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黃帝說:天地間的變化規律非常深遠啊!猶如抬頭仰視天空的浮雲,又好像低頭俯視深淵。但是深淵雖深,也能推測其深度,仰望浮雲卻不能夠知道它的邊際。先生數次說到,要小心嚴格遵守氣象變化的規律,我聽完後都記住了,可心裡還是充滿疑惑,不懂什麼意思。請先生詳盡地講述一下其中的道理,使其能永不泯滅,長久流傳,可以嗎?
岐伯俯首拜了拜,回答說:您的提問很高明!天之道就是運氣秩序的變更,而表現出來的自然氣象時序的盛衰。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黃帝說:我想聽您講講天道六氣六步,它們的盛衰情況如何?
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位置,左右間氣的上升和下降有一定的次序,比如少陽的右間,屬陽明主治;陽明的右間,屬太陽主治;太陽的右間,屬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屬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屬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屬少陽主治。這就是六氣之標,是面朝南方而確定的位置。
所以說,自然氣象變化的順序和時令盛衰的不同,可以通過觀察日影移動的刻度來測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黃帝說:我想聽您講講天道六氣六步,它們的盛衰情況如何?
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位置,左右間氣的上升和下降有一定的次序,比如少陽的右間,屬陽明主治;陽明的右間,屬太陽主治;太陽的右間,屬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屬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屬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屬少陽主治。這就是六氣之標,是面朝南方而確定的位置。
所以說,自然氣象變化的順序和時令盛衰的不同,可以通過觀察日影移動的刻度來測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
黃帝問道:就時與六氣的關係來說:六氣有按時而至的,有時至而六氣不至的,有六氣先於時而至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時至而氣也至的,屬和平之氣;時至而氣不至的,是氣之不及;時未至而氣先至的,是氣之有餘。
黃帝問道:時至而氣不至,時未至而氣先至,會怎麼樣?
岐伯回答說:時令與氣相應的,就是順;時令與氣不相應的,就是逆。逆就會產生異常變化,從而導致疾病。
帝曰:善。請言其應。
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黃帝說:很好。請您再談談其相應的情況。
岐伯說:萬物對六氣的感應,會反映在它們的生長上;六氣對人體的影響,會反映在人的脈象上。
黃帝說:很好。我想聽您講講六氣與大地的物生情況是怎樣相應的?
岐伯說:顯明正當春分時,它的右邊,是君火主治的位置;君火的右邊,再後退一步,是相火主治的位置;再後退一步,是土氣主治的位置;再後退一步,是金氣主治的位置;再後退一步,是水氣主治的位置;再後退一步,是木氣主治的位置;再後退一步,是君火主治的位置。
六氣各有其相剋之氣,承襲其下,產生約束作用。相火之下,有水氣承襲而制約它;水位之下,有土氣承襲而制約它;土位之下,有風氣承襲而制約它;風位之下,有金氣承襲而制約它;金位之下,有火氣承襲而制約它;君火之下,有陰精承襲而制約它。
帝曰:何也?
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
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
黃帝問道: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六氣過於亢盛就會產生危害,所以要有相承之氣制約它,只有加以制約才能維持生化。在四時氣候中有偏盛的,就有偏衰的。如果亢盛之氣為害,使生化之機毀壞紊亂,人就會生病。
黃帝問道:氣的盛衰情況如何?
岐伯回答說:不當其位的是邪氣,正當其位的是正氣,邪氣致病變化多,正氣致病是輕微的。
帝曰:何謂當位?
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
帝曰:非位何如?
岐伯曰:歲不與會也。
黃帝問道:什麼是當位?
岐伯回答說:木運遇到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辰、戌、丑、未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這是中運之氣和歲支方位的五行之氣相同,所以叫做歲會,屬運氣和平之年。
黃帝問道:什麼是不當位?
岐伯回答說:就是中運之氣和歲支方位的五行之氣不相會。
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
岐伯曰: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
帝曰:天符歲會何如?
岐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
帝曰:其貴賤何如?
岐伯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
黃帝問道:土運之年,遇到太陰濕土司天;火運之年,遇到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司天;金運之年,遇到陽明燥金司天;木運之年,遇到厥陰風木司天;水運之年,遇到太陽寒水司天,這叫什麼年?
岐伯回答說:這是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合,所以《天元冊》中將其稱為天符。
黃帝問道:如果既是天符,也是歲會,會怎麼樣呢?
岐伯回答說:這叫太一天符。
黃帝問道:它們有貴賤之別嗎?
岐伯回答說:天符好比執法,歲會猶如行令,太一天符好似貴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岐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
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
岐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
黃帝問道:人感受邪氣而生病,三者有何不同?
岐伯回答說:感受執法之邪時,疾病就發得急速而且嚴重;感受行令之邪時,疾病就發生得徐緩而且病情持久;感受貴人之邪時,病情就急劇而且容易死亡。
黃帝問道:主氣、客氣位置互易時會怎樣?
岐伯回答說:君位的客氣加臨於臣位的主氣之上,就是順;臣位的客氣加臨於君位的主氣之上,就是逆。逆則發病快而且病情緊急,順則發病徐緩而且病情輕微。這是指君火和相火來說的。
黃帝說:說得好。六步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想聽您講講。
岐伯說:一步就是指周天六十度多一點的時間,每年有六步,因此二十四步後,每年的餘數可積累到一百刻,就成為一日。
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
岐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
帝曰:求之奈何?
岐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
黃帝問道:六氣與五行相應的變化怎樣?
岐伯回答說:主時之六氣的每一氣位都有終有始,一氣又分為初氣和中氣,由於天氣與地氣不同,所以推求起來也不一樣。
黃帝問道:如何推求?
