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一紙書——「史上最貴書信」背後的故事

字數:2948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漢文帝劉恆繼位之初,漢朝國力較為有限,還在休養生息階段,卻發現大漢舊臣南越王趙佗已然稱帝。天無二日,年輕的漢文帝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他寫了一封信,讓趙佗放棄稱帝。趙佗竟然回信答應了。兩個皇帝之間的重大問題,靠著信件往來就解決了,這便是號稱「史上最貴書信」的「半壁江山一紙書」的故事。

南越武王趙佗的雕塑

秦國「南下幹部」建南越國

公元前214年,靈渠竣工,大約就在同一時期,秦國兵發五路,平定嶺南,設立了桂林、南海、象郡。秦國的部隊就地駐防,有兩位「南下幹部」值得一提:一位是任囂,任南海郡尉;另一位是趙佗,他是任囂的部下,在南海郡任龍川令。

一轉眼,秦二世而亡,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嶺南因地利之便偏安一隅。但此時,任囂的身體也是油盡燈枯,他死前將南海郡託付給老部下趙佗,囑他興兵自守。趙佗連忙封鎖嶺南各交通要道,以防受到中原群雄襲擾,在排除異己、培植親信之後,還出兵吞併了桂林和象郡。

這位來自河北真定的「南下老幹部」,雄踞嶺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據考證,南越國勢力最大時,疆域包括今廣西南部、廣東西南、海南島及越南中北部。

此時,問鼎中原的是漢高祖劉邦,眼下他正為匈奴壓境而頭疼,南越國的事情,能講道理就先不要動手。但老謀深算的漢高祖一方面調集重兵駐紮漢越邊境,另一方面封吳芮為長沙王,還把趙佗實際佔領的象郡、桂林、南海封給了吳芮。這明擺著不承認趙佗這個南越王,也是利用吳芮的長沙國牽制南越。

可是,劉邦的策略是會隨著形勢改變的。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誅韓信,三月誅彭越,英布出於恐懼也反叛了,而初代長沙王吳芮,恰好是英布的岳父。因此,公元前196年,劉邦遣陸賈出使南越,下詔封趙佗為「南越王」,其實是為了讓南越國反過來制衡長沙國。

南越國在漢高祖時期與中央通使互市,中原內地大批生產資料如鐵器、牲畜等順利進入嶺南,雙方交往進入了蜜月期。

呂后下令對南越封鎖關市

二代長沙王吳臣大義滅親,殺死英布,長沙國得以保全。在漢初,長沙國起到了漢越之間緩衝地帶的作用。到呂后臨朝時,還曾因呂后對南越國的強硬態度,屢次被南越襲擾邊境。(註:呂后即劉邦的皇后呂雉,劉邦死後,被尊為皇太后,並臨朝稱制。)

呂后下令對南越封鎖關市,停止輸送銅鐵及牛馬等物資,即使給予牛馬,也只給公畜,不給母畜。這種強硬的經濟封鎖。讓物資匱乏的南越國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趙佗先後三次派遣使者赴長安,勸告呂后停止封鎖。呂后卻拘押了南越使者,並派人到趙佗真定老家,毀了人家的祖墳,還殺了趙家的兄弟族人。

當年趙佗南征百越時,呂后還只是一位農村家庭婦女,趙佗自然不會白白忍受這般羞辱。他於公元前183年「自尊號為南越武帝」,並多次發兵,攻打長沙國邊邑,「敗數縣而去」,使「長沙苦之,南郡尤甚」。

呂后也不是盞省油的燈。於是,朝廷派兵南下,攻打南越,但因漢軍不適應濕熱的氣候,還沒走到嶺南便紛紛病倒了。隨著呂后的去世,南征也不了了之。

新上台的漢文帝,重新對南越國採取了懷柔政策,包括修葺趙佗祖墳,厚賜趙氏在河北的族人,趙佗甚為感動,對外自去帝號,「長為藩臣,奉貢職」,於是,漢越雙方「通使如故」。

就是此時,漢文帝與趙佗書信往來,有了那封「史上最貴書信」。

應趙佗的請求,漢文帝撤回了駐紮在長沙國的大部隊,然而,出土文物顯示,長沙國對於南越的軍事防守卻並沒有因此懈怠。1973 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三幅絹帛古地圖,其中一幅軍用地圖,突出標示了九支駐軍的布防和防區界線、指揮城堡等,雖未直接標示南越的軍隊,但假想敵很有可能就是南越趙佗。

