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近代畫派 :京津畫派之 《劉子久》

愚雅軒祝朋友們全家幸福安康中國近代畫派:京津畫派之《劉子久》

劉子久劉子久(1891-1975)天津著名國畫家。原名光城,號飲湖。天津人。1891年出生。漢族。1920年畢業於北平中央陸軍測量學校高等製圖班。同年參加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受教於著名國畫家金城。學成後曾任北京湖社畫會幹事和導師。十幾年中先後培育了約400位國畫人才,同時他還與陳少梅、陸文郁等著名畫家探討技法,豐富畫藝。1931年回到天津,任天津美術館國畫教師,並創立天津國畫研究會,任主任委員。劉子久一生從事繪畫,其繪畫風格與內涵可以1949年為線分為兩個不同的時期。1949年建國以前,劉子久重視向傳統技法學習,遵循著「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的宗旨,系統地觀賞、臨摹和研究了清宮收藏的古代繪畫經典作品,並有選擇地吸取前人的經驗。他的山水畫作品融入了諸家不同的技法。吸收了郭熙、李唐、戴進、樊圻等人布局嚴謹、用筆剛勁穩健的特色;用墨上,承襲了王原祁的積墨法,墨色厚重,富於變化,耐人尋味。畫山石、樹木得力於王石谷結體緊密的長處,給人以真實生動之感。他的山水畫融南北諸家於一體,於秀麗中透出一股淳樸的韻味。由於他早年從事地質測量工作,足跡遍及燕山南北,在風景寫生中深入觀察名山巨川的風光特點,其特有的皴法,在全國各家中獨樹一幟。劉子久亦工花鳥,早年作品受金城指教,從宋元入手,重彩勾勒,工緻典雅。後他又學習沈周、趙之謙諸家寫意畫法,筆墨簡括樸厚,點染工穩,富有新意。把中國山水畫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因此在北平中山公園湖社第五次成績展上其作品已負盛名。建國以後,劉子久大膽地探索以傳統的繪畫技法去表現當時生活中的新內容,是運用傳統技法反映現實題材最早的一位畫家。他先後創作了《支援前線》、《給軍屬拜年》、《長城放牧》、《為祖國尋找資源》等作品。他運用潑墨結合勾勒的方法,渲染天空以及力求表現景物的真實感等技法,都是為了表現新的內容而進行的大膽嘗試。畫面上人物不大,但能與背景相交融,進而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用筆的蒼勁和洗鍊,標誌著他的繪畫技藝已臻妙境。縱觀劉子久的繪畫生涯,其成就在於他能嫻熟地運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來表現現實生活,大膽探索創新,為中國畫變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天津美術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發行了《劉子久畫集》,其中有些作品已為國家所收藏。建國後,劉子久先後任北京測量學校專科教員,天津美術館館長,美協天津市分會副主席,全國美協理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省政協委員,並連續五年當選天津市人民代表。1975年3月劉子久病逝於天津,時年84歲。

劉子久 戊戌(1958年)作 策杖訪友 立軸.

1947年作 雙喜臨門 立軸 設色紙本.

1957年作 峨嵋黑龍江棧道 鏡片 設色紙本.

山水樓閣圖

花鳥 立軸 設色紙本.

劉子久 觀霞圖 立軸 設色絹本.

劉子久《秋林讀書圖》。.

劉子久 山水人物八開.【名稱】劉子久冒雨鋪軌圖【類別】中國名畫、國畫【年代】現代【作者】劉子久【規格】紙本,設色,縱95厘米,橫152.5厘米藏於中國美術館。作品賞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劉子久的一些作品曾經在美術界引起過—時的轟動,因為這些作品中出現了許多當時的山水畫家從未表現過的題材:插著紅旗的運糧船、戴著光榮花的軍屬大娘,以及許多「工農兵」的形象。這是劉子久以山水畫傳統技法反映現實生活的大膽嘗試,同時也是他對「筆墨當隨時代」的感悟。這幅《冒雨鋪軌》創作於1958年8月,此時,「大躍進」的浪潮席捲全國,人們以一種近乎亢進的勞動激情從事著社會主義建設,媒體更是爭先恐後地報道著人民群眾戰天鬥地的動人故事。劉子久在報紙上看到了鐵路工人頂風冒雨鋪設鐵軌的感人事迹後激動不已,於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創作了這幅《冒雨鋪軌》。所以,這件作品可以看做是一個時代的寫照。作品採用了「遠景式」的構圖方式。作者雖然意在表現築路工人不畏艱辛的勞動場面,然而卻沒有以人物作為主體,著重刻畫工人們的具體形象,而是把作為背景的山水樹木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繪。曾經有人認為這是作者為了揚長避短、有意發揮山水畫的特長,作品構圖喧賓奪主,其實,這樣的表現手段正是這幅作品的高明之處。這件作品的細節之處更見作者的匠心:迷濛的雨霧籠罩著幾間若隱若現的帳篷,一間屋頂上還飄蕩著一縷炊煙。正是這看似無心的幾筆,卻給整個畫面平添了許多的生活情趣,令觀者在心底油然生出一股輕柔的暖意。

劉子久作品《山水》.

劉子久作品《為祖國尋找資源》.

劉子久 山水人物八開.

水聲松韻圖.jpg

劉子久書畫作品欣賞-擁軍圖.

劉子久書畫作品欣賞-擁軍圖.

給軍屬拜年.

林蔭聽琴圖.

山水樓閣圖

山林閑話圖.

山林隱居圖.

深山閑居圖.

松下清風圖.

支援前線.

江天樓閣.

山水扇面.

劉子久作品《山水人物四屏》.


推薦閱讀:

不可一世的俄羅斯帝國為什麼會突然由盛轉衰?
經典勵志名言警句-近代篇
近代各元運起訖年份

TAG:中國 | 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