岐伯回答說:天氣從甲開始,地氣從子開始,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起來,就叫歲立,認真地觀察氣交的時間,就可以推求出六氣的變化。
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
黃帝說:每年六氣始終的早晚情況是怎樣的?我想聽您說說。
岐伯說:您提的問題很高明啊!甲子年,初氣開始於水下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第二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第三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第四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第五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第六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這就是第一個六步天時,各氣開始和終止的刻分數。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
乙丑年,初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一十二刻五分;第二氣,開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水下百刻;第三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第四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第五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第六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這就是第二個六步天時,各氣開始和終止的刻分數。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丙寅年,初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第二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第三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一十二刻五分;第四之氣。開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水下百刻;第五之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第六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這就是第三個六步天時,各氣開始和終止的刻分數。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
丁卯年,初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第二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第三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第四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第五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一十二刻五分;第六之氣,開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水下百刻。這就是第四個六步天時,各氣開始和終止的刻分數。以此相推,下一年戊辰年,初氣又開始於水下一刻。各氣按照上述的順序,周而復始地循環下去,永無終結。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
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黃帝問道:我想聽您講講每年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說:您問得真詳細啊!太陽循行第一周時,天時開始於一刻;太陽循行第二周時,天時開始於二十六刻;太陽循行第三周時,天時開始於五十一刻;太陽循行於第四周時,天時開始於七十六刻;太陽循行於第五周時,天時又重新於一刻開始,太陽循行四周,就是一紀。
所以,寅年、午年、戌年,六氣始終的時刻相同;卯年、未年、亥年,六氣始終的時刻相同;辰年、申年、子年,六氣始終的時刻相同;巳年、酉年、丑年,六氣始終的時刻相同。它們是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的。
帝曰:願聞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
帝曰:何謂氣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步的作用是怎樣的。
岐伯說:談論天氣的變化,要推求六氣這個根本;談論地氣的變化,要推求六氣應於五時之位;談論人體的變化,要推求於天地氣交。
黃帝問道:什麼叫做氣交?
岐伯說:天氣在上,地氣在下,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氣、地氣相互交會之處,就是人類的生存之處。所以說,天地之氣的交點就是天樞。天樞之上,屬天氣所主;天樞之下,屬地氣所主;氣交的地方,是人氣順應天地之氣的變化的地方,也是萬物正常生化的地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帝曰:何謂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黃帝問道:什麼是初氣和中氣?
岐伯說:初氣占每一氣的三十度多一點,中氣也是一樣。
黃帝問道:為什麼要分初氣、中氣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為了區分天氣和地氣。
黃帝說:我希望您能詳細說一說。
岐伯說:初氣代表地氣;中氣代表天氣。
帝曰:其升降何如?
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黃帝問道:氣的升降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說:氣的升降是天氣、地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黃帝問道:天氣、地氣是怎樣相互作用的?我想聽您說說。
岐伯說:地氣上升,升到極點就會下降,下降是天氣的作用;天氣下降,降到極點就會上升,上升是地氣的作用。天氣下降,氣就流蕩於地;地氣上升,氣就蒸騰於天。因為天氣、地氣相互感應,上升和下降互為因果,所以天氣和地氣才能不斷地運動變化。
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乎?
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帝曰:何謂邪乎?
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複,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黃帝說:說得好。寒氣與濕氣相逢,燥氣與熱氣相接,風氣與火氣相遇,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岐伯說:六氣都有太過的勝氣和勝極而復的復氣。因為勝氣和復氣不斷發作,使氣有正常的功能,有生化,有作用,也有異常變化,有異常變化就會產生邪氣。
黃帝問道:什麼是邪氣?
岐伯回答說:萬物的新生是由化而來,發展到極致是由變而成。變與化的相互鬥爭和轉化,就是事物生長和衰敗的根本原因。所以氣有往有返,作用有慢有快,從往返快慢里,就會出現化與變的過程,這就是風氣的由來。
帝曰:遲速往複,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游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帝曰:有期乎?
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
黃帝說:快慢往返,是風氣產生的原因;由化至變的過程,是隨著盛衰的變化而進行的。但是無論成敗,其潛伏的因素都是從變化中來,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成敗因素相互潛伏,是由於六氣的運動,運動不止,就會發生變化。
黃帝問道:運動有停止的時候嗎?
岐伯說:沒有生,沒有化,就是停止的時候。
帝曰:不生化乎?
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
帝曰:善。
黃帝問道:事物有不生不化的嗎?
岐伯回答說:物體內部的生生不息之機,叫做神機,物體的形態依靠氣化的作用而存在,叫做氣立。如果出入運動廢止了,神機就會熄滅;如果升降運動停止了,氣立就會滅亡。所以,沒有出入,就沒有萬物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沒有升降,萬物就沒有生、長、化、收、藏的生化過程。所以有形之物,都具有升降出入之氣。因此,有形之物是生化之所在,如果形體消滅了,生命就會毀滅,氣化就會止息。因此說,任何有形的物體,沒有不存在出入升降的運動的。只是變化有大小之別,時間有遠近之異而已。升降出入四者的存在,貴在保持正常,否則就會發生災害。所以,沒有物體的形體,也就沒有災害,就是指這個而說的。
黃帝說:說得好。那有沒有不生不化的事物存在呢?
岐伯說:您問得真詳細啊!能結合自然規律並適應其變化的,只有真人才能做到。
黃帝說:說得好!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原文(十九)
※問道《黃帝內經》
※不是所有書都能叫做《經》——「字解《黃帝內經》」之一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2----第三章 寅時:日夜交替之時就是氣血整裝待發的時刻
※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