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獻引用開啟發表之門」

參考文獻是科研創新的奠基石,學術研究的源泉。

還記得研究生時代,導師囑咐最多的就是廣泛閱讀文獻,尤其是英文文獻,提高英文閱讀水平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綜合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獲知國際研究前沿,發掘靈感,從而獲得啟發,確定自己的選題。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在19世紀60年代瘧疾盛行時受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啟發,開始研究針對瘧疾的特效藥,1972年分離出了抗瘧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圖片來源於微博@拿破破Napopo

有的審稿專家在審稿過程中,一看參考文獻,二看結果圖表,三看組織框架,四看語言邏輯,要想贏得審稿專家及編輯、主編的芳心,必須巧引文獻。

引而有據

在科研選題論證、調查研究之前要查閱文獻,掌握科研發展動態,了解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最終確定自己的研究選題。

有些作者沒有認識到參考文獻的重要價值,在論文寫作中借用別人的觀點卻沒有標註參考文獻。

2017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 7.24 億[1]

如果在文章中沒有註明數據來自《第40次2017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大家就會對數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引而有新

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繼承性。一篇文章通過觀察其參考文獻的新舊、來源期刊、外文文獻的數量與質量,以及論文與參考文獻的內容比對,大致就可以看出文章的創新性與整體質量。

對來稿量大的高水平期刊的編輯及審稿者來說,初審和外審對參考文獻的新是有要求的,如果是在最新文獻基礎上的研究,在編輯初審、外審過程中就會受到格外關注。這也許是有些作者投稿後很快被斃掉的不解之謎。

引而有度

參考文獻雖然說是論文研究的起點,但起點高,論文質量卻不一定高。

不同的科研工作者能力不同,引用文獻的深度不同,參考文獻對文章的佐證及對比、討論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不能一味崇洋媚外,過度引用外文、大咖的文獻,提升自己文章的表面質量;也有不少作者完全不考慮文獻與自己的研究是否相關,隨意引用大家、甚至高水平期刊的文章。

其實這些不合理引用都逃不過同行專家的法眼,所以說引用文獻要真實、適度,既不要引而不標,也不要標而不引。

引而有序

參考文獻是評價核心期刊的指標之一。有的編輯部對文章參考文獻的數量和質量有要求,作者為了快速發表,往往把文獻文後的參考文獻複製過來,這就是所謂的轉引;有的作者寫完論文後,才找相關的文獻標註,為了達到要求,東拼西湊,有的驢頭不對馬嘴,有的牽強附會、斷章取義,其實根本沒有閱讀文獻。

比如有個研究胃癌的文章,卻引用了一個腎結石的文獻,鬧出笑話。

同時按照文章中出現的順序,文獻標註序號從小到大,不跳引,參考文獻不重複,做到文獻引用有序、有理、有節。

引而有范

參考文獻的標註有國家標準,大多期刊都在官方網站和期刊上發過《文後參考文獻編排格式》《本刊參考文獻著錄規範》《請作者在寫論文時使用參考文獻》《關於實行參考文獻新規範的通告》等通知。

在無文獻不成文的時代,作者要重視參考文獻的著錄,根據投稿意向期刊的要求著錄參考文獻,分清楚期刊文獻格式是用的順序編碼制還是著者-出版年制,書寫參考文獻時,注意標點、文獻類型、年卷期及頁碼的標註。

總之,參考文獻在論文中不是可有可無,它是學術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所以叫做文後參考文獻,是因為它是為前文的表述搭建的後台,作者在論文寫作表達中合理引用及規範書寫參考文獻,直接影響著論文的質量。願你重視參考文獻,開啟發表之門。


推薦閱讀:

《董公選秘訣要覽纂要》 - 國學|易學|象數|李守力收藏的文獻博客 - 善財童子 - 和訊...
根據文獻解析五行脈
文獻通考●經籍考三
肺栓塞需要複查CTA嗎?何時複查?指南不說,咱讓文獻來說。

TAG:文獻 | 啟發 | 引用 | 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