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古建築之門:話說市門和門前市招
打開中國古建築之門:話說市門
有說「神農作市」,又有說「祝融作市」。不管將「日中為市」的首創權掛在哪位上古神話人物名下,交易之市的出現當是很悠遠的事。
古代城中有市,市的出入口設門。市門前一塊空地,形成公共活動空間。貨物集散,信息也在這裡集散,統治者很懂得利用這一場合。居延漢簡保留下這樣一段史料:「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德博,丞豈兼行丞事,大庾城食用者,書到令相丞侯尉,明白大扁書市裡門亭顯見。」陳直《居延漢簡解要》釋,所謂大扁書者,謂大如扁額,類似於後代張貼街衢之告示。根據漢簡所記,可知這種告示借市門和里門來廣而告之。
利用市門,作為大眾傳播的場合,還有更為著名的例子。比如,在秦國,市門懸賞以搞名堂,似乎形成傳統。商鞅變法,欲取信於民,便在市的南門立一棵三丈之木,「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沒人敢動,又將賞金增五倍。終有一出頭者,搬木頭,得賞金。大約百年後,秦國的呂不書指使門客編寫《呂氏春秋》,書成,公佈於市門,懸千金其上,聲言有能增損一字者,賞。這回沒有「出頭鳥」。東漢的高誘評論此事,書不是不能改,只是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敢。
這兩個典故都記錄在《史記》里。它們的場景,是古代都城城池的巾肆之門。
市門題字,字寫在公共場所,也可以如當眾宣誓一般。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司馬相如初入氏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這就是將自己的豪言壯語向公眾發表出來。
戰國《韓非子·內儲說上》中有個故事,講到官員派人前去了解市中情況,特別涉及市門:
商太字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於市?」對曰:「無見也。」太宰曰:「雖然,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牛車,僅可以行耳。」太宰……因召市吏而消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辛知之疾,乃驚懼其所也。
這故事,反映了先秦時代城裡設市,市置市門的情況。那市不上一個門,故有市南門之說。畜力車大約是禁止進門入市的,所以南市門前有很多牛車。太宰由此推斷市門前會有許多牛屎,並召來市吏責問。推斷是對的,市吏一下子被太宰的明察所懾服。這又說明,守在市門口的市吏,除了負責徵稅、治安等事宜,還對門前衛生負有責任。《呂氏春秋·仲夏紀》「門閭無閉,關市無索」,無索則講的是不徵稅。
東魏初錢幣混亂,「盜鑄彌眾」,「輕濫尤多」,進入流通的銅錢往往分量不足。《魏書·食貨志》記,武定六年,「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於市門,私民所用之稱,畢准市稱以定輕重。凡有私鑄,悉不禁斷,但重五銖,然後聽用。」市門懸著衡器,以它為標準,就像如今市場上所見的公平秤。
打開中國古建築之門:話說門前市招
市招,義稱幌子、招牌、招幌。這是店家高懸於門前的廣告招徠。
酒旗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門前廣告,先秦已見記載,《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懸幟甚高。」懸幟說的即是酒旗,或叫酒帘。這種酒家門前的廣告,同詩詞歌賦、騷人墨客聯繫最多,也就較多地體現了門前市招的文化韻味。
「竹鎖橋邊賣酒家」,宋代的畫家作命題畫,平庸者盡費筆墨畫酒館,唯有一高手只畫酒帘出竹叢,簾上書「酒」字。
這令人想起元代歐陽玄詩中的意趣。他的《為所性侄題不景》:「浦口歸帆落,沙頭行客回。林間酒旗出,快著一篙來。」酒家門前的酒幌,召喚來歸舟人,快靠岸,去喝酒。
《水滸傳》描寫打虎的武松,望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飲;輪到醉打蔣門神,武松見蔣門神開的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陽風月」,門前一帶綠油欄杆,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小說在敘事寫人的同時,勾勒出「飄飄酒篩舞金風」的場景。清代孔尚任《紅橋》詩:「酒施時搖看竹路,畫船多系種花門。」酒篩即酒旗。
