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得開就是明明白白的人生

想得開就是明明白白的人生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其大概意思是:養心的方法,沒有比盡量減少欲/望更好了。那些平素欲/望少的人,儘管也有失去本心(即天生的善性)的,但為數卻是很少的;那些平素欲/望多的人,儘管也有能保存本心的,但為數也是很少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太陽都是新的,面對難填的欲壑,我們應當享受已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富有質感的。  作為一種本能結構的欲/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欲/望的滿足不是滿足,而是一種自我放縱,滿足不是絕對的,一旦滿足了這種欲/望,隨之而來的新的欲/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欲/望會帶來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們為欲/望所左右,為欲/望的不能滿足而受盡煎熬,那人生還有什麼滋味?  做人應當知足,應當安分,不要妄求多取。有野心的人不知足才快樂,而我則崇拜追求簡單的人。無論什麼,基本滿足,就行了,這就是笑對人生的生活態度。象古聖賢那樣對待生活豁然大度,可以使自己的身心處於一種快樂的境界。那些一生憂鬱,精神恍惚老是不愉快的人,一定是一個沒有道德之氣、沒有趣味趣旨的人。因此,保持心態平衡就顯得非常必要。  子曰:「樂在其中」。我覺得最好的標誌就是安居樂業。知道自己的潛力和局限性,安心生活,安心工作,樂在其中。孔子的弟子顏回雖然生活艱難,但不改變愉快輕鬆的心態;孟子以沒有慚愧心情為樂;《論語》開篇就說愉快歡樂的事;《中庸》說沒有一個人不自得其樂,朱熹等理學家遵循孔子「樂在其中」的思想,也都是從「樂在其中」中悟出了高深的道理。碌碌無為的人要求多欲/望,不遵循理義,不安於命運。多要求而得不到就會感到痛苦,多欲/望而不能實現也會感到痛苦,不遵循理義導致行動時受阻也會感沮喪……於是乎謹慎有餘而惶恐過多,碰到艱難險阻抱著僥倖的心理,象穿著破爛的棉絮行走在荊棘之中,哪裡知道在平坦的康庄大道上行走的樂趣呢?!  坎坷人生,憂喜參半,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生活就是這樣,有各種味道人生才有樂趣。工農商學兵,五界行多樣,芸芸眾生,九流三教,各有各的憂喜,各俱各的味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期望,且期望各自不同。學生為學校是否理想而憂喜;工人為產品積壓而憂愁,農民為糧食收購不給「白條」而欣喜;文藝家為藝術的低俗而憂慮;教育者為桃李滿天下而欣慰;炒股者為股票行情不定而揪心;家庭主婦為因菜價上漲叫苦不迭;平民百姓為生計而奔波;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國事而操心……憂喜無時無刻都在與人們如影隨行。「上帝」最公平,把憂喜分給了每一個人,只不過憂喜的內容和大小略有不同罷了!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將古之仁人的憂喜觀揭示得極為深刻而又非常富有藝術性,成為古今久讀不衰的散文,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已成為歷史仁人志士崇高憂樂觀的精闢概括。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也應當以此鞭策和要求自己,擺正憂樂關係,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文 子銳 
推薦閱讀:

【人生哲理】懂得,是多麼美的緣
送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們
人生,簡單一點
[優化] 更多變化,化被動為主動
人生感觸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