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禮》後記:獨立思考的樂趣

《復禮》後記:獨立思考的樂趣(2011-02-20 16:46:44)

轉載

標籤: 大設計霍金老子道紀絕對光速宇宙觀哲學已死雜談 分類: 復禮

後記:獨立思考的樂趣

2005年寫作的《道紀》對我的思維模式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時間簡史》和《老子》的共同影響下,《道紀》提出了許多新觀點,諸如絕對光速宇宙觀、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一致性、哲學將被以絕對光速宇宙觀為基礎的新思想所取代等等。這些想法不僅別人不熟悉,就連我自己也有個逐漸熟悉和適應的過程。在這些觀點成型的過程中,也曾與周圍的人談起,比較多的反應是質疑。「你這樣的說法對嗎?」這是我經常聽到的對《道紀》中新觀點的第一反應。然而,這樣的質疑是合理的,畢竟這些觀點並不普遍,我也在用同樣的問題來問自己。如何證明這些觀點的正確性呢,除了儘可能地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我自己還需要做的更多。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以《道紀》所創造的思維架構為基礎進行推論,進而驗證這些推論的正確性。我的第二本書《玄德》就是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完成的。《玄德》的出版以及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支持使得我更加堅信這個方法的正確性。就在我沿著《道紀》和《玄德》所搭建的平台做進一步的思考時,霍金出版了他的新作《大設計》。閱讀《大設計》的過程是愉悅和順暢的,霍金的新書可以說從另外一個方面證實了這幾年來以絕對光速宇宙觀為基礎的思考過程的正確性。

哲學的宇宙觀背景是牛頓、伽利略所創造的絕對時間宇宙觀,而現代物理學所發現的絕對光速宇宙觀勢必會終結哲學而導致新思想的誕生,這是《道紀》所提出核心觀點之一。在《道紀》完成後我曾經以「和哲學說再見」為題在網上作宣傳然而,可以想像的是,在哲學深入人心的今天,告別哲學的宣傳所得到質疑和批評遠比獲得的支持要多得多。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想法還是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共鳴,並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一位網名為「靈魂剃刀」的朋友在讀完《道紀》後以「哲學已死,道德歸來」為題在百度哲學吧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儘管在2006年的百度帖吧上的「和哲學說再見」,「哲學已死」所獲得的支持不多,但令我欣喜的是,同樣的句子赫然出現在2010年霍金的新作《大設計》的第一章之中。難道這又是巧合嗎?我以為不是,這是現代物理學對人文思想的衝擊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我們這些普通人之所以能夠早於霍金說出「哲學已死」並不是因為我們高明,而是因為《老子》高明。

《老子》與現代物理學的相通性較為詳盡地寫在《道紀》第二章之中,儘管許多人讀後認為那些相通不過是巧合,但更多的「巧合」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大設計》之中。我是通過《老子》看懂《時間簡史》的,進而使用現代物理學的成果理解了《老子》中歷來被認為是「玄妙」的那些部分。特別是在《道紀》的第八章中使用現代物理學的發現對《老子》開篇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釋中有如下的論述:

宇宙之道還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它描述了宇宙的邊界條件:光速是宇宙萬物速度的邊界,光速不可逾越;不確定性原理是微觀世界的邊界,粒子小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位置和速度的不確定;黑洞是時空的邊界,時空在黑洞處無限彎曲。而宇宙之道在這些邊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違反常理:

……

平常的規律在邊界處就發生了變化,邊界處的道違反了常理,……

類似的論述也出現在幾年後出版的《大設計》之中:

的確,正如當今科學中的許多概念,它似乎違反常識。但常識是基於日常經驗之上,而非基於通過一些無比美妙的技術被揭示的宇宙之上,這些技術中有一部分使得我們得以窺探原子或者觀測早期宇宙。

直至現代物理的出現,一般認為有關世界的一切知識都是可以通過直接觀測而獲取。事物就是它們看起來的樣子,正如我們的感官所覺察到的,但是現代物理學輝煌的成功顯示,情況並非如此。現代物理學是基於諸如費恩曼的與日常經驗相抵觸的概念之上。

