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律,七律,對聯與對仗的區別

五律,七律,對聯與對仗的區別

首先,我們要知道:格律中

字數、起、承、轉、合、押韻、這幾項

來源於《詩經》之中

關於字數和押韻

我想這個理解起來 就比較容易 起承轉合」這個歸納,以及正式提出來

是漢朝的一個叫「牧乘」的人

第一個提出並且一直沿用至今而沒有異議

自漢至隋朝

官方未正式發布

但官方和民間一直沿用

至隋朝建立,以欽定的名義發布,並由禮部下轄的「清商署」執行,並在科舉考試中硬性規定

關於「律」:律,出自5000年前,它出自中華民族的祖先---皇帝

這個在《史記》中也有記載

關於135不論,上節課我們也有講過,如果有朋友還要問:135究竟是論還是不論

那麼我們來具體做一下分析: 如果在七言句中,第五個字不論,那麼就可能出現「三平尾」或者「三仄尾」

三平尾 和 三仄尾 與 三平頭 和 三仄頭 一樣 哦 是不被許可的

注意:詩詞中,三平尾、三仄尾、三平頭、三仄頭是不被許可的!

這裡特彆強調:詩詞中,三平尾、七律每句的7個字,1234567是怎麼劃分音節的呢?

正確的劃分是:12/34/5/6/7

《贈元秘書》

舊書/稍稍/出/風/塵,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謬為/門/下/客,淮陰/徒笑/市/中/人。

也聞/阮籍/尋/常/醉,見說/陳平/不/久/貧。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將/心事/問/情/親。

這樣斷句不僅吟讀起來順口,而且,更容易理解句子中的含義,反之,不僅吟讀起來混亂,句子的含義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的混亂全部都是按照音節來做的,根據12/34/5/6/7,我們在閱讀作品的時候,前四個字,分別都只讀半個音,也就像我們唱歌一樣,只就是唱12的位,34位上四個字的時候,每個字音的長度,等於5位、6位、7位上字的一半

那麼,根據音節的劃分,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就不可以把兩個搭配的字,放在23的位置

因為23位上的兩個字不再同一個音節里,而兩個相互搭配起來的字,必須是在同一個音節,否則的話會讓人感覺彆扭

總之呢,音節要按照12/34/5/6/7這樣來劃分,並且,每一首唐詩、宋詩、明詩、清詩,都是證據

如果我們按照網路的劃分方法去劃分唐宋詩的話,那麼不少唐宋詩就會被推翻了

而《樂府》是漢朝欽定的,至於為什麼,沒有任何解釋流傳下來

流傳下來的,只有作品沒可以印證

所以我告訴大家,律詩的音節劃分是:12/34/5/6/7毫無疑問

五律的劃分,就是把七律的12字拿掉,就可以了

那麼大家自然會說知道:12/3/4/5是五律音節的劃法

大家課後閱讀《唐詩三百首》時,可以注意一下音節

以上的內容是第三講米粒老師沒有講完的內容

魏慶之一直就稱承句(3、4兩句)為「頜聯」

至今800多年,並無異議,另外,作為歷史上,文學方面更著名的書籍《四庫全書》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吧

《四庫全書》中提到律詩的承句(3、4兩句),也稱為:頜聯

我們說:頜聯、頷聯都可以,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我們看第一首,有兩個對仗

第二首,有三個對仗

《春望》這首五律,起句(1、2兩句)就對仗,這個就是起句對仗

就律詩來講,第一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這裡解釋一下:

對仗與不對仗的區別

在我們閱讀讓是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點

通常內容相對嚴肅一點的,起句採用對仗的形式

反之,內容相對不那麼嚴肅的,多數沒有對仗

我們再看下面的律詩

主講-無淚(16506262) 21:23:07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主講-無淚(16506262) 21:23:49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主講-無淚(16506262) 21:23:34

我們看起句就對仗了

主講-無淚(16506262) 21:24:07

起句沒有對仗

這幾首律詩已經說明了剛才所講的:

(點擊下劃線文字查詢普通話讀音)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古:平仄仄仄通仄仄?仄平平仄通平平?

今:平仄通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通平平?

