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搶修保護古村落

溫州楠溪江兩岸200多座歷史古村落依水而建,當地不得隨意改建房屋與時間賽跑搶修保護古村落


  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小石橋,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的明清木樓,炊煙裊裊升起,小溪邊浣衣的村婦,山野間吃青草的牛羊……如同一幅清新婉約的江南水墨山水畫,樸實恬靜。如此世外桃源,竟出現在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溫州永嘉縣,它就是永嘉林坑村。並不是所有古村落都像林坑那麼幸運。三百里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依水而建的200多座歷史古村落遍布楠溪江兩岸。保護還是發展,如何在保護中發展,依然是這些古村落最大的糾結。  深山古村落舊貌依然  深山老林里的古村四面環山,峽谷從村子中間穿過。村口建於溪澗上的木質古橋造型獨特。層層疊疊的木屋依山而建,錯落有「姿」。這裡找不到一寸水泥路面,全是石塊鋪就,房子外牆也都以各式各樣石塊砌成。村中沒有深宅大院,也無亭台樓閣,沒出過高官,也沒有牌坊。村裡隨意走進哪家民房,都可見悠閑覓食的小雞,趴在牆跟眯著眼懶洋洋曬太陽的大黃狗。農家小院里曬著蘿蔔乾、紅薯干。  村支書毛蒼河告訴記者:林坑村建村已有700多年歷史,絕大部分姓毛,祖先是明朝年間為避戰亂從江西吉安縣遷入的,家族生息繁衍已有45代之多。近十多年來,這個隱藏深山的古村被「發現」後,吸引了許多寫生、攝影、體驗探索的遊客慕名而來。看到商機的年輕人紛紛回家開起了農家樂,昔日沉寂的小山莊熱鬧起來。隨即,小山莊面臨開發與保護的困境,急切想賺錢的村民都想擴建房屋建造農家樂,幸好這種人為的破壞現象沒有蔓延開來便被及時制止。在政府牽頭下,村民訂立村規民約,約定村民改建房屋不得改變房屋主體結構和整體外觀,房屋內部可以合理改造成賓館房。飽受貧窮折磨的村民也認識到這事關生存,都積极參与到保護山村古貌中來,原生態林坑村古屋得以留存。  古村逐漸變「旅遊村」  始建於五代的蒼坡村已有1000多年歷史,建於宋代的芙蓉村,還有花坦村、埭頭村、蓬溪村等。除了林坑村保護比較完整,其他古村落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去年6月,楓林鎮聖旨門古街一戶人家發生電線短路,引發的火災讓這條沿襲了500多年歷史古街付之一炬。近千年的芙蓉村居民居住混雜,大多數人仍然保持使用柴火生火的生活習慣,木質小樓下經常看到燒水的小火爐,古村落里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近幾年,逐步富裕起來的楠溪江流域民眾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日益強烈,老屋蓋新房,古村落里不斷冒出一幢幢混凝土結構多層建築,古村落變得不倫不類,逐漸失去了原有古樸韻味和歷史風貌。而且,每個村頭設景區收費點,商業氣息超越了原有的田園氣息,古村逐漸變成「旅遊村」。  楠溪江風景旅遊區管委會總工程師胡旭明告訴記者:由於古村對建造新房有嚴格限制,而村民對居住條件改善的要求日益強烈,導致違法建築日益增多,矛盾加深。這也是我國所有古村落保護中面臨的瓶頸。近年,永嘉縣政府出台一系列古村落保護政策,村民有住房需求的統一到政府新建的居民安置點。不願搬出來的村民,可繼續居住老房屋,但不得隨意改建房屋,所有老房屋政府將統一進行修繕保護。他說,面對商業大潮和不斷消失的古村落,搶修保護古村落是在與時間賽跑。  保護古建築比新建花費還大  「保護古村落比保護故宮還難!」業內專家曾如此感嘆,保護古村落是綜合課題,不僅要保護一個老的建築群,還要保留當地傳承留下的文化。有些古村落在開發中把原有的村民集體遷出,儘管古老建築物還在,但已「變味」失去了「靈魂」。如何化解保護與開發的矛盾,至今還沒有面面俱到的「良藥」。  永嘉縣一位官員也向記者道出當地古村落保護面臨的主要困境,古村落中相當一部分建築不是文物保護點,屬於百姓私有財產。農民要改建房屋改善居住條件,當地文物部門除了呼籲沒有更多辦法,我國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古村落保護相應的法律法規。目前面臨最大的難題還是資金問題,雖然各地對古村落保護越來越重視,投入的經費也在逐年增加,但依舊是杯水車薪。  保護一座古建築比建新屋花費還要大,這是居民不願主動修復房子的一個原因,也使得村民對政府投入維修資金依賴嚴重,而政府難以承受眾多古村的修護費用。古村落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短期內不會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很多社會資金對於古村落保護也望而卻步。  本報駐浙記者 蔣萍 通訊員 劉海波  (本報溫州12月10日專電)  本期策劃:徐維欣
推薦閱讀:

避世桃源遠塵囂:國內6處神秘古村寨
關於中國古村鎮建築遺產保護與會專家這樣說      錢江晚報
以井陘縣大梁江村為例:探討古村落旅遊規劃設計
[i·寧德] 傳統村落丨一磚一瓦一片故鄉情,質樸溫潤的洋頭村
哪些古鎮比較安靜,商業化程度比較低?

TAG:古村 | 時間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