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思想和新思想

做人性的主人,還是做人性的奴隸,實際上指的是一個控制問題,就是人也能控制人性,而並不是人性總控制人。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任由人性壞的一面無止境地泛濫,就 會成大災難,所以需要加以控制。這裡面也有兩方面,就是一個社會控制問題,一個自我控制問題。 社會控制是靠法律實現的,另外就是靠道德。道德一方面是社會控制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控制的力量。自我控制靠道德,靠修養。 但什麼是人性好的一面,什麼是壞的一面,是隨時間空間人群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標準。這一標準主要的反映在社會文化之中。文化這個東西就是人性的混雜,好的壞的都體現於其中。但 肯定有一種主流文化,給人們標示著什麼是人性好的一面,什麼是人性壞的一面。同時這種文化給人一種判斷好壞的標準,使人們很容易判斷出好壞。 但在主流文化遭到衝擊的時候,人性好和壞的標準遭到衝擊,人們失去了判斷能力,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必然的陷入混亂,沒有了統一的標準。人性中壞的一面就會乘機泛起,社會道德 陷入混亂,各種戒律被紛紛打破,社會好像沒有了道德底線。 目前就是這種狀態。中國歷史還還出現過一個與此類似的狀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該時期屬於「禮崩樂壞」時期,古代的禮法被大量突破,形同虛設,社會秩序一片混亂,諸侯割據, 戰亂達幾百年。禮崩樂壞摧毀了中國古代禮法體制,摧毀了古代的主流文化,造就了一個文化的百家爭鳴時代。 隨著百家爭鳴的開展,諸子百家各顯神通,競逐主流,最後鹿入孔子之手。 在幾千年里,為何孔子學說會獨佔鰲頭呢。我的看法是: 1、孔子提倡的是克己復禮。禮是孔子以前的主要道德標準,也是主要的法律標準。在禮崩樂壞的時候,說什麼都是有道理的,都會有社會現象供其論證。你提出一個觀點,反對者馬上就 會到來,比你提的還要有理。長此下去,勢必使社會陷入完全混亂,沒有任何秩序。由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是漸進狀態,各國雖然各自為政,但奉行的還是舊禮法為主,新法的確立實際上 很難的,商鞅變法的成功是以商鞅被分屍的結果出現的。這時候孔子提出克己復禮具有重要意義。克己就是要在社會巨變面前保持冷靜,不能把人性醜惡的一面盡情顯露,要能夠自我控制, 從而提出了不是標準的標準。復禮其實重在恢復社會秩序,孔子看到了社會的基礎還是舊的禮法,舊禮法雖然遭到了破壞,但好的一面還是主流,其壞的一面也暴露無遺。但面對如此混亂的 社會局面,孔子這樣大智慧的人不會不知道已經不會全部「復禮」的,對禮法壞的一面孔子進行了大量修繕,其實孔子在發展「禮」而已。但當時發展的觀念還沒今天這樣的哲學意義,實踐 也證明孔子是發展了禮,而不是單純的復禮,他形成的新禮是適應封建大帝國的需要的。 2、在舊禮法基礎上,孔子形成了一套適應各種社會關係的新文化。文化是不會說消失就消失的,文化底蘊是一個社會的基礎,是浸入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的,人們在有意無意的順應他, 需要他,社會總體上說是文化的產物。孔子時代雖然百家爭鳴,但各家的影響力都是很小的,而舊的禮法文化還是社會的底蘊,孔子很看重這一點,他要營建的是一種新舊結合的文化。孔子 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他繼承和發揚了他以前的傳統文化,終成大器,這一點其他百家是不能比擬的。 3、忠孝仁愛成為中國幾千年來的大道大德。幾千年來,沒有什麼比這幾個字更多地使用於社會了,現在也沒有過時。忠孝仁愛實際上成為社會上區別道德好壞的一個明示標準,不忠不孝 不仁不義是人們深惡痛絕的。除了一些固定的禮數外,忠孝仁愛在任何固定禮數起不到作用的地方成為人們的行為規範標準,對社會秩序起到了極大的控制作用。 4、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實際上就是孔子的發展觀,是他的方法論。他的一切思想都是以此為思維方式的,也是他判斷思想正誤的標準。中庸之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辯證法,他指 導著孔子及後來者及時克服片面,最大限度地全面看問題,在全面認識事物的前提下,處理事物堅持不左不右的立場。很多儒生並沒有得此真諦,時不時地出現偏激,結果造成了很多悲劇。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孔子的成功在於其思想順承社會發展大勢,既繼承又發展,重新把人性控制在了一定範圍內,從而形成了社會新秩序,一種孔子式秩序在中國存在了兩千餘年。 研究孔子是為了現代社會。改革開放到了今天,馬克思主義遭到了空前質疑,主流經濟學家的經濟思想也已經不再能蠱惑人心,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也不能成為主流,中國傳統文化獲得了 抬頭的空間,各種流派紛起,民間更是早早地把禮教恢復了一部分。現在是除了政權還沒有重大變化以外,其他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各個方面已經呈現出了「禮崩樂壞」局面,思想領 域的百家爭鳴已經出現,社會符合了又一次孕育一種空前新思想的條件,一種新的主流思想正在勢不可擋地到來,原因是一種新的社會秩序不得不到來,人們都在期待它。根據對春秋時期孔 子思想發展的理解,我們認為新的主流思想必然具備: 1、這種新思想必然以對舊的社會思想的繼承為基礎。孔子強調復禮,在於當時的社會還需要禮來規範,離開了禮並沒有什麼新的秩序,人們的生活主要的還生活在禮之中。