國採用。

公元1582 年,針對長期採用儒略曆出現的問題,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設立了改革曆法的專門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 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阿洛伊修斯·里利烏斯(Aloysius Lilius,約1519-1576)的方案,並下達教皇諭旨, 頒布新曆,被稱為《格里高利曆》(也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公曆),繼續沿用儒略曆元旦日,直到今天。

由於元旦沒有以耶穌誕生日為準,便有一個觀點認為,元旦是以耶穌割禮日(猶太人在出生後第八天進行割禮)所定。

02

我國元旦變遷小史

元旦,在我國古代是指農曆歲首(也就是現在的春節),在歷史上又稱「元日」、「元正」、「元辰」、「元朔」等,最早出現於《晉書》中「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

中國古代曾以十一月、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曆一月一日,並延用至清王朝滅亡。

進入民國之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政府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曆曆法,紀年方式則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並行,規定1月1日為新年首日,但並沒有完全廢除農曆紀年。

新中國成立之後,繼續採用公曆,沿用公元紀年法紀年,即我們俗稱的「陽曆」,其1月1日正式被定為「元旦」。

而在我國實行了數千年的農曆紀年法同樣被繼承,我國傳統節日和一些農村地區農事活動安排大多以農曆時間為準。為了區別農曆與公曆兩個新年,便將農曆1月1日改稱為「春節」,至今仍是我國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

03

元旦賞物

在我國,元旦的慶祝活動遠少於春節,一般會有元旦晚會、新年倒數等活動,其節日氛圍也相對來說較為平淡,民間一般不會舉行大型慶祝活動。但是在元旦來臨之際,給好(nan/nv)盆友買個小禮物、約個小會、看個電影,想想都美的很呢!當然,現在買東西就要用到人民幣,而古人沒有人民幣,要買東西的時候用什麼付錢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xian)賞(mu)一下古代的人民幣:

01

王莽新朝時期貨幣

新莽「布泉」銅錢

新莽「大泉五十」銅錢

新莽「大布黃千」銅布幣

新莽「貨布」銅幣

以上四枚錢幣鑄造於王莽新朝時期,周有錢郭,以防磨損,歷經兩千餘年,其上文字依舊清晰可辨,既有時代特色,也有著濃厚的崇古之意。

02

五代時期南唐貨幣

這是一枚五代時期南唐元宗李璟交泰元年(958年)所鑄的銅錢,錢郭寬而薄,文字略微突出,質地略差。時南唐雖佔據江南富庶之地,但是國勢長期受到後周的壓制而不得伸張,其經濟亦承受著加壓力,所造之錢幣略差。

03

清光緒時銀幣

此銀幣為清光緒年間廣東省鑄造,重一錢四分四厘,文字清晰,形制規整。

04

民國時期貨幣

這是一枚民國三年鑄造的印有時任總統袁世凱頭像的銀幣,也即我們熟知的「袁大頭」,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這一枚是民國政府首批鑄造的「袁大頭」銀幣。這種貨幣在整個民國時期,甚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某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都有著極高信譽。

時光牧雪,元旦在即,在這個溫馨美好的時刻,小編祝大家新年快樂!無論身在何方,心都在回家的路上!


推薦閱讀:

白落梅: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專題 | 張愛玲:建國後的歲月流轉
雄關漫道,憶往昔崢嶸歲月
那些淡去的歲月
煙火人生,紅塵一夢,莫嘆時光匆匆,歲月深深

TAG:歲月 | 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