窺探原子和觀測早期宇宙都屬於對宇宙邊界的研究,基於這樣通過「無比美妙的技術」所揭示的宇宙,我們看到了許多「違反常識」的科學概念,這正是道的反常特性。

比起《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更加偏重人文思想的形成順序,許多物理學中違反常理的規律在《大設計》中用更為清楚、更加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現出來。比起前面兩部書,《大設計》較為詳盡地介紹了一個物理學方法,即費恩曼歷史求和。這又是一個與我們的常規認識相反的,同時又是在現代物理學中行之有效一個方法和規律。通常我們所理解的因果關係是有因才有果,因在先,果在後。按照這樣的方式,對於某個事件的理解順序一定是時間軸上由前至後、由古至今的。我們會很自然的認為過去某個時候所發生的事件產生了今天的某個結果,而今天我們所做的某個事情會在未來產生必然的後果。然而,物理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卻不是這樣描述事件的發生髮展規律的。不確定性原理說現在我們所做的某件事不會有完全確定的後果,而是可以有許多種可能性,每一種可能性以幾率的方式與你所做到事情相聯繫。用這樣的原理來看某個事件的結果,它不會是由於某一個單一的原因所導致,而是由可以到達這個結果的所有可能的歷史路徑的綜合結果共同導致的。而要弄清楚一個事件的因果關係,就一定要等到事件發生,只有事件發生後,所有的通向結果的歷史路徑才得以確定,我們才可以得到導致事件發生的綜合因素,這就是費恩曼歷史求和。費恩曼歷史求和成功地解決了許多現代物理學中的問題,如果這個方法是正確的,那麼對歷史的認識並不像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正敘方式,而是從今天的結果而推知原因的倒敘方式。這一點清楚地寫在《大設計》中:

……

這個觀念導致一種和傳統的概念根本不同的宇宙觀,要求我們調整思索宇宙歷史的方式。為了在宇宙學中作預言,我們需要計算此刻這個宇宙的不同狀態的概率。在物理學中,人們通常對一個系統假定某一初始態,利用有關的數學方程向時間的前方演化。給定一個時刻一個系統的態,人們試圖計算在以後一個時刻該系統處於某一不同的態的概率。宇宙學中通常假定宇宙有一單獨明確的歷史,人們可以利用物理學定律去計算這個歷史如何隨時間發展。我們將此稱作宇宙學的「從底到頂」的方法。

然而我們必須考慮正如費恩曼歷史求和表達成的宇宙量子性質,宇宙現在處於一個特別的態的概率幅度由將來自所有滿足無邊界條件和結束於問題的態的歷史疊加而獲得。換言之,在宇宙學中人們不應該從底往上遵循著宇宙的歷史,因為那假定了存在一個單獨的歷史,具有明確定義的起點和演化。相反地,人們要從頂到底地跟隨歷史,從現在時刻回溯。……

「人們要從頂到底地跟隨歷史,從現在時刻回溯。」,對於熟悉《老子》的朋友一定覺得這句話很眼熟,沒錯,它就是《老子》第二十一章中的「自今及古」。我還尋找了《大設計》的英文版,這句話的原文是:「Instead, one should trace the histories from the top down, backward from the present time.」而將「backward from the present time」直接翻譯為「自今及古」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看來沒有採取我們習慣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正敘方式,老子並不是隨口一說。「自今及古」的到敘方式不僅老子了解,孔子也有類似的表達,「成事不說,遂事不薦,既往不咎」正是費恩曼歷史求和的推論,因為如果不是某一個因素導致了事件的結果,那麼我們也就無法追究已發生事件的單一歷史原因。

在《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中,霍金表達了對哲學家跟不上科學的發展的失望,多年後的《大設計》中,霍金將上述的失望情緒轉換為決絕的宣言:「哲學已死」:

按照傳統,這是哲學要回答的問題,但哲學已死。哲學根不上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現代發展的步伐。在我們探索知識的旅途中,科學家已成為高擎火炬者。

