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猝死之謎
06-14
一、花蕊夫人預言宋太祖之死 花蕊夫人原本是後蜀國王孟昶的寵妃。當時的詞人蘇軾說她長得「冰肌玉骨,白清涼無汗」。她那羊脂般的肌膚隱隱閃光,她聰慧、大氣、狡黠、警醒,卻比誰都沉默。 一次,花蕊看到舞女李艷娘梳起「朝天髻」髮型,孟昶還為之親譜「萬里朝天曲」,心裡一驚:「大王,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呀,這就是說咱們要前往汴京向宋朝歸順啊。」孟昶回答說:「愛妃,這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啊,你不懂。」 就在孟昶還醉生夢死之時,花蕊的預言證實了:宋軍6萬向蜀地進攻,40萬蜀兵一潰千里,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孟昶與花蕊夫人被迫前往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冰肌玉骨」,當下便把她留存宮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吟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因為她的才華和骨氣更加傾慕她,不久便封她為貴妃。花蕊在她的房間里掛了一幅男子畫像,手裡挽著弓,聲稱是送子神仙張仙的畫像,事實上她是想暗示趙匡胤,自己將會被這把弓箭射死,而這個人將會弒君。可是,女人心,海底針,趙匡胤打死也看不懂啊。 那麼,這個挽弓搭箭的人究竟會是誰呢?他就是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 二、宋太祖離奇駕崩 開寶九年(公元976)十九日夜裡,天空突然飄起紛紛揚揚的大雪。當後宮佳麗們尚在依欄賞雪時,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突然入宮。趙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起了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燭影下有人手持玉斧奮力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地喊:「好為之,好為之。」 是趙光義在力勸太祖飲酒,太祖推辭不得,只好強裝好漢過量飲灑呢?還是趙光義在向太祖討要什麼,太祖欣然答應呢?仰或是有更為複雜的隱情?后妃和宮女不敢做過多的猜測。陪伴二人飲酒的是具有傾國美貌的花蕊娘娘。兩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方才告辭出來。 走到殿外,趙光義碰見宦官王繼恩。可能是天氣太過寒冷吧,站在趙光義面前的王繼恩渾身顫抖,上下牙齒斗得「咯咯咯」直響。趙光義吩咐道:「天明之前,誰都不許進入寢殿!」王繼恩點頭道:「王爺放心,小人一直就守在這裡。」 半夜時分,宋皇后往寢殿走來。宋皇后似乎覺得今晚之事有些蹊蹺,大雪天晉王不在自己的王府呆著,急匆匆進宮來與官家(宋代對皇帝的稱呼)沒完沒了地喝酒,總是有些稀奇,所以就過來探詢。王繼恩迎住宋皇后,並告訴她:「晉王爺早就出宮了,皇上和花妃娘娘也早就安歇了。」王繼恩還故意強調道:「皇上有旨:今夜任何人都不許打攪!」 王繼恩把「任何人」三個字咬得很重。宋皇后瞟了一眼黑乎乎的寢殿,不無醋意道:「那是自然,有花妃娘娘在,皇上豈能讓人打攪?」緊跟著宋皇后又囑咐王繼恩道:「天明之後,待皇上醒來,你速來告之!」 孰料凌晨時分,太祖就駕崩了,花妃娘娘也暴斃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宋皇后以為趙匡胤之死既然無人知曉,那她的兒子趙德芳就可以繼任皇帝。她乃大宋皇后,只要說趙匡胤臨死前傳有口諭、著趙德芳為帝,誰人不信?反正趙匡胤生前也沒有立下皇位繼承人,又沒有什麼「遺囑」、「密詔」之類,她宋皇后的話還不就等於是聖旨?然而,王繼恩出宮後沒有去請趙德芳,卻徑直去了開封府恭請趙光義入宮,而趙光義也似乎早有準備,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趙光義,趙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驚異,猶豫再三,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見此情景,急忙催促道:「時間一久,風聲走漏,恐怕會被別人搶在前面。」於是,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晉王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必等候,邊說邊與趙光義徑直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 宋皇后一見趙光義,滿臉愕然,但她多年來位主中宮,亦明白了不少朝廷的險惡,心知大勢不妙,當下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趙光義,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道:「共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光義便登基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花蕊暴斃,更是迷霧重重。野史傳說對「斧聲燭影」有不少猜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是:趙光義深夜到皇宮探望病情,趁趙匡胤卧病之際在葯中做了手腳,趙匡胤吃藥後發現不好,掙扎著起身拿起床頭的水晶玉柱斧去砍趙光義。在激烈的打鬥中,燭影搖曳,斧聲叮噹,最後趙光義親手殺死了趙匡胤。 還有一種說法更為離奇:趙光義趁趙匡胤熟睡之機,調戲趙匡胤的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趙匡胤發覺,受到怒斥。趙光義先是避席謙讓、請求寬恕,後來惱羞成怒,便下了毒手。 不管怎麼說,一代英主在「斧聲燭影」中突然死去,留下了千古疑案任人評說,也給古老的開封城增添了幾多神秘。 第二天,趙光義依「金匱之盟」繼位,史稱宋太宗。 