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寶藏》第五課(九)了知六趣是幻相,觀察境識別別否(一)
【了知六趣是幻相】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看見的山河大地等一切事物,與夜晚夢中呈現的一切境相沒有絲毫之差異。如果我們無法在夢中認識一切皆為虛幻,就會把夢境執為真實。
比如夢中做了一件好事會心生歡喜,而夢醒後一切都不存在,才明白一切歡喜都是虛幻。晚上夢到被惡狗追咬,內心非常害怕,拔腿就跑。被狗追上咬住時,會感到非常恐懼,甚至還會覺得被咬的傷口隱隱作痛,與現實中的感受沒有絲毫區別。但夢中並不知道一切皆為虛幻,反而覺得與現實生活無有二致,只有夢醒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皆為虛幻。
現實中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夢境般虛幻,而我們就像正在做夢的人,只有證悟時認識一切萬物的本性後,才會自夢中蘇醒。證悟前的我們將夢境當做真實,而證悟之後的歷代傳承祖師卻能在如夢境般的現實生活中「製造奇蹟」:他們可以直接穿過牆壁,也可以在堅硬的石頭上留下手印和腳印……而我們強烈執著於現實所見之萬物,別說在石頭上留下手印和腳印,甚至稍用力就會傷及自身。因此,將外境實執為真實,便會產生諸多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
外境本身沒有好與壞,一切痛苦來自於每個人的業障與執著。比如一杯普洱茶的本身沒有賢劣之別,但十個人喝會有十種感受。有些覺得普洱茶不好的人,會執著於茶里放了添加劑,即便告訴他沒有做任何添加,他們還是覺得茶不好;有些人覺得普洱茶很好,因為它可以消脂、暖胃,有助於身體健康;有些人即便知道這些好處,卻無法接受這種味道;但又有些人卻對這種味道情有獨鍾……十種不同的心態造成了同一杯普洱茶十種不同的顯現,而顯現如同晚上的夢境般虛幻。因此,要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顯現與夢境圓融一體,就要在現實生活中做到如同夢醒方知夢虛幻一般,了知萬物皆是幻相,絕不能執著現實生活。
現實中萬物本性為空,一切顯現皆為虛幻。小乘以無分微塵和無時分剎那分析外境,可一分為十,十分為百……一切皆為微塵組合而成;大乘教法講解萬物乃因緣和合而成,而緣起本身即為空性,因此一切顯現本為虛幻,與夢境完全沒有區別。夢中的我們將外在一切境做真實想後,就會產生諸多煩惱。若能在夢中知道一切皆為虛幻,別說一條狗在追咬,即便是千萬條狗同時咬你,你也不會有一絲害怕,因為它們不會動你一根汗毛,你已經知道這一切都是幻像,這就是大自在境界。因此平時生活與修行期間,對兩者一如多做觀想,意義非常廣大。
有弟子曾經問我:「何謂凡夫?何謂聖者?」從夢境來說,將虛幻當做真實者為凡夫,而這就是我們現前的狀態。早上醒來時,我們都知道夢境虛幻,但卻在昨晚的夢境中將一切當做真實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這就是眾生的本性。聖者一樣會做夢,但由於他已經知道夢為虛幻,因此夢便不再束縛他。如同彩虹在顯現中只有顏色沒有實體,沒有人會把彩虹執著成實體,彩虹也就不會傷人。做夢時一旦知道夢乃虛幻,就不會被夢所束縛。因此,現實生活中能時時觀修如夢如幻,對外在的執著就會越來越輕。但略有偏頗,又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因此,只有行於正道時,同樣是做事,內心便不再會被事情所束縛。我們現前所尋求的成就和開悟,就是要在面對生活時,內心不再被生活所束縛。
上師教誡:了知六趣是幻相,已經特定輪迴就是虛幻的,因此,我們要時時觀修這個教言。具體修法分為座上與座下。座上要時時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只要能執受空性,無論眼前呈現什麼形象,皆如緣起性空所講般「色即是空」,空和色本就一如,呈現的同時並沒有實體的存在。座下要時時觀修一切相如同夢境般虛幻。一旦懂得這一系列道理,無論現實生活如何呈現,內心都不會有太大起伏。如同夢中知道夢乃虛幻,無論美夢還是噩夢,都不會影響自己。當然,僅僅字面了解並不足以改變內心,需要我們長時間修持與串習。
平常修行期間,白天無論座上還是座下,都要觀修如夢如幻。晚上睡覺前則先發願:願天下所有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證悟佛果而觀修夢光明。然後發菩提心:依此修法令一切眾生獲得快樂。發心後,平時修上師瑜伽導修的弟子們,於不緊不松中將上師觀想在自己的心間。
觀想過於太緊容易失眠。比如生意人睡覺前輾轉反側:問自己借錢的人會不會還,自己向別人借的錢能不能還得上。這樣一來,他晚上決定失眠,必須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這都是過於緊張的緣故所致。因此,我們現前修行不能過於緊張,要學會放鬆,在不緊張的狀態下觀想皈依境。但也不能太松,否則就與平常的睡眠沒有區別了,皈依境逐漸消失,提起的正念也逐漸變成迷惑狀態,最終只能進入平常的睡眠。
當然,初次在不緊不松的狀態中入睡,可能還做不到夢中自在。當內心想著「一切皆為如夢如幻,絕不能執著」而進入夢中,中途醒來時就不要再去琢磨剛才的夢境是什麼意思,即便想起了夢境也要在一瞬間想到一切皆為虛幻的而不執著。若能長時間如是修行,就可以在晚上做夢時知道一切皆為虛幻,內心也會越來越自在。
夢和中陰非常相似,若在中陰時知道一切來自於自心的顯現,皆為虛幻,任何顯現便都不會再束縛你。就像晚上做夢時,一旦在夢中知道夢境源於自心所顯,夢就無法束縛自己,面對紛擾的現實生活,內心的起伏也不會很大。要記住,修行是就是修自在,快樂也來自於自在。當自己不自在時,內心無法體會真正的快樂,因此獲得快樂的前提必須是自在。這就是「了知六趣是幻相」。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普巴扎西仁波切講法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兒薩埵吽!
願您永具菩提心
推薦閱讀:
※國家寶藏|長信宮燈
※胡雪巖 一生最大的寶藏
※秘術寶藏---《民間奇方秘術絕技高招大全》(二)
※《教言寶藏》第十九課(九)遠離現前世八法(二)
TAG:寶藏 |