然而當我們讀到這個宣言的前後文時,我們還是無法分清楚霍金要表達的是「哲學已死」還是「哲學家已死」。如果是前者,則《大設計》所給出的應該是替代哲學的思想,霍金在嘗試著稱其為「人擇原理」;而如果是後者,則霍金會有如波爾一樣,自己充當哲學家來完成哲學對現代物理學的思想解釋。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埋葬哲學是一場革命,而埋葬哲學家由科學家來完成哲學家的任務則只是改革。霍金沒有說清楚的原因是因為他所認為的「哲學已死」是由於「哲學家跟不上科學的發展」,而不是哲學本身的缺陷,即哲學的絕對時間背景。

我們可以姑且認為霍金的意思是前者,這樣,在哲學被埋葬之後一定需要適應新型宇宙觀的人文思想,這實際上就是《道紀》所解決的問題。哲學退出歷史舞台後,新的人文思想需要一個新的名字,它應該叫什麼呢?《大設計》中也進行了嘗試,「人擇原理」可以嗎?聽上去像一個科學定律而不是學科的名字。或是像哈耶克的嘗試,將以前的哲學稱為「無機哲學」,從而將新的思想稱為「有機哲學」,這個從化學裡演化出來的名字也不理想,因為它無法表達絕對時間宇宙觀和絕對光速宇宙觀之間的本質差別。用《老子》第十四章中的「道紀」來命名新的思想是準確並且適合的,這樣的命名對我來說充滿了興奮的期待,儘管費恩曼歷史求和表明事件的結果是所有歷史路徑的綜合結果,但我願意不斷強化這條途徑,為我的期待而付出最大可能的努力。

《大設計》的閱讀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而究其原因,快樂不僅僅來源於可以很好地理解作品,而是來源於幾年以來的獨立思考。用我們祖先無與倫比的思想源泉,用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你會發現我們原本可以比霍金走的更遠、更快。我有信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可以等到「霍金們」走進老子、孔子的世界,不用再通過「人擇原理」、「有機哲學」來兜圈子,直接宣稱自己是「道」的皈依者就獲得了一切,就說明了一切。難道,這樣的未來不值得期待,不讓人快樂嗎?

之所以用《大設計》的讀後感作為本書的後記,是因為本書就是沿著《道紀》、《玄德》所構建的模式,用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讀當今中國的發展現狀,並因此得出我們在禮的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向。在期待世界先進的科學、管理學、心理學走進老子、孔子思想的同時,我們正在建設和迎來人類歷史上一個規模之大、水平之高都前所未有的禮樂之鄉,這對我們來說更是雙重的喜悅與期待。

李航

2011年5月28日於北京

(這篇後記先於書稿完成,當時讀完《大設計》,結合正在寫作的《復禮》,有很多感觸,先行寫出來和各位朋友分享。自夏初《復禮》完稿至此,已過中秋,網路連載的過程中得到許多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在此表達我由衷的感謝!)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7

頂閱讀(668) 評論 (33) 收藏(1) 轉載(7)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轉載列表:

  • 轉載

    轉載是分享博文的一種常用方式...

    前一篇:《玄德》勘誤後一篇:[轉載]肯威爾伯VS.李航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一次時代的PK 關注每日最熱門博客 [發評論]

  • 李楠博客2011-02-20 17:33:23[舉報]

    您這篇博文在圈子「易經早教天文地理心理」由「李楠博客」加為精華博文!來自:「易經早教天文地理心理」圈子

    博主回復:2011-02-24 10:07:16

    多謝!

  • 小水滴一滴2011-02-21 04:06:56[舉報]

    哇,很久沒來了,深深的表示感謝您贈送的書!很仔細的讀了這篇文章,有一種思維被拓展、推進的幸福感,您嚴謹的表達,讓我對物理學有一種崇拜,對其解釋宇宙秘密感到敬畏,好奇,謝謝祝您一切如意!
  • 小水滴一滴2011-02-21 04:42:48[舉報]

    我轉載了費恩曼求和原理的解釋。在我的QQ空間里。下面是我對轉載的評論: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想尋找因果關係,總想從今天的果,去倒推昨天的因,或是用今天做的事,推斷未來必然的果,來決定現在做事方法,彷彿必定是一一對應關係,這種觀點完全錯誤!費恩曼歷史求和物理學原理才真正的解釋了因果關係,這種解釋恰似自己冥冥中感覺到的,於是看到後,讓自己興奮、暢快不以!