此外,「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攬客的妙語;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應,不妨寫上句「太白遺風」,或寫「李白回言此處高」(圖24)。《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八載,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詩作是兩句詠酒旗詩:「下臨廣陌三條闊,斜倚危樓百尺高。」當地有位當壚老媼,常釀美酒。有舉子出主意,讓老媼「市布為一酒帘」,由善書者將王逵那兩句詩題寫在酒帘上,並設法在王逵出行時使他看到酒帘。王逵問時,老媼說:「來飲酒者常誦這兩句,說是酒望子詩。」王逵聽了大喜,賞錢五千作酒本。酒帘佳話一段,在酒旗上寫詠酒旗詩。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別稱,遠遠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飯館有「歡門」之飾。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且言食店門首及儀式:其門首,以妨木及花樣沓結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里門面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
商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市招的多姿多彩。韓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講商業的廣行招徠,引用眾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門外掛的物件,如絨線鋪外掛有花拷工,香銷外掛魚骨。富商巨賈,財大氣粗,爭奇鬥勝,北京「正陽門(外)東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飾粉,或以斑竹鑲之;又或鏤刻金牛、白羊、黑驢諸形象,以為標識;酒肆則橫匾連楹,其餘懸錫盞,綴以流蘇」。可見當年店鋪門臉前競鬥奢華、比賽氣派的繁榮景象。
清代時市招更加發達。清人《浪跡續談》講棉花店門前幌子的故事:「閩本有定風珠,相傳康熙間周櫟園先生為閩藩時,出門日恰值大風,南門大街兩旁招牌幌子無不搖動,惟一棉花店前,所掛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動,先生目而異之,不計價買歸,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屢試之風中,不小搖動……」這個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況:一、清代福州的這條南門大街上,兩旁店家掛滿了幌子,風動幌搖,形成景觀。二、棉花店掛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換的,由此有蜘蛛做窩棉球、腹藏定風珠云云。徐河《清稗類鈔》記常見的幌子:
商店懸牌於門以為標識廣招徠者曰市招,俗稱招牌,大抵專用字,有參以滿、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繪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繪形,直揭其物於門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識字也。如賣酒者懸酒一壺,賣炭者懸炭一支,而麵店則懸紙條,魚店則懸木魚,俗所謂幌子者是也。
市招懸以物件,直觀,又照顧到不識字者。錫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級以紅布條,這是錫器店;石刻特大蜡燭並燈台,這是蠟燭店。天津著名的「風箏魏」,店門前懸木製的糊以天藍布的沙燕。鞋店市招為木製筒靴和雲彩,含著平步青雲的祝福(圖25)。大津民俗博物館陳列的商家招幌,醬園懸一束腰葫蘆形木板,上寫「陳醋」字樣;煙草鋪懸木牌,上面豎寫「煙魁」兩個正楷大字。清代《舊京瑣記》捲兒:「舊日都門市肆亦留心廣告之術,……雷萬春之鹿角膠,門上掛大鹿角。某扇鋪之檐際懸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於商業買賣。清代揚州的書場,「門懸書招,上三字橫寫,為評話人姓名,下四字直寫,曰『開講書詞』」,見李斗《揚州畫肪錄》卷九。《西遊記》第八十四回描寫,孫悟空見「正當中一家子方燈籠上,寫著『安歇往來商賈』六字,下面又寫著『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開飯店的。」旅店門前懸掛的燈籠,在夜色里廣告招徠。雖見諸神魔小說,但這一細節當是取自現實生活。
推薦閱讀:
※中國民間流傳 至今無法解釋的真實靈異事件
※詩說中國五千年 (隋唐五代卷)
※在中國被認為可以招財的四種動物,只有一種可以被養殖
※中國菜譜197
※中國極品書法【書法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