漢景帝遭遇「七國之亂」(註:漢景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採納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削藩,遭七個劉姓宗室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時,趙佗也沒閑著,畢竟南越國與劉姓諸王一樣,是中央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同樣面臨被奪權削藩的威脅。

南越與吳國(註:七國之一)結成軍政同盟,兩者暗通款曲三十餘年,也就是說,當年呂后對南越實施禁運時,吳王卻一直偷偷給南越輸送物資,吳王起兵造反時,趙佗也承諾借兵。

趙佗給子孫留下的政治遺言

按照史書推算,趙佗當生於戰國末期,卒於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歷秦、楚漢相爭、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直至武帝,活了一百多歲。雖然學者對於他的歲數還有質疑,但這就要等將來是否有考古發現來證實或證偽了,畢竟趙佗的王陵到現在也沒找到。

趙佗給子孫留下的遺言是:「事天子期毋失禮,要之不可以怵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歸,亡國之勢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奉天子不能失禮,重要的是不可因為愛聽使者的好話而去朝天天子,要是去朝見天子,就不能回來了,這是亡國的形勢啊。

趙佗的孫子趙眜的確遵從了這條遺訓。他統治南越時,恰好旁邊的閩越犯境,幸得漢武帝發兵討伐閩越,解除了南越國的危機。之後,趙眜對於武帝召他入朝謝恩的事裝聾作啞,但還是不得不遣太子嬰齊到長安為質。趙嬰齊在長安深得漢武帝器重,任職宿衛,又娶邯鄲女子樛氏,生子趙興和趙次公,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直到父親趙眜病死,趙嬰齊才回到南越繼承王位,立樛氏為後,趙興為嗣。

風光大葬的第二任南越王趙眜,其陵墓於1983年在廣州被發現,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身份最高的一座漢代彩繪石室墓。其中出土了一套絲縷玉衣,是目前出土完整的唯一一套絲縷玉衣,由2291塊玉片組成,用絲線和絲帶編綴而成,全長1.73米。

不過,這位穿著絲縷玉衣下葬的南越王,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他的兒媳和孫子,將會給南越國敲響喪鐘。

南越歷五世九十三年而亡

新任南越王趙嬰齊,和他父親趙眜一樣,面對漢武帝發來入朝覲見的旨意,採取了推脫的祖訓,但仍舊派出了嫡出的第二子趙次公到長安為質。沒過多久,趙嬰齊便去世了,等到王太子趙興成為新任南越王,而邯鄲媳婦樛氏為王太后時,南越國內卻出了大事。

原來,還在長安時,樛氏就與霸陵人安國少季私通,丈夫趙嬰齊薨逝後,太后的昔日戀人安國少季作為漢使來到南越國,再次傳達漢廷希望南越王入朝覲見、比內諸侯的諭令。樛太后與安國少季這對初戀情人便在南越國重燃愛火。

太后本就是中原人士,也巴不得重回故土,遂與兒子趙興商議開放邊關,推行漢法,為入朝做準備。

對於南越王和王太后的決定,南越國的越人勢力不同意。南越國的三朝老臣、越人丞相呂嘉,數次諫止趙興將南越國拱手讓出的決定,趙興不予理睬,而呂嘉也漸有叛心。

王太后和漢使對此心知肚明,決意設下鴻門宴除掉呂嘉,但這次的謀劃因種種原因功敗垂成。呂嘉全身而退,自此稱病不朝,暗中積聚身邊勢力,伺機而動。

漢武帝卻對南越的形勢判斷失誤,以為只呂嘉一人反叛應不成氣候,只派出了2000人的軍隊,就想把南越國收入囊中。

聽聞漢軍將至,呂嘉號召越人起兵反叛,立趙嬰齊與越女所生庶長子趙建德為王。呂嘉攻入王宮時一個都沒放過,趙興、樛太后、漢使安國少季以及攻入南越的2000漢人軍隊被團滅。

公元前112年,漢朝兵分五路,劍指南越王城番禺(今廣州)。番禺城破時,呂嘉與趙建德率數百人連夜乘船出海,但是沒能逃掉,還是被抓到處死了。

南越自立國以來,歷五世九十三年而亡。後來漢朝在南越故地設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位於今越南。


推薦閱讀:

別讓我說貪吃蛇的故事了吧
睡前故事:晴天娃娃
替罪羊
睡前故事:金毛
六、歸來

TAG:故事 | 背後的故事 | 書信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