    博主回復:2011-02-24 10:08:03

    歡迎小水,多謝支持!

  • 與萬化冥合2011-02-21 05:02:07[舉報]

    邊界處的道違反了常理

  • 知止2011-02-22 10:42:47[舉報]

    敬佩

    博主回復:2011-02-24 10:12:18

    歡迎,多謝!

  • jilong8262011-02-23 13:44:46[舉報]

    多嗎期待你的新作啊!!你的東東都看好幾遍了,等著你新東東那!

    博主回復:2011-02-24 10:12:02

    歡迎老朋友,新書寫的很慢。這篇《大設計》的讀後感就是計劃放在第三本書《復禮》的結尾作結束語的,由於「與萬化冥合」朋友問我對《大設計》的感想,於是先寫出來與各位分享。現在《復禮》才寫了一半,我在加快一些。

  • 小伢無娘說來話長2011-02-28 23:44:22[舉報]

    您寄來的《道紀》一書,我已經收到,非常謝謝,我準備匯書款給您(當然包括快遞費在內),能夠分享受您的精神成果,我已經非常高興了,請您給我一個銀行卡號,我通過銀行直接給您打款過去,這樣快一些。另外,也很期待您的新書《復禮》,很想先睹為快喲!

    博主回復:2011-03-02 14:49:19

    多謝毛先生的支持。還是那句話,我不能賣書,我手裡的書就是贈送用的。

  • 新浪網友2011-03-01 16:41:13[舉報]

    「不惑」的感覺的確強烈,似乎一切變得清晰,一切都那麼亮晃晃的。是慾望、經驗和知識的此消彼長,相互作用使然么?《道紀》似乎給出了答案,。。。但瞬間的「悟」的來臨和感受依然莫測,快樂與消沉依然相互纏繞,李航兄願意指點迷津么。。

    博主回復:2011-03-02 14:53:36

    歡迎這位朋友,感謝您的支持。對於你所描述的感覺在我寫《玄德》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你說是「慾望、經驗和知識的此消彼長」,細想起來還真是那麼回事。我當時的做法是盡量將這些即將清晰的想法表達出來,通過寫作,通過與朋友討論,在表達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那些隱隱約約的感覺就都會一一呈現出來。

  • 新浪網友2011-03-01 19:43:08[舉報]

    更正:上帖誤將《玄德》寫成《道紀》,不好意思。
  • 新浪網友2011-03-07 19:57:42[舉報]

    9樓道紀思想遲早成為主流這點,我也同意,但是我比較「悲觀」,我認為近期和可以預見的將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哲學影響太大了,宗教影響太深了,而道紀思想又不是那種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東西,綜合現在非主流等各類腦殘現象的層出不窮,我不看好道紀思想的前景,呵呵,不過我個人會一直支持。

    博主回復:2011-03-10 10:13:39

    多謝無雙弒,對道紀如此恆久的支持,使得我很樂觀。

  • 新浪網友2011-03-07 20:11:23[舉報]

    期待您的新作!不過話說,是不是要看過道紀才看的懂呢?真希望道紀普及起來。

    博主回復:2011-03-10 10:16:03

    《復禮》是在《道紀》和《玄德》所搭建的平台上的近一步思考。但是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我盡量迴避對前兩本書的閱讀依賴,使得此書可以獨立閱讀。

  • 新浪網友2011-03-07 22:43:42[舉報]

    《道紀》寫的很好,很精彩,特別是平常的規律在邊界處就發生了變化,邊界處的道違反了常理,……的觀點,讓我感觸極深,也成了我做事情的一個標準。《玄德》我看了一些,但很難集中精力看下去,也許是我理解力太差的原因,但不管如何,很感謝李航老師。

