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並不是唐朝官方語言

現代漢語方言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古漢語(以《切韻》《廣韻》為標準的唐宋官方語音)的直系後裔,只有閩南語例外。

另,我個人認為,「某某方言更接近古漢語」之類的問題,不應當存在語言學之外的意義。

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不過不能說可以等同於唐朝的官話。一些閩南語的發音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比唐朝更遠。可以這麼想,閩南語和穿越來的唐朝人比普通話更容易通話的多。

每種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有他的獨特條件。總體來說,南方的語言更接近古漢語,因為中國幾次被游牧民族統治都是從北方入侵,統治中心也在北方,而南方由於山河阻隔,很多語言受到的衝擊較少,福建由於多山要進入較難,土地貧瘠沒什麼好搶掠的,距離較遠,保留的更好。福建漢人幾次大規模的遷入,形成對土著民族的人口優勢,漢語保留的較完整,而中原有幾次胡人入侵形成的規模很大,又是統治者,語言變化大的多。

有人覺的福建話和普通話差的很多,好像外語,其實是更古老的漢語,而普通話語言學界普遍認為是胡化的漢語,最早是在宋朝以後形成的

閩南語是漢語方言中較早分化出的一個分支,所以和其他漢語方言相比,相對保留了更多的上古漢語時的成分(秦漢前),而其他的漢語方言,包括廣州話、吳語等,一般都可以從中古漢語(南北朝以後)開始找到明確的演進路線。可以說,這些漢語方言,都是古代的中原漢人遷徙以後,取代當地原有語言的結果,本身都是古代河洛(河南山西陝西)一代漢人祖先語言的演變,雖然演變的路線不同,多多少少也都受到了外部語言的影響,但其本身的相似程度遠大於差異性,說其中任何一個語言是「蠻音」(廣州話、閩南話躺槍),甚至是胡人的語音(北京話躺槍),都是毫無爭議的偏見、錯誤。

華夏族二、三千年的歷史中,一直都是有一套通用語的;正因為這套通用語的存在,孔子才能周遊列國,秦以後的統一王朝才能治理國家。現在一般都認為,從商周以來,一直到明清,這套通用語基本都是以當時河洛一代方言為基礎形成的;換句話說,一般都是當時的中(he)原(nan)話。

中間也會有一些波動,比如以長安為都城的西漢、唐等,可能當時的通用語會受到比較明顯的關中方言的影響;但一般認為,即使是在這些時期,洛陽的地位也是非常顯赫的(一般都是所謂的東都),也是天下的富商、文人聚居場所,所謂的「文化中心」,所以當時的洛陽話始終都是有最強的影響力。在偏安東南的部分朝代,比如南朝、南宋,由於統治階級都是從中原南渡,出於維持正統性,也是中原話,雖然受到了吳語不小的影響。

一直到明清,北京話才逐漸開始取代洛陽話的通用語地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6【閩南語歌歌詞】正字歌詞附註音--第6組
150-2【閩南語歌歌詞】正字歌詞附註音--第150-2組
29【閩南語歌歌詞】正字歌詞附註音--第29組
171210 從現代閩南語推導日本漢字音
2【閩南語歌歌詞】正字歌詞附註音--第2組

TAG:語言 | 閩南 | 閩南語 | 官方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