1:相對嚴肅的作品,起句對仗;

2:相對不嚴肅的作品,起句可以不對仗;

注意:我只是說可以不對仗,沒有說一定不對仗。

如果有朋友問:老師是不是五律多對仗,七律多不對仗呢?

那我們的回答是:

不一定。這與內容有關係,以後具體講七律與五律的區別時,會詳細的講解。

如果有朋友還是想問,是不是對仗的時候一定收據不押韻呢?必須得有對仗么?

我的回答是:押韻就無法對仗,所以對仗的時候,首句不押韻。

對仗時,兩句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須相對,兩句尾字的平仄,也是必須相對的

因此,首句自然是無法押韻的

另外,我們看到,無論什麼對仗,肯定是偶數句對前一個奇數句

首聯:首就是頭 在以後上課中會說起句 不直接說首聯

頜聯:頜:下巴(頷:下巴) 也就是我們以後上課中說到的承句

頸聯:頸:脖子 也就是我們以後上課中說到的轉句

尾聯,就是最後一一聯,尾字就不解釋了

尾聯,相對自由些,對仗與否,自己決定就可以了,沒有硬性的規定。 以後的課程我們會直接說合句

起承轉合,從首聯,頜聯,頸聯,尾聯的第一個字來解釋 簡單的講,必須對仗的:

承句:3、4兩句,互為對仗

轉句:5、6兩句,互為對仗

起句可以對仗 也可以不對仗(五律中,相對嚴肅的內容 對數對仗)

合句對仗與否自己決定

1:義:字義,意義

2:對:相對,不相等

合起來,對於:上下句位置上的詞或者字意義相對

我和吾,似乎是相對的,稱呼是相反相對了

但:「義」卻都是指人

不是「義」「相對」

他們是合掌

現在我們給 義對 下個定義

義對:就是對仗或者對聯中,字義不能是一樣或者是近似

注意:字義相對。義:不能一致或者近似。相對:就如平仄必須相對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

相對:並非指相反,就如同 左對右、你對我一樣的道理在意義上,你與我是人稱代詞,同指人,所以你和我並非是義對

左與右,都是指的方向

花和草 都是指的植物

鳥和燕 都是禽類

魚和蛙 都是在水中游的等等這樣的對,都不是義對如果拿以上相近、相似、相同的詞對句,都屬於合掌或者是失誤

老師給我們義對的條件:1:≠

2:不近似

3:義對 不是意思對上了  義對 是意思不同

那就是 相反 或者不近似 就是義對,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詞性這個東東,是新文化運動,從拉丁語引進的

李白時代沒有詞性的

所以老師告訴我們:對仗,不必理會詞性

一,合掌:指的是上下聯說同一個意思,或者上下聯所對的詞是一個意思,就像兩個手掌重合在一起一樣。

二,義對:

義對:

1。義:字義,意義。

2。對:相對。

合起來,義對==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詞或字意義相對。

三,義對的條件:

1、≠

2、不近似

3。義對 不是意思對上了

義對 是意思不同

那就是 相反 或者不近似 就是義對,總之:

1、不等於

2、不近似

比如李白的:

此≠孤,地≠蓬,一≠萬,為≠里,別≠征。

義對,不是反義。反義對,就是合掌,就如你對我一樣。

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這兩句中,

青≠白,山≠水,橫≠繞,北≠東,

廓≠城,浮≠落,雲≠日,游≠故,

子≠人,意≠情.

都是不等於,我們不必去管詞性,不等於就可以了。

城不是郭嗎?按老師說的合掌啊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律詩中有些不可以的對仗,在對聯中是可以的。如寬對窄,胖對瘦等等等

對聯,要求上下聯,意思表達相對完整。合起來,就是一個短篇。

而對仗呢,僅僅是律詩中的一個部分,合起來,也不是全部。

注意,我們說的是,對仗 僅僅是律詩的部分。而對聯的上下聯表達則相對完整。

①仄起首句押韻:我用的仄平腳

⊙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推薦閱讀:

奶粉? 日本各大品牌奶粉的區別對比
追女孩,要清楚「感動」和「喜歡」之間的區別?
男孩與女孩房間的布置區別
羅漢、菩薩與佛證道的區別
如此多的經營婚姻的技巧有何區別?

TAG:對聯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