    博主回復:2011-03-10 10:18:49

    歡迎這位朋友,感謝您的支持。比較這兩本書,《道紀》所構建的是一個大的平台,而《玄德》則是進一步的細節構建。其中的前四個部分有相對的獨立性,不一定按順序閱讀。

  • 新浪網友2011-03-12 10:15:41[舉報]

    我覺得您的每一本書都應該附上「哲學已死」的字樣,這樣不但可以吸引一下眼球,也有利於讓人明白道紀思想不屬於哲學。——無雙弒

    博主回復:2011-03-14 09:39:38

    實際上《道紀》的封底和書腰就有類似的字樣,好像效果並不好。就算霍金說「哲學已死」,相信的人也並不多。取代哲學是一個大工程,肯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履霜2011-03-13 21:54:22[舉報]

    久不見先生,問好!又見先生大作,期以拜讀

    博主回復:2011-03-14 09:34:27

    歡迎蘇先生,我一定抓緊寫,爭取早一些完成。

  • 新浪網友2011-03-13 22:32:30[舉報]

    當長時間的專註於某一事物的探求時,覺得循規律或許會有明確的的結果,然而當逼近結果時,往往發生意外,而且是突變,突然回到原點。因而覺得事物走向極端時真是不可想像。近來試著以李航兄《道紀》思路探求這種現象,似有所悟,雖然我並無把握。邊界不是未知的,但在邊界處並沒有一個廣闊的區域讓你施展,我們所能做的,在邊界之內。子楫

    博主回復:2011-03-14 09:33:32

    歡迎子楫老弟。關於邊界我是這樣認為的:邊界是人需要了解的非常重要的東西,老子說:「常有,欲以觀其徼」,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了解邊界的目的在於了解我們所處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從而使得我們在可以從容、無憂地釋放自己。當我們將通過「為學日益」所了解的邊界經過進一步的「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時,我們的才可以獲得「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人生。可見了解邊界特性自由人生的基礎。

  • 瀾娟2011-03-14 06:24:35[舉報]

    李航老師:我在進博客之初,讀過您的《道紀》,當時只覺得感興趣,但似懂非懂。去書店問過您的書,都無結果。時間一長也就把這事放一邊了。可能是人身曲線走到了某個點上,在琢磨「人之初,性本善」時終於有所開悟,於是又想到了老子。今天忽然又想起您的人生曲線,回到您的博客,再讀這篇,完全能體會您讀《大設計》的感覺。您是從獨立思考出發,我也是一樣,凡事總想找個自己的答案,尤其是宗教。我一直相信老子是最高之人,但說不明白理由,只是一種感覺。同樣,我儘管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您的智慧,但您的思考體驗和想要達到的結果和我不謀而合。有幸您成為老師,待我繼續拜讀您的大作,強烈支持您繼續走下去,我相信這是一條獨立而光明之路。

    博主回復:2011-03-14 09:24:24

    多謝您的評價和支持。

  • 新浪網友2011-03-14 17:06:13[舉報]

    期待《復禮》,質量最重要,速度其次,哈哈~

    博主回復:2011-03-16 10:23:05

    是的,質量第一。

  • 新浪網友2011-04-10 19:11:51[舉報]

    問題http://tieba.baidu.com/f?kz=1047991373
  • 劉敢零2011-04-16 18:14:41[舉報]

    霍金又出新作了?這篇博文讓我覺得似乎匯入了一條河流,這條河裡沒有「我」,只有「我們」。李先生不是一個思想者,而是一股思想浪潮。最近我看了肯威爾伯的《萬物簡史》,覺得探索道紀的隊伍越來越熱鬧,就像肯威爾伯所說的那樣,「當今人類正處於一個殊勝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在進行一場大融合,數百位研究者遍布世界各地。」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過些時間有空了,我把肯威爾伯與李先生的學說進行轉譯和對比發在博客里,發好後會告訴你的,歡迎閱讀。

    博主回復:2011-04-19 16:15:06

    感謝劉先生的評價,期待你的博文。

  • 天方夜2011-04-26 10:34:42[舉報]