當今社會,人 們認同的基礎還是社會主義,當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的時候,這一點尤為突出,人們對資本主義的復辟開始警覺,對改革性資性社的討論,實際上是人們看到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軌道的一種 警示。新思想必須佔到社會主義之上才會有生命力,離開了這一點,新思想不會成為主流思想,老百姓不認同的思想不會成為主流思想。 2、新思想必須形成一套適應各種社會關係的新文化。它是對人性的的新控制理論,但與舊控制承上啟下,並有比較易行的適用基礎,對人性進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提倡和諧文化,實際上 就是要適應各種社會關係,把已經散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秩序重新整合,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諧文化只是一個開端,為新思想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和諧文化還不是新思想,要成為 新思想就需要他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把它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與中國傳統結合起來。 3、新思想必然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經百餘年的改造,並沒有面目全非,而是與社會主義形成了很多有機的結合,不但有理論上的也有行為上的,不但有形式上的也有 實質上的,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稱之為「中國特色」。比如中國的孝道,目前已經不提倡舊式的孝了,但提倡新式的孝,不孝的人 得不到社會尊敬,孝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道德觀的組成部分。同樣的,忠也有了新的含義,比如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等等,都有了新的發展,但同樣是傳統文化的要義。有的人宣揚傳統文 化,不是提倡與社會主義相結合,而是要復古,完全回到古代的禮儀,這自然遭到人民的唾棄,有誰會再去搞「愚忠」呢。 4、新思想必然是世界性的思想。新思想必然把人類的思想層次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它需要站立在世界各種思想潮流之上,是對世界各種思想的整合和超越。世界各種思想都為此種理論 的誕生準備了條件,提供了養料。目前中國可以說把世界各種理論思想都移植了,各種的西方的思想思潮中國都不欠缺,也不同程度地進行了部分實踐。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為各種世 界思想的試驗場,無論自由主義還是國家主義,無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各種社會思潮在中國形成了大碰撞,為新的世界性思想在中國誕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這種新思想只能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擔此重任。馬克思主義曾經就是世界思想,在他的時代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指導著世界人 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但一百餘年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沉寂了,原因在於一百餘年來他並沒有獲得世界性的發展。蘇聯在列寧之後,沒有再出現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斯大林又遭到 了徹底批判,導致社會在僵化的理論指導下與現實開始脫節,最終使得社會主義喪失了合理性,蘇聯也無奈地解體了。中國就不同,先後有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 相結合,不斷地形成著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使得中國目前還可以高舉社會主義旗幟。但現實的「禮崩樂壞」,已經不能讓我們睡在這些偉人的理論之上高枕無憂了,中國目前已經走向了世界 ,確切地說是被世界包圍了,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孤島時刻都有被淹沒的危險。這時候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際上就包括與中國的這個最大的實際結合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能只 關注國內,也必須關注世界了,這時候不出現世界高度認同的新思想,中國不改造世界,就只能被世界改造。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必須關注世界,必須形成世界性的指導世界共同前進的新思想。單獨考慮中國自身的發展是不行的,中國必須順應世界潮流而不是相反,中國必須考慮世界的發展,一 個偉大的中國必然是世界的中國。
推薦閱讀:

孔子到底長的什麼模樣
文飾若《賁》:聖人孔子佔了怎樣的卦,以致棄政治學
《論語斬件》1.8 君子不重
孔子刪詩說
淺析儒家文化發展與儒學精神

TAG:思想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