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草遷徙:哈薩克人的轉場
逐草遷徙:哈薩克人的轉場
文字/張新民
小時候,每當轉場的哈薩克人騎著馬和駱駝從家門口經過,好奇的我們就會一路追著看,這時高大的駱駝會緊張地發出鳴叫。據說被激怒的駱駝會吐人一臉牧草和唾液,哪個小子沾上了它,以後滿臉都會長麻子。
如今的每年秋季,在牧區的轉場傳統牧道上,依然可以看到浩浩蕩蕩的轉場駝隊經過。這種游牧生活看似自由浪漫,更被在路上自駕和徒步的城裡人心生羨慕。在他們眼裡,這更像是一場心靈和身體的放逐。
而對於哈薩克人來說,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來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舉家漂泊在茫茫草原上,轉場承載著他們獨特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轉場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增強牲畜的體質,卻難以抵禦惡劣的自然災害。一場暴雪之後,交通不便的偏遠冬牧場難以得到牧草補充,牛羊會被活活餓死。人口增加、過度放牧、開荒等人為活動的影響,使得能利用的草地大量減少。草場退化嚴重的地區,能夠養活的牲畜也越來越少。游牧生活更讓哈薩克牧民的醫療、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走近轉場的牧人,還會發現其中更多不為人知的辛苦。路途上承受無休止的辛勞,還要應對山區無常的天氣。長途奔襲的羊群筋疲力盡,在漫天塵土中不斷地咳嗽。牧人蓬頭污面,老人、婦女辛苦異常,嬰兒則被裝在木製的搖籃中馱著走。家庭之間距離遙遠,通訊不便,平日也難以見面。10年前,伊犁草原上的一家牧民借用我的手機聯繫到自己兄弟,哈薩克婦人悲喜交加,泣不成聲,讓人動容。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疆就開始扶持和鼓勵哈薩克族牧民定居。完全依賴草地資源的地區會轉為定居,有些則是部分人員從事種植業,部分人員從事游牧。牲畜圈棚、飼草飼料地,定居房屋、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已經使得哈薩克人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
我碰到過一個騎著馬到處周遊的哈薩克老人,他說孩子上大學了,馬群和牛羊已經「承包」出去,只要付託管費就行。傳統草場的打草通過僱工來解決,也可以購買別處的牧草過冬。他的日常生活已經不是到處操心,而是一種旅行。只是目的地不是熱門的旅遊區,而是大山和牧場,這裡到處有哈薩克人的氈房,和濃濃的奶茶。
我父親年輕時期曾在塔城地區的山區放牧,一直保持著游牧人的習慣。他在夏秋季節會辛辛苦苦的搜集草料和過冬的柴火。我家那垛合抱不攏的梭梭,一直到家搬走都沒有動用過,據說它燒起來比煤還耐用。晚年時,在冬天,父親已經不需要照料牲畜,但他仍喜歡穿著一雙柔軟鋥亮的皮質長靴,帶一頂挺括暖和的皮帽,穿著粗呢大衣,帶著一副石頭研磨出的平光鏡片,他像一個真正的哈薩克人一樣羅圈著腿,走在咯吱咯吱的雪地上。因為他一生喜食羊肉,很少吃菜,一碗羊肉湯,就著有嚼勁的麵餅,是他中意的早餐美味兒。
其實,定居已經使得哈薩克人的傳統文化發生了變化,相應的心理意識、飲食,都已經發生改變。單純的肉乳飲食結構,已經發展為肉、乳、麵食和蔬菜搭配的飲食結構了。人們總是會回憶起少時鐘情的美味。雖然移居城鎮,但對草原的不舍和懷想,依然在每一個哈薩克人的心中時刻纏繞。
推薦閱讀:
※「中亞最壕」哈薩克的基本法律制度,投資必看
※哈薩克族特色婚禮
※白帳~光明之帳~
※「中亞最壕」哈薩克的基本法律制度
※秒殺國內古戰片!哈薩克版「戰狼」《鐵血一千勇士》演繹一騎當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