    這些人就是靈動的思維?哈哈
  • 天方夜2011-05-16 21:46:34[舉報]

    人們對於真理的冷淡,超乎想像。《老子》、《時間簡史》,以及把它們串聯起來的《道紀》……真理就在那裡,人們對於它的態度真是比任何文學作品更有戲劇性。我想是因為人們很難認識到的真理的用處,認為真理沒用,很多感興趣的人,也只是出於興趣,並沒有意識到真理對自身有什麼明確的作用。

    博主回復:2011-05-18 10:06:10

    人們接受絕對光速宇宙觀的難度是很明顯的,這可能主要源於「道可道,非常道」。它不像絕對時間宇宙觀那樣說的是常態,人們可以用眼見為實來接受。而絕對空間宇宙觀比較省事,人們將自己懶得思考的問題都交給絕對空間。絕對光速宇宙觀給人們所帶來的「不惑」是要靠人們自己的思考才能獲得的,我覺得這是絕對光速宇宙觀推廣起來難度很大的原因。

  • 天方夜2011-05-16 21:49:57[舉報]

    我能把《道紀》《玄德》看下去,也是出於興趣,看之前並沒有意識到宇宙觀或者真理於對人的思想方面會有影響對人有實際的用處。
  • 天方夜2011-05-18 11:03:56[舉報]

    嗯,確實,我在QQ群裡面和別人聊道紀方面的時候,每次都是費了很多口舌對方也不理解,我就說你只能從頭到尾看一遍《道紀》才會明白。因為我們對很多相同的辭彙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解釋某個概念就特別麻煩。

    博主回復:2011-05-18 17:59:54

    另創一套辭彙來解釋或許更加容易一些,因為有太多的概念被兩千年的時間給改變了。但如果另創一套辭彙,不利於孔老思想的傳承。

  • 天方夜2011-05-18 11:08:57[舉報]

    需要思考這點我最深一個體會就是看了《道紀》才明白「上帝死了」是什麼意思,以前一直不明白一種思想一種理論出現怎麼會能夠說明鬼神神帝之類的東西存在與否。還有一點是明白了人對宇宙的理解和人的思想是密切相關的,所謂的宇宙觀並不只是在研究宇宙時候才用得上。

  • 瀾娟2011-05-24 10:44:24[舉報]

    感謝李先生贈書,又通讀了一遍道紀,真是有解惑之感,其中的愉快是從前不曾體驗的。《道紀》讓我解決了根本的「惑」,宇宙觀對於一個人的指導作用,就像找到了一把萬能的鑰匙,從前的「鎖」都被一一打開。說學而時習之的快樂,我想應該包括惑得以解的那種快樂。人們追求信仰的實質就是在追求真理,道紀不但指出了真理的存在,也說出了真理作為人文思想的物理來源。用這樣的真理去格人格物,行之有效,豁然開朗。終於思考有了依據,可以輕裝前進了。看到您還將有新作誕生,非常渴望早日拜讀。問候李航先生!

    博主回復:2011-05-29 21:57:28

    多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 新浪網友2011-05-31 13:49:03[舉報]

    佛教人士有曾說過,科學是跟不上宗教的進步的.當人的思想和科學產生了差距,那麼,就是社會變革的時候到來了.
  • 南轍北猿2011-06-03 09:28:04[舉報]

    通讀了一遍大設計,覺得西方用了10年的時間,只是在論證時間簡史中的結論.其間不乏發光的句子,只是,離我們希望知道的還有些距離.我們想知道的,不是肉身從哪裡來,(關於這一點,達爾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們是想知道,人的思想從哪裡來.我想,在經歷了2000多年的這個時期,西方人還是會懷念亞里士多德的,就象中國永遠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尋找結論一樣.當然,這次將是回歸.
  • vadervader2011-07-12 21:11:15[舉報]