三、「金匱之盟」迷霧重重 宋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宋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 還在即將征討南唐之時,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突然患病。趙匡胤心中焦急,每日召醫診治,暫時顧不上考慮其他的事。到了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六月,杜太后自知病不能起,這一天宣召趙匡胤和趙普一同到慈寧宮中滋德殿病榻之前。杜太后看看趙匡胤,半晌才說:「知道你為什麼能當上皇帝的嗎?」趙匡胤以為杜太后已經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因而泣不成聲,答不出話來。杜太后說道:「哀家現在要與你說大事,為什麼不回答,反而哭哭啼啼?」說著,又把原來的問話重複了一下。趙匡胤想了一會兒,才回答說:「這是靠祖上積德和太后的蔭庇,才使臣兒得登天子之位。」杜太后搖頭道:「錯了!是因為柴家把皇位傳給幼兒,沒有權威,群心不服,才給了你稱帝的機會。」 杜太后說畢,頓了一頓,嘆了口氣,又斷斷續續地說道:「你和你兄弟光義都是我親生兒子,以後,你應當把帝位傳給光義。能夠立一個年紀大、有威望、能處理政事的人為君主,是國家社稷的福氣,我的話你記住了嗎?」趙匡胤連忙叩頭說:「臣兒記住了!決不違背太后所教。」 杜太后臉上浮起一絲笑意,又回頭對趙普說:「你把哀家的話記下來,切不可違背。」趙普也跪下發誓,決不違背。便取來紙筆,把杜太后的遺囑記了下來,並在最後寫了「臣趙普謹錄」。寫畢,呈杜太后看了,杜太后又命宮人取金匱來,把遺囑放進去鎖好,貼上封條,交可靠宮人送入密室,謹慎收藏。當天,杜太后便去世了,享年60歲。 這一年趙匡胤35歲,趙光義23歲,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才9歲。 自杜太后去世,匡胤和光義哀痛欲絕,在宮中守靈,一連五日不朝,也不理政事,後在眾大臣的催促下,才與眾大臣見面,並處理一些重大政務。這樣一直長達一月,杜太后出殯以後,匡胤才脫去孝服,正常理事。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那麼,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趙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趙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趙光義患病時,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 待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太宗主持的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時猛增了兩倍多。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如此縱使當時朝野內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控制得只有一個聲音,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為了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四、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宋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最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太宗繼位之後,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廷美傳回太祖之子德昭,這是太宗所不願意看到的。為此,太宗絞盡腦汁,一一排除。先是逼殺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之後,趙匡胤幼子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於是,在傳子過程中障礙重重,走過了一段充滿風波曲折的歷程。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也相信他們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最終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 到了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因為宋高宗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紹興二年有人建議: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目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情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奮,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 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推薦閱讀: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趙匡胤為何傳弟不傳子?(二)
※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宋太宗趙光義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的?
※歷史上的「黃袍加身」,趙匡胤是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
※許世友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皇位傳與他人 宋太祖趙匡胤神秘之死和趙光義上台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