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建國後很少提起朱德?

以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初漢三傑」為例,就能看出歷代開國功臣的三種境遇。

第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代表人物韓信

夫韓信者,不世名將,一代兵仙。所以劉邦一直對他心有餘悸,韓信本來想當齊王,為了便於控制,劉邦偏偏封了他一個楚王。而後又以偽游雲夢澤之計,將韓信擒獲,貶為淮陰侯,軟禁於長安。韓信心中鬱悶,便於陳豨裡應外合,圖謀造反。因家臣告變,消息泄露,呂后聽從蕭何之計,先下手為強,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的鐘室,夷三族。

韓信的結局是名將的普遍結局,其實質是君權與將權之間的拉鋸戰。君主為了鞏固政權,必須削弱將權。將領為了自保,必須壓制君權。雙方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只有大開殺戒。要麼是名將驅除皇帝,成功者如朱棣。那麼是皇帝清掃名將,成功者如劉邦。但前者的困難遠遠大於後者,所以我們在史書中看了一幕幕功臣被屠殺的慘案,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類功臣,最為悲慘。

第二:以短授君,自污保身,代表人物蕭何

夫蕭何者,肱股之臣,治世良才。雖說蕭何和劉邦是老鄉,但劉邦對他依舊不信任,當初蕭何去追韓信的時候,有人誣告蕭何謀反,劉邦聽後就氣得破口大罵,信以為真。蕭何也深知劉邦的習性,於是後來劉邦在前線於項羽作戰時,坐鎮後方的蕭何主動將自己家眷送到劉邦軍中當人質,並拿自己的家財資助國庫,劉邦高興大賞蕭何家族。劉邦總是詢問使者,蕭相國在長安怎麼樣?只要使者說蕭相國愛民如子,深得民心,劉邦就悶悶不樂,沉默不語。蕭何聽後十分害怕,便開始貪污公款,侵佔民田,搞的民怨四起。劉邦接到百姓的告狀,高興的合不攏嘴。

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絕不能犯錯。蕭何雖然犯了罪,但也讓劉邦抓住了自己把柄,消除了戒心,那在劉邦眼裡這就不是錯!作為人臣,在發揮才能的同時,還要讓君主消除對自己的戒心,這個度是不好把握吧。成功者如蕭相國,失敗者如年羹堯。此類功臣,最為心累。

第三:不問政事,清心寡欲,代表人物張良

夫張良者,千秋智者,絕代謀聖。史書記載張良貌如女子,但他前半生乾的事,比任何爺們都要爺們。他先在博浪沙設埋伏,刺殺秦始皇。後來在協助劉邦,秦宮諫言、勇闖鴻門、下邑畫策、釋疑群臣等等,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不世功勛。然而到了晚年,張良就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

自古激流勇進者易,急流勇退者難,張良就是一個懂得退的人。韓信、彭越、英布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正在一幕幕上演。蕭何為了自己政治理想,夾著尾巴做人,在夾縫中艱難行走。而張良即不沾軍權,也不攬政權,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呂后十分感激張良,便勸他保留官位,仍服就人間煙火。此後雖然在政壇中少了張良的身影,但他卻夠得以善始善終,頤養天年。此類功臣,最為逍遙。韓信、蕭何、張良——劉邦手下最傑出的三位人才,分別用三種不同的處事方式,換來了三種不同的結局。

最後來看看我們的朱老總處事原則,他的一生不正是張良嗎?

建國前點兵統軍,衝鋒殺敵。建國後下棋植蘭,深居簡出。

以武人之身,行隱者之逸。遠政權之爭,獲人倫之全。

處人間最是非之地,做紅塵最雅緻之事。得名不朽,得壽九十。

上聯:封勛居首,恰似雲台鄧禹,凌煙長孫,贏得大名不朽。

下聯:為政知退,又見汾陽福澤,滌生大節,幸哉此身善終。


推薦閱讀:

美國建國史話 (9):法國和印第安之戰
滿族的興起與後金的建國(中)
以色列建國曆程(十二)
以色列建國史
新中國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土改)照片

TAG:建國 | 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