    近些年有些中青年朋友依託西方技術或哲學思想,結合中國本土老子道家之言,通過科學論證的方法,闡述自己的心言,湧現出一批所謂新道家。海德格爾,李約瑟,似乎都占上了邊。陳鼓應編的道家文化研究把章太炎,王國維,金岳森也都拉了進來。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本土從清代開始,就基本沒有出過個一較純粹的,有創新道論的,道家式人物。國故大道竟然衰微道如此程度!道家觀古今歷史,查天地變化,得自然之真要,因時為業順應時代。要成為這樣的博古大真人,顯然是要掌握很多知識的。顯然宇宙觀,科學觀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霍金身疾重癱,有說老子因白化病眼瞎腳脖。無論真否都是讓人十萬分敬佩的!身殘志不殘。可能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看反而更清晰真實的洞悉到了宇宙本真。到底道家思想能走多遠,關鍵還是要靠我們這些人去弘揚,去研究。我們堅信,我們所認識的這種文化來指導生活,定能給人類帶來長遠的和諧。
  • 魏老師2011-08-11 11:30:12[舉報]

    「「有機哲學」來都圈子」好像應該是「兜圈子的『兜』」吧。佩服先生的天才思維力!!!!

    博主回復:2011-08-13 09:31:14

    多謝魏老師,馬上改過來。

  • 魏老師2011-08-11 11:36:45[舉報]

    其實我早就拜讀先生的大作《道紀》了。先生的傑作,《道紀》和《玄德》真是兩部劃時代的傑作。使古老的東方文化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輝,先生的功在當代,惠及千秋。

    博主回復:2011-08-13 09:32:44

    魏老師能夠喜歡《道紀》和《玄德》並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實在令我感動,非常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 魏老師2011-08-11 11:55:34[舉報]

    稍稍讀了一點《復禮》,敬佩先生思想的閘門一旦開啟,將一瀉千里------,這是天大的好事,應當讚揚和鼓勵。我也真誠地奉勸先生,學問的價值可不僅僅是著述越多,價值越大。倘若先生的前兩部著述的價值,真的如咱們(之所以用咱們,是因為我特別佩服讚賞先生的觀點)預期的那樣大,我看先生這一生也就值了。君不見《老子》才5千言,對後世的影響何其巨大啊!!拿出時間、集中精力,好好凝鍊、升華前兩部著作,也許比出版更多部著述更好些吧!!一孔之見,權當耳旁風吧。

    博主回復:2011-08-13 10:14:32

    首先要感謝魏老師的建議,我一定認真思考一下。實際上對於禮的相對性,有限性,禮隨時代變化的特點一直是我感興趣的一個題目。這篇《復禮》包含了這些年來對中國社會發展的一些認識,當然,它可能會有局限性。然而,這種局限性恰恰又是禮的特點。《道紀》和《玄德》是討論道的,道是穿越生死的永恆。但禮不是永恆的,而且是時代發展越快,變化也就越快。這些想法如果我現在不寫出來,過個五到十年就又需要更新了。面對這樣一個變化的東西,我也想試著抓住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在《復禮》的寫作過程中對我的幫助最大的是對道與禮的關係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 徐清徐生2011-10-04 17:36:35[舉報]

  • 新浪網友2011-11-06 20:49:06[舉報]

    好啊!當下竟然也還有人在大談這些形而上的東東!想來我中華命不該絕!!我也弱弱地提一句:解決當前社會上很多看似非常複雜的事物,我們大多完全可以用「常識」二字!

    博主回復:2011-11-07 15:56:46

    老子說:「不知常,枉作凶」,這同孔子所說的「不知禮,無以立」所表達的意思是類似的。禮的建設就是需要將我們所處的環境了解清楚,將常識了解清楚,「知常則明」。

  • 發評論 Qing時代來臨。 關注每日最熱門博客
    推薦閱讀:

    到底是哲學產生了人生大格局,還是經歷產生了人生大格局。?
    互動中的宗教與人類社會——關於宗教現象的思考
    敖鵬:基於「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
    如何像富爸爸一樣思考
    哲學小徑第二站:哲學在思考什麼?

    TAG:思考 | 獨立 | 獨立思考 | 樂趣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