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燒錢式「超前學習」為何這麼火
人民網記者林露
2017年08月08日15:20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808/c1006-29457548.html在黑龍江哈爾濱,孟先生的兒子今年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初四開始小孟就一直在補課,粗略估算四年補課費超過50萬元;在山東泰安,小學生李星澤穿梭於英語、作文等9個培訓班,處於一種高度焦慮疲於奔命的狀態;在廣東廣州,一位母親在網上曬出孩子一年補課花5萬的賬單時感嘆:「養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鈔機。」
其實,他們只是全國各地補課學生大軍的一個個縮影。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已達8000億元,參訓學生規模達到1.37億人次。
暑假已經過半,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頒布減負令、教師有償補課禁令,但是家長還是在焦慮情緒作用下讓孩子趕場般參加校外培訓。
不補課才是新聞?
每個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南師大教育管理與政策系副主任陳紅燕曾說,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背景下,家長普遍感到恐慌,因而相互攀比,不計成本,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在狹窄的成長通道中爭得優先權。在城市裡,孩子不補課才是新聞。即便是那些原本沒打算參加培訓的家庭也被裹挾進來,不得不為培訓埋單,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不能讓孩子輸在同班同學這條起跑線上」,這句話雖然直白,卻是多數家長的「心裡話」。
校外培訓機構深諳家長心理,一般都敢承諾短期內就能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北京示範性高中校長向人民網記者表示,參加學科培訓的學生因提前學或掌握了一定應試技巧,短時間內考分提高明顯,使沒有參加學科培訓的學生家長倍感壓力,產生焦慮、糾結情緒,從而萌發了參加校外培訓的意願。
「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傳了幾十年的順口溜,在今天依然有效。與此同時,在中高考加分政策一再「瘦身」的當下,高水平特長生還有降分錄取的幾率。對於家長主動送孩子參加各類補課班的動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一陣見血地指出:家長的長遠焦慮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個好工作,因此步步為營,爭取每個階段都讓孩子能夠排在同齡人的前列。一位北京的四年級學生家長說得很直白,「給孩子語數外全部都報了班,為孩子花錢賺個好前程,不心疼。」
相較於學校,校外培訓機構一般班額較小,並能夠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前述高中校長分析說,這樣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校長從家長那裡聽說,一些學有餘力的「學霸」曾主動要求家長送其到校外機構學習感興趣的拔尖課程,希望快速提高專業水平。
在培訓機構看來,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公立教育體系沒有辦法顧及到所有學生的進度,有些學生跟不上,有些學生吃不飽。對於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來說,如果引導不恰當的話,可能會成為常人眼中「靜不下心來學習」的孩子;而如果引導恰當的話,他們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拉鋸戰
「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拉鋸戰正在很多地方上演。在路上巧遇的家長,見面剛寒暄幾句之後話題就立馬轉向孩子報了什麼班、期中期末成績如何。一些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聊天的過程中就打定了主意,在孩子沒有意願的情況下也要把孩子儘快送進培訓機構。
對於大多數普普通通的學生來說,「通過在機構投入大量精力實現的『超前學習』,可以短時間內提高考分,卻不可能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不同人的發展速度應依據其天性和能力所決定,而不是按照單一標準去硬性規定,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傷害,對發展會造成阻礙,這體現出的正是家長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儲朝暉對此深表焦慮。
「超前學習」,在前述高中校長看來,是通過「提前教、超綱教、教授應試技巧、變相押題」等手段,在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成績,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通過與多位家長的交流,校長發現:家長雖然心知肚明參加培訓會加重學習負擔,家庭經濟壓力也挺大,但卻「不得不為之」。
單一的應試分數標準是根源?
部分學校全校上下「天天圍著分數轉,月月為著分數干,年年盯著分數線」,學生只能探頭於書山題海,沒有了張揚個性的土壤和空間,家長「焦慮症」日益加重。教育本應是尊重生命的活動,而不該成為壓抑個性的過程。
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說,儲朝暉認為「城裡孩子花大價錢參加各種培訓後分數提高,也會讓農村孩子吃虧。他分析說,對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方式是導致家長主動讓孩子補課、「超前學習」盛行的根源。政府部門要想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就不應當繼續去頒布更多的減負文件,而是應當推動簡政放權,促進教育健康長遠發展。
孩子的人生本來應當是多姿多彩的,而家庭、學校不應無視孩子的天性,只關注讀書、升學這一件事。「燒錢式」教育的背後既有教育評價的導向問題,也有家長的焦慮、培訓班的煽動。「要想緩解,最關鍵的是要形成多元評價機制,不能僅僅用單一的應試分數標準來評價學生,同時讓各級學校成為評價的主體。如此一來,學生便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我發展,減少學習的被動性而帶來的學習壓力負擔過重,減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所帶來的應試現狀,才能從根本上使『超前學習』問題有所改觀。」